最新初一历史教学案例(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篇一
远古的传说
学习目标
1.掌握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情况及华夏族的形成,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知道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了解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
3.结合考古发现与远古人类的传说或神话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故事中的历史信息。
重点难点精归纳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对中华民族做出的重要贡献(1)炎帝
①与黄帝结成联盟,联合打败蚩尤。
②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③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④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
①经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在部落联盟的首领地位得以确立,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②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③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④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2.全面了解禅让制
(1)含义:通过召开部落联盟会议进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实行时间:原始社会末期。(3)著名首领:尧、舜、禹。
(4)推举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并且得到公众认同。
考点:
考点一
炎黄联盟
例
1(2015.广东)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炎黄传说。炎黄二帝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标志,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情思。联系题目信息“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知,龙的精神就是炎黄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故选b项。
【答案】b
考点二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例2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c.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解析】炎黄部落打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黄二帝还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也是海内外华人热情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考点三
尧舜禹的禅让
例
3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那么,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a.世袭制
b.武力夺权 c.禅让制
d.自我推荐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舜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禅让制。
【答案】c
图文识读
华夏始祖——炎帝
图注:(1)炎帝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著名部落首领,与黄帝并称炎黄二帝。
(2)相传他的主要贡献是教民耕种,为古代原始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人们通商交换,成为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制作陶器、乐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等,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华夏始祖——黄帝
图注:轩辕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始建于汉代,明清修葺。清朝康熙年间,新郑县令许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
尧的传说
图注:这是坐落于山西临汾城南,始建于唐朝的尧庙中的五凤楼。
图注:上图为大禹治水像,选自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
材料研读(教材第13页)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提示: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交融而形成的。
问题思考(教材第14页)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提示: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为通过考古发现,这些传说中的部分内容得到了科学印证。同时,要注意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故与真实可靠的史实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出入。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篇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教学准备:
1、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排练,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陈胜、吴广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cai课件,含影片《秦始皇》片断以及知识网络和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 秦的暴政: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模块二 陈胜吴广起义:
1、投影《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2、提问:同学们刚才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里? ①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
③第一次提出了斗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第一次推翻了残暴的统治。
模块三 楚汉之争:
1、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
2、简述项羽失败经过。 教学小结:
1、学生闭目三分钟,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再利用多媒体逐项展示教学要点,共同复述小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2、播放vcd唱片《霸王别姬》。 设计意图:
通过闭目回顾,放电影式再现本课知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逐项显示教学要点,突出“秦”亡“汉”立,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教学反思:
1、讨论陈胜吴广在去渔阳的途中,如果不下大雨,不会误期,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2、搜集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的有关材料,为下节活动课对秦始皇的评价做准备。
3、加强活动与探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课堂小结: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发南疆,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他和秦二世的暴政终结了秦朝江山永固的梦想。秦二世时期,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回望历史的天空,远去的是鼓角铮鸣,暗淡的是刀光剑影。万丈尘沙的残壁,已在烽火燃尽的地方消失。兴亡与成败,都将随着历史的云烟散去。然而,陈胜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象惊雷般在人们的心中响了两千年。陈胜、吴广“身为百姓,心系国家”的精神也将永世流传!
初一历史教学案例篇三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
历史说课稿
开封市水稻中学
李士昌 2017年11月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活动课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生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地位
历史地图,作为直观教具,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中,这一课被放在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更好地运用历史地图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而在2012年的第一题以及2014年的第二题,都是关于历史地图运用的题。所以,对于历史地图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历史地图,对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比较,知道同地不同名和同名不同地这两种现象,从而注意历史地图与现代地图之间的区别。以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历史情景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释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历史地图,绘制历史简图,结合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认识历史地图;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再现、复述历史的过程:最后能运用历史地图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运用历史地图能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正确理解我国疆域的变化,形成对我国当代疆域的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整节课以图片的对比变化为主线,在地图上再现历史是教学的重点,而古今地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与记忆,应该作为教学难点进行突破。我将通过视频导入为切口,通过设置问题,你所知道的自己家乡的古今地名的变化?让同学们以小导游的形式向其他的同学介绍自己家乡地名的变化,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将而我们查阅特定历史地图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历史地图,理解历史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如《赤壁之战形势图》,该怎样阅读该地图?地图中每一个图标所表达的含义是怎样的?我们能够从该地图上获取怎样的信息?这一方面我将作为重点去陈述。
四、说学生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在地理课程上已经了解了地图的基础知识。可以说,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进而具备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总希望老师讲课的内容新鲜、有趣,最不喜欢死板、空洞的说教。因此,根据这些特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归纳法、情景教学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是以历史地图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情景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看一看我的教学过程。这个部分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和巩固复习四个方面展开。
1、课程导入
本节课我以视频导入的方法,以视频的方式通过展示开封从古至今地名的变化开导入新课。从而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学习历史地图”。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么向游客介绍自己家乡古今地名的变化?
(1)如何认识并使用历史地图
本课是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历史地图的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先通过屏幕演示历史地图的基本要素,例如战争,都邑等。使学生对历史地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通过东汉疆域与现在中国地图的对比,比较历史地图和现代地图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从图片的对比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完成表格。最后总结,历史地图上的河流山脉和现代地图上的大体一样(个别有变化),不过名称有不少与今天不同。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
区分不同类型历史地图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此,我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的生动有趣,从而进入角色、充分思考、自主探究。具体做法:创设三种情景:军情观察室,大国崛起和徒步探险。在“军情观察室”这一部分,我将以“秦灭六国”为主题,让学生们感受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的魄力以及各路大军的行军路线,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能否通过此图来向满朝文武讲解你的行军策略?在“大国崛起”这一部分,我以秦统一后的版图为例,秦的疆域东起东海,西至陇西,北达长城,南抵南海,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你将如何向皇帝简述你的行政区划设计?在徒步探险这一部分,我将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主题,在张骞这一路,都经过了哪些地点?这些地点的名称到现在是否有变化?之后我会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图,来帮助同学们通过观察地图,来了解张骞所经过的地区。课堂小结
历史地图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们应该进行掌握。同时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学习,了解中国各个行政区划、地名的变迁以及中国疆域的变化,从而让学生重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另外使得学生知道历史地图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活学活用。巩固复习课后,我会用课外探究方式来巩固同学们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归纳历史地图的不同类型。通过课外搜集资料,简述中国重要古都名称的变迁。另外,我还会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网站和书籍等。说板书设计
本课,我的板书设计包括板书和图示两方面内容,由于此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历史地图,所以我将以图示为主,板书为辅进行设计。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反思用明了的图示辅以简洁的板书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顺利引入教学的情景。
总之,在对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坚持“引导为主,讲述为辅”的方针,注重保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敬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