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篇一
手册
(社区部分)
天津市西青区卫生局
二0一二年一月
(内部资料)
目录
第一项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第二项 老年人健康管理
第三项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第四项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第五项 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
第六项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 第七项 残疾人康复管理
第八项 卫生信息电子化管理
第九项 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第十项 社区儿童保健 第十一项 卫生知识普及
第十二项 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第十三项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第十四项 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
第十五项 预防接种 第十六项 结核病防治 第十七项 艾滋病与地方病防治 第十八项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我区自主增项:
第一项 老年人血流变检测
第二项 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与天津市卫生局要求相一致)
第三项 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第四项 糖调节受损人员的社区管理
第五项 低五保人员的社区管理
第一项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理
♦ 我们为社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要求为常住居民建档率为60%,老年人建档率为90%(电子档案)。
♦ 建档人群主要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及享受民政部门困难救助的人员等。
♦ 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体检表(0-6岁儿童只填写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表单。♦ 档案内容填写规范及时登记底册并且输入微机。
♦ 居民健康档案合格率应达到90%。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应达到60%。♦ 档案存放有序工整。
♦ 对建档后死亡居民及时登记在“建档居民死亡情况登记表”(使用电子登记表),同时在居民家庭信息的“家庭成员基本资料”的本人备注处标注“亡故”,并在“补充更新记录”处注明其死亡日期、最后诊治医院及救治情况、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将档案统一存放。统计指标:
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总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老年居民建档率=老年人建档数/辖区内常住老年人数×100%
注:老年人指60岁及以上人群。
3.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档案中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注:合格的健康档案是指没有漏项或错误,填写内容符合规范标准。
4.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第二项 老年人健康管理
♦ 对辖区常住老年人进行筛查建档。♦ 对既往或此次筛查新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糖调节受损的老年人纳入到管理。
♦ 对建档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血流变、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等辅助检查),在体检中发现的慢病患者同时纳入到慢病管理。
♦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应到达80%。统计指标:
1.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60岁及 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注:接受健康管理指建立健康档案并在内进行健康体检者。
2.高血压检出率=确诊高血压人数/健康管理人数×100%。
3.糖尿病检出率=确诊糖尿病人数/健康管理人数×100%。
4.脑卒中检出率=确诊脑卒中人数/健康管理人数×100%。
5.健康体检表完整率=填写完整的健康体检表数/抽样的健康体 检表数×100%。
老年人的用药的一般原则
1.选药合理:明确诊断,根据老人的病情,体重,性别,用药史,目前用药情况及肝肾功能等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配药用药一般不宜超过3-4种,避免同类型或相似副作用的药物合并应用;不宜选用不适合老年人的药物(如巴比妥,镇痛剂,利血平);慎用可能对老人会产生严重和罕见副作用的药物(苯海索,氯丙嗪,依他尼酸,加分那算,甲基多巴,丙吡胺,异烟肼);对尚无合适治疗药物治疗的病症,宁可不用。2.剂量要适当,剂型应适宜:一般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质状况,以成人用量的1/5,1/4,1/2,2/3或3/4顺序用药,最好使剂量个体化;靠调整剂量效果不理想者,可通过调整给药次数或给药方式达到目的,有条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尽量避免长期用药,疗程宜短;有吞药困难者不宜选用片剂或胶囊剂,老年人宜选用颗粒冲剂,口服液或喷雾剂,因老年人胃排空及运动减慢,使缓,控释剂释放增加,吸引量增加而产生不良反应,故不宜服用这两类制剂。
3.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不宜间断用药和长期用药,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必须长期服药者,应请家属或亲友协助监督,并定期检查肝功能。(1)应掌握用药最佳时间:
① 为避免有些药物引起消化道的刺激症状一般应饭后服,如四环素,铁剂等;
② 有些药物,如健胃药,利胆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应饭前服;
③ 有些药物的作用会因药动学的昼夜节律改变而发生相应的节律性变化,应遵循这一变化,掌握最佳用药时间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如糖尿病患者在上午10点给胰岛素比下午给药效果好;(2)注意饮食的调整: ① 服用抗癌,抗菌化疗药亟须注意补充营养,以提高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力。
② 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饮食,才能使降血糖药获得满意疗效。③ 药使降压药获得较好疗效须控制钠盐的摄入。
④ 使用保钾利尿药,应限制富含钾盐的食物。
⑤ 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可避免或减少饮酒老年患者维生素b缺乏。(3)控制嗜好:
① 吸烟:a: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许多药物的代谢速率,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如普萘洛尔,丙米嗪,喷他佐辛等;b:提高茶碱的血浆清除率;c:影响某些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② 饮酒:a:亦可诱导肝酶药,加快某些药物的代谢速率,如戊巴比妥,华法林,甲苯磺丁脲;b:还可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可增强阿司匹林引起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等。③ 饮茶:铁剂,抗精神病药氟奋乃近,氟哌利雨茶共饮可形成沉淀不易吸收。(4)注意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尽可能简化用药方案,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及不必要的合并用药,耐心向病人讲清用药目的,剂量用法和疗程,必须长期用药者应在相关人员的监控下用药。
第三项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我们主要针对管理的为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治疗
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片、复方罗布麻片。
♦ 高血压生活方式指导 1.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晨起时勿立即坐起。根据年龄,病情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气功等运动。
若出现心慌气急时应就地休息,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2.饮食指导:a减轻体重低盐,低脂,少量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脂肪,蛋黄,燕麦,黑木耳,大蒜,洋葱等。
3.多食含k,ca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香蕉,橘子,土豆,菠菜,红枣,葡萄等。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多吃蔬菜,防止便秘。
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乐观情绪。
6.心理指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指导使用放松技术:音乐治疗,缓慢深呼吸。
♦ 对35-59岁和60岁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随访要求进行测量血压、体重和心率,并计算出体质指数,询问生活方式和并发症,了解用药情况,根据管理效果进行医嘱更改。
♦ 对随访控制不满意患者进行2周时随访(可电话随访)。
♦ 对连续2次随访控制不满意患者,建议转诊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应达到30%。♦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80%。♦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应达到50%以上。
♦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49.10%。统计指标:
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辖区常住人口×0.85×0.188)×100%。
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注:“规范管理”指按照规范要求,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患者数
3.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注:“血压达标”指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
4.管理人群遵医状况构成分析=最近一次随访遵医良好(一般、差)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5.管理人群规律服药状况构成分析=最近一次随访服药规律(间断、不服药)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第四项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
♦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 社区对35-59岁及60岁以上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随访,要求每年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要求和高血压管理一致,只多增加血糖测量。
♦ 每次随访中血糖控制不满意,2周内进行回访,连续2次控制不满意进行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应达到20%。♦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80%。♦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应达到50%。♦ 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12.13% 统计指标: 1.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糖尿病人数/(辖区常住人口数×0.85×0.06)×100%。
2.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进行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注:规范管理指按照规范要求,至少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患者数。
3.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控制满意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注:“血糖控制满意”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的患者。
4.管理人群遵医良好率=最近一次随访遵医良好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人数×100%。
5.管理人群规律服药率=最近一次随访规律服药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人数×100%。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1.根据降血糖作用机制的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 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膳食葡萄糖调节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有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有普兰林肽和 exenatide.3.胰岛素
胰岛素的分类根据起效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目前常用的短效胰岛素有 正规胰岛素、人正规胰岛素、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赖脯胰岛素和门冬氨酸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有 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慢胰岛素锌混悬液和甘精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有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目前已研制出一种经鼻吸入粉剂的胰岛素新剂型。
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是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首先,它能够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抑制糖原的异生。其次,它能够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并能抑制脂肪酸和氨基酸转变为酮体。此外,它能够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最后,胰岛素和葡萄糖同用时,还可以促进钾从细胞外液进入组织细胞内,纠正高钾血症和细胞内的缺钾。4.生活方式指导(1)合理膳食(2)规律用药(3)心情平和(4)适量运动
第五项 脑卒中患者健康理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对建档居民中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管理。
♦ 要求每年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求有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现病史、症状、服药情况,测量血压、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判定肌力、言语等级,指导康复训练。
♦ 对随访过程中出行不便的患者,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会入户进行随访指导。♦ 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率应达到90%。♦ 脑卒中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80%。♦ 脑卒中患者病情控制率应达到70%。统计指标:
1.脑卒中健康管理率=年内管理脑卒中人数/辖区内已确诊伴有后遗症的脑卒中患者人数/(辖区常住人口数×0.85×0.005)×100%。
2.脑卒中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管理的脑卒中人数/辖区年内已管理脑卒中人数×100%。
3.脑卒中病情控制率=1年内病情稳定无复发患者数/辖区年内已管理脑卒中人数×100%。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1.脑卒中早期康复为发病后的2-4周。脑卒中后病情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就可开始进行。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诱发随意运动。(1)床上体位的摆放: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早期注意床上体位的正确摆放,可以减轻或预防上述痉挛姿势的发生。
①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臵在枕头上。
②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
③仰卧位: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稍屈曲。该体位应尽量少用。仰卧位还可将上肢抬高,但任何时间均应避免半卧位,这可加重躯干屈曲和下肢伸展。
(2)床上翻身: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无随意活动时,翻身很困难,如果在床上固定一个姿势,容易导致压疮,也不利于排痰,时间长就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应该每隔2~3h翻身变换体位。体位变换还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得到平衡,预防痉挛。
①向患侧翻身训练;脑卒中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②向健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健侧脚钩住患侧小腿;双上肢向健侧摆动,同时伸健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3)肢体的被动活动:脑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后,肌肉不收缩可导致淋巴、血液回流不畅,如果肢体制动超过3周,关节内的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肌肉、韧带、肌腱会挛缩,可引起关节强直和变形,因此应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和避免关节挛缩。关节活动的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应缓慢,一般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加大,切忌粗暴。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训练2~3次。
(4)上肢随意运动的诱发:仰卧位,治疗者支持患者上肢前屈90°,让其上抬肩,使手伸向天花板,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者的手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嘴等。
(5)下肢随意运动的诱发:仰卧位,治疗者握住患者的足,使之背屈外翻,屈曲下肢,指导患者伸直下肢,注意髋关节不能外展外旋。治疗者将下肢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保持这一体位,随着控制力的增加,指导患者将患肢移开,并保持稳定。
(6)桥式运动:仰卧位,屈曲膝关节.足支撑在床上。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训练者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的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随着控制能力的增加,可以逐渐加大难度,如将 2.实用性训练 ①从坐位到站起的训练:在患肢有一定的负重能力后即可开始从坐到站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是重心的转移。具体方法是治疗师坐在患者对面,双膝抵住患者的患膝,让患者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缓缓站起。治疗师提醒患者患侧负重,抬头看前方。
②站位平衡训练:静态站位平衡是在患者站起后,让患者松开双手,上肢垂于体侧,治疗师逐渐除去支撑,让患者保持站位,注意站位时不要膝过伸,患者能独立保持静态站位平衡后,让患者将重心移到患腿,训练患腿负重,同时让患者用健手向左右拍打治疗师的手,片伴有躯干相应的旋转,或让患者接住治疗师从侧方、前方抛来的球,训练自动态平衡。如在受到突发外力的推拉时仍能保持平衡,说明已经达到动态站位平衡。
③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治疗师双手扶助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④步行训练:一般患者达到自动态平衡后,患腿负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有屈髋屈膝的力量后可以开始步行。
⑤上下楼梯训练:偏瘫患者上下楼梯训练应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则。3.后期康复发病后的第4个月后的康复。此阶段训练目的是促进选择性主动运动和改善运动速度,增加运动的协调性。(1)上肢功能训练:可充分利用打字、弹琴、下棋、编织等活动进行训练,同时加强上肢的综合练习,在不同的位臵做插板或图形的配对活动,以完善其正常运动模式。
(2)下肢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双手分别做触碰对侧大腿部的摆动练习。步行时,训练者位于患者前方,持患者双上肢配合下肢运动进行摆动。
4.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1)转移训练
①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或椅子上:患者坐在床边,将轮椅对着患者的健侧,斜对着床(成30°-45°角),刹好手闸;用健侧上肢支撑轮椅远侧扶手,站起后以健侧下肢为轴转动身体;臀部对准轮椅,躯干前屈,缓缓坐下。
②从轮椅转移到床上:身体健侧靠近床边,轮椅斜对着床(成30°-45°角),刹好手闸,移开踏板;用继侧肢体支撑站起,健手扶佳床面,以健侧下肢为轴转动身体;缓缓坐到床沿上。
③帮助患者从床沿移动到椅子上: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平放在地面;训练者面对患者,以双膝夹抵患者双膝,将患者前臀放在训练者的肩上,双手抓住肩胛骨的内侧;使患者上身前倾,直至臀部离开床面;使患者以健足为轴转动身体,直至臀部对准椅面,让其缓缓坐下。(2)穿脱衣服
①穿衬衫、夹克衫:患者取坐位,用健手将一侧衣袖穿进患侧上肢,拉至肩部;用健手将另一侧衣袖从背后拉到健侧并穿进健侧上肢;整理衣服,扣上扣子。②脱衬衫:患者取坐位,自行脱下健侧衣袖,再用健手脱下患侧衣袖。③穿套头衫:先将上衣背朝上放在膝上,将患手插入衣袖,并将手伸出袖口;再将健手插入衣袖并伸出,用健手将衣服尽量往患肩上拉,然后将衣服后身部分收起并抓住,头从领口钻出,最后整理衣服。④脱套头衫:用健手将衣服后身部分向上拉起.先退出头部,再退出双肩与双手。
⑤穿脱裤子:患者取坐位,将患腿放在健腿膝盖上;用健手穿患侧裤腿并尽量上提,患足着地;再用健手穿健侧裤腿,站起。将裤子提到腰部,系好腰带;脱裤腰则先脱健侧,后脱息侧。
第六项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 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建档并纳入到慢病管理范围。
♦ 对病人每年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每年在本人或家属的同意下体检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糖、转氨酶、心电图、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等一些常规检查。♦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应达到80%。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80%。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控制率应达到50%。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年检率应达40%。♦ 社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起到“小预防,大控制”的原则。为国家的稳定发挥着我们的力量。统计指标: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00%。
注:估算管理人数的计算公式为:辖区常住人口×0.88×0.005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每年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
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最近一次随访时分类为病情稳定的患者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100%。
精神疾病急性发作状态时的处臵原则
当患者精神状态很差时,患者和其他人都会很急躁和困惑。请记住以下三条原则。要用理解的态度坦诚地与患者交流。不要推推嚷嚷,冲动或者触碰患者。先把患者转移到比较安静、安全、开放的环境中。可能的话,将患者有可能用来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东西拿走。向医生,社区精防人员或者警察求助。尽量表现得比较平静、自信。坚定而不失友好,不要威胁患者。及时求助,等待救援到来。
以精神疾病患者的现实表现为主,结合肇祸滋事史、疾病诊断和目前监护条件、个性特征等情况综合分析评估,经评估小组确认,按照风险等级分出必须住院、家庭病床、机构康复、在家监护四个级别,落实分级管理。
第七项 残疾人康复管理
♦ 对本辖区残疾人进行建档,对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纳入到残疾人康复管理范畴。
♦ 康复需求患者不能低于残疾人的30%。
♦ 残疾人与脑卒中管理者重复的,只在脑卒中中进行管理。
♦ 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每年进行面对面4次随访和康复训练指导。
♦ 对有康复需求患者的随访旨在控制和缓解症状,保持状态,防止进一步的不良后果。
♦ 肢残患者健康管理率应达到30%。♦ 肢残患者规范管理率应达到80%。♦ 肢残患者病情控制率应达到80%。统计指标:
1.管理率=年内已管理肢体残疾人数/辖区内登记在册肢体残疾人数×100% 注:参照管理人数=辖区全部残疾人数×30% 2.规范管理率=按照要求管理的肢体残疾人数/辖区年内已管理肢体残疾人数×100% 3.控制率=实际管理的肢体残疾人中一年内病情稳定患者数/辖区年内已管理肢体残疾人数×100%
第九项 卫生信息电子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渐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一个好的单位首要的就是要有一套完备的信息化体系。
♦ 信息资料室设备设施齐全,应配臵专用的资料柜及专用计算机。♦ 各中心设专人负责管理资料工作并公示,各科室信息管理要明确责任人并公示。
♦ 保证系统软件功能及运行良好,做好日常维护。
♦ 建立健全的专项制度,明确职责并责任到人。
♦ 信息资料集中管理,收集归档,借阅登记填写规范。
♦ 日常信息资料采集完整,排放有序,做到及时汇总及输机。
♦ 电子案卷文件夹层级设臵应合理,电子文档名称完整规范,并能够方便检索查阅。
♦ 做好信息利用及反馈工作。
♦ 做好日常信息资料保管与维护工作。
我区自主增项内容
♦ 首先包括对辖区内困难人群(15岁以上)进行每年一次的查体,查体项目同老年人查体项目。
♦ 对血脂改为血流变学检测。♦ 增加了冠心病的管理。试管理50名冠心病患者,每年面对面4次随访,每次随访要求有心电图检查。
♦ 增加了对60岁以上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检测,每年面对面随访4次,随访内容同糖尿病。
♦ 对以往试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增加为只要有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简易心电图读图
一排二找三率四轴五波形 1.“排”是标记导联排顺序 2.“找”是找p波确定心律
若p波方向与正常相反,pavr pi、ii、avf,代表交界区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纤颤或锯齿状的扑动波,代表房颤或房扑。3.“率”是
测量p-p(r-r)间期 确定心率
如果r-r间距或p-p间距不一致,应测量至少5个间距,求平均数 如果r-r间距或p-p间距相差很大,表明心动周期不一样,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6秒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 在长条心电图上,以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作为起点,测量至6秒处作为终点,清点6秒内p波或qrs波群的数目,乘以10(在纸速为25mm/s时,15厘米为6秒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4.“轴”是心轴。
i和iii导联和口诀“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左偏的有左心室肥厚、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偏有右心室肥厚、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时看qrs波群的时间是否延长,延长时间大于0.12秒的,是传导阻滞; 5.”波形"是p-qrs-t波群
期前收缩区分室性和房性,看宽大变形的qrs-t波群前是否有p波,宽大变形的qrs-t波群是否与p波有关联,有p波,有关联的是房性;否则为室性; 房早撇(前有异常p波即p'波)室早阔(qrs波群宽大畸形,代偿完全)窦缓二十五(pprr间期大于25小格)窦速十五格(pprr间期小于15小格)房扑很规整(f波形态大小一致,节律规则,以固定比例下传)房颤不抡个(f波形态大小不致,节律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室上速比10少(rr间期<10小格)室速就是室早多(qrs波群宽大畸形,连续出现,140--200次/分)左室(肥大)五五二百五(v5导联
r波高度>5大格
2.5mv)右室(肥大)右偏一刀(导)切(v1导联r波高度>1.0mv,r/s>1,电轴右偏)左阻左偏q群宽(左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电轴左偏,qrs增宽)右阻v1 m型(rsr'波型)
心梗t倒(臵)st变(弓背向上提高)急性异q要出现(qsqrqr,q波时间>0.04s,深度>1/4r)前壁要在3到5(v3--v5出现异常q波)(前)间壁1至3导间(v1--v3出现异常q波)侧壁ⅰ、l和5、6(ⅰ、l、v5、v6出现异常q波)广泛前壁一溜烟(v1--v3出现异常q波)下壁ⅱ、ⅲ加f(ⅱ、ⅲ加f出现异常q波)后壁12t波尖(v1、v2r波增高,t波高耸,v7--v9出现异常q波)
缺血st多下移(st段普遍下移>0.05mv)典型可见t着冠(倒臵t波较深,升支与将支对称,称为冠状t波。常用健康处方参考: 参考一:
冠心病防治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症状可消失。
2.日常生活中备一保健盒及随身携带药品;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可用硝酸酯类治疗。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互相结合协调。
4.定期复查,及时治疗诱发因素(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
5.注意饮食调节:勿过饱和暴饮暴食,忌烟酒,低盐、低糖、低脂、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及补充矿物质饮食原则。
6.学会自救的急救措施和自我保健知识。参考二:
高血压防治原则
1.服药原则:坚持长期服药,剂量与用量因个体化(即不同的人服相同的药剂量不一定相同)。不可随意停药或间断服药。
2.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忌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
3.适量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活动,如:作操、散步、太极拳;控制体重。
4.降压:不可急剧降压,定期定时定部位测压,按时服药,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平时起床、起立等改变身体位臵时动作要缓慢。
5.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各种紧张、激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
6.保持大便通畅。参考三:
糖尿病防治原则
1.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①遵循饮食个体化,少食多餐,增加食用纤维,限制钠盐,根据标准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依次为:15%、20-25%、60-70%③三餐分配比1/
5、2/
5、2/5或各1/3。
2、活动和休息: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每周至少锻炼5-6次,每次约30分钟。以感觉不疲劳为准,不可过量。
3.日常护理: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预防感染,保暖,随身携卡,注明联系方式,以防意外发生。
4.严格按剂量服药,不得随意更改剂量及停药。
5.定期复查:每月1-2次到医院化验尿糖、空腹血糖等。
6.低血糖反应: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饥饿感,可立即口服葡萄糖。参考四:
脑中风防治原则
1.冬季起居与太阳同步,早睡迟起。2.头颈锻炼要谨慎,因为一旦颈部动脉硬化严重并伴有硬化斑块脱落,就会阻碍大脑血管供血,造成缺血性脑中风。
3.有饮酒史的病人发病率高。4.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稳定情绪,因为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是诱发脑中风的九大危险因素之首。
5.不要将家务劳动集中在一定时间之内,因为身体疲劳时抵抗力降低。
6.70%的慢性病都和肥胖直接相关,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则会降低脑中风二次发作。
7.脑中风和高血压的关系密切,患者一旦检查出高血压,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减少盐的摄入和控制体重,这样可以减少脑中风复发。
8.假日生活规律改变,更要注意按时服药,否则会引发脑中风。
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篇二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
(2013年版)
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5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部分 总论 3 1.1 战略目标 3 1.1.1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 3 1.1.2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 3 1.1.3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4 1.1.4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4 1.1.5专业化的人才配置体系 4 1.2 基本原则 5 1.2.1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5 1.2.2风险导向原则 5 1.2.3合作遵从原则 6 1.2.4统筹协调原则 6 1.2.5绩效保障原则 7 1.3 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7 第二部分 遵从引导 8 2.1政策服务 9 2.1.1概述 9 2.1.2工作内容: 9 2.2引导内控建设 9 2.2.1概述 9 2.2.2工作内容 9 2.3涉税诉求管理 11 2.3.1概述 11 2.3.2工作内容 11 2.4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14 2.4.1概述 14 2.4.2工作内容 14 第三部分 遵从管控 18 3.1税源监控 18 3.1.1概述 18 3.1.2工作内容 19 3.2风险评估 20 3.2.1概述 20 3.2.2工作内容 21 第四部分 遵从应对 24 4.1纳税服务 25 4.2风险自查 25 4.2.1概述 25 4.2.2工作内容 25 4.3税务审计 27 4.3.1概述 27 4.3.2工作内容 28 4.4反避税 31 4.4.1概述 31 4.4.2工作内容 31 4.5税务稽查 32 4.5.1概述 32 4.5.2工作内容 32 4.6反馈提高 32 4.6.1概述 32 4.6.2工作内容 32 第五部分 遵从保障 35 5.1信息化建设 35 5.1.1涉税数据管理 35 5.2工作团队建设 47 5.2.1概述 47 5.2.2团队类别 47 5.2.3工作内容 47 第六部分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实务解析49
第七部分 附 录 6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 国税发[2005]179号 6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 6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通知 7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 8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办法》的公告 96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主要权利义务 10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104
前 言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备和编写,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第一部工具类参考用书。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借鉴国际先进税收管理经验和方法,引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全国税务系统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过税企合作的方式对大企业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共同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和税收管理质效,降低企业遵从成本和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个性化纳税服务产品不断创新,风险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人才队伍、信息化保障更加有力,我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在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扁平化、一体化方向上取得长足进展。《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手册》就是在此基础上,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工作事项、业务流程、操作标准等进行的详细梳理,希求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规范统一。
本手册在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方面以《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为基础,以“税法遵从”为主线,按照“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反馈提高”的工作闭环流程编写,辅以遵从保障和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突出了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从引导企业遵从入手,通过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纳税服务,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提高自我遵从能力,在引导企业遵从的同时,税务机关通过对遵从过程的管控,实现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析,根据评析结果,进行风险等级排序,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促进企业遵从,从而回归到遵从引导环节。在工作过程中,信息化和工作团队建设是基础,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本手册来源于工作实践,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手册内容除有相关文件规定外,不作为税收执法依据。本手册由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组织编写,在成稿和编审过程中,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广大同仁付出了辛勤劳动,各级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
二〇一四年五月
第一部分 总论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全国税务系统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了“努力在2020年前率先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五项任务,要求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提升站位,担当奋进,通过组织再造和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新路。上述目标和任务是推动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和路径指南。1.1 战略目标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作为新时期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业务体系、强化信息化支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举措,率先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战略目标。1.1.1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体系
按照纳税人的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组织层级,实现机构设置的扁平化;按照管理事项的性质及其复杂程度科学划分不同层级的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层级的比较优势,实现工作任务推送的扁平化。1.1.2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体系
围绕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目标,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满足其对税法适用确定性和税法执行统一性要求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创立税企合作充分、诉求响应及时、权益保障到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机制。
1.1.3科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围绕打造征管模式升级版目标,以风险为导向,规范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完善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防范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税务风险的能力。
1.1.4智能化的信息管理体系
构建起以支撑个性化纳税服务和风险导向税收管理为核心功能的信息管理体系,使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高效,实现管理效益的整体提升。1.1.5专业化的人才配置体系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实践需要出发,规划人力资源配置战略,配备相应规模和结构的专门人才,建立人才选拔、调配、培养和使用机制,确立上下联动、横向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制约的团队化工作模式。
图1-1战略目标结构图 1.2 基本原则
1.2.1分类分级管理原则
按照税源状况设置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是征管改革的工作目标。
分类管理是按照纳税人类别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将税源管理职责赋予相应的机构,并重新设置各部门职责,优化配置各项征管资源;分级管理是将管理事项在各层级之间进行分解,适当提升大企业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日常基础管理与一般性纳税服务工作由属地税务机关承担。重点考虑企业经营地域分布、涉税业务复杂性和税收经济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大企业标准,明确大企业管理范围。1.2.2风险导向原则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科学配置管理机构和资源,构建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处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形成覆盖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系统。对低风险企业,以便捷服务引导遵从;对中等风险企业,以帮助服务促进遵从;对高风险企业,以针对性管理强制遵从。1.2.3合作遵从原则
税法遵从是税收征管的根本目标,提高税法遵从度是税务机关工作成效的最终体现。通过服务和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自我防控税收风险能力,引导和促进企业自主管理、自我遵从。
税企合作是实现税法遵从的有效途径。通过税企沟通机制,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合作渠道;通过引导内控建设,保障合作效果;通过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和事先裁定等服务产品,丰富合作内容。
1.2.4统筹协调原则
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化工作模式,健全总局省局统筹、上下联动、国地税联合的运作模式,推动省际间跨地区工作协作模式;明确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协调会议制度作用,推进部门合作;建立国地税协调机制,统筹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加强与系统外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
1.2.5绩效保障原则
全面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促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认真梳理工作事项,准确界定岗责体系,科学设计绩效指标,规范考核流程,完善考核机制,创新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绩效管理与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无缝衔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对于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工作事项,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考评;对未纳入绩效考评的事项,也要运用绩效评价的理念,全面监控和评价工作效果。
1.3 业务体系总体架构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业务体系的总体架构是“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反馈提高”的工作闭环,遵从保障是各环节的工作基础。如下图所示: 图1-2遵从闭循环管理
第二部分 遵从引导
遵从引导以大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个性化纳税服务,提高大企业自我防控税收风险的能力,实现对税法的自我遵从。遵从引导与遵从管控、遵从应对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遵从引导更加注重引导企业提升自身的税法遵从意识和管控能力,并持续提升税法遵从度。遵从引导有利于纳税人更加自觉、主动选择自我遵从,不断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大企业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服务、引导内控建设、涉税诉求管理和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图2-1 遵从引导结构图 2.1政策服务 2.1.1概述
政策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在重大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出台前,充分征求大企业意见,并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公布实施后,及时进行宣传和辅导,帮助大企业了解、遵从和运用税收政策,并定期收集大企业的意见,为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2.1.2工作内容:
2.1.2.1在出台重大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之前,征求大企业意见,并对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2.1.2.2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公布实施以后,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和辅导,做到公开透明,保证税法适用的确定性和统一性,引导大企业自我遵从。
2.1.2.3各级税务机关定期收集大企业的意见,为完善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提供参考。2.2引导内控建设 2.2.1概述
引导内控建设是指税务机关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详见附录),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并根据大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2.2.2工作内容 税务总局确定实施内控调查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和户数,各省税务机关在名单中选择相关企业在本省内最高层级的成员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2.2.2.1内控调查。税务机关采取案头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内控调查。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各省税务机关要认真分析调查问卷内容,针对企业不同层级人员掌握信息情况进行分别调查,确保调查问卷回复质量。调查的内容包括:
(1)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组织架构、经营范围、业务流程、企业纳税信誉等情况。(详见附录《2014年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工作方案》附件1)
(2)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情况。主要包括: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环境;税务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税务风险控制活动;税务信息管理体制和沟通机制、监督和改进机制等情况。(详见附录《2014年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调查工作方案》附件2)
2.2.2.2内控测试。针对调查结果,税务机关采取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开展内控测试工作。
2.2.2.3内控评价。税务机关对内控调查和测试取得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情况,分户出具《税务风险内控调查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建设基本情况;通过内控调查反映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对企业内控建设的改进建议等。
图2-1引导内控建设业务流程图 2.3涉税诉求管理 2.3.1概述
涉税诉求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向税务机关陈述申请解决涉税问题的请求,建立健全涉税诉求快速响应机制,规范高效处理的过程。包括诉求受理、处理、回复、总结四个环节 2.3.2工作内容
2.3.2.1诉求受理。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辖区内成员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税务总局受理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的涉税诉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决定直接办理或交由省以下税务机关办理。
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本级的职责权限处理企业涉税诉求,遇有非本级职权范围事项的,应按规定向有权限处理的税务机关移送。大企业涉税诉求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受理。2.3.2.2诉求处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诉求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根据与企业沟通情况,必要时向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调查核实情况,并经过研究论证形成初步处理意见,根据处理权限分别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1)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意见明确的,确定最终处理意见;(2)对于重大涉税问题或相关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诉求,提请召开协调会议,确定最终处理意见;(3)向企业所在地有权限处理的税务机关交办,由其反馈处理结果。
2.3.2.3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中发现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重大涉税事项,大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普遍性、行业性的具体涉税问题,以及相关部门在处理中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具体涉税问题,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归集整理,提交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研究。
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由分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局领导负责。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为协调会议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由相关部门组成。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会议内容,负责起草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纪要,参会成员单位会签后,报分管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局领导签发。
根据会议纪要议定内容,各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相应事项,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跟踪了解相关情况。需要向企业反馈的,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统一回复企业。
2.3.2.4诉求回复。最终处理意见属于对涉税事项的税法适用的解释或说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应企业需求正式发文回复企业,也可通过非办文形式回复;属于对税收法规进行补充明确的,由总局相关业务部门发布普遍性文件的,以非办文形式及时告知企业;属于需要继续研究论证或形成税收政策建议的,通过非办文形式回复企业。2.3.2.5诉求总结。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将前几个工作环节中形成的文字资料(包括纸质形式和电子形式)整理归档。对企业所反映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形成税收政策建议向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反映,并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标准。
图2-2大企业涉税诉求管理业务流程图 2.4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 2.4.1概述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是税务总局与企业集团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目的是为共同防范和控制税收风险。2.4.2工作内容
2.4.2.1协议对象的选择。税务机关根据以往的税收管理情况和对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掌握情况,选择签订对象。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有自我遵从税法的主观愿望;二是企业有自我遵从管控能力,有一套较为完善、运转顺畅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2.4.2.2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税企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协商协议的具体条款,起草协议文本。协议文本应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根据征求意见修改后的协议文本,与企业及时进行沟通和确认。
2.4.2.3签订协议。召开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确定协议正式文本,税企双方择时签订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
(1)协议的适用范围;(2)企业的权利和义务;(3)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详见附录《税收遵从合作协议主要权利义务》)
(4)保密条款;(5)协议适用范围的调整和争议的解决方式;(6)协议终止条款;(7)关于执行协议或补充协议的签订;(8)协议的生效日期;(9)有效期和续签事宜。
2.4.2.4协议执行,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具体要求详见2.2引导内控建设。
(2)统筹安排信息采集与税收检查工作。合理安排企业涉税资料的报送和电子数据的采集,尽量避免重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资料。认为确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除涉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以及上级批办、相关部门转办、举报、协查和税收执法督察事项外,可以给予企业不短于一个月的税务自查期限。
(3)确定税企联络员。协议企业的成员企业所属省级税务机关应按户分别确定专人负责与成员企业的日常联系、协调处理企业涉税诉求和重大事项、跟踪了解并评价协议执行情况。
(4)加强国地税合作。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各地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做到双方共同组织谈签补充协议,共同组织高层对话,共同实施成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共同研究税收遵从应对措施。
(5)规范签订补充协议。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省级税务机关可与成员企业分别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内容应结合税企服务需要和管理实际,依法对协议事项、内容、程序和时限等进行细化和补充,细化及补充内容不得与税务总局与企业集团签订的协议内容相冲突。补充协议文本应报税务总局备案。
(6)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大企业提交申请事先裁定的事实、依据、意见等。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人的事先裁定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资料、信息不完整的,受理部门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通知大企业申请已受理或不受理并说明原因,受理的开始深入的调查审核。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拟定涉税事项事先裁定书面文书,对于事先裁定事项较复杂或相关业务部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提请召开协调会议,确定最终裁定意见,并送达大企业。
(7)重大事项报告管理。税务机关受理企业报告的组织结构重大变化、重大投融资活动、兼并重组、重大财产损失等重大涉税事项,根据重大事项报告信息及调查核实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其建立或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必要时进行跟踪了解,掌握大企业重大事项对税收管理工作的影响。建立大企业重大事项工作档案和资料库。(8)具有行业特点的涉税诉求处理。具体要求详见2.3涉税诉求管理。2.4.2.5协议执行情况评价。协议执行期内,税务机关要注意跟踪了解协议执行情况,每年对企业税收遵从情况和协议执行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积极采纳大企业对税务机关改进纳税服务的建议,并提出优化纳税服务的具体措施。
图2-3 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管理流程图
第三部分 遵从管控
遵从管控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企业涉税信息,选取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税源变动情况,通过风险评估,查找企业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履行其他涉税义务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遵从管控工作包括税源监控和风险评估。
图3-1 遵从管控业务流程图 3.1税源监控 3.1.1概述
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企业涉税信息,选取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全面了解企业税源变动情况,为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基础性信息。税源监控采用属地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税源监控包括日常涉税事项监控、专项涉税事项监控和税收分析。3.1.2工作内容
3.1.2.1日常涉税事项监控
日常涉税事项监控是指从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至申报纳税等日常征管环节涉税事项中选取相关事项进行监控,主要包括:登记事项监控、发票事项监控、认定审批事项监控、申报事项监控、其他事项监控等。3.1.2.2专项涉税事项监控
专项涉税事项监控是指从日常涉税事项以外的事项中选取特定事项进行监控,主要包括:企业涉税诉求处理情况的监控、税务风险内控情况的监控、税收遵从协议履行情况的监控等。3.1.2.3税收分析
大企业税收分析以税收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了解掌握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督、评价大企业的税收收入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把握税收收入动向、解析税收增减因素、推进征管水平提高、促进企业纳税遵从的目的。税收分析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1)收入形势分析。根据税收收入管理工作需要定期开展,用于反映大企业税收收入变动情况,科学预测把握税源税收变动趋势,更好的为组织收入服务。通常采用常规对比分析法和弹性分析法,分行业、分集团、分规模、分税种开展收入形势分析。(2)经济运行分析。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开展,研究经济和税收之间的关系,揭示行业、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税收问题,为税收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通常采用常规对比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模型方法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图3-2 税源监控业务流程图 3.2风险评估 3.2.1概述
风险评估是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的起始环节。税务总局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识别和分析企业集团整体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为后续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分类应对提供依据。各地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务总局对风险评估工作的统一要求,落实税务总局推送的信息收集、识别分析等任务。(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3.2.2工作内容 3.2.2.1信息收集
税务总局通过下发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内部控制情况等形式收集企业信息,建立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并向各省税务机关开放。各省税务机关结合日常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加深对行业和企业了解,广泛收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和其他涉税信息,向税务总局提交补充、更新的企业名册和税务管理等方面信息。税务总局审核各省税务机关提交的信息后,升级维护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3.2.2.2风险识别
税务总局根据企业申报纳税情况、问卷调查情况、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等信息,辅之以典型样本企业的抽样调查,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分析大企业税收风险状况和税法遵从状况,识别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风险识别从一般性税收风险、行业性税收风险、企业特定事项税收风险三个方面来识别。(1)一般性税收风险
①大企业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和制度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②大企业内控机制实际运行中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重点是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
③大企业在涉税业务处理环节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重点是财务管理、资金控制、申报缴税等环节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④其他一般性税收风险。(2)行业性税收风险
针对税务总局开展专项工作所涉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其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税收风险开展重点识别。(3)企业特定事项税收风险
①企业因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发生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重大事项可能带来的税收风险。②企业在股权转让、关联交易和跨境投资等事项中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③企业受行业惯例和监管约束可能产生的税收风险。④其他特定事项税收风险。3.2.2.3风险评价分析
税务总局评价税收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分析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等级排序,汇总整理潜在的风险列表和企业风险等级排名,详细列示被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领域和具体的涉税风险点,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为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图3-3风险分析业务流程图 第四部分 遵从应对
遵从应对是指税务机关按要求对收集的企业税收风险信息以及遵从引导、遵从管控等环节反映的企业税务风险情况在判别、评估基础上,对企业税务遵从风险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遵从应对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和企业不同类型风险,采取纳税服务、企业自查、税务审计、税务稽查和反避税等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应对。(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定点联系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513号))
在开展遵从应对过程中,需要通知企业有关税务事项、要求企业提供有关资料、办理缴纳税款及滞纳金、下发税务处理决定、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等涉税事项时,使用税务总局已经统一颁布的税收执法文书。(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国税发〔2005〕179号)
图4-1 遵从应对业务结构图 4.1纳税服务
纳税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服务、引导内控机制建设、涉税诉求管理和遵从合作协议管理,已在遵从引导部分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4.2风险自查 4.2.1概述
风险自查是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排除税务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是税务总局组织企业集团总部及其成员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对税务风险进行自我排查纠错,各级税务机关与企业合作互动,指导、帮助企业开展自查。风险自查采取总局统筹安排、系统联动、国地税联合开展的方式进行。(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4.2.2工作内容 4.2.2.1组织自查
税务总局统一发函布置大企业开展税务风险自查工作,各级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要求进行宣传辅导,帮助本地成员企业全面深入开展风险自查,及时研究解决自查中反映的问题,并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税务总局。具体内容包括:(1)总局及各地税务机关根据自查方案,布置大企业开展税收风险自查,下发自查软件和自查数据包,开展相关培训。
(2)大企业总部和成员企业根据自查工作要求,制定本集团及成员企业的风险自查方案,利用总局风险自查软件,按照税法规定和自查要点的要求,对自身存在的税收风险、涉税问题以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检查,缴纳自查应补缴的税款和滞纳金。
(3)各地税务机关对大企业风险自查工作进行实时宣传辅导,帮助企业全面深入开展风险自查,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风险自查中反映的各种问题。涉及到重大或普遍性问题时及时上报总局。4.2.2.2督促整改
税务机关督促大企业进行问题整改,要求企业及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引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涉税风险的能力。自查结束后,梳理归集大企业风险自查情况和问题,编制企业自查情况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具体内容包括:
(1)自查结束后,成员企业向企业总部报送风险自查报告,大企业总部统一汇总后,向总局报送集团及其所属成员企业的风险自查报告。成员企业同时将风险自查报告报送属地税务机关,然后层报省局,各省局梳理、汇总大企业的风险自查情况和问题,分户编制企业风险自查情况报告,并总结本地区自查工作整体情况,上报总局。(2)总局对各省和企业集团报送的企业风险自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编制分企业集团的风险自查情况综合报告,统一反馈给各地税务机关,供各地在下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中参考。(3)税务机关根据企业风险自查结果,要求企业及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督促企业进行问题整改,引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帮助企业提升自我控制税务风险的能力。同时根据企业风险自查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开展下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
图4-2 税务风险自查业务流程图 4.3税务审计 4.3.1概述
税务审计是风险应对的主要手段和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税务机关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税务管理及其他相关信息,对税收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审核和评价。(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4.3.2工作内容 4.3.2.1案头审计 4.3.2.1.1数据抽取
税务总局负责抽取已实现数据总部集中的大企业的电子数据,经整理后下发各省税务机关。各地根据税务总局统一部署,抽取未实现数据总部集中的本地成员企业电子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税务总局。4.3.2.1.2省局全面案头审计
各省税务机关在对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税务总局下发的税收风险特征库、风险评估报告等,对抽取的企业电子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按户归集案头审计结果,评价大企业税务风险状况,分析可能的风险来源和成因;将审计结果上报税务总局,作为税务总局确认重点审计对象的依据。4.3.2.1.3税务总局重点案头审计
税务总局通过对各省全面案头审计的评价分析,从中选择整体税收风险较高的大企业或部分重点涉税事项进行重点案头审计,确定需要开展现场审计的大企业名单。4.3.2.2现场审计 4.3.2.2.1审计通知
税务总局确定现场审计对象后,约谈大企业集团总部,告知现场审计企业名单、现场审计工作安排、需准备的资料清单以及其他需要配合的事项。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机关组建现场审计团队。各省税务机关配合税务总局,或者承接税务总局推送的现场审计任务,并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提前通知现场审计对象。4.3.2.2.2内部控制测试
现场审计团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测试并做出评价,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实质性测试。4.3.2.2.3实质性测试
现场审计团队运用实质性分析和细节测试等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及时汇总现场审计情况,要求企业在提供的资料上签章(字)确认。4.3.2.2.4交换意见
现场审计团队拟定初步审计意见,听取企业陈述和申辩意见,填写《询问(调查)笔录》和《陈述申辩笔录》。4.3.2.2.5形成现场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团队根据发现的涉税风险事项形成现场审计报告,把现场审计过程中已经核实确认并且税法规定明确的税收风险,及时推送给大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4.3.2.2.6审计处理
税务总局汇总整理税务审计各阶段工作成果,统一研究处理税企双方存在争议的重大税收政策问题,下发税务审计建议,向各省税务机关揭示重大税收风险、提出整改要求和处理意见等,并适时抽查各省落实情况。各地参照税务总局的审计建议,对本地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核实处理,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督促大企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及滞纳金,整改落实好核实确认的问题。发现企业有偷逃骗税嫌疑的,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总上报税务总局。
图4-3税务审计业务流程图 4.4反避税 4.4.1概述 在遵从应对过程中,如发现有关联交易的大企业存在避税嫌疑的,可以采取反避税调查方式处理税务风险,进行特别纳税调整。4.4.2工作内容
反避税工作由税务总局统筹,分级实施,总局统一组织对大企业集团开展案件调查工作,对于具有同质性的问题统一进行处理,全国统一调整方案,各地按照总局统一方案执行,避免重复进行调查、取证、谈判等工作。(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4.5税务稽查 4.5.1概述
在遵从应对过程中,如发现企业涉嫌偷逃骗抗税等行为的,通过规定程序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4.5.2工作内容
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157号)4.6反馈提高 4.6.1概述
反馈提高是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中堵塞风险管理漏洞、实现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税务机关将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企业,不断提高企业自我遵从水平;反馈给一线征管部门,持续改进日常税务管理;反馈给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促进税收政策完善;税务总局对各地大企业管理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高风险管理水平。4.6.2工作内容 4.6.2.1反馈给企业
各级税务机关将税务风险管理各个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及时提示给大企业,并进行跟踪管理,辅导和监督企业及时改进,引导大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风险问题和改进意见不仅针对已经开展税务风险管理的大企业,也可以将行业税务风险给同类行业的其他大企业进行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一般以函告形式,大企业对照函告要求进行整改,通过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反馈疑点核实和整改情况。税务机关针对大企业的回复内容,还可组织人员对大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核查,研究制定进一步的风险应对工作方案。
4.6.2.2反馈给一线征管部门及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
各级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管理部门根据税务风险管理反馈结果,将企业遵从问题反馈到本级征管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帮助改进日常管理。将反映出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反馈到税收法规和政策部门,帮助改进税收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全国税法执行的统一性和税法适用的一致性。
4.6.2.3提高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水平
各地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并加强对企业的后续跟踪管理和日常税源监控。税务总局对各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修订完善税收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办法和具体措施,补充更新行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详见附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税总发〔2014〕26号)
图4-4 反馈提高业务流程图 第五部分 遵从保障
遵从保障是指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工作团队建设,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基础性保障。遵从保障主要涵盖信息化建设(包括涉税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和工作团队建设。
图5-1 遵从保障框架 5.1信息化建设 5.1.1涉税数据管理 5.1.1.1企业名册管理 5.1.1.1.1概述
企业名册管理是指在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定期报送本级及其成员企业名册,各地税务机关根据上述信息,开展企业名册核实,反馈名册核实结果,正确建立总局定点联系企业树型管理体系的业务处理过程。
2013年4月,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管理办法》,具体参见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8号。5.1.1.1.2管理范围
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以合并报表的口径和工商注册规范的组织形式为参考,建立统一标准。现阶段,内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纳入企业合并报表范围且进行税务登记的境内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境外控股公司;外资企业名册管理范围为全球总部控股并在中国境内进行税务登记的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其他特殊情况的涉税组织机构。5.1.1.1.3名册内容
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内容由税务登记、资格认定、关联关系以及组织架构等涉税信息构成。企业名册的范围和内容由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税收管理工作需要逐年规范、完善。2013年度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采集表和核实表如下图所示:
表5-1 2013年度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采集表
一、基本信息
*电子档案号(自动编号)
纳税人识别号(国税)
纳税人名称(国税)
纳税人识别号(地税)
纳税人名称(地税)
*是否为境外企业
*组织机构代码
*登记注册类型
*核算方式
单位性质
*国标行业(主行业)
国标行业(附属行业1)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
姓 名
联系电话
*税务联络人
姓 名
联系电话
二、组织架构信息
*纳税人识别号(集团)
*纳税人名称(集团)
*纳税人识别号(上级公司)*纳税人名称(上级公司)*国税主管税务机关
国税税收管理员
(由国税主管税务机关填写)
联系电话
*地税主管税务机关
地税税收管理员
(由地税主管税务机关填写)
联系电话
三、企业规模信息
姓名 姓名
*年度缴纳税额(单位:元至角分)
其中:缴纳国税(由国税机关填写)
缴纳地税(由地税机关填写)
缴纳国地税合计(自动计算)
从业人数
营业收入(单位:元至角分)
资产总额(单位:元至角分)
四、特殊属性信息
营业税国地征收隶属关系
企业所得税国地征收隶属关系
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认定信息
*资产关联关系
*是否独立申报缴税
*企业属性
税务管理层级
企业管理层级编号
五、投资方信息
序号 投资方名称 投资比例 登记注册类型 所在国家
表5-2 2013年度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信息核实表 国税核实人员
姓名
联系电话 地税核实人员
姓名
联系电话
反馈意见 □ 填报准确 □ 企业集团漏报户 □ 国税纳税人识别号有误
□ 地税纳税人识别号有误
□ 必填项信息有误
□ 其他选项信息有误 5.1.1.1.5工作流程
企业名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代码准备、名册采集、任务分发、名册核实、结果上报、名册反馈和工作总结七个工作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1)代码准备。各地税务机关整理当年税务行政区划代码、名称和对应关系等信息,完成企业名册管理代码准备工作。
(2)名册采集。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整理、审核和汇总本级及其成员企业名册,并按照税务机关的指定方式,将企业名册报送至税务总局。
(3)任务分发。按照税务行政区划关系,税务总局将采集到的企业名册分发至各地税务机关。
(4)名册核实。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任务分发结果,组织完成税务行政区划内企业名册核实工作。具体可采取与现行征管系统信息比对、与第三方信息比对、向企业核实信息以及到企业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名册核实工作。(5)结果上报。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名册核实结果,标注、修订与企业报送情况不符的名册信息,并将核实和修订结果上报至上级税务机关,同时,各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部门应当根据名册核实结果,组织调整现行征管系统中的“管理层级”和“所属集团”,实现企业名册信息共享。
(6)名册反馈。税务总局将核实后的企业名册反馈给总局定点联系企业集团总部,由其根据核实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开展信息校正工作。
(7)工作总结。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工作中暴露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工作总结,提出工作建议。税务总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工作考核,持续提升管理水平。5.1.1.2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 5.1.1.2.1概述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是指以大企业集团总部及其成员企业为对象,以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配套工作机制为保障,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数据、经营管理数据、第三方数据和国际情报交换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加工和处理,为下一步开展大企业涉税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保障。5.1.1.2.2采集内容
(1)大企业税收征管数据。主要包括登记、发票、资格认定、证明、税收优惠、申报征收、纳税担保、税务行政救济、稽查、评估审计、违法违章处理和税务执行等十二类税收征管数据,以及在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过程中掌握的相关涉税数据。
(2)大企业经营管理数据。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架构和隶属关系、公司治理和关键管理人员信息、税务筹划情况、关联交易情况、产品或服务情况、企业发展情况、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企业内控情况等。
(3)第三方数据。主要包括工商、国土、公安、质监、银行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掌握的大企业涉税数据。
(4)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数据。主要包括国家(地区)间通过税收情报交换等方式掌握的大企业涉税数据。
图5-3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内容 5.1.1.2.3采集方式(1)税务系统采集。
各省税务机关根据税务总局标准化的接口口径,开发集中抽取程序,实现本地数据与税务总局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系统的无缝对接。对于使用税务总局征管系统(如金税三期,ctais等)的地区,由税务总局在相关信息系统中开发标准化的数据导出和对接模块,以便减轻各地数据报送工作负担。
省以下税务机关按照涉税数据采集工作要求,依托税务总局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逐级填报、审核和报送相关数据。(2)纳税人端采集
集团总部按照税务总局发布的统一标准,层层落实采集工作任务;经审核确认后,集团总部依托相关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涉税数据报送至税务总局。
成员企业按照对应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发布的统一标准,落实采集工作任务;经审核确认后,成员企业根据税务机关确定的报送方式将采集到的涉税数据报送至对应层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或主管税务机关。
(3)第三方数据共享。在税务总局第三方数据共享工作总体框架内,逐步推动与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健全社会化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发挥第三方数据的倍增效应。
(4)税收情报交换。按照税务总局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总体要求,通过与相关国家(地区)签订税收情报交换协定、搭建税收情报交换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大企业税收情报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利用。图5-4 大企业涉税数据采集方式 5.1.1.3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建设 5.1.1.3.1概述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是指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各类涉税信息,按行业、集团梳理风险特征指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风险分析模型,设定风险参数和关键值,提炼各种税务风险点,对企业或集团税收风险进行规范化定义描述,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的存储和运用。5.1.1.3.2主要内容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类别、风险点名称、税收风险领域、适用期间、税收风险具体描述、税收风险识别方法、判断依据、分值、涉及的会计科目、税收风险处理策略等。5.1.1.3.3采集方式
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内容主要来源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实践工作和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的经验共享。5.1.1.3.4特征库的应用和维护
税务总局统一建立分集团、分行业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各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按照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和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分集团、分事项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并根据风险管理结果补充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5.1.1.4跨区域数据协作 5.1.1.4.1概述
跨区域数据协作是指以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通过协作名单的报送与确定、协作需求的提出与反馈、协作数据的采集与推送等,实现大企业涉税数据在全国集中管理与协同共享。
5.1.1.4.2协作范围
协作企业范围涵盖本地所辖大企业在外地进行税务登记的各级成员企业,包括各级分公司和子公司。协作数据范围涵盖各级税务机关掌握的税收征管数据、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等。5.1.1.4.3协作方式
跨区域数据协作分为常规协作和专项协作两种方式。
(1)常规协作方式是指税务总局统一收集、整理协作数据申请方报送的协作企业名单,将相关企业在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中集中管理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财务报表等基本涉税数据共享至协作数据申请方的业务处理过程。
(2)专项协作方式是指由于常规协作方式无法满足专项工作需要,协作数据申请方发出专项协作申请、提交专项协作需求,协作数据提供方在规定时限内收集、整理相关企业涉税数据,并将其共享至协作数据申请方的业务处理过程。5.1.2信息系统建设 5.1.2.1概述
信息系统建设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企业税收管理业务体系进行充分融合和渗透,通过涉税数据逐步整合、系统功能全面升级、用户范围有效覆盖以及业务技术深度交融,为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目标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5.1.2.2建设框架
图5-6 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图 5.1.2.3工作任务
5.1.2.3.1建设信息化支撑保障平台
把合作遵从、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等现代税收理念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加快建设以个性化纳税服务、税收风险管理、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事项跟踪管控等功能为核心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依托平台固化各层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事项,推动形成大企业税收管理现代化格局。5.1.2.3.2建立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
将目前散存在多个管理环节和层级的大企业涉税数据,按照集团一户式的方法进行筛选、归集、存储与展示,建立一个完整、规范和统一的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各级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可以开展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风险识别、跨区域数据协作等深度数据利用工作,实现大企业涉税数据的全国集中共享。图5-7 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建设框架 5.1.2.4.3打造大企业税源监控体系
组织开展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源监控月快报,丰富完善大企业税源监控指标,依托集团一户式涉税信息库,研发大企业税收风险过滤器,为开展大企业税源监控工作提供技术保障。5.1.2.4.4研发大企业税务审计工具
按照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要求,研究开发以数据采集、自动风险分析、审计底稿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核心的税务审计工具,为满足多税种、跨年度、综合性的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需要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
5.1.2.4.5拓展税企沟通互动渠道
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册报送、信息采集、诉求办理等业务功能,提升大企业外网服务用户规模,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税企沟通快速通道,实现税企沟通渠道的无障碍化和沟通手段的多样化。
5.2工作团队建设 5.2.1概述
工作团队建设是指集中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专业人才以及外部专家,共同研究中重点和难点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2.2团队类别
日常管理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的相关人员组成。
专家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专业人才组成。行业管理团队主要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和外部专家组成。5.2.3工作内容
大企业工作团队采用集中办公和分散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5.2.3.1日常管理团队工作内容(1)企业涉税诉求的研究分析;(2)企业内控机制的调查;(3)企业遵从情况的评价;(4)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评价;(5)专题调研;(6)其他工作任务。5.2.3.2专家团队工作内容(1)企业涉税诉求的政策辅导和解释;(2)重大事项报告的政策辅导。5.2.3.3行业管理团队工作内容(1)风险评估;(2)税务审计。
第六部分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实务解析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以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实施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大企业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为参照,重点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团队组织、信息采集、税务审计等工作事项进行解析,旨在为今后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总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1.1 2009年以来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概况
自2009年以来,总局大企业司组织开展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有6项:一是2009年开展的11户内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自查工作;二是2010年开展的10户外资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自查工作;三是2011年开展的24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税收风险评估工作;四是2012年开展的中石化集团税务风险管理专项工作。五是2013年开展的中国烟草、工商银行、大唐电力3户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六是2014年开展的中国石油、中国五矿等6户企业集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1.2 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介绍
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和经验积累,税务总局大企业管理司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针对企业集团的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中石化集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和中国烟草、工商银行、大唐电力3户企业集的团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
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呈现3个特点:一是以集团为对象,适当上收复杂涉税事项管理权限,克服了传统属地管理格局的条块分割,有效提高了企业集团的税务风险防控能力;二是组建专业化工作团队,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实践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扁平化、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三是探索开展税务审计工作,构建了“审前准备-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审计处理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流程和“大后台-小前端”的审计工作模式。2.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 2.1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主要内容
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工作应考虑的主要事项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专业化团队建设,税企沟通互动,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第三方的协调联动,信息数据利用,税收风险识别、管控和应对,以及税务机关自身风险的防范等。以下税收风险管理实务解析,主要供各地税务机关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时借鉴参考。2.2前期准备
2.2.1前期准备工作描述
税收风险管理实务的前期准备工作指税务机关开展分集团或分事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前,应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诸如团队组建、人员培训、工作预案制定、涉税信息整理等。2.2.2前期准备工作内容
前期筹划。前期筹划应明确工作预期目标,全面把握工作的整体安排、内外部环境等,筹备专、兼职工作团队,确定团队开展工作方式等。熟悉工作要求。总局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各省是组织落实者,应熟悉总局工作要求,明确总局的工作目标,了解工作步骤,明确工作范围和任务。省局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省局作为筹划设计者和组织落实者,应做好工作定位,明确工作目标、步骤、要求等。
人员培训工作。在风险管理实务工作前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例如中石化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前期,总局组织了石油行业税收专项培训;以及中国烟草等3户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前期,总局组织了针对烟草行业、银行和电力等行业的行业税收培训。各省组织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前期培训。
税务机关协调联动。在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时,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如与稽查部门沟通,协调避免重复下户;与税收征管部门协调,采集企业基础信息等。工作统筹和安排。在前期做好工作统筹和规划,有利于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涉税信息等征管资源。2.2.3注意事项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务工作需要逐步建立起包括行业或企业集团整体信息的基础信息库,建立企业税收风险特征库;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特别是专业化团队建设方面提早做好准备。2.3工作团队建设 2.3.1工作团队建立
专业化团队对于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可或缺。大企业往往成员企业众多,且跨地经营,需要税务机关组成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的工作团队,才能有效开展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团队成员的组成一般情况下应包括懂得税法、财会、行业、信息技术、相关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业务骨干。2.3.2工作团队的职责
从层级上分,对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同时组织总局工作团队、省级工作团队、基层工作团队。总局团队负责整体上把握税收风险;省级团队负责配合总局团队,对本地区成员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基层团队负责配合总局、省级团队工作,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
从工作方式上分,工作团队开展工作可以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也可以利用远程通讯联络手段采用分散办公的形式,还可以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办公形式。2.3.2注意事项
工作团队是一个整体,要在信息共享、工作方法借鉴、工作进度等方面加强协调,突出税务机关的整体性,实现税收资源的高效整合,提升对企业的全面综合税收管理。
有针对性地建立长期人才储备。建立和完善大企业风险管理人才库,特别是分行业人才库,加强对各类人才的阶梯式、渐进式培养,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便于在实务工作中组建高质量的工作团队。2.4税企沟通互动 2.4.1税企沟通互动描述
税企互动体现在风险管理实务的各个阶段中。税企双方需要在采集企业涉税信息、辅导企业开展税收风险自查,开展税务审计,引导企业实现税法遵从等方面沟通互动。税企沟通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征纳关系,提高工作实效,同时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2.4.2税企沟通互动的方式
税企沟通互动可以通过约谈、讨论、信息交换和传递、现场交流等方式进行,主要包括:
制度性和非制度性沟通。制度性沟通指工作中必须安排的沟通,在工作方案、计划或工作安排中应考虑在启动阶段,现场审计阶段,和现场审计结束时进行制度性沟通;非制度性沟通指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就某些问题、事项、需要企业提供的信息等方面与企业沟通互动。高层互动与一般层面互动。税务机关主要负责人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整体就工作的整体安排、工作理念等的沟通互动,属于高层互动;与企业具体业务人员,就具体业务等一般事项开展的互动属于一般层面互动。2.4.3注意事项
提前准备,与企业互动,特别是与企业高层沟通互动时,需要提前做好预案、提纲等准备工作。注意方式,在与企业沟通时,要考虑税务机关的下户次数、是否方便纳税人等因素。2.5税务机关协调联动 2.5.1税务机关协调联动描述
在大企业专业化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建立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之间,国、地税之间的协调联动,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协调联动中,协调工作的联系人、负责人应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主动与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沟通协调。2.5.2税务机关协调联动内容
与稽查部门的协调联动。与稽查局核对、协调,避免重复下户;在工作中发现应移交稽查的案件线索,依法办理移交。
与税政、征管、信息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在税收政策的适用、涉税信息的归集和整理、组建工作团队等方面进行协调。
不同层级税务机关的协调联动。主要有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工作报告的传递,涉税信息、指标、重要风险点的发布、传递,工作范围、任务、职责的确定等方面。跨地区税务机关的协调联动。不同地区,没有隶属关系的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事项主要包括需要异地提供信息、涉税数据共享、工作方法的借鉴、税收政策执行的统一性等。
国、地税之间的协调联动。主要包括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务工作开展中下户、对企业自查的辅导、对企业同一涉税问题的调查核实等具体事项,工作成果的共享、上报等。2.5.3 注意事项
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立足长远,建立协调机制,进行解决。注重协调联动的职责体系,避免出现推诿扯皮。在协调前明确时限、方式和责任人等内容。国、地税的协调或联合开展工作,应体现方便纳税人,有利工作的原则。
2.6信息采集和使用 2.6.1信息采集和使用概述
信息采集主要包括:税务机关在ctais系统、发票交叉稽核系统等系统中已经掌握的企业涉税信息的归集和整理,新闻媒体、网站、企业公布的年报等公开的企业及行业涉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直接向企业采集的涉税信息。信息的使用包括对信息的整理、保存、使用,异地税务机关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等。信息采集参考清单
信息采集清单(税务机关填制)
种类 名称(内容)信息来源 采集方式 采集时间 采集人 复核人(保存)附件及备注
序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基础信息 基本信息
组织架构 内部机构
成员单位
股权结构财务信息 核算信息
数据信息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附注
科目余额表
固定资产明细表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说明经营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 基本制度
公司层面
业务层面
产品(商品)信息
是否调取erp信息
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信息行业信息重大事项信息
其他部门审计检查信息税务信息 登记信息
申报信息 增值税
消费税
企业所得税
查补信息
税收政策信息其他信息指标信息风险信息
经初步识别分析,做出风险列表。(用于自查辅导)
说明 本表是开放式报表,工作团队收集的本表以外企业涉税信息,可在本表中单独作为大类列出,或者在对应种类中增加小类。
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篇三
国税总局于日前印发《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对各级税务机关针对定点联系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开展税务服务和管理,提供原则性规范。
《规程》组建了税务机关对于大型企业提供税收服务的完整框架,除了常规的政策服务、涉税诉求的受理回复外,在引导企业自己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系统、大型企业的税收遵从管控、应对和保障等方面都划定了税务机关的职责权限。
一位税务部门人士对此表示,过去税务机关在工作安排和组织机构设置上一般都按照税种划分,而近年来,按照纳税人的类型不同来组织开展税务工作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发展的趋势之一。
“税务机关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税务工作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上述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对中小企业我们主要是检查发票,但对大型企业则主要是检查其税务筹划是否有问题,其内部税务风险控制系统是否完善等。”
据记者了解,未来税务机关希望能够尽早地参与大型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交易过程,以帮助企业将税务风险尽早扼杀在摇篮中。但对此亦有企业代表表示了担忧,认为税务部门介入企业决策过程和企业进行正常的税收筹划以及商业机密保密之间仍有较多现实矛盾,如何把握个中平衡还需探索。
国内企业普遍缺乏税务内控机制
策层和执行层的距离太远,因为造成了大量的解释不一。
种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当下大型企业隐含了大量的税收遵从风险,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企业的税收遵从度中,70%已算是较高的水平。
对此《规程》中具体进行了规定,要求各级税务机关需定期调查评估大型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情况,并定期按照行业、区域等进行风险识别,并按照企业风险类别实行针对式管理,通过税务部门的介入,以帮助企业改善自身风险控制系统。
“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好的税收遵从意识和统一的内部控制程序,”国税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司长张志勇表示,“这就为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提供了进一步否认空间。”
此前国税总局曾发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针对大型企业在税务风险控制的操作上提供一系列建议,主要旨在加强税务控制在企业运作中的地位,其中包括企业董事会直接负责督导税务风险控制并参与决策,企业税务管理机构要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等建议。
但据国税总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这些建议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当初在第一批大企业中开展税务管理试点的时候,大型跨国公司还是给予了较好回应,如通用在亚太区专门设立一个税务总监,专门负责税务合规等问题。
“相比较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在观念上还有待改善,”上述人士举例,在税务问题上企业往往倾向于寻求外部资源,而缺乏一个自身的内部税务控制管理体系。此外在企业内部的税务部,部门最高人员往往是主管税收筹划,即降低企业合法税务成本的工作,而不是做税收合规,反之从事税收合规工作的往往是层级较低的工作,“组织架构上就隐含了税收风险。”此外,目前税法透明度不高、税务机关各层级解释混乱也是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之一。上述人士表示,目前税务机关各层级中面对纳税人最基本的层级是基层,但最终解释权在国税总局。多层级中税务管理决
税企能否互信?
“对税务机关工作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一个词,叫重点稽查。”上述税务部门人士表示。
而上述人士介绍,过去这种工作方式的效果并不好,造成对抗性太强以及成本太高。因此现在税务机关已经尽量把重点放在合作和引导上,能用这种方式就尽量不要用惩罚。张志勇亦表示,过去总是把税务机关和企业对立起来,而没有意识到两者在税务风险控
制上是有共同的诉求的,“因此我们现在更强调与企业合作,除了税务管理外,希望能通过对企业提供及时的税务服务来共同规避税务风险,我们希望这种理念的推进能从大型企业开始。”
据记者了解,目前企业大量的税务风险都是由于企业自身风控意识较差,以及对税法规定的解读上存在随意性等,因此税务部门未来的构想之一是希望大型企业在进行重大交易决策、重大项目开展时,税务机关能够尽早参与和企业展开合作,全程服务以降低税务风险。但对此设想并不乏企业提出质疑。“不用说,税务机关肯定是希望多收税,如果税务机关在项目早期就参与进公司决策中,公司正常合法的税务筹划肯定会受到影响,”一位大型企业的税务代表即如此认为,“除此之外,商业机密也是考量之一。”
对此张志勇承认,此前“派任务、分指标”式的工作方式,的确导致地方税务机关以追求多收税为目标,因此造成了税务机关和企业间的互不信任。未来要进一步推进合作,则需对这种工作方式进行改革。
“我们过去在税务工作中提的表扬、打击,或是帮助企业发展,其实都不应该是税务机关的工作,”张志勇表示,“理想的情况就是税法规定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税务机关只是帮助企业依法纳税,只有建立这种互信,才能让税务机关帮助企业降低风险
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篇四
浅谈烟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作者:杨明峰
【摘 要】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经营成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烟草企业作为纳税大户,其纳税情况受税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我国烟草企业对税收风险认识还不到位。烟草企业应当依法纳税,降低涉税风险,保证在国家财政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以此树立纳税百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社会倡导依法诚信纳税的新风尚。文章首先对烟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针对烟草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最后提出防范烟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主题词】烟草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烟草企业在税务机关稽查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受税务机关的处罚,究其原因,既有涉嫌偷漏税的因素,也有税收认识的误区。随着对税收管理的日益现代化,以及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烟草企业的税收风险问题已逐渐引起税务机关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烟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日益重要。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根据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解释,可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为避免其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产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此农业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二、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对烟草企业的重要性
(一)降低烟草企业税收成本。长期以来,烟草企业受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不强。近年来,烟草企业在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开始探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烟草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企业的整体税负较高,烟草企业的税收成本占其成本比较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出,但同时它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税收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节税。所以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控制本企业的税收成本在同行业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和价格竞争力。
(二)提高烟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税收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要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水平。为增强纳税的诚信度,从完善内部管理入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会计法》的规定,完善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科学统筹,正确处理好日常经营资金占用与上交税金的关系,及时调度资金,及时足额缴纳应交税款;按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便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的监控,为诚信纳税提供可靠依据;在提高企业人员的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提升烟草企业社会形象。烟草业是我国高税高利的产业,其纳税行为不仅受到税务机关的重点关注,还受到社会公众的重点关注。烟草企业要依法纳税,保证在国家财政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以此树立纳税百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纳税光荣的社会意识,在全社会倡导依法诚信纳税的新风尚。(此农业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进一步加强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篇五
2010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汇报材料
2010年,如皋市国税局认真落实上级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在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面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汇缴审核为契机,突出事前风险提醒服务
我局2009汇缴301户,其中外资263户,内资38户,省市局共计28户中,所得税管户户。我们在抓好申报提醒的基础上,采取了案头审核和实地复核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大企业的汇缴质量,帮助大企业有效防范了税收风险。一是实行大企业汇缴集中审核管理。大企业申报前,由专人负责大企业汇缴资料的初审,结合中介机构鉴证报告,重点审核税前扣除、优惠政策等复杂事项的风险分析评估,建立风险评估台帐,记录疑点信息,进行归类排序。二是建立汇缴集体会审制度。分局对提交的大企业风险信息进行集体会审,结合征管信息,对照政策进行分类,包括正常类、预警类、问题类,对前两类由专人负责与企业进行约谈解决;对问题类进行等级排序,纳入实地复核对象。三是专业团队实施实地复核。根据风险等级高的问题类信息,开展实地复核,与企业共同查找风险点,剖析风险成因,及时调整申报。四是实施提醒服务。对筛选出的三类一般疑点信息,包括连续亏损、利润率偏低、贡献率较低等大企业,结合税收专项检查自查,寄送《企业所得税汇缴风险提醒书》,友情提醒企业在汇缴期内进行自查调整。分局累计调亏转盈71户,其中,调整大企业4户,调减亏损17776339.5元;调整补税入库4489087.28元。主要风险事项举例如下:
江苏紫薇亚麻有限公司:一是未使用机器设备计提折旧。该公司2009固定资产原值为72415950.32元,已计提设备折旧6510086.89,2008固定资产原值为72283950.32元,已计提设备折旧2543238.75元。该公司设备产能与其销售收入不匹配,说明设备利用率较低,存在部分设备闲置未用情况,按照所得税法规定,未使用的设备计提的折旧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6510086.89×50%=3255043.45元。二是关联交易进销倒挂。该公司2009年关联销售33735986.68元,占比79%,其中内资关联销售31583978.23元,占比73.26%。关联购进15156480.47元,占比73%。毛利率为—6.11%。该公司集团定价时未考虑期间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特别纳税调整办法,应按照规定方法进行调整,调增2009利润总额。
对该公司2009关联销售资料进行了抽查,如果盈亏持平,则平均利润率为20.43%,应调增收入997794.65元。如果按照行业平均利润率2.07%计算,则应调增利润率121769.96元。合计利润率为22.50%,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884812.12*20.43%+4884812.12*(1+20.43%)*2.07%=4884812.12*22.92%=1119564.61元。(见附表)
下一步的风险管理重点是:我们将该公司列为重点调整审计对象,对该公司关联交易税收风险进行进一步审计评估,拟实施特别纳税调整。
初步测算,如果按照22.92%进行计算调整,则2009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1583978.23×22.92%=7239047.81元
同样,2008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234781.81×22.92%=3262611.99元。
润宏房地产(如皋)有限公司:一是售后返租。“其他业务支出”列支售后返租的租金
支出3257624.41=商铺1618138.29+商务楼1639486.12。公司销售商业店铺2,608.56平方米,在与购房者签订售房合同的同时,与购房者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承诺给予一定的租金回报。但是售后返租合同却是由物业与购房者签订的。二是关联交易调整。其他应收款:无偿借款给关联企业未按照独立企业间业务往来收取利息,应按同期同类银行利率调增2464686.27元(2007年1427046.28元+2008年1035091.35元+2009年2548.64元, 7.344%)
三是通过计税成本成本对象的筹划避税。该公司和事务所实际上是将大润发广场项目分成一、二期进行开发,作为两个成本对象进行核算的。且在2008和2009均是将大润发广场(a区一期、b区)作为一个成本对象进行汇缴申报和备案的。根据国税发〔2009〕31号第二十六条“成本对象是指为归集和分配开发产品开发、建造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而确定的费用承担项目。计税成本对象的确定原则应选择可否销售原则或分类归集原则”。同时,根据此条规定“成本对象由企业在开工之前合理确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成本对象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或相互混淆,如确需改变成本对象的,应征得主管税务机关同意。”
根据苏国税发〔2009〕79号第三条“关于成本对象的所得税管理:
(四)2008年完工的开发产品不再进行备案,但计税成本的归集和分配需按《通知》规定处理。2008年未完工开发产品应按照本规定提请备案。”
另外,根据国税发〔2006〕187号第一条:“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单位土地增值税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单位清算。”
因此,该公司已确定或选择的成本对象为大润发广场(a区一期、b区),经过税务机关审核,符合项目实际和文件精神,不能随意更改或相互混淆。
根据事务所报告和公司汇缴资料的案头审核和实地复核,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情况下:2008年可售面积单位成本=48261615.38/14665.63=3290.80,根据企业和事务所2009项目结算向税务机关汇缴申报备案的单位成本为2865.05,2008多转成本14665.65×(3290.80—2865.05)=6243900.49元。
下一步的风险管理重点是:将结合稽查和管理信息,对照总局房地产文件精神,在督促该企业先自行进行项目结算的基础上,实地进行完工项目的清算,防止企业通过逃避项目结算来延迟纳税或逃避缴税。
江苏华灿电讯股份有限公司:一是广告费违规预提。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广告费每期按收入5%预提进费用,年末余额1600万元,应调增。二是研发费用违规加计扣除。违反政策规定,季度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行再加计扣除350万。调整后通知企业补充申报企业所得税3,407,414.56元,加收滞纳金194271.29元。
下一步的风险管理重点是:对该公司研发费用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跟踪管理,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南通瑞华置业有限公司:一是预收款确认收入31.1万。二是工程款未开票,以预提方式入账,应调增661.5万元。三市招待费、滞纳金调增4.2万元。
如皋市泓港冶金物资有限公司、如皋市泓业贸易有限公司:将关联企业的期货交易放在该公司进行,利用钢材期货交易形成的亏损(分别为1.5、1.6亿元)来达到退还季度预缴税款的目的。
下一步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两级公司的期货交易进行实地核查,核实其真实性和规范性,防范关联利润的转移避税,造成税收流失。
上海电气环保热电(南通)有限公司:将无形资产达到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售电、汽收入和成本费用长期放在无形资产的科目核算,收入直接冲减无形资产的贷方,成本费用计入借方,净所得冲减无形资产,未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下一步的风险管理重点是:深入企业实地核查,对该核算行为的涉税事项进行规范,同时,对垃圾占发电燃料的比重进一步实地调查,核实即征即退的条件是否符合文件规定,防范增值税退税风险。
二、严格证明开具风险审核,强化非居民税收源泉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政府招商引资力度日益加大,近年来,利润转投资现象已成为当前非居民税收不容忽视的重要风险事项。今年来,我们根据非居民税收的新特点、新形势,将利润分配和股权转让作为非居民税收风险管理的重点。我们在4月接受熔盛重工有限公司2009预汇缴申请时,经过询问得知,该公司是要请税务部门在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表上或在企业拟好的纳税申报证明上盖章,目的是向外汇、外经贸、工商等部门申请办理利润转投资手续。经过对企业利润转投资资料的审核发现,该项业务主要是香港运宝集团有限公司将该公司2009年6月24日分配的利润转投资,涉及非居民税收,且数额达4800万美元,人民币328027200.00元,本期投入占注册资本的16.16%,企业未意识到利润转投资业务中已经涉及到预提所得税扣缴业务的发生,认为只要未发生向境外利润售付汇行为,就无需产生纳税义务。进一步了解得知,该公司2009年已经办理了一笔3000万美元的相同
业务,但至今仍未履行纳税业务。鉴于投资较大,涉税金额达1600万元,而且已经产生了滞纳金,延迟一天就得多付8万多元的滞纳金税收成本,涉税风险较大,我们及时向局领导汇报,由政府牵头多次与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风险提醒,使企业意识到不及时完税,税收风险将更大,将给企业上市带来更大障碍。经过政府、税务和企业的反复沟通协调,在南通市局大国处的指导下,根据内地与香港税收协定第十条款,及时帮助企业办理了税收协定待遇享受的审批手续,累计减免税额16401360.00元,按5%计算的1670万元税款和270多万元滞纳金终于在5月底前征收入库,企业也按规定履行完毕法定扣缴义务,避免了更大的税收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此类共性风险,我们及时获取了全市外管等部门的利润转投资和售付汇信息,对有利润转投资等涉税业务的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辅导,提醒和督促企业及时履行好扣缴义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上述非居民风险管理新特点,严格实行“先税后证”制度,必须凭完税、免税或不征税凭证,方可出具非居民税收证明。同时,加强与外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共享平台,互通信息,强化协同管理,明确要凭税务部门出具的规范证明才能办理后续相关手续,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三、强化审核审批风险内控,防范出口退(免)税风险
大企业不但规模大,业务复杂,而且出口退免税风险也很大,尤其是实行“先退税后核销”的大企业,预免预退的风险更大。我们今年在受理审核熔盛重工出口退免税时,发现不少船舶在还未完工时,船舶的完工进度就已经超过100%,造成了事实上的预免低退税提前实现。经过风险分析,问题关键在目标成本的最初确定。目标成本偏低,将会造成提前预免抵退税;但目标成本偏高,也会造成完工进度偏低,延迟退免税。该公司于今年4月申请退免税预申报时,提出了调整2009目标成本申请,并要求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成本计算完工进度。我们经过认真审核,发现调整后的目标成本基本上都大于整前的目标成本,预免抵退税企业的出口退免税风险较大。累计有18船目标成本小于调整后的目标成本,20多条船。我们在加强退税审核时,始终坚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成本作为计算完工进度的依据,待船核销时。坚持目标成本的一贯性,可以有效防范提前预免预退的税收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认真落实“先退税后核销”管理办法,加强对预免抵预退环节的税收风险防范,要求企业规范目标成本的制定和备案,税务机关要加强案头审核和实地调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