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计划(五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计划篇一
任课教师:刘杰江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具体措施
1、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2、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3、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
4课时
共30课时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过程和方法:
1、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
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究生物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的社会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5-8)班的生物课教学,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人左右,男女各占50%左右。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各班相差不大。但总的看来,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可将其分为三类,优等生、中程生、学困生。现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优等生:
各班优等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左右,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平衡。(1)、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基本概念、原理、结构理解的透彻扎实,当堂讲授的知识能够当堂记住并能牢固掌握。(2)能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的头脑灵活,接受能力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勇敢解决疑难问题。并且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遇到疑难问题能大胆探究,找出答案,并且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问题的正确性。他们具有很强得实验操作能力。
(3)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思维敏捷,上进心强,善于动脑、钻研,有独到的思想见解,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复习,及时完成作业。(4)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都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中程生分析:
各班的中程生人数占各班人数的50%左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但缺乏苦干精神,不善于动脑、动手,所以,对所学知识遗忘的较快。
能力发展水平:这部分学生的头脑还算比较灵活,思维也比较敏捷,但是,有时候自制力较差,懒于动手、动脑,所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问题的能力较差。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解决,不求甚解,上进心不强,对学习马马虎虎。学习方法及习惯: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都是被动学习,不注重学法总结。解决问题不去找捷径而是走很多弯路,所以往往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困生分析:
学困生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智力较差,反应较慢,接受能力较差。但是他们大都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卑心理较重,对未来失去信心。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知识基础:
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有的连基本的概念、原理都不清楚,更谈不上能力水平了。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并非智力太差,关键的问题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失去自信心。所以他们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所以,他们总是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总是马马虎虎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部分学生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学习。课堂上,只要老师一不注意就交头接耳,作小动作,课下从不完成作业,又时完成也是抄写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什麽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这三类学生各有其特点,应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使优生更优,中程生向优生靠拢,学困生减少的效果。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纪下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而编写的。本书主要讲述生物圈中的人,是在学了七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供七年级学生下学期使用。共七章本学期每周安排三课时,共三十六课时。现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人是《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主线中两个最大的主题之一,设计和重视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人体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各处组织,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受神经和你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该主题的学习内容包括: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等五个二级专题。“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是其中的第一个,对于这个主题《标准》明确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说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举例输出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和缺乏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说出小肠结构和其消化和吸收相适应的特点;举例说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在能力目标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如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通过对学生搜集有关营养成分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意识到人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意识;关注食品安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本单元重点: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4、物质运输的器官。
5、物质运输的途径。6.尿的形成过程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7、激素调节。
8、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9、反射及反射弧。
10、条件反射的建立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11.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1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13.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
4、尿的形成过程。脑和脊髓的结构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5、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
6、眼球和耳的结构和功能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7.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特点。8.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研究的内容 1.教学研究的重点(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应以少讲精练为主,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2)、在教学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3)搞好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创新教学上多下功夫,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专题
(1)新课标准下,怎样改革课堂教学。(2)“345”和“53”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本专题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旋律,以扩大知识面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强化基础,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该课题对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1)先周备课,达到课程标准、学生、教材三落实,注重集体备课和跨学科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改革课堂结构,注重养成教育,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搞好课堂达标测试,向课堂要效益。
(2)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的能力,积极上好实验、探究课,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搞好优生优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3.集体备课
本学期继续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要做到先周备课,并加强集体备课,进行备课的形式、备课内容格式的改革。
4.研究课、公开课的内容与时间安排间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活动内容
备注
2.21——2.25
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教研组
2.28——3.4
研究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3、7——
3、1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三步、五环节教学法
教研组
3、21——3.25
集体备课,备课组
3.28——
4、1
鞠文臻讲课,如何贯彻快乐高校课堂教学法。
教研组
4、4——
4、8
召开课代表会议,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备课组
4、11——
4、15
如何进行跨学科备课,开阔学生视野 4、18-
4、22
学习新课程理论,研究新教法
个人
4、25-4.29
如何贯彻落实“三步、五环节“新思想
教研组
5、2-
5、6
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个人
5、9-
5、13
如何落实高效、民主、快乐课堂的教学
教研组
5、16-
5、20
集体备课
备课组
5、23-5.27
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思想
教研组
5.30-
6、3
钻研新教材,学习新教法
个人
6、6-
6、10
如何真正的将课堂开放开来
教研组
6、13-
6、17
制定复习计划,搞好期末复习
备课组
6、20-6.24
写总结、论文
教研组
6.27-
7、1
期末复习7.4-7.8
期末考试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自身建设方面:
(1)苦练教学基本功能,大量读书,拓展视野,丰富自身文化素养。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中吸取营养。
(3)改进课堂教学,把创新落实到实处,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明确课堂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课本知识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要求“化整为零”的分解和在组合教材,教法上采用“放风筝”模式,每天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做到有放有收。3.落实教学常规,完善教学计划及时进行各种考核,在教学中要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做到“增强兴趣,提高能力”。
4.作业与课外辅导,认真钻研教材,设置合理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外作业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以能力提高为训练目的,课外辅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划分类别,做到分类指导,是学生成绩在自身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避免一刀裁。
5.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并借助于自治与教学有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课题
教学内容
新授
练习
复习
测试
矫正
合计
2.21——2.25
第一章
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2.28——3.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届、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7——
3、11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第三节、空气量与健康 3、21——3.25
第三章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3.28——
4、1
第三章
第三节.物体运输的途径 第四节、关注心血管健康 1 4、4——
4、8 第四章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 4、11——
4、15
期中复习
8 4、18-
4、22
期中考试 4、25-4.29 第五章
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5、2-
5、6
第五章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 5、9-
5、13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5、16-
5、20
第五章
第五节.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 1
13 5、23-5.27
第六章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二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
5.30-
6、3
第三节,安全用药。1 1 6、6-
6、10
第七章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依赖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三节、保护我们的家园 6、13-
6、17
期末复习
6、20-6.24
期末复习
6.27-
7、1
撰写总结和论文 1
7.4-7.8
期末考试 1
七.教学辅导计划
1、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困难学生身上,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2.将课堂变为学堂,凡学生已掌握的或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多于浅显的知识点,教师只需点拨即可,让学生自主理解。
3.对于优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学质疑,探究学习,将知识、能力和方法付之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对于中程生,要特别对待,这部分学生站的比例比较大,对于指出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牢固,内容深奥的知识点,还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应在他们启而不发的情况下给于点拨,引导他们全面把握知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5.后进生占百分之二十,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还可以采用兵教兵的对策,是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愉快的学习。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计划篇三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了我校七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2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7课时)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2课时
第二节 人的生殖 2课时 第三节 青春期 2课时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课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课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课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2课时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4课时)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课时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课时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课时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6课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2课时 第二节 流动的管道 1课时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 2课时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课时 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除 1课时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1课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课时)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3课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2课时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课时 第四节 激素调节 2课时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4课时)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课时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课时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3月1日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下册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学计划篇五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生物课标要求标和教材内容,搞好教学设计,抓好教学落实,每月一次月考(单元测试),每周一套练习并及时抽查登记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三节青春期
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复习期中考试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激素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4课时
共36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01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