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研究思路八篇(大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化学)
实验内容:制取二氧化碳 参与人员:刘俊麟,程琛
实验步骤:(1)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发现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评价:合作良好,步骤熟练,实验成功。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二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如今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而通过小组合作而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显示出其优势。该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小组合作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想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结合现有问题逐一寻求解决对策。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理都得到不同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学生上学入门最基础的其中一项课程,学好小学数学是为以后更加深奥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了,应对复杂的课程才能轻松自如,因此,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为了让同学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透彻,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其中分组学习的方法普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单一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对待数学问题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一条生动有效的教学途径来作为缓冲,不仅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讨厌数学这门课程。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分组来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成绩。
1、小组合作缺乏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多时候不愿意或者是不善于和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懂得如何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甚至是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不愿意去请教其他同学。没有人与人的交流,思维难免比较单一,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老师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沟通能力。
2、参与积极性不高
分组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同学交流,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位同学性格各不相同,生活习惯与学习方式也存在差异,所以,每次积极参与进小组的往往都是那些平时性格活泼开朗的同学,而那些性格比较内敛孤僻的学生不喜欢凑热闹,相反更加愿意一个人学习。
3、重视集体,忽略个人
小组合作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解答数学疑问,所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集体取得的优异成绩,更加要关注其中每一位同学的理解程度。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虽然集体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针对单独个人来进行考察,便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大问题。
4、小组合作方式欠妥
老师在课堂上将教材上的知识点,恰当的与分组合作形式相融合,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全部通过分组合作来解决。有些知识是可以进行讨论的,比如对一道应用题进行分析,通过分组讨论会更加理解的透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那么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消化。而对于那些不适合讨论的,比如固定的法则公式,并不具备任何灵活性,即使经过讨论也不会达到任何效果,甚至还会造成更多的困扰,那么老师不能建议学生讨论,只能采用传统模式传授。同时,分组合作要适当,过于频繁的交流机会,会给一些贪玩的学生创造投机机会,利用讨论之便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最后会更加影响学习。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里时刻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们的`言传身教,时刻不忘引导学生们间的交流。经过实践,在现有的教育形式当中,分组合作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1、端正教学理念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除了要传授给同学们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教育方式更要因人而异,学会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将不同的教育方式用在最合适的'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老师要时常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更加容易发现症结所在。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对等,仍停留在过去的老师高高在上的思维模式里。在这种意识下,学生难免对老师产生敬畏心理,从而不敢于主动、积极。因此,师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平等、信任的关系是首要任务,老师利用好自身的权利,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能过多的留给同学压力,只有关系氛围融洽了,学生们才敢于发挥自身的性格,开始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整体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引导,加强交流
分组学习的核心是交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引导其积极参与进小组讨论当中来。同时,优秀学生带动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思考,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充满信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除此以外,每一组在进行讨论之前,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初步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之后再进行讨论,共同寻求真理。
4、对小组合作结果给出点评
老师需要对小组每次的讨论结果做出分析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们可从中认识到本次思考欠佳的方面,便于以后修改和补充。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来说,获得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对同学们最大的鼓励,长此以往,无疑会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将来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石,整体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求老师采用正确、有效的教育形式,来拓展小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趋利避害,善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最终完成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的目标。
[1]高素兰.小学数学合作化学习方式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1(12)
[2]张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9)
[3]韩全红.小学数学开展“合作学习”初探[j].安徽教育.2003(22)
[4]张存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1期)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三
1.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1.课题的界定
“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
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1.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积极主动学习的活动形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实验中以“小组合作型”探究,能够摆脱静态观看教师演示的被动学习状况,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验、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小组成员交流与合作等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2.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具体目标:
(1)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研究内容
2.2.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2.2.2.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2.3.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型”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2.3. 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通过研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1
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3.1.研究思路
3.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协调发展;
3.1.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1.3.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原则,广泛吸纳传统文化教学成果,发掘学校教育科研资源,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3.2.研究方法
3.2.1.跟踪调查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调整新的方法,尽可能多的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升。
3.2.2.行动研究法:认真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研究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研究、反思、调整、再研究、再调整,以实现研究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3.2.3.资料积累法: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学生,尽可能多地将自己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进步的经验积累下来,作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
3.3.实施步骤
3.3.1.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3.3.1.1.制定课题方案,申报立项
根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申报要求,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确定《》为研究课题,于2017年4月申报。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试验教师,并进行具体分工。
3.3.1.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细致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进行试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3.3.2.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17年2月)
3.3.2.1.定期集中学习
坚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探索“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定期进行专题交流,同时还组织组员观看名师讲座,观摩、研讨、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提高做保证。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四
一、课题的提出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在当前的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搞得热火朝天,但细细分析存在许多误区。纵观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赶时髦”。没有切合实际,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很多时候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往往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 “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课堂上,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与讨论具有随意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合作,还是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教学效率;4、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偏爱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参与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确的分工。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3、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5、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完善,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特别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研究的意义: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
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四、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动性学习习惯,增强主动意识。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中的主动性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研究方法:
1、学习小组的组建。首先宣传发动,然后采用自愿组合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平日表现及学习成绩把班级20名同学组成4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使各组总分基本相近,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4人成“方阵”形,便于讨论问题,便于展开活动。各组设计自己的组名,口号,制作成卡片粘贴于教师版面。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组内每人寻找各自的竞争目标,五人拧成一股绳。形成“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信念。
3、对小组的成绩的变化经常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对一、二、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三星”、“二星”、“一星”称号以鼓励,对进步的小组也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小组给予激励,对全体学生都有促进,进步的小组偿到了成功的喜悦,未考好的小组中的未考好的同学会感到对不起本组同学,会暗暗地下决心争取下次考好,这样各组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形成。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主要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
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撰写“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9—2015.5)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2) 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5—2015.6)
(1)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
(2)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小组人员
课题负责人 : 赵健民
研究实验人员 :
赵健民 孙培江 刘尔生
一、国内外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质的协调发展。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可行性分析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因此,我校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三:
1、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效力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
四、实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使广大教师接受和内化有关理论成果,转变教育者的观念,破旧立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指导模式的研究,将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技术形态,借以解决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有新的发现、创新。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寻找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关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五、实施的内容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3、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研究。
六、实施所用方法
我们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准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
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七、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与北京七一小学结对,请相关专家培训,教师们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在我校三、四年级各选取两个实验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定期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整理成果资料。
2、撰写经验材料。
八、实施过程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一)科学合理分组
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在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教室空间的安排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教室安排一律按照学生面对教师的方向,由许多排课桌椅组成的格子形式,即“秧田式”,这种排列形式反映了传统教育强调知识传授的特点,师生关系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信息是单向传递,没有向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客观条件。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改变教室空间的安排形式。一般采用t字形,两名学生面对教师,两名学生侧面对着老师,小组内成员讨论方便,也有利于相互监督。每组先由教师推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
(二)小组建设
1、每组为自己组起一个组名,组号,设计和组名有关的组徽,并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自我介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介绍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组长:安排发言顺序,把控讨论进程;控制发言音量;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发言人:在小组内陈述小组发言要点,征求组内成员意见;
清晰地表达小组学习成果;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资料员:领取、回收、整理学习资料;收发作业;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记录员: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内容;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四)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3、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
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
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4、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后,必然会经历一个学习、培训、实施、茫然、困惑、实践,最终取得成效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师生互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现。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小组讨论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合作学习主题的确定,主题明确,才能有效开展合作活动,主题不明确或者缺少主题,或者主题不适合开展工作合作学习,合作时就会导致空话连天。这一点在研究必须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
2、合作氛围的创设,这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让不同班级,不同情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中来,没有相应措施是断然不行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相应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调动学生热情参与。
3、采取科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这是促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保证,研究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尝试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
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计划及完成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3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搜集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5年6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做好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研究合作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5年3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周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4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主持人:董治国 负责课题策划,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合作式研究性学习心理、表现特征探究。
成 员:
王永建 总体指导 撰写课题论文报告
郑连润 子课题负责人 课题教材改革研究
隋泽友 子课题负责人 资料收集、整理
王君 调查、组织、实验、学习评价研究 实验数据处理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极为重视,业务校长亲自抓,不仅组织全体课题成员进行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和相关理论学习,还拨出专款专项作为研究经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插上有力的双翼。这些都为我校完成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每周的教学教研氛围浓厚,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支由市特级教师牵头的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骨干。他们勤学、苦干、肯干,更能巧干,多人次在各级观摩课及论文评选中获奖,这都为本次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3、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25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大型会议室。作为初中学校,我们能很好地开展大量的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这些都为我校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五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4、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六
四年二班、四年三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a. 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b.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1.创设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适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2.倡导呼告式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3.推行学习任务承包,落实学习责任制。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必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得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七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31.5 52.6 28.5 18.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着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0 18
-15.2-2.8 24-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着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小组合作的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篇八
;摘 要:随着国家开始注重义务教育,并提出了以素质理念为指导的全新革新目标,初中教育在教育活动规划开展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本位的核心地位,并积极改进现有的授课模式,努力构建一种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助力高效课堂合理构建。而小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生本思想,将其应用到数学课的教学当中,能够呈现出十分突出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教法在数学课上的应用举措展开适当的讨论,希望能够为促进数学课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 前言
新课改针对数学课教学提出新标准,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核心地位的有效发挥,采取有效策略让学生对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而小组合作作为素质思想指导下的一种全新授课模式,教师在进行数学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贯彻这一模式,能够让数学课呈现出全新的形态面貌,也能够有效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对待数学课保持强烈认可情绪的状态下,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改需求就数学课的合作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分析
(一) 提高课堂参与性
参与性是素质课改环境下针对课堂教学质量所提出的重要评定标准,同时也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数学课上,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授课活动,能够为学生自主参与课程探索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也能够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自由性。促使学生在小组的氛围下通过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正确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加深对基础知识要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加的突出。
(二) 培养团队配合素质
在素质课改的环境下,初中教育需要注重德智一体化的合理建设,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同时也要侧重于德育活动的有效渗透和开展。而小组合作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举措,将其应用在数学课堂上,能够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成员密切配合,以及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对团队配合的核心思想加深理解,全面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对于提高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整体凝聚力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可见,在数学课的教学规划领域,小组合作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对此,教师需要形成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形态进行调整。
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 科学分配小组
执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基础是要根据班级中的学生情况,做好科学的分组。一般来讲,在分组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要对班级的学情信息进行全面调研,形成系统、准确的认知,从而为后续分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考查,或者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在师生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待数学课的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阻碍,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明确具体的分组原则,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贯彻均衡的原则,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均衡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各个小组的探究实力相当,提高小组合作的执行性。比如说,教师可以从基础概念、解题思维、计算能力、动手操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素质考核。
(二) 明确探究目标
在小组分配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好目标的精准定位。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做好教材的深入发掘,在阅读和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建设需求进行明确,以便可以围绕正确的目标导向,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同时也能够为小组合作活动的规范性开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导向。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即“1. 对具体的数学概念进行掌握。2. 明确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定理的使用技巧和方法。3. 结合实际问题找出数量相等的关系,列方程式并解题。”确定具体目标既能够为教师规划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从而保证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三) 构建问题情境
在目标确定之后,为了让学生产生对课程的探索兴趣,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构建良好的学习条件,也能够在具体问题的导向下,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思路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规范。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正数和负数”时,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如“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数字在生活中所发挥的意义,比如说,这个墙的高度是15米,但是生活中还有一种类型的数字,比如说今天的最低气温是-12℃,那么大家知道-12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数字?”之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就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回顾和分析,思考相关的数字,如“某企业一日的盈利为-500元”等,并引导学生围绕正负数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尝试着利用画数轴的方法自主总结规律。
(四) 丰富讨论活动
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构建丰富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性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动性。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相关的教材内容提出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通过思维的发散以及思路的整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规律进行综合性的探讨。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时,则可以合理地设置问题,如“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有着怎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在小组内部设置具体的函数模型,并绘制函数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动,总结具体的函数规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合理的设置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具体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结合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了解,进行图形创新与创作,并在组内探讨该图形的具体判定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建设需求落实任务驱动,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深入探究提供良好的载体支撑。教师将课程与现实生活建立有效联系,并明确具体的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实践调研与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数据的搜集与统计”进行生活数据自主调研,并利用自身对于统计图表的掌握,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创新教学评价
在数学课上,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育人功能,以及促进高效课堂的合理性建设,需要从评价层面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首先,在评价思想上教师需要积极地进行改良,认识到生本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掘和系统建设。针对学生在整个小组合作中的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探究行为、合作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保证所获得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真实学习品质相一致。同时,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互动的方式自主参与到评价活动当中,即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就整个团队的学习和探究表现进行互动和交流,自主总结学习经验,分析团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小组内部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各个小组之间就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进行分享。
(一) 注重学习载体创新
在贯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当前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合作学习的支撑载体进行创新。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微课资源。将数学知识和具体的探究素材进行系统的整合,构建完善性的学习资源储备中心,让学生可以在此条件下更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智能的交互平台,通过成立数学学习交流群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分享学习经验。
(二) 注重学习秩序维持
在落实小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需要注重课堂秩序的合理维持。根据课程的授课目标对合作学习的规范流程进行明确。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探究行为关注和指导,加强互助思想的宣传,让学困生和普通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针对小组内部出现的学习困惑给予一定的思路引导,从而帮扶小组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五、 结论
依前所述,在初中阶段教师在开展数学课教学活动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素质课改大环境下,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所提出的教学标准,并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对具体的授课方法进行创新。通过贯彻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下通过互助学习、互动交流,最终实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有效内化,同时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今后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需求对合作的载体,以及课堂的秩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维护,以保障所呈现的课堂效果与素质课改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李想,辽宁省盘锦市,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欢喜岭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