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洁生产目录 清洁生产审核手册(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洁生产目录清洁生产审核手册篇一
为了让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多了解一些当前比较普遍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方法,磨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毅力及勤看、勤问,勤思,勤学的习惯,把我们从理论的殿堂带入实践的前线,为了让我们下学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小学期学院组织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五天的土木专业认识实习。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土木工程是一门大学问,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还是个连土木工程门都没进的无知学生,要学的很多,要做的很多,今后的时光应该是自己发奋读书的日子,是努力求索的日子。
(二)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我们的第一天第一站一座拱桥的施工现场,谢老师问:“这座桥的拱是双曲线,还是抛物线。”记得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为什么呢?没有意识,没有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以后,要多加努力,大学不是高中,要学真本事,能把课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并有所创新,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要想学好,先要“三勤”。
在许多工地,特别是桥东开发区房建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们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四)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五)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清洁生产目录清洁生产审核手册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二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七号)
《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
【2003】100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00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
【2008】60号 环境保护部)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环发【2003】60号)
《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环发【2005】151号)
清洁生产目录清洁生产审核手册篇三
清洁生产概述
第二节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据估计,20世纪50到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5.7%,而主要投入,包括能源、原材料、资金和运转的投入,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1倍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强调提高经济效益,从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增长转变,在1981-1988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0%,主要投入平均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低1/2左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指标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资源和能源变成“三废”排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明确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业污染防治方针,强调通过合理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开发资源和“三废”综合利用、强化环境管理等手段防治工业污染,但这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和制度,而且预防的侧重点也有偏差,不是侧重于“源头削减”,而是侧重于末端治理,环境管理也侧重在末端控制,即侧重在污染物产生后如何处理达标上。这种末端处理的措施很多,如“三同时”、“限期治理”、“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浓度达标排放”等,都是以末端治理为依据的。
尽管20多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使得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甚至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还有所降低,但我国总体环境状况仍趋向恶化。在我国的环境污染中,工业污染占全国负荷的70%以上,每年由工厂排出0.16亿t so2使我国酸雨面积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每年排放量达231亿t,固体废物达7亿t。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已达到使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这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不容继续存在。
纵观环境保护问题,它已经不再仅仅是环境污染与控制的问题,实质上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与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际政治与贸易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要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解决环境问题,根本改变我国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推行持续发展战略与清洁生产,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其生产的化工产品已达45 000多种,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化工产品种类繁多,而且中小型化工企业占绝大多数,加之长期以来采用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化学工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化工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20%~23%、5%~7%和8%~10%。从行业来讲,氮肥行业是化工系统的用水和排放污染物大户,其废水排放量占化学工业排放量的60%;小氮肥废水排放量又占氮肥行业废水排放量的70%,每年全行业流失到环境的氨氮达100万t以上。染料行业工艺落后,收率低,每年排放工艺废水1.57亿t、废气257亿m、废渣28万t;染料废水cod浓度高,色度深,难生物降解,缺少有效的治理技术。农药生产目前主要以有机磷农药为主要品种,全行业每年排放废水上亿吨;这类废水含有机磷和难生物降解物质,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染料与农药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已成为制约这两个行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铬盐行业每年约排13万至14万t铬渣,全国历年堆存的铬渣已达200万t,流失到环境中的六价铬每年也达1 000 t以上,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很大的威胁。磷肥行业主要的污染物是氟和磷石膏,每年排人大气中的氟1万至2万t、磷石膏约100万t,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也污染了地下水。有机化工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的量虽然较小,但含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成分复杂,使工厂职工和周围居民深受其害。
10多年来,原化学工业部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七五”期间投资32.5亿元;“八五”期间增加到52.7亿元,安排环保项目1691项。尽管如此,还远远不能解决化工生产的污染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工业污染大户,化工生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化学工业距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仍有很大距离。由氯乙烯、乙苯等八种产品国内外同类装置的排污系数比较(见表1-1),可以看出国内装置排污系数比国外同类装置排污系数高出几倍乃至数千倍,因此清洁生产的推广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1 八种产品国内与国外同类装置排污系数比较 清洁生产与过去的环境政策不同,过去的环境政策强调末端治理,即当污染产生后在排污口和烟囱口通过处理和处置进行污染控制,这种方法具有严重的经济与环境上的弊端。
第一,污染控制方法通常以单一环境介质(如空气、水和陆地)为目标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鼓励污染向未控制的介质中转移,例如,在解决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和污泥的陆地污染问题。
第二,污染控制方法通常只集中在控制大型污染源,但是未受控制的小污染源可能超过受控制的大污染源。
第三,这种方法按照固定要求(排放标准)接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未能鼓励排污者将污染减少到最小量排放。
第四,污染控制方法鼓励企业花费巨额环境投资用于污染控制技术,而不是用于改进生产方式,改变原料,加强设备维护等花费低、效益高的污染预防技术。
这样,我们面临着一个相互矛盾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我们花费大量资金与资源处理污染,而处理的结果又有新废物产生,又需要资源来处理它;另一方面,我们的环境质量只得到局部改善,而更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对人类与环境造成新的威胁。因而,只有实行污染预防的办法预防废物(污染物)的产生才能解决上述矛盾。
由表1-1可以看出,我国在清洁生产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距离,尤其体现在原材料的消耗、“三废”的产生及清洁生产的管理等方面,因此在我国提倡和发展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
清洁生产已被认为是工业界实现环境改善,同时保持竞争性和可盈利性的核心手段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例如,1990年秋季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案,法案中明确宣告美国环境政策是必须在污染的产生源预防和削减污染的产生;无法预防的污染物应当以环境安全的方式再生利用;污染物的处置或向环境中排放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并且应当以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目前,美国已有26个州相继通过了要求实行污染预防或废物减量化的法规,13个州的立法要求工业设施呈报污染预防计划,并将废物减量计划作为发放废物处理、处置、运输许可证的必要条件。污染预防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政策、计算和实施体系。
在欧洲,欧洲联盟委员会从19 91年起开始实施第五环境行动纲领和走向可持续性文件并发布了综合污染预防指令。荷兰、丹麦、英国和比利时还开展了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的示范项目,例如,荷兰在技术评价组织的倡导和组织下,主持开展了荷兰工业公司预防工业排放物和废物产生示范项目,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示范项目证实了把预防污染付诸实践不仅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经济效益。丹麦政府和环保局颁布了环境法,对促进清洁生产提出具体规定,并制定了环境和发展行动计划,自1986年以来,已开展了250多个清洁工艺项目;丹麦政府还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现在联合国环境署、开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在大力倡导清洁生产,把这看成是防治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会议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199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已将清洁生产纳入了大会主要文件《21世纪议程》。1994年10月在华沙召开了第三次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还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主要包括五项内容:①建立国际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icpic);②出版“清洁生产简讯”等有关刊物;③成立若干工业行业工作组致力于废物减量的清洁生产审计,编写清洁生产技术指南;④进行教育和培训;⑤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建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如硫酸工业的水洗流程改为酸洗流程,一转一吸改为两转两吸,减少了酸性废水及so2废气的排放;又如氯乙烯生产中由乙炔法改为乙烯氧氯化法避免了废汞催化剂的污染等。陆续研究开发了许多清洁生产技术,为清洁生产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我国对清洁生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化工部清洁生产中心及部分省市的清洁生产指导中心,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制度,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帮助下进行了数十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并取得良好效果。建设(改扩)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此为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清洁生产水平将会不断地提高。
三、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论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飞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等所造成的人口、资源的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了怀疑。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与会者的认同,此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着这一词语迅速传遍各国,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环境规划署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中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了首位。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依赖经济发展和物质基础。
(2)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基本国策。
(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现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规范。
清洁生产是人类总结工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产物,20多年来全球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证明了清洁生产是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它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途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从四个层次上形象地概括为技术改造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行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推行清洁生产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已认识到这种预防性战略必须贯穿于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使工业生产废物最小化,变被动治理污染为积极预防污染。同时,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工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摒弃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高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清洁生产已经普遍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自身需求。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在现代国际商业领域与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促使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规范进行内部管理。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中通过iso14001认证的机构数量急剧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而且开始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环境效应;另一方面,清洁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例如,法国环境部早期对100多项无废工艺的技术经济情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有68%的无废工艺设备的运行费低于原工艺设备的运行费。荷兰的经验则表明,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削减30%~60%的废物,95%的煤灰料被回收,推行这些技术的企业认为很值得。澳大利亚一家最大的生产纱线的企业,原工艺每生产1 kg纱线需要使用250 l的水和3 kg化学药剂,必须支付高额的排污费,该企业自1992年以来进行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调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投资15万美元对原工艺进行了50项改良,其后3年所获得的总回报达到110万美元;澳大利亚一家铸造企业每年使用的铸造用砂有3 500 t成为固体废弃物,该企业投资32.5万美元引进清洁生产技术进行铸造用砂的再加工和回用,每年减少购买新砂的费用7.5万美元以及排放废砂的费用4.8万美元。加拿大林业和纸浆造纸行业是gnp(green national product)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最大的劳动力雇佣部门,1970年起通过立法、技术革新等方法推行清洁生产。自1970年第一个制浆造纸法规实施以来,该行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约20%,污染负荷却减少了。约90%。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一方面重视法规建设,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十分重视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几乎所有成功的案例都需要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
发达国家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不仅将清洁生产的理念作为企业内部的行为,而且将其扩展到全社会。其表现形式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循环经济(3r:reuse、reduce、recycle)的理念正在通过政府的立法行为而逐渐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秩序,设立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强制性地推广清洁生产的理念,一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可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这样,在重视环境保护的名义下,技术落后、仍在走着“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发达国家在过去也走过这样的路。
在欧洲,德国于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法国制定法令规定到2003年必须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荷兰和丹麦提出废弃物循环使用率到2000年分别达到60%和50%的目标;奥地利的法规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为此,欧洲设计了一组包装回收象征性标记,包括“可以重复周转再用的”、“可以回收再生(再循环)的”、“使用再生材料超过50%的”标记和绿色标记等。
日本政府从1990年起开始重视循环经济的建设,1991年制定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确立了促进汽车及家电等的循环利用的判定标准以及事先评估、信息提供等体系。1993年制定了《环境基本法》,1994年政府又根据该基本法制定了《环境基本计划》,决定将循环政策作为环境政策的长期目标之一来实施,并把实现低环境负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作为目标。2000年,日本制定了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以及《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绿色采购法》等,修订了《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并更名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修订了1970年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法》,加强了控制废弃物的产生以及不正当处理的措施。因此,2000年被定位为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元年”。2002年,日本又制定了《汽车循环利用法》,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具有最先进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政府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长期指导方针《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计划》。
日本政府认为,相对于日本的资源总投入量(大约21亿t/a),循环利用量(大约2亿t/a)仍处于较低水平,只占大约10%,说明日本已形成了资源浪费型的社会经济结构。为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国家、国民、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o)、事业者、地方政府等采取切实执行有关法律的措施,在2010年达成以下预定目标:①资源生产率与2000年相比提高40%;②资源的循环的利用率与2000年相比提高40%;③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与2000年相比减少50%;④每个人排放的垃圾量与2000年相比减少20%;⑤循环型社会商务市场提高到1997年的2倍。日本的目标是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逐步走向“循环型社会”。
日本政府试图通过以引导为主的方式,也就是说使环境保护行动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信誉和评价,而不是强制的方式,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许多日本企业开发了支持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贸易壁垒作技术储备。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也都加大了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开发力度,这些动态都是非常值得我国政府以及企业关注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长期以来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生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人员交流等方式帮助建立了26个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的工厂也采取了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清洁生产工艺,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清洁生产的发展。例如,p.t.pacific indomas plastic indonesia是道尔化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工厂,于1993年正式投产。该厂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清洁生产技术,由于当地水价很高,该厂使用密闭冷却回收系统,只补充很少量的水,从而节省了水费;该厂的聚合反应过程采用减少稀释、回收浓稠有机蒸气工艺也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在所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均通过加热器燃烧回收热值。
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家,1980年我国的清洁生产开始萌芽,1992年在第一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中国提出了“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计划(草案)”。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推广和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3年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实施以来,重点在组织机构、宣传培训、清洁生产审核示范以及政策研究等能力建设方面开展了清洁生产的推动工作,实施了一批中美、中加、中挪、亚行等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1995年,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国家清洁生产中心。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清洁生产中心。
中国在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示范企业的作用,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启动了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建立了400多个清洁生产示范、试点企业,涉及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及交通等行业,减少了约20%的污染物排放,数百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清洁生产工作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要求“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意见》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今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措施,指出“清洁生产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与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不仅倡导企业自觉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而且规定对严重影响环境的企业要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6年?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八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和发布,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赋予环保部门有关职责,从环保角度出发,引导和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需要;是环保工作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推动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加强污染全过程控制的需要。
生态工业园模式是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企业间协作以增强产业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我国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这种模式通过园内企业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确立了八大示范区。
但是,我国清洁生产的推行还存在着不少障碍,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①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重外延、轻内涵,重治标、轻治本,观念上还没有转到从源头抓起,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的清洁生产上来;②已经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清洁生产审核阶段,重点放在无费和低费方案,尚没有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相结合,清洁生产的目标没有实现:③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尤其是缺少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优惠政策;④缺乏清洁生产的投、融资渠道,清洁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⑤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不畅,缺乏企业寻找清洁生产技术的正常渠道;⑥环境保护执法不严。面对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并存的是我国工业技术普遍的落后及其所导致的资源效率低下。2003年中国的gdp产出仅占世界gdp总量的4%,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我国创造1万美元gdp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5倍,水耗高8~20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因此,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推行清洁生产,厉行节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中国,鉴于科技进步对于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国家“十五”863计划于2001年首次将清洁生产技术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在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共启动了10余项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课题。清洁生产技术专题的各个课题已经在铬化工、制革、造纸、制糖、石油化工、磷化工、印染、发酵工业以及稀土冶金工业等行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清洁生产的若干平台技术和一系列关键技术,许多技术已经产业化。例如,铬化工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已经形成了真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生产技术平台,并建成了l万t规模的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与周边产业互动,形成了高效的物质链和能量链、一个生态工业园的雏形正在项目示范区出现。皮革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已经完成无铬制革技术、高吸收铬鞣技术、高吸收皮革染色加脂技术、准备工段的生化处理技术等4项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开发了4类(7种)支撑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的新型化工/生化助剂,在11个不同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的制革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新技术的中试和工业性实验。此外,依托磷酸二铵尾气净化;联产磷酸一铵清洁生产技术成果的年产20万tmap工程已经在贵州完成了试车投产;依托酒精清洁生产技术成果的万吨级规模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装置已经在安徽建成,并正在推动32万t级装置的建设;利用冶炼厂尾气中乙烯制丙醛的清洁生产技术已经在新疆建成年产700 t丙醛中试装置。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界面需要共性技术平台或普适性技术,我国目前正在探讨的平台技术包括:亚融盐技术、超临界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绿色化工中间体应用技术、器件和流程的微型化技术、反应条件的温和化技术等等。今后清洁生产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是:能够解决量大面广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清洁生产技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国特有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和替代技术,对于国家在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提供支撑的技术。重点支持的行业仍然是化工、冶金和轻工行业,尤其应该关注传统产业的技术和设备革新或改造,应该把应用创新科技成果的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兼顾工业以外的行业,如建筑业、农业、交通业等。
(1)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评估,实施绿色设计;(2)重视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尽量利用绿色化学品;(3)重视减物质化技术的应用,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耗;(4)重视生产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尽量实现物料的全组分应用;(5)重视节水节能,尽量提高能量效率以及水的循环利用率;(6)重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尽量采用温和的反应条件。
清洁生产目录清洁生产审核手册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事:
感谢公司给予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下面我把xx分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做个简要汇报,存在不足的地方,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公司的总体安排,2006年9月,xx分公司在公司、咨询方老师、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要求,成立了xx分公司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清洁生产办公室,负责处理清洁生产审核的日常事务,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按照审核程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审核工作,截止现在,已基本上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并按照咨询方老师的要求,于2007年4月底完成了《xx分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初步编写工作。xx分公司在清洁生产审核过各中,所筛选出的71个无/低费方案已全部实施,其中可量化考核部分的无低费方案资金投入68745元,经济收益104079万元,可量化部分的投入产出比为1:1.51,中/高费方案实施了2项,资金投入135.1万元,经济收效46.78万元,其中lp/qj—130方案(新建一座沉灰池)主要是是侧重于污水处理,不考虑经济收益。通过对方案进行实施,每年节约新鲜水721080m3,节约标煤10080t,洗滤布打沉灰池循环利用每榨季减少cod排放约30.24t,在减少原材料消耗、减少能耗、降低水耗、提高作业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都有促进作用。xx分公司希望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不断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持续进行清洁生产,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方法
xx分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按照清洁生产工作程序逐步开展的。
1、领导高度重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深入人心,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的全过程。领导的支持与参与,可以保证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全体员工的投入参与,获得清洁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支持,从而保证清洁生产方案的顺利组织实施。公司在审核准备初期就成立了审核领导小组,企管部相关领导全程陪同咨询方老师到分公司进行宣传培训,制定了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体现了公司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分公司同时也成立了审核小组,分公司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员工积极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并承诺提出的方案都会被分公司做为宝贵的财富收集,在条件成熟的的时候组织实施,并且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全体员工在各级领导的感召下,清洁生产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审核小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让审核工作按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分公司利用黑板报、例会的形式宣贯清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和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方法。为使清洁生产深入广大员工心中,审核小组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通过向员工征集清洁生产文稿,把广大员工引入清洁生产宣传活动之中,以写作激发员工对分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理性思考,搜寻、指正浪费现象,培育、增强节能意识,总结、传播节能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把“清洁生产,从我做起”落到实处。
2、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清洁生产机会,并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确定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审核目标。分公司审核小组在咨询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国内同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指标,收集分析了分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工作情况及环保工作状况,基本探明分公司在用水排水、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一年环保监测中总排水量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确定“节水”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审核重点;结合分公司实际和发展需要,设置了甘蔗快锄低率、更正总收回率、百吨蔗耗标煤、吨蔗排水量四个项目的近、中、远期目标(见下表)
3、对审核重点进行实测,建立输入输出物流平衡,查找污染产生和浪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给予解决。分公司确定“节水”为审核重点,旨在通过审核,找出总排水量排放超标的原因,并通过实施相应的方案进行改进,使排放达到标准要求。审核小组通过对分公司输入水量和输出水量进行分析,制定了详细的现场实测计划,确定进水流量、甘蔗带来水量为输入物流,出水流量、蔗渣带走水量、滤泥带走水量、废蜜带走水量、沉灰池灰渣带走水量和自蒸发损失为输出物流,同时确定了实测点位置、实测次数、实测人员,规定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测量统一采用浮标法,其它项目的测量通过采样化验分析后计算得出。并于2月21日至23日审核小组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因条件限制,测量方法受水流的影响大,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通过测量,基本上摸清了分公司用水排水状况;各车间根据测量结果,召开会议从八个方面分析产生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分公司组织实施了一部分切合实际的方案,如对锅炉冷却水、压榨冷却水回收利用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审核重点,分公司还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费方案。
4、全员参与,广泛征求清洁生产方案。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一个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分公司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来,一直鼓励员工用书面的形式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书面提出的清洁生产方案内容要包括提出的依据、提出内容,预计投资和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员工提出无/低费方案一直遵循“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原则,为了便于统计和保证所提出的方案的质量,所有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方案经部门筛选后报清洁生产办公室进行审核,清洁生产办公室审核后,筛选出部分有条件实施的,可以产生明显效益的方案返回各相关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截止4月底,清洁生产办公室共收集到书面提出的方案235条次,通过对相同的合并,剔出一部分口号性的方案,最后汇总了205条方案,分公司要求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有125条次(有涉及多个部门的,多个部门均要求实施,实际实施的方案有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