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说课(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标篇一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电子偏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nacl、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之后会让学生利用双线桥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这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教材“学与问”的问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两种不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用双线桥法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具体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还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了双线桥法,直观展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标篇二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电子偏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nacl、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之后会让学生利用双线桥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这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教材“学与问”的问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两种不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用双线桥法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具体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还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了双线桥法,直观展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标篇三
高中化学概念理论教学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才是化学科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这样的观点,我在设计中特别重视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迁移过程。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分析学生的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脉络;分析教材的活动线索和sts线索,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探究能力,确定教学过程的问题线索。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导互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学习。与此同时突破教材局限,挖掘深层教学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扣“生活走向化学,化学服务社会”的主题,认识到科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应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做如下设定:重点是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难点是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迷失方向。所以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本节课的目标分析,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目标:从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并进一步理解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不仅要让同学们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互动启发式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设疑、析疑和解疑。
教学程序:采用“生活引入-问题引导-实验迁移-抛锚式建构-强化概念-拓展联系-结合应用”程序教学。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1、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从得失氧的角度知道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常见元素化合价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了,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价的基本理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本质。
2、学习方法指导:
(1)实验揭示本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实到课堂当中来。
(2)教法引导学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征到本质、从未知到已知。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真正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
(3)理论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能力。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分析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是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理念,这也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也正因为这样我把我这节课分成以下四个过程,即新课的导入、概念的建构、关系的建构和拓展视野四个部分组成。
本着贴近生活的原则,我从食盐及氯化钠的制取方法引入,再从化学方程式入手,问题引导,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引导思考其变化的本质原因,进而从特征和本质上形成完善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第三部的建构关系是指建立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最后再联系生活,结合应用,进入视野拓展的环节。
问题引导:上面曾多次提到问题引导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的具有引导启发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七个,这七个问题形成问题串,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第一部分新课的导入,本节课的导入我采用的是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入,问题启发法。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的周边生活出发,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关键物质nacl,再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实验室制备方法得出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个关键反应,并用实验演示的方法验证这个反应。
第二部分是概念的建构,由化学方程式 2na+cl2=nacl入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实质,再进一步通过nacl微观形成动画揭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微观变化,标出化合价,分析化合价前后变化,从而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通过原子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继而通过实验演示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到这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已经得出,所以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特征和反应本质给这类反应命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特征巩固和对本质的理解。
概念形成之后,第三部分就是建立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联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回忆初中所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完成所列出的例题,用不同标准给所列反应分类。问题的选择也有意设计了一定的障碍,那么在启发学生可以用化合价变化的标准给反应分类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把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这样的分类更加本质。根据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完成能示意其联系的一张脸谱图,概括其内在联系,通过这个设计吸引同学注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激情,同时还深刻揭示了其内在的本质联系,而且便于同学理解记忆。
1、金属防腐,食物防腐,及时解决图片中的问题;
2、实现物质的转化,与课前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相呼应;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与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再一次前后呼应;
这一块的设计意图就是要前后呼应,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对化学服务于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认识。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化学并不仅仅是学会做题、学会考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脉络,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急需注意和加大比例的内容。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注意知识的贯通和衔接,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在微观层面上对反应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而本节课最突出的教学特点就是问题启发、实验迁移、主动建构、理论联系应用,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通过简单的文字和示意图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内容。简洁清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对“氧化还原反应”这节教材内容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启发为主线;体现“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想,彰显学科特征,理论结合实验,化抽象概念为可视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所有内容,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标篇四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材。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来认识,因此在这节课中应该组织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逐渐形成正确、恰当地看待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3、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由此我会提出,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当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我会请学生举出几个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学生目前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仅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层次上,那么我会请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就会发现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降低。接着我会提出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这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讲解。
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并且渗透双线桥法的应用,学生会发现在这一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
接着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氯化氢分子里会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并且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因此,氢元素被氧化,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氯元素被还原,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完了nacl、hcl的形成过程,我会请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重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电子偏移)。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nacl、h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深入理解“电子转移”的意义,并向学生渗透从结构入手探究化学反应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
之后会让学生利用双线桥法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这是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思考教材“学与问”的问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这两种不同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用双线桥法来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具体呈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还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了双线桥法,直观展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