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级诊疗年度工作计划(精选十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一
1、加强医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版面。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次,参加抢救危重病人14人次,带教手术42例,危重病例讨论53例,专题讲座36次,培训医务人员440人次,参加下乡义诊17次,开展新项目2项,(室上速的心脏电复律治疗3例、食管癌合并冠心病综合治疗2例)。
讲座教学共176次。通过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对接,使我院的外院转诊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就诊费用。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到外地进修学习。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协调会,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工作衔接问题。
今年10月以前,因系统原因,我院临床路径一直停留在纸质表格上运行,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变异及退出较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今年10月以来,领导加大力度优化了系统,把临床路径维护到系统当中去,便于路径能更好的开展。
截至到今年10月,我院已与近10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院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加10%,2016年累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1650人次,接受上级医院转入的病人数未能完全统计。2016年1—10份总诊疗量和住院人次分别为408750人次和19199人次,较去年分别增加为9.3%和8.9%。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转诊、转院流程不太顺畅。针对部分病情较危重的病人,我院医疗水平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上下级医院之间衔接欠妥,转院流程不合理。
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院外转诊比例。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二
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为推进全县分级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解决广大群众的看病就医便捷价廉问题。根据《省卫计委、省人社厅关于湖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鄂卫生计生发[xxx4]45号)和《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鄂卫生计生发[xxx4]25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合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增强医疗机构整体服务功能,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就医模式,引导群众科学就医、合理就医,不断推进形成健康有序的医疗新格局。
以病人正当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便捷的转诊通道,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普通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50%,中心卫生院转诊率不超过45%,二级医疗机构转诊率不超过10%,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分别控制在9天和6天以内的目标。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科学引导患者能在门诊治疗的不需住院治疗,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县城,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格局。医疗机构应根据《竹溪县医疗机构疾病分级诊疗目录(试行)》收治患者,需要转诊的按照就近、自愿、安全、属地的原则引导转诊治疗;特殊病例特殊转诊。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相关检查结果应用“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民众就医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方便、及时、有效、优质、价廉的诊疗服务。
(一)落实分级诊疗和定额付费政策
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竹溪县医疗机构疾病分级诊疗目录(试行)》(322个病种)要求选择诊疗方式或转诊;同时,二级医疗机构要按《竹溪县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确定的56个病种作好病种控费。
(二)建立医保基金补偿新机制
根据《省卫计委、省人社厅关于湖北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鄂卫生计生发[xxx4]45号)和《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农合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鄂卫生计生发[xxx4]25号)要求,适度扩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住院起付线标准和补偿比例的差距,逐步完善大病保险支付分级分类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保病员利益。
(三)建立高效便捷的双向转诊机制
县内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门诊、急诊患者首诊负责制和住院患者责任医师制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求,指导患者有序合理转诊;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建立起高效的分级诊疗转诊服务平台,要将患者详细病情及相关检查、治疗资料及时告知转诊医疗机构或接诊医生,以便患者转诊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确需转诊到县外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则上必须由县内二级医院负责转诊,并根据参保类型及时将转诊情况报医保部门或农合办备案。
危急重症患者转诊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严守诊疗原则做好“无缝”对接工作,做好转诊病情信息交接。接诊医疗机构对转诊的病人要进行及时、详实地登记,并专人负责转诊患者的进一步检查治疗。
县外定居、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等异地居住的参保人群,需要到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的,按照就近治疗原则和首选社区医院(或一级专科医院)就诊,确需转院的,参照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转诊规定执行。居住点不具备转诊条件的,按“就近就医”的原则,按二级、三级依次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按现行非定点住院补偿政策执行。
(一)组织部署阶段(xxx6年4月1日—30日)
按部门职责,明确具体任务及责任人,制定方案,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调整基金补偿比例,完善分级诊疗工作配套制度。
(二)宣传培训阶段(xxx6年5月1日—20日)
在各医疗机构前期宣传的基础上,县卫计局(合管办)、人社局按职能要求加强分级诊疗的宣传和业务培训,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式的.分级诊疗政策、制度及转诊程序的宣传、讲解,引导民众树立就医首选基层、科学就医、合理就医意识。各医疗机构组织全员对《竹溪县医疗机构疾病分级诊疗目录(试行)》、《竹溪县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及本工作方案进行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分级诊疗病种、转诊程序及相关医保补偿政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启动实施阶段(xxx6年5月20日)
从5月20日起,对全县参保城乡居民就医全面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县卫计局、人社局、财政局、物价局、合管办和县直医疗机构加强协作配合,认真履职尽责,细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抓好组织落实,合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政策宣传。各单位要依托基层医务人员接诊宣传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单、公开信等多种媒介对分级诊疗政策、制度、原则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首诊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大力宣传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医保(新农合)对分级诊疗的补偿政策,提高民众政策知晓率。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对于符合分级诊疗就治指征的疾病,首诊医生要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引导患者到相应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能力提升。各级医疗机构要紧扣《关于推进卫生精准扶贫、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溪卫生计生字〔xxx6〕1号),严按各自功能定位,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要加快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同时结合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实施意见,干部培养、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前下派锻炼与对口帮扶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管理质量,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内涵,不断强化慢病康复管理措施;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就诊“一卡通”和辅助检查诊断会诊中心等数字化系统,完善双向转诊平台功能,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四)加强对口帮扶。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组建的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面增容,增大服务覆盖面。各联合体要积极探索更加便捷、参保患者更愿意接受的分级诊疗措施,推进按病种分类分级转诊就医模式。县妇幼保健院要利用专科优势推动专科分级诊疗,规范专科转诊。
(五)加强政策支撑。认真执行县级公立医院医保基金支付制度,积极推进医保基金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等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和免收按分级诊疗规定下转的病人住院起付线的分级诊疗促进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医保经办机构要相应调整相关报销政策,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合理引导参保病人向基层流动。医保监管机构要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的监管,对支付方式改革执行好的医疗机构基金节余留用,对未按分级诊疗收治病种(上级收治下级病人)的医疗机构扣减基金支付比例,鼓励医疗机构下转病人。
(六)加强考核监管。县卫计局将组织相关部门强化考核监管,实行季度督办考核通报。对不严格按照住院指征收治病人和转诊标准转诊的,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而导致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例均费用居高不下、大型检查阳性率低、药占比不合理等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对住院率、转诊率超过规定标准的医疗机构,经进行量化考核后,将量化考核成绩作为医改经费的拨付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利、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机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xxx4]57号)、省卫生计生委 省人力社保厅 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xxx4]8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引导患者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效率,形成分工合理、服务规范、资源共享、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进一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减轻病人负担,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医院市外转出率在xxx5年控制在10%。
为完善分级诊疗模式,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基层首诊指在镇街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双向转诊分纵向转诊和横向转诊:纵向转诊为基层医疗机构与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以及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市外三级医疗机构因整体诊疗水平差别而进行的转诊;横向转诊是二级以上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因专科特色不同而进行的转诊。
(一)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以及家属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一般小病、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常规诊治及一般康复、临终关怀在社区;急、危、重症诊治在上级医院。市内首诊以就近为原则,通过医保政策调节。
3.特色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有选择的将病人转至专科、专病有特色诊治能力的医院,提高诊治的有效性。
4.资源共享的原则。做到检查结果通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和病人费用。
5.连续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通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二)双向转诊条件
上转条件:
除急诊抢救外,基层医疗机构应将下列患者上转至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的病例;诊断不明确,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药物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传染病病例。
下转条件: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将下列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康复或护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救治后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治疗期的病例;诊断明确,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慢性病病例;自愿要求转回社区后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例;基层医院能有效治疗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传染病人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或症状较轻,且已解除隔离期需恢复治疗的病例。
(三)分级诊疗转诊程序
1.应遵循“基层医疗机构→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市外三级医疗机构” 的转诊程序。
2.转诊办理程序。经基层医疗机构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由基层医疗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见附件1),并经首诊医师签字(鼓励有条件单位实施签约医师负责)、单位盖章后转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的疾病,需要转到市外诊治的患者,由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办理转院手续,填写《转诊证明》,并经市医保处备案后转市外治疗。
在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应转到基层医疗机构,并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
(一)健全机制 体现分级诊疗利民效果
1.健全转诊服务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按《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设置的通知》(浙卫发[xxx3]155号)文件要求设置全科医疗科,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治疗,并负责与中心卫生院开展双向转诊。中心卫生院也应设立双向转诊服务科室,选派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
2.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扩大网上、电话预约的专家门诊号源,同时试行大型仪器检查预约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方便基层首诊病人预约挂号、检查,实现预约诊疗进社区工作。逐步推广医疗资源区域协同服务,现阶段实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不得进行重复检查检验,以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待建立区域医学影像诊断、检验、病理等中心后,实行全市检验检测资源共享与结果互认。
3.强化转诊服务。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即联系就诊科室、专家号或普通号、住院等),使患者感受到分级诊疗的优越性和便利性;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大型仪器检查服务,减少转诊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转诊时完整填写“义乌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单”,并经单位加盖公章后转诊,保存“转院存根”单,做好登记。接诊单位对转院病人做好登记,在接收患者住院时,有责任提醒患者出具转院手续,之后办理住院手续。特殊、急、危、重症患者除外;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病人的病情收治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截留病人。
(二)多措并举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推行全科医生签约制度。通过全科医生(责任医生)与居民签订健康管理和服务合同,签约的医生应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指导居民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2.控制医疗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将均次门诊(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列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管理。各中心卫生院应加强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均次门诊(住院)费用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3.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根据省卫计委医师多点执业相关规定,鼓励我市医师多点执业,充分发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人才资源,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试行放开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医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最近连续两个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合格的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的医生可申请多点执业,第二执业地点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或服务站。
4.加大公立医院牵手社区力度。进一步强化牵手社区工程的实施力度。根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要求,选派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坐诊、查房,协助处理疑难病症,并开展专题讲座、管理指导检查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每年选派医务人员采取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的方式到上级医院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按规定牵手支援社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期满支援社区)的医生,在职称晋升时,医院应予优先聘用。
5.探索构建医联体制度。鼓励有意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中心卫生院签约,探索组建医联体或实行病房托管。通过构建从上至下的医联体或病房托管,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整合起来,统一地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有效地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合理配置资源。
(三)医保保障 形成合理就医秩序
1.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阶梯式的住院起付标准。如参保人员在市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标准为500元,市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为1000元,市内其它定点医疗机构为800元,市外医疗机构为1500元。
2.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多层次的住院报销比例。如起付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小额参保人员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其它定点医疗机构62%比例报销;大额参保人员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5%、其它定点医疗机构75%比例报销。“上转下”方式转诊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不重复做常规入院检查,取消住院报销起付线。逐步建立差异化转诊报销政策,未经中心卫生院转诊即到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者在原有基础上降低5%报销。
3.实行各等级医疗机构差别化的普通门诊支付。如参保人员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报销比例为52%(其中一般诊疗费按70%比例报销),在其它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18%。特殊病种病人门诊报销仅限本市各定点医疗机构有效(本市无诊治条件的除外)。
4.实行转外就医控制制度和差异化的自付标准。参保人员经备案转院(限金华、杭州、上海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和其他协议化管理的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先个人自付10%,未经备案的先个人自付20%;经备案到上述以外的定点医疗机构先个人自付20%,未经备案的先个人自付30%后,再按相关规定报销结算。
(三)医药支持 保证患者治疗连续性
二级以上医院应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药品的使用比例,并将纳入医院考核指标,以保证患者回到基层继续治疗时,用药能够持续。并试行药品备案采购制度,为将双向转诊落到实处,基层医疗机构可按上级医疗机构治疗方案和临床需要,采取备案采购方式采购药品。
(四)信息支撑 方便分级诊疗实施
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网络和医保经办机构信息网络互连互通,分级诊疗模块建成后实行网上预约转诊。
1.实施准备阶段: 10月底至11月15日,各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完成转诊机构、预约平台建设及转诊相关事宜准备。
2.宣传动员阶段:11月15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宣传动员,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同时对医院(卫生院)行政、医务人员进行分批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领会实施要求、流程。
3.全面实施阶段:12月全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义乌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负责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制度设计、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作为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狠抓落实,要按照“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总体要求,建立配套措施及管理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健康稳定运行。
2.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策的广泛宣传,一是向广大医务人员宣传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策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二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和医保新政的优惠措施,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合理预期,为顺利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强化督导检查。市卫生局将加强分级诊疗督导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适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平稳运行;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并逐步纳入医疗机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督促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确保政策不打折扣,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执行好、落实好。
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负责解释。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三
一、总体目标
我院从2016年7月开始启动分级诊疗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以达到双向转诊转院的无缝衔接、区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最终实现 “大病不出县”的工作要求。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医院目标管理。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医务科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务科。
(二)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医院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展板,导诊处放置分级诊疗宣传折页供病人免费取阅,各科室及各楼层均有分级诊疗程序、流程图、分级诊疗宣传手册,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宣传每天均要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3、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分级诊疗工作。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并多次组织各科室科主任学习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的相关文件及传达分级诊疗有关会议精神。
(三)落实具体工作
1.实行首诊和转诊责任制。患者入院时,书面告知分级诊疗政策和转诊转院程序,对不符合转诊条件而要求转诊的患者签订《转诊告知书》,对不遵循分级诊疗原则要求住院的患者,由患者或家属签订因此造成医保不报销的个人承担所有医疗费用的承诺书。各临床科室认真登记转诊转院基本情况、转诊原因、转诊医生交由医务科备案。
2、准确把握双向转诊指征。对全院职工作出要求,人人必须准确把握双向转诊原则,个个掌握上转指征和下转指征。
3、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在2016年7月,我院与南丰镇附近的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2016年10月,分别与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梧州市中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的联动关系,明确了双方职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患者转诊转院开辟了绿色通道。
4、明确职能科室及职责。医务科负责协调和规范管理转诊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及细则,畅通渠道,减少环节,优化流程,为转诊患者提供方便;汇总上报转诊患者相关信息;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和督查各科室持续改进。
5、医院由急诊科负责双向转诊接诊。凡是病人转送到我院时,由急诊科统一接诊,接诊室根据患者病情,联系临床科室,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送入住院科室,不需住院的患者由急诊科直接处理;收集登记转诊患者的信息,建立台账上报医务科。
6、各临床科室确定一名转诊联络员。负责科内转诊患者信息采集,建立科室台账,每周五上报信息至医务科;临床科室需要转出的患者,由主管医生负责联系转入医院及科室,填写“双向转诊单”,并明确治疗评估、后续治疗建议方案等,存根联送达医务科,副联交病人带至转入医院。
7.健全转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每季度就转出病人病情、流向、转诊原因等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报送信息。
(四)强化保障措施
1、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对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技术支持,派骨干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会诊、带教、培训,并为下转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及必要的跟踪服务。同时为下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来我院学习进修提供方便;通过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行动,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诊;利用信息化加强监管能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合理用药监管、远程诊疗等,减轻患者负担。
2、层级督查,严格奖惩。对转诊服务工作由医务科制定处罚措施负责日常督查考核,医院对医务科督查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要求各窗口和临床科室对双向转诊病员认真做好接待工作,细化流程,畅通渠道,减少环节;对协助转诊工作的外院医护人员主动热情,积极配合,提供方便。对填报信息不全或填写不规范的,对报送双向转诊患者信息不及时的、登记不准确、工作台账资料不完整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记过处分。
三、规章制度及成效分析
我院制定了“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及“双向转诊工作考核办法”,自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以来,我院不断完善转诊程序与流程,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各相关科室职责明确,对本市各乡镇卫生院转入的患者热情接待,做到了及时就诊,优先处置。
(二)双向转诊效果较好。我院转入三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人都做到了无缝衔接,病人得到了合理处置,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临床医护人员基本上认识到了分级诊疗工作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分级诊疗工作流程。
(四)通过宣传,社会公众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逐步提高。
四、存在问题
(一)宣传方式不多,分级诊疗未完全深入人心。公众对分级诊疗目的意义了解不深,也还有基层个别医师对分级诊疗认识不到位、政策不熟悉现象。
(二)临床医生对双向转诊工作责任心不够。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转诊单保存不当导致收集困难等;少数科室未按照规定及时将双向转诊病人登记信息报送到双向转诊接诊室;下转病人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有关要求,下转病人比例未达到指标。
(三)医院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急诊、重症、儿科等方面尤为突出。
五、意见及建议
(一)建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切实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目录给予及时合理调整。
(二)建议政府医保机构对民众能够自觉地按照“小病就诊在基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一般疾病就诊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大病就诊在二级医院;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就诊在三级医院;康复期与临终关怀患者返回基层医疗机构”的总体要求分级诊疗者,给予适当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的优惠政策。
(三)建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各种媒体全方位加强对切实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民众能够逐步相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室有能力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方便、及时、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引导民众乐意到基层就近就医。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院内职工更进一步加强全员教育培训,把非专业人员也要一并纳入;对外改善宣传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公众的寒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分级诊疗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不按分级诊疗规定执行的医生严格按我院双向转诊考核办法处理。
(三)定期召开分级诊疗工作推进会,对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四)不断改进和完善分级诊疗相关制度及流程,完成分级诊疗工作目标、任务。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四
封丘县人民医院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情况总结
1、加强医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版面。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范文.范例.指导
1、持续强化基层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乡市2016年度城乡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安排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坐诊,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会诊及查房,建立长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今年我院安排两名外科医师在冯村乡卫生院及赵岗镇卫生院实行为期一年的下乡帮扶工作。在下乡期间,我院的医师手把手的传授基层医师开展二级以下的手术,使基层医师掌握了一些手术技巧。填补了一些不能开展的项目。并在李庄乡卫生院安排每周一次的内科专家查房,会诊及业务讲座。孙庄乡卫生院安排专家讲座。通过不同形式的帮扶及支援,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技术及诊疗水平。使老百姓免去了路途劳苦,足不出户的就可得到好的诊疗技术。同时,我院今年继续接受新乡市中心医院支援我院的7名专家的支援,截止到10月份,7名支援专家在我院共诊查门诊病人1455人次,诊查住院病人1193人次,参加抢救危重病人14人次,带教手术42例,危重病例讨论53例,专题讲座36次,培训医务人员440人次,参加下乡义诊17次,开展新项目2项,(室上速的心脏电复律治疗3例、食管癌合并冠心病综合治疗2例)。
范文.范例.指导
我院信息系统于2013年3月投入使用,在运行中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同年10月份,我院又相继实行了一卡通服务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服务,实现了检查图像和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为病人预约就诊、分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优化就诊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截止到今年10月,我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达228例。远程病理20例,通过远程进行讲座教学共176次。通过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对接,使我院的外院转诊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就诊费用。
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协调会,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工作衔接问题。
今年10月以前,因系统原因,我院临床路径一直停留在纸质表格上运行,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变异及退出较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今年10月以来,领导加大力度优化了系统,把临床路径维护到系统当中去,便于路径能更好的开展。
截至到今年10月,我院已与近10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院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加10%,2016年累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1650人次,接受上级医院转入的病人数未能完全统计。2016年1—10份总诊疗量和住院人次分别为408750人次和19199人次,较去年分别增加为9.3%和8.9%。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转诊、转院流程不太顺畅。针对部分病情较危重的病人,我院医疗水平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上下级医院之间衔接欠妥,转院流程不合理。
优化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同时我院应继续加强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院外转诊比例。
范文.范例.指导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五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的诊疗机制,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群众自费费用逐年减少,达到方便群众就医的目标。
一是确定分级诊疗病种。按照《甘肃省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两当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县分级诊疗县级病种100种,乡级病种45种,报销比例为县级75%、乡级85%,在全县县、乡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中执行,实行按病种付费。今年6月,根据《甘肃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xx]49号)和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补充意见》(陇卫计发[20xx]104号)文件要求,在原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分级诊疗病种和补偿标准。
二是医疗费用报销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对纳入分级诊疗的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向参合患者提供及时结算服务。新农合按病种定额报销医疗费用,超额部分由医疗机构自已承担,患者不予承担。20xx年共报销分级诊疗病种446人次,报销金额万元。三是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政策要求,我们严格了转诊政策,明确要求本级诊疗病种不得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除特殊情况外,凡未规定办理转院手续,擅自外出就医患者新农合资金一律不减少报销直至不予报销。
1.加强宣传引导。我局印发了万份分级诊疗告知书,明确了转诊、补偿等政策要求,并通过召开培训会、卫生下乡及公众微信等平台进行了大量宣传。今年,我们印制了宣传挂图,配套分级诊疗及慢性病报销政策,发放到各村和医疗机构,通过村医给广大群众解读。
2.全面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县医院为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建立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由省人民医院选派主治医师常住县人民医院,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人选进行技术帮扶。县医院在本院内选聘执业主治工程师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正在建设重症监护室,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3、稳定村医队伍,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乡村医生进退机制,积极吸收助理以上资质人员进入村医队伍,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116个行政村的乡村医生与当地群众签订慢性管理服务协议。进一步优化了村医队伍,提升了服务能力。
1、医疗人才缺乏,县乡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严重不足,医疗水平差,服务能力低下是提高我县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瓶颈。大部分分级诊疗病种无力医治,只能转院治疗,不仅造成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也和现行的分级诊疗医疗费用报销机制形成冲突。
2、分级诊疗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我县分级诊疗开展时间短,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识不够深刻,还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六
一、工作目标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的诊疗机制,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群众自费费用逐年减少,达到方便群众就医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
一是确定分级诊疗病种。按照《甘肃省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两当县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县分级诊疗县级病种100种,乡级病种45种,报销比例为县级75%、乡级85%,在全县县、乡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中执行,实行按病种付费。今年6月,根据《甘肃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9号)和市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补充意见》(陇卫计发[2017]104号)文件要求,在原基础上修改完善了分级诊疗病种和补偿标准。
二是医疗费用报销实行按病种付费制度。对纳入分级诊疗的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向参合患者提供及时结算服务。新农合按病种定额报销医疗费用,超额部分由医疗机构自已承担,患者不予承担。2017年共报销分级诊疗病种446人次,报销金额69.6万元。三是严格执行双向转诊制度。按照政策要求,我们严格了转诊政策,明确要求本级诊疗病种不得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除特殊情况外,凡未规定办理转院手续,擅自外出就医患者新农合资金一律不减少报销直至不予报销。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我局印发了1.5万份分级诊疗告知书,明确了转诊、补偿等政策要求,并通过召开培训会、卫生下乡及公众微信等平台进行了大量宣传。今年,我们印制了宣传挂图,配套分级诊疗及慢性病报销政策,发放到各村和医疗机构,通过村医给广大群众解读。
2.全面提高县级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县医院为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建立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由省人民医院选派主治医师常住县人民医院,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人选进行技术帮扶。县医院在本院内选聘执业主治工程师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帮助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正在建设重症监护室,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3、稳定村医队伍,提高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乡村医生进退机制,积极吸收助理以上资质人员进入村医队伍,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和116个行政村的乡村医生与当地群众签订慢性管理服务协议。进一步优化了村医队伍,提升了服务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医疗人才缺乏,县乡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严重不足,医疗水平差,服务能力低下是提高我县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瓶颈。大部分分级诊疗病种无力医治,只能转院治疗,不仅造成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也和现行的分级诊疗医疗费用报销机制形成冲突。
2、分级诊疗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我县分级诊疗开展时间短,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级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分级诊疗政策的认识不够深刻,还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七
我院从2016年8月开始启动分级诊疗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以达到双向转诊转院的无缝衔接,区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最终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的工作要求。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医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版面。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分级诊疗的相关知识。
3、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分级诊疗工作。医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开展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各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上级部门关于分级诊疗的相关文件及传达分级诊疗有关会议精神。
(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持续强化基层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乡市2016年度城乡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安排医师到乡镇卫生院长期坐诊,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会诊及查房,建立长期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今年我院安排两名外科医师在冯村乡卫生院及赵岗镇卫生院实行为期一年的下乡帮扶工作。在下乡期间,我院的医师手把手的传授基层医师开展二级以下的手术,使基层医师掌握了一些手术技巧。填补了一些不能开展的项目。并在李庄乡卫生院安排每周一次的内科专家查房,会诊及业务讲座。孙庄乡卫生院安排专家讲座。通过不同形式的帮扶及支援,大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技术及诊疗水平。使老百姓免去了路途劳苦,足不出户的就可得到好的诊疗技术。同时,我院今年继续接受新乡市中心医院支援我院的7名专家的支援,截止到10月份,7名支援专家在我院共诊查门诊病人1455人次,诊查住院病人1193人次,参加抢救危重病人14人次,带教手术42例,危重病例讨论53例,专题讲座36次,培训医务人员440人次,参加下乡义诊17次,开展新项目2项,(室上速的心脏电复律治疗3例、食管癌合并冠心病综合治疗2例)。
2、积极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尤其是作好双向转诊基层协议医院的对接工作,加强与上下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患者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在实行对口支援、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以来,我院与全县辖区内15个乡镇卫生院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准备利用3年的时间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同时还与县辖区内全部的乡镇卫生院共24家签署了双向转诊协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向转诊,截止到10月份,我院接受通过双向转诊的上转病人数有229人次,我院通过双向转诊下转病人数有36人次。在双向转诊中,我院严格按照制定的转诊标准及转诊流程进行转诊,深受兄弟单位及病人的好评。
(四)逐步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制度 稳步推行签约服务
1、为了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逐步实现全县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封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居民或家庭与医师团队签约服务模式顺利开展,我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共同组成一个医疗团队,第一批与5个乡镇1600余户的家庭实行签约服务,主要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的病人,通过集中召集、入门入户等形式进行签约及宣传。在与居民签定服务协议书的同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的监测,对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定期随访,每年开展一次家庭健康评估,规范管理慢性病人群。通过这次签约,也完成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患者的筛查,并按慢性病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治疗管理方案,定期进行访视,提供规范服药指导和健康生活行为指导。
(五)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
我院信息系统于2013年3月投入使用,在运行中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了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同年10月份,我院又相继实行了一卡通服务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会诊服务,实现了检查图像和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为病人预约就诊、分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减少等待时间,优化就诊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截止到今年10月,我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达228例。远程病理20例,通过远程进行讲座教学共176次。通过与上级医院的远程对接,使我院的外院转诊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就诊费用。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院领导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安排技术人员多次到外地进修学习。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领导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定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方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多次主持协调会,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实施中工作衔接问题。
今年10月以前,因系统原因,我院临床路径一直停留在纸质表格上运行,所以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变异及退出较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今年10月以来,领导加大力度优化了系统,把临床路径维护到系统当中去,便于路径能更好的开展。
截至到今年10月,我院已与近10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院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疑难危重患者同比增加10%,2016年累计向上级医院转送病人1650人次,接受上级医院转入的病人数未能完全统计。2016年1—10份总诊疗量和住院人次分别为408750人次和19199人次,较去年分别增加为9.3%和8.9%。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转诊、转院流程不太顺畅。针对部分病情较危重的病人,我院医疗水平有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上下级医院之间衔接欠妥,转院流程不合理。
3.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但上级医院转回来的病人却很少。“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我院大多数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省市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和手术后的康复病人,下转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困难。这说明我们与上级医院沟通还不到位,总体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挥运作,重形式不重实质,4.受城乡居民就医观念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医疗条件不均衡,高素质的医务人员多集中的省市级大医院,居民对县级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三、应对措施
优化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同时我院应继续加强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院外转诊比例。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八
为加快推进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四、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奖罚兑现。每季度督查一次,通报一次,讲评一次;同时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三)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xxx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对口支援与分级转诊工作。
(四)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管理和新农合指标控制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适度提高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凡未经医院开具“分级诊疗转诊单”而私自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将降低报销比例的20%,除危急重症或长期在外务工等情况外,但4日内须向当地农合办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报销比例可不受影响,分级诊疗转诊率纳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报销资料管理。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如果发现降低住院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构要支付该病人10%的医疗费用。
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附件: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别
年龄
号
家
庭
住性
档案编址
话
因
病
情
需
要,联
系
电于
****年**月**日建议转入
医院或同级别医院
科室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
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九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分级诊疗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院自20xx年1月1日,正式与xx人民医院脱钩,独立启动分级诊疗的各项工作。20xx年4月,成功完成“xx儿科专科联盟”医联体建设,不断加强医院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为基层医疗服务工作提供优质条件,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的就医格局。
(一)加强医院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进行分级诊疗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个职工都能掌握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二)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固定的分级诊疗宣传展板,导诊处放置分级诊疗宣传折页供病人免取阅,各科室及各楼层均有分级诊疗程序、流程图、分级诊疗宣传手册。
xx年xx月xx日,xx医院完成与xx医院专科联盟合作。20xx年4月26日与市内完成牵头组建“xx市儿科专科联盟”医联体建设x。目前,已下派骨干医师xx名到紧密型专科联盟合作单位进行医联体对口支援工作x。xx年x月,院长带队到华宁县盘溪中心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等巡回医疗工作1次。
据不完全统计,我院今年向上级医院转送患儿xx人次,其中90%以上病人转到xx医院,其他少部分病人转向其他医院。通过上转病人提前预约,解决了病人到上级医院就诊难、看病走弯路的问题,加强了我院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同时结合我院派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帮扶下,使转到基层的病人能够的'到连续、完整的治疗。
我院能够做到根据病情需要上转病人,但上级医院转回来的病人较少。“转上”不“转下”,双向转诊变单向转诊,目前我院大多数急危重症,疑难病人向省级医疗机构转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病人,可以转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的却非常少,由上转下非常难。
为优化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及其他医院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使上级医院转出的病人愿意回到我院继续治疗。同时我院应继续加强继续对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上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不间断、连续的双向转诊服务,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篇十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分级诊疗是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健康知识,争取心中有数,遇事不慌,选择有度,有序就医。避免“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去协和”的现象。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1)引进人才。根据国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我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疾病管理等大量社区入户随访工作,这也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任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人才。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3)稳定人才队伍。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要强化对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人才流动约束机制。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
(4)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派出的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省市卫生部门应不断提升下基层帮扶的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有效合理的分级诊疗奠定技术基础。
3.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种类无法满足需要。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国家基本目录用药,许多在医院广泛使用,疗效良好的药品都不在这个目录内,导致一些慢性病患者不得不去医院排队买药,违背了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分流病人的主旨。
4.转变工作机制,建立适合各地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1)建章立制。要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要制定双向转诊标准,以及考核、评估的方法,制定双向转诊的约束制约机制。
(2)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信息平台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各医院应加强分级诊疗科的管理,接收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确保转诊顺畅。要整合居民个人卫生信息,丰富健康档案,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3)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财政补偿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避免各级医院的趋利行为。各级政府必须出台各级财政最低补偿标准、财政支出比例和补偿方向,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4)要完善新农合、医保患者的报销机制。要用经济的杠杆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缓解大医院“看病难”,基层医院“吃不饱”的现状。要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准入门槛,提高基层医院报销比例,使更多的居民“得实惠于基层”。
(5)要加强分级诊疗的监督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医保、农医保配合,根据分级诊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级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各级医院诊治病种分流合理、就诊有序,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制度是本次医改全新的理念,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只要政府重视,部门积极参与,统筹协调,正确引导,全社会齐心协力,分级诊疗工作一定能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