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通用14篇)
总结是一种对前期工作和学习的总结和归纳,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充分的思考和努力。总结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人总结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一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_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二
当情绪不好愤怒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深呼吸让自己先冷静,想办法不去指责或者惩罚。想想真正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也许不是对方的过错,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样想着愤怒的心情已经被转化成了需要以及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后再去表达出来。
在学会表达感受和需要之前我们还要学会倾听他人,用心倾听对方理解对方,在这个基础上对方也就能体会我们的感受。
表达愤怒的步骤:
1.停下来,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未满足的需要。
给自己时间学习非暴力沟通,让自己对待情绪更加成熟淡定些。作者:王园。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三
当一个母亲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当一个丈夫忙碌的工作时,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一遍遍的铃声让你越发焦躁,你想把手机关机,但是你明白她依旧会一遍遍打来,那是否要接通电话呢,接通电话之后呢?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暴力,对他人的暴力,对自己的暴力。
最近发现一本好书,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介绍的方法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归责于对方。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比如,文章开头谈到的那位母亲。母亲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忽然间想到了前段时间上班的时候和下属的沟通。因为已布置的工作进度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跟我解释了事情拖延的原因。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生气时,我选择了指责他人,也就是我的下属,我认为他是错的,这个就是我生气的原因。但是我没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体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要在与人辩解中要处于胜利的地位。也没有体会下属的感受和需要,也许我转移了注意力,我就不会专注于指责了,愤怒也将不再存在了。
突然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讲无为之为。非暴力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你只有放下了说服对方的念头和动机,转而充分和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内心轨迹和体会,这样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在想非暴力沟通和企业管理可不可以建立起联系呢?细细琢磨,非暴力沟通确实有助于企业管理。于职工个人发展层面来讲,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员工可以掌握人性化沟通的技能,学习主动调整情绪状态的方法,提升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于团队管理层面来讲,非暴力沟通讲人类共性的需要,在需要层面人们没有冲突,这一点能够支持团队形成真正意义的共同目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个人及团队的双赢。另一方面,非暴力沟通还能协调和解决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冲突之间的难题,帮助部门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部门合作的效益;于组织战略层面来讲,非暴力沟通能够支持领导团队重新整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文化,制定顺应企业内在需要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的战略,通过文化和制度打造企业内部的自适应生态系统,使得企业以整体组织的形式不断地进化,并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说非暴力沟通与企业管理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交流。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为了逃避批评和伤害。一旦人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也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不痛苦和幸福,但你选择了承受。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必要让别人负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有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想,非暴力沟通精髓其实就在于懂得“感受”和“需要”吧!(吕坐君)。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四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非暴力沟通只能做到浅尝辄止。虽然只是随机选读了一部分章节,也不乏有所收获。
我耐性不好,在倾听这一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所以我选读的这部分就是关于倾听的。我赞同书上很多观点,也能理解,我们在倾听别人时,需要认真并放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对他人表现出的一份尊重和真诚,不然,我们将辜负了他人对我们倾诉的信任。
用心倾听他人的苦痛不容易,如果我们内心不够强大,则受到他人负面情绪的影响。对此,我不禁想到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看来做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素养,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宽容的心灵。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舒服。这句话浅显易懂,却是我们容易忽视和做的不恰当的一种行为。
我想,大多数倾诉的人都会经历过这种感受吧,虽然得到了朋友的关怀,但是却感觉不到满足感,好像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挺苦闷的;对于倾听者来说,发觉自己的关怀没有起到作用,也会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吧。在看到一些建议性的例句,我发现,那些话语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也不好意思说出口,更像是在影视上听到的台词,由此可见,我们是不善表达的。
书中不仅阐述理论知识,更是举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例这些举例具有代表性又切实,便于人们的理论理解,也能与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在这些举例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则是一对关系紧张的夫妻之间对话,妻子指责丈夫不好好听她讲话,丈夫不以为然。
他们两个人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重点不同,以至于交流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双方失望关系紧张。通过作者在中调解,双方都意识到对方对自己的需要,两人都得到了理解和接纳,关系自然也得到了好转。文章中说这段是对他人反馈,我想到在管理学上学到的信息传递的反馈,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无法顾及他人的感觉和需要,自然也不能给予倾诉者想要的东西,这时,为了不让双方都感觉不舒服,我们需要及时告诉他们我们也处于痛苦中。虽然不至于让他人反过来安慰自己,但自己一定要重视起来自己的感觉,自我调节,自我排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这本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沟通方式。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五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源于缺乏沟通或者说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1963年提出,在他幼年时,他家周围的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导致40多人遇害。冲突结束后,可人们心里埋下了愤怒、仇恨、埋怨种子,他在放学后被别的种族孩子摔倒在地上,拳打脚踢。于是,这段经历引发了他探求和平解决冲突方法的兴趣。
语言是一种魔力,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述,语调和顺序的转变,让说的人和听的人得到的情感信息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语言清楚客观的表达事实,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真是表达自己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会把自己的评判当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喜怒哀乐,例如受伤、害怕、愤怒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例如你不爱我了,这不是感受这是你对待这件事的评判,一旦诚实地表达自己后,提出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达到我们的期望,这样对方比较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即作者建议在说话时的四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在这本书中讲了一个“非暴力沟通”一位母亲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明确地请求),听完妈妈这段话,孩子感觉自己受到尊重,理解妈妈的感受,从而按照妈妈的意愿采取行动;而如果这位妈妈直接对儿子说“——,你怎么又把袜子扔到咖啡桌下,弄的我又要来收拾,你就不能改改你这坏毛病吗”这种对话只能是发泄不满,引起新的矛盾,从而导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倾听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书中谈到,全意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而不要分析,分析妨碍了倾听。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当然非暴力沟通最基础的就是爱自己和尊重他人,不随意评判他人,温柔而坚定的表述自己的需求,倾听共情他人言语,不含个人主观的发泄负面情绪。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在我们百转千回的亲密关系之中,非暴力沟通的存在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也像一道水,不去和石头相碰,而是去感触坚硬的存在,去感知天地间的缘由、沿岸与归宿。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六
在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之前,我以为“暴力沟通”只是“冲突”和“争端”。但是现在,读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认识到了“暴力沟通”不止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暴力行为”。语言暴力就是一种隐性的暴力行为,杀人于无形!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状态就是互相伤害的状态。典型的暴力沟通!
在家中,妈妈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个没完。从进入房间叫你起床,她会说:“怎么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啊!这垃圾也不扔进垃圾桶里!”这个时候,本来睡意还未散去的你可能会顶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会收拾!”正是你下意识的一句话,也许并没有恶意,语气也很平缓,那也不行!你已经扳了机关,子弹止不住的往外飞!妈妈是时候拿你跟xx比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么时候能像xx那么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务,家务不行,学习,学习不灵!跟你爸一个样,没出息!”你还没接上话呢!你爸就登场了。爸爸这一个角色亦敌亦友,不只要他不说话那一句话,就还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国家庭是不会直接地,露骨地表达爱意。中国的许多孩子也是怯于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家长们觉得自已对孩子已经是够上心,给的.爱已经够多的了,但是有没有想过您付出的爱,您的孩子没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绝接受呢?不停地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打击往往大于激励,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让人产生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爱建筑的,是成员们获取温暖的避风港。如果因为沟通不得当,而破坏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们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示爱。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还要常怀感恩之心,父母是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把我们养育成人,对我们呵护备至的人。我们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们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家更牢固,让爱永存!
文档为doc格式。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七
“非暴力”一次来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到暴力,人们往往只联系到身体暴力,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暴力的存在,比如对一个人的指责,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后果也更加严重,因为身体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沟通认为作为人,我们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倾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自我关系,我们总以为是他人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们产生情绪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可以静下心来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自我了解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非暴力沟通促使我们出于爱的目的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评价】。
练习本书所讲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有效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与自我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身,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重点】。
1.观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区别于评论)。
她没有给我回消息(评论: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开心,难过,还是忧郁(区别于想法:我觉得……)。
我感到有点难过(想法:我觉得她应该及时回复我)。
3.需求:我们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4.请求:你想让对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发消息有空时及时回复。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八
刚当班主任的时候,犹记得私下里和一位学生谈话时,学生的发言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老师,您和我们说的话意思和张老师的话意思一样,但是张老师说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听进去。”道理是一样的,为何我说的话学生听不进去呢?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
一、探因。
为何有时候我们的话,学生听不进去?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为你好”的话语中,其实是裹藏着“暴力因素”。卢森堡博士认为,以下四个原因会促使我们平时的交流出现暴力,它们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其中,我发现在平时和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其实我是有在做道德评判和强人所难。比如我比较爱整洁,喜欢把桌面总是收拾得干净整齐的,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乱七八糟,我可能会责骂他:“你看你连桌子都不会收拾整理,真是太邋遢了!”这一表达就是我用我的卫生标准去评判学生的行为,是一种暴力沟通。又例如学生与她爸爸发生矛盾,觉得爸爸总是偏心,满足弟弟的要求,而她提的要求总是忽略掉,有些恨他爸爸,而我们有时候可能会第一时间说你不要恨你爸爸,其实你自己也不好受。没有给予孩子认同,没有疏导好孩子的情绪,而让她不要讨厌他爸爸,其实就有些强人所难。所有的问题终究是,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实更多的关注对象还是在我们自身,而非要沟通的对象——学生,所以我们的沟通没有触动到学生的心灵,反而是因为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暴力因素”,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觉得老师的“攻击”我,从而第一时间是反驳对抗,从而未能接收到对话中可能真正对他有促进意义的宝藏。
二、转变。
好的语言是沟通双方心灵交汇的窗户,而暴力沟通很多时候起不到沟通的作用,反而是为双方筑起一道墙。因此如何实现非暴力沟通,到底如何说,孩子们才会听,也成为我接下来工作重点。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介绍了“怎样交流能避免暴力沟通”,他强调4个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第一是观察而不评论。第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说出自己的需要。第四,提出具体的请求。在接下来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会有意识的注意以上四点的内容,调整自己交流的方式。如上面收拾书桌的事件,其实我是需要孩子们收拾好书桌,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我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批评,之后我会换种表达:“孩子,现在书的放置有些杂乱,老师怕你找资料的时候不好找,时间长了或忘记某资料放置的位置,赶紧收拾一下书桌,也可能腾出更大的空间,写作业,自己舒服一些。”学生听了,也会审视自己是否会有这样的不便之处,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真正的为他着想,会动手收拾一下。
三、提升。
多学了一段时间后,除了具体表达的转变,我的思路有了变化提升,从更多关注自己、心疼自己,过渡到开始重视与我交流的那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过去交流不顺畅时,通常会在心里指责别人:“这人怎么这么难沟通呢?和他(她)说话真累、太劳神!”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常常会下意识地琢磨、复盘、反思。我在交流中有没有暴力沟通的成分在其中?我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吗?我的请求是否是具体且可操作的?我在用心关注、努力理解对方抱怨背后的需求了吗?渐渐的换位思考,让我的话语越来越能走入别人心里,而我也更能理解对方,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变少了。
我很欣喜地看到自身的变化,温柔的语言比强势的施压更有力,用善意和温暖让语言成为使阳光照进他人心灵的窗户!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九
当一个母亲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当一个丈夫忙碌的工作时,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一遍遍的铃声让你越发焦躁,你想把手机关机,但是你明白她依旧会一遍遍打来,那是否要接通电话呢,接通电话之后呢?我们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暴力,对他人的暴力,对自己的暴力。
最近发现一本好书,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介绍的方法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归责于对方。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比如,文章开头谈到的那位母亲。母亲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忽然间想到了前段时间上班的时候和下属的沟通。因为已布置的工作进度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跟我解释了事情拖延的原因。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生气时,我选择了指责他人,也就是我的下属,我认为他是错的,这个就是我生气的原因。但是我没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体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要在与人辩解中要处于胜利的地位。也没有体会下属的感受和需要,也许我转移了注意力,我就不会专注于指责了,愤怒也将不再存在了。
突然想起老子的一句话:“圣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家讲无为之为。非暴力沟通也是这个道理: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你只有放下了说服对方的念头和动机,转而充分和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内心轨迹和体会,这样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在想非暴力沟通和企业管理可不可以建立起联系呢?细细琢磨,非暴力沟通确实有助于企业管理。于职工个人发展层面来讲,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员工可以掌握人性化沟通的技能,学习主动调整情绪状态的方法,提升工作的专注度和效率;于团队管理层面来讲,非暴力沟通讲人类共性的需要,在需要层面人们没有冲突,这一点能够支持团队形成真正意义的共同目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个人及团队的双赢。另一方面,非暴力沟通还能协调和解决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冲突之间的难题,帮助部门间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部门合作的效益;于组织战略层面来讲,非暴力沟通能够支持领导团队重新整合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文化,制定顺应企业内在需要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的战略,通过文化和制度打造企业内部的自适应生态系统,使得企业以整体组织的形式不断地进化,并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说非暴力沟通与企业管理是有联系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交流。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为了逃避批评和伤害。一旦人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也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不痛苦和幸福,但你选择了承受。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必要让别人负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有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想,非暴力沟通精髓其实就在于懂得“感受”和“需要”吧!(吕坐君)。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十
style="color:#125b86">是一本想要安利给全世界的实用性沟通教科书。
在翻开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很有趣啊,是很久没有读过的标准科研文章型指导读物,读起来逻辑通畅条理清晰,实操性这方面怎么说呢,是一种要让人一点一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纯熟运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十一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众人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有感,供大家参考。
是一本想要安利给全世界的实用性沟通教科书。
在翻开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阅读体验,很有趣啊,是很久没有读过的标准科研文章型指导读物,读起来逻辑通畅条理清晰,实操性这方面怎么说呢,是一种要让人一点一点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纯熟运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
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种方式来谈话和倾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则能够治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以及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它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平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本书分十三章深入的阐述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通过对这本书的精读和书中的一些练习,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梗概】。
“非暴力”一次来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到暴力,人们往往只联系到身体暴力,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暴力的存在,比如对一个人的指责,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后果也更加严重,因为身体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沟通认为作为人,我们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倾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自我关系,我们总以为是他人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们产生情绪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可以静下心来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自我了解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非暴力沟通促使我们出于爱的目的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评价】。
练习本书所讲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有效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与自我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身,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重点】。
1.观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区别于评论)。
她没有给我回消息(评论: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开心,难过,还是忧郁(区别于想法:我觉得……)。
我感到有点难过(想法:我觉得她应该及时回复我)。
3.需求:我们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4.请求:你想让对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发消息有空时及时回复。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四个方面:观察、表达观察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告知具体的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话语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十之_是因为我们表达的方式不对。如果你从说第一句话开始就加上了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情绪,对方很可能不愿意对你打开心扉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区分评论和观察。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很有可能获得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比较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学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
学会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在安慰他人或提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需要的。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但是”“可是”这类的词。如果谈话偏离主题或者让很多人感到无聊,可以打断讲话人,因为讲话的人可能也感到非常无聊。没有人想自己讲的话被当作负担,比起假装在听直接打断更好。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尽量避免对自己说“应该”,对已经发生的事使用“应该”这个词,只会加重自责。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如果感到自责,就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得到怎样的满足,这样我们就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
愤怒是由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一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
b、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自己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老师和新手妈妈读,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时,如何控制情绪理性沟通,需要慢慢学习。当然,也很适合用来处理人际关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十二
这是一本讲如何沟通的书。暴力沟通不是指说着说着就打起来了的沟通,而是指语言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沟通。如果我们留意生活当中的说话方式,就会发现,言语上的嘲讽、否定、说教、拒不回应、随意打断都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作者提倡非暴力沟通,并且指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非暴力沟通的例子。妈妈对儿子说,房间里有3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需要房间的整洁(需要),你能帮我把它们放进洗衣机吗(请求)?很好地对应到了这四要素。
全书先总述非暴力沟通的意义,而后对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章节叙述。各章节详细的介绍如何客观观察、准确的体会和表达感受、正视自己的需要和具体的表达请求。每一章阐述观点的时候作者都会举例论证,当然举的例子也很接地气,章节末尾给出了所讨论主题的例子供读者练习。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中的前三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是请求的基础。其中,请求是指要提出具体的请求,必要时请别人确认。请求应该站在双方的角度,平等的请求不是命令,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让别人做什么,而是以诚实和倾听的方式与人联系,这样请求被拒绝了也不会有什么怨恨和尴尬。
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暴力沟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包括与父母的沟通、与伴侣的沟通以及与朋友的沟通,我们的话往往让别人痛苦、难堪。我们经常忽略了客观的观察,其实这一点非常重要。那种带有评论的观察一说出口就让别人很抗拒。比如,“你总是不记得收拾好衣服”和“你今天没收拾好衣服”这两句话,情绪上明显后者让人舒服的多。恰当的表达自己感受也非常重要。比如,你这样做我感觉有点难过;比如,我今天感觉不开心。适当的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首先是应该客观的观察,不仅是观察自己,也要观察别人,观察应该基于看到的事实,而不是先入为主的评价。其次应该用心的感受需要,包括自己和对方的。这一点我感触很深刻,当别人给我说它的困惑、难过的时候,有时候我太急于说教和给出自己的意见了,这样很不负责任。按照书中的做法,我应该耐心的听他说,并询问和确认对方的感受以及需要。只有他充分表达和释放了自己,我才能正确的给出建议。或者别人根本不需要建议,等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已经有主意了。受到启发的第三点就是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让别人猜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我们应该说出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如果别人拒绝了,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请求是站在双方的角度来考虑的。
这本书整体较短,pdf只有109页,语言也很简单,读起来丝毫不费劲,但是其中的沟通事例在我们生活中却是很常见的,代入感很深。只是读一本书生活当然不会有改变,只有你真正认可了书中的方式并且按你认可的方式行动起来,改变才会发生。非暴力沟通也需要刻意的反复练习才能学会,行动起来吧!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十三
在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之前,我以为“暴力沟通”只是“冲突”和“争端”。但是现在,读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认识到了“暴力沟通”不止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暴力行为”。语言暴力就是一种隐性的暴力行为,杀人于无形!
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状态就是互相伤害的状态。典型的暴力沟通!
在家中,妈妈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个没完。从进入房间叫你起床,她会说:“怎么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啊!这垃圾也不扔进垃圾桶里!”这个时候,本来睡意还未散去的你可能会顶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会收拾!”正是你下意识的一句话,也许并没有恶意,语气也很平缓,那也不行!你已经扳了机关,子弹止不住的往外飞!妈妈是时候拿你跟xx比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么时候能像xx那么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务,家务不行,学习,学习不灵!跟你爸一个样,没出息!”你还没接上话呢!你爸就登场了。爸爸这一个角色亦敌亦友,不只要他不说话那一句话,就还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国家庭是不会直接地,露骨地表达爱意。中国的许多孩子也是怯于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家长们觉得自已对孩子已经是够上心,给的爱已经够多的了,但是有没有想过您付出的爱,您的孩子没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绝接受呢?不停地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打击往往大于激励,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让人产生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爱建筑的,是成员们获取温暖的避风港。如果因为沟通不得当,而破坏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们要勇敢迈出第一步,示爱。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还要常怀感恩之心,父母是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把我们养育成人,对我们呵护备至的人。我们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们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家更牢固,让爱永存!(黎思怡)。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500字篇十四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非暴力沟通》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处:其一是爱自己(第九章内容),对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对自我表现的包容;其二是非沟通的四个关键性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以及第三点对话中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整本书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爱,这也是后文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然后展示了“非爱”的异化的沟通方式;继而分五章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对个体具体的或连续性的行为发表不带道德评价的意见,而不由此行为推测、总结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们不对行为进行评价,而是表达此刻的心情)、需要、请求(减少抽象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请求内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倾听别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达愤怒与感激,热爱生活。
在阅读中,除了“爱”以外,给我很深映像的另一个词是“具体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中,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具体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发出具体的请求。其实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在表达感受和发出请求这两点上,我觉得这种具体化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冲突。我们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来,而不会明示。当然,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风俗,也让我们更擅长体会别人的情绪。(至少我个人感觉,内向者普遍如此)。
第九章爱自己给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第九章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过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让我觉得以“满足需要”为导向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我的愤怒与不满——虽然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但当我在与人共事中再体会这句话时,确实感到身心的一阵轻松。(当然这也是因为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而后文所提的“愉快的工作”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好像我还没有体会到二者的区别,因为我这确实是我的工作,虽然我很讨厌。
其它几章除了具体讨论非交流沟通的细节外,我个人喜欢的还有第二章。异化的沟通方式的提出,让我反复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总是不经意的采用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沟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点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言论是的内心放映,也很令我欣赏,负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并非行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暂时触动一般,不过对于两个人的对话交流,我觉得可以再着重看看六、七这两章。
虽然作者反复强调的“爱”有时让我觉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点扯淡(毕竟国内没有基督教那种氛围)不过就沟通方式而言,理论讲解的很清楚了。虽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全地按照那四个步骤去实施,但是那种自我克制、客观具体的讨论事物的态度我想自己是会努力做到的。同时,从需要是否被满足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绪也是值得一试的。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情况,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倾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后根据这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促进自己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以案例和对话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中体会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常常无法区分他们的差异),认识到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去年六月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正在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当读到第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时,情不自禁的感动的热泪盈眶,诗里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错误,是我亲手把语言变成了墙。那时的我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希望能学习到加深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这次再读,收获的焦点更加广阔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倾听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气恼责备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理解和陪伴。
书里对观察、沟通、倾听的技巧讲了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赘述,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不得不改作我选择”的练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经说出的话和做出的选择,也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真实的自我。
我想这本书将是我经常翻阅的手册了,因为非暴力沟通是要在生活中、关系中去实践的,就如作者所说,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和提醒。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去打开自己体验更多的互动,才能收获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爱和被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