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评课(优质15篇)
写一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己学习的规律,迈向更高的层次。总结应该注重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一
第一:刘老师注重让孩子说出题中有几个要求,让孩子清楚先干什么,在干什么,具有条理性。
接着我觉得刘老师设计的用12个圆片平均分一分,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这个题设计的非常好,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强化孩子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刘老师对于孩子回答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以及及时让学生整理学具。但是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刘老师如果让孩子汇报时能更强调让孩子说出平均分,加强平均分的意识,这样在处理信息窗时,孩子提问题时就能轻松自如的说出“平均”两字。
第二:处理信息窗时,刘老师注重让孩子懂得筛选信息,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当孩子列出算式时,刘老师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用除法?以及得数怎么来的?再次强调除法的意义以及让孩子探索算法。探索算法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算法,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举手,她都会给他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点是我要学习的。
接着艾老师的《倒数》这节课,我的感受是:
第一:关于“倒”,这个多音字,
接着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找出答案。但是我觉得第2个问题:书中谁的发现使你得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强调的是谁的发现,我觉得改为“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更贴近课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艾老师开始只是强调乘积是1,而忽视了让学生理解倒数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我觉得设计这样几句话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互为”:我和你是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而不能说成“我是好朋友,你是好朋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在巩固练习部分,艾老师设计的题步步深入,其中包含整数、带分数、小数如何求它们的倒数,课件设计的清晰、一目了然,我感觉能让学生最后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会更好。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二
听了张老师上的《8的乘法口诀》,高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从容的教态,学生在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发现乘数是八的式子,自由的说出8的乘法口诀,但在各个环节的实施时总觉得好象蜻蜓点水却溅不起生成的浪花。建议: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
张老师从容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学生及听课的各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的设置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一是在新授部分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学生在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汇报交流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了乘法口诀,而且对于口诀的.意义也能表述清楚。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是张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
新课完成后,张老师设计了许多习题,在习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很好的对本课内容作出巩固。
本节课我的课堂特色如下:
一节课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
1、学案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三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李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李老师以学生们感兴趣的七巧板引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李老师可谓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那些口诀比较难记?那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戏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四
听了张老师上的《8的乘法口诀》,高老师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那从容的教态,学生在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发现乘数是八的式子,自由的说出8的乘法口诀,但在各个环节的实施时总觉得好象蜻蜓点水却溅不起生成的浪花。建议: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
张老师从容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学生及听课的各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的设置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一是在新授部分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学生在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地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从学生汇报交流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了乘法口诀,而且对于口诀的意义也能表述清楚。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是张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张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
新课完成后,张老师设计了许多习题,在习题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很好的对本课内容作出巩固。本节课我的课堂特色如下:
一、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品味成功。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
一节课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
1、学案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五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赵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归纳出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这节课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新课导入由赵老师带同学们到海底世界游览,看见一条特别的鱼,出示图片,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发现1条小鱼是由6个三角形组成,从而得出1条鱼是1个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1×6=6,6×1=6,口诀是一六得六,接着赵老师又出示一条鱼,让大家观察现在有几条鱼?学生们很快发现有两条鱼共是12个三角形组成,也就是2个6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2×6=12,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根据两次引导观察,随后教师又出示如果有3条鱼、4条鱼、5条鱼、6条鱼你们又能知道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并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和乘法口诀吗?把后面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或相互间发现,并及时纠正。同时,合作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情商。这节课赵老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独立填写乘法算式编完乘法口诀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诀,让学生自己发现编写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和改正错误。学生不仅学地积极主动,而且课堂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就知道赵老师平时很注意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
老师设计了对口令、摘苹果以及乘加乘减的变式练习来巩固乘法口诀,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老师设计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那些计算可以用到6的乘法口诀,既开阔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乘法在数学知识中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充分认识学习乘法知识的意义。
赵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简练,很具有感染力,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同时,她教态亲切自然,注重课堂中的评价语,师生关系融洽,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专注,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六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复习旧知。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作好铺垫,。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教学。“新知识”的教学其实就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跳一跳”体现了一种迁移、创新和跨越。在《用7的乘法口决求商》教学上这个起点就是《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在奚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中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这种方法的迁移。
三、巧妙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奚老师不当“搬运工”,把知识从书本原封未动的搬到学生的大脑中,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的主题图是“快乐的节日”,它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
(1)第一小组做了56面旗,要挂8行;
(2)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3)第三小组带来42个彩球,每6个摆一行。奚老师利用复习旧知把这三个信息有机的整合起来,通过“变换条件和问题”,出示以上三个数学信息,承上启下,一气呵成。
四、精心设计练习。可以说,练习设计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七
听课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听一节课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今天听了叶老师的解决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先从学.习课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温故环节。叶老师通过让学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诀。开火车做口算题,复习旧知,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知新环节。叶老师做的非常的好,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习.练环节。叶教师讲练结合,由易到难,层层提高,练习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1、在口算环节,教师把口算规则说在前,让学生明白规则再去回答问题,课堂秩序较好。2.在讲例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在讲第一个例题时教师讲完后,我觉得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较好。
这节课给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组织教学,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那样上课时你心里就有底,不慌乱,有计划有步骤。其次,要有有秩序课堂纪律要具备。上课时要灵活变通。有些知识点学生一会儿就掌握了,有些学生掌握需要反复强调。而这些重点跟备课时有时会有一定的出入。你觉得难的,学生说不定一会儿就掌握了,你觉得简单的,学生说不定掌握得很慢。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李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李老师以学生们感兴趣的七巧板引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李老师可谓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那些口诀比较难记?那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戏动画片段)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老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八
7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通过学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克服这一教学难点,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本节课教师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教师善于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便学生置身于生活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有兴趣把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去,如在教学中教师引用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这一实例,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
二、新课程理念。
要从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通过让学生猜测: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它的特点双是什么?让学生联想以往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新的乘法口诀。
三、重视操作。
教学中教师给合有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如在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时,出示了7个矮人的图案,让学生在这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中体验教学的价值。
在这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在其后的探究阶段,学生在观察中、在思考中,通过图案的个数计算出1个7到7个7相加的结果,又运用已有的编乘法口诀的知识经验,分组探讨7的乘法口诀,再通过观察分析每句口诀的特点与联系,编出7的乘法口诀,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里进一步地理解了乘法的含义,也弄清了乘法口诀的`来源,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式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达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理解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图案形式和诗句的练习内容,使7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课化。
教师这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达准确,提问率面广,充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为达到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数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这样做就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九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会2——4的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授课的过程中,徐老师激励性的语言,也很多。比如:“棒极了”、“会倾听的孩子,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激励性语言,亲切自然、恰到好处,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劲头更高,也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课堂中,老师要求学生用小棒摆成小雨伞,每个小雨伞用了5根小棒,2个小雨伞,3个小雨伞,4个小雨伞,5个小雨伞,各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马上动手操作,实践,总结。
2、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5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听这节课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疑问有:。
1.由于学生已具有学习2、3、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编写乘法口诀的意图,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老师在“放”的度上不够大胆。
2.上课伊始,老师若利用一把手有五个手指,让学生五个五个的数,很自然的导课。这样更好些。
3.课前预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实的知识起点,而不是理想化。
总而言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了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入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愉快,才会觉得学有所用。
文档为doc格式。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二单元就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学习的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方法与前面的一致,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下面我就覃老师老师教学这一课肤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课一开始,覃老师老师创设同学们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准备彩旗、五角星和爱心气球。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兴趣,才能掘发孩子们巨大的潜能。出示主题图,覃老师老师:“同学们,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告诉老师。在练习中,通过“小鸟回家”和“小猪吹泡泡”的游戏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进一步激起学习的高潮。
在教学例1时,覃老师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意知识的迁移。由于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你说得很完整!”老师在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课堂评价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几种形式。覃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老师评价学生,没有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一
在宁波学习,听了镇明中心小学胡老师的一节《7的乘法口诀》,也听了钱希有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了以下的评课报告:
从整体上说,本节课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整节课都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的探究、交流中教学。不管是口诀的编写还是记忆,老师都能大胆让学生独立尝试,把枯燥的口诀学习变成动态、有趣的学习。
胡老师用七巧板引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里是否可以不要一下子7个图案全部出现,改为一个一个出现。先出现一个,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拼一个小船要几块三角形,再出现1个,那拼两个图案要几块?引出1个7相加是多少,2个7相加是多少……为后面学习7的口诀打好基础。不过教师能充分利用7——49这一组数,用不同的形式问出不同的问题,如7、14、21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1、28是几个7相加的?35、42、49是怎么算出来的?为后面的口诀学习打好基础。
7的口诀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写,我觉得这个环节很好。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所以这里教师完全可以由扶到放。我个人觉得7的.乘法算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写,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写过了,印象会比较深刻。
我觉得胡老师的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性,也很有趣味性。除了通过游戏的方式,还远及古代,比如计算唐诗的字数,近到当前,比如计算日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还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为7的口诀学生很多早就会背,所以记口诀这一环节可以适当时间少点,步子大点。而练习地方可以时间再多一点,最后还可以安排学生做点课堂作业。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二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陈老师在课堂上从扶到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采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拨,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三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首先,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陈老师今天的课明显感到了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善于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创设“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数字和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根据口诀的得数学生很快就编出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也是有些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本节课教师带着学生探索口诀的过程中,比较拖沓,可以让学生直接说两道乘法算式,而不是一道乘法算式后,编口诀,再说一道乘法算式。
2、学生的学情已经能够独立编出口诀了,在这时,教师可以再放些手,让学生自己编,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代说的比较多。
总之,作为新教师,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进步,相信陈老师会越上越好。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四
初识美丽的丛xx老师是在一次赛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住了,问了同事,才知道她是丛老师,以前也已听过她的名字,说她的课讲得很好,这次终于把脑海中的名字和人对号入座了,心想这么美丽、大气的老师当然讲课不一般了!也算有缘,今年丛老师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了,我们成为了同事,这下学习的机会可多了!
今天上午,听了她讲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下面就是我听课的具体感受:
1、复习口算环节设计巧妙。
口算练习在数学练习中已司空见惯,如果只是口答学生会没兴趣,而丛老师设计了“口算大王挑战赛”这一形式,老师手中共有34道乘法口算题,学生回答,老师计时在一分钟之内谁算对的口算题多,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下去,就培养了学生的仔细看题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诀烂熟于胸,达到看到题目得数就脱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过了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对乘法口诀的由来都已了解,所以这节课丛老师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步骤,当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后,后面的口诀就要求学生自己写出“4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等学生写完后,再全班集体订正。这样安排教学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3、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1﹞小学生很喜欢孙悟空,出示一段孙悟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口诀,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加深了口诀的印象。
﹝2﹞教师有心地选了《小池》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每句7个字,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发现学数学有用处。
﹝3﹞教师出示钢琴键的图片,提示“一组白键有7个,3组白键一共多少个?”这道题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注意挖掘知识点。
课件出示一张“月历图”,再出示填空题: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当填到4个星期有﹝﹞天的时候,丛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月最多有4个整星期,使学生建立对这一生活常识的印象,于教学细微处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力。
6的乘法口诀评课篇十五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从扶到放之间,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