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稿(精选3篇)
两会期间,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他们肩负重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代表们展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注,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协商的优越性和广泛性。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稿,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稿1
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贯彻xxx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国两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凝聚到推动重点工作、落实重点任务上来,自信自强、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下面,围绕全国两会精神,以及如何抓好贯彻落实,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xxx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xxx总书记在会议期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远思量,为我们深入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全国两会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一揽子有力度、有温度的重大政策举措。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贯穿“守正创新、团结奋进”主线,许多新亮点、新做法值得深入学习借鉴。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xxx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安全生产、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及对做好人大、政协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x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
第一,深刻领会过去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过去一年,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发展成就非凡、可圈可点,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续写了新的时代篇章。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xxx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第二,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面向未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xxx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精心安排部署,创新学习方式,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政府工作报告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绩,也谋划了新一年的工作,明确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一份清晰的“任务清单”,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清单”,需要代表委员奏响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的“大合唱”,也需要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以“拼”的姿态,以龙腾虎跃的干劲,朝着生机勃发的春天奋进。
第一,主要预期目标稳中求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等。从2017-2024年年度比较来看,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设置稳中求进。从GDP增速目标看,5.0%左右的目标虽然低于2019年之前水平,与2023年预期目标保持一致,但这样的增速是以2023年GDP实际增速5.2%为基数,与2023年在低基数上实现的增速相比更具挑战性,属于较高水平。2022、2023两年GDP平均增速只有4.1%,今年5%左右的增速目标较前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也高于4.5%左右的市场预期增速,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原则。二是兼顾了需要和可行性。从经济发展需要看,要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目标,2024—2035年平均经济增速应达到4.6%左右。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为实现翻一番目标留下余地。同时,解决就业问题、化解重大风险,都要求经济保持一定增速。从可行性看,2023年GDP实际增长5.2%,随着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今年5%左右的增速完全可能实现。从地方层面看,2024年31个省份GDP加权平均目标增速为5.4%。三是考虑到短期和长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政府10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新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且排在第二项。这些都表明,中央政府在目标设置、政策制定上,既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解决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也着眼于长远,努力破解事关大局的中长期问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要完成预期任务,既要看到这些目标不是朝夕能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要保持定力和韧性,也需要看到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不可能轻轻松松,必然会面临更多的考验和挑战。必须敢于担当、勇于直面问题,保持空杯心态,弘扬进取精神,在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过程中更好地扛起新的重任。要锐意创新、打破常规,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促进事业的发展。
第二,推出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将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形成有力支撑。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2023年“加力提效”相比,今年财政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将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预期。2024年我国赤字率拟按3%安排,虽然低于预期,但考虑到发行特别国债、上年增发国债结转等,支出规模仍然不小,赤字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总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的空间仍然较大。“灵活”,表明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必要调整,降准降息都是政策选项;“适度”,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稳健的基调不变,不会进行“大水漫灌”;“精准”,主要从结构而言,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效”,主要从结果而言,货币政策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重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三是产业政策创新主导、面向未来。在2024年政府10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新质生产力”备受关注。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指以技术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现实体现。金融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和关键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四是就业政策目标较高、多措并举。要大力扶持创造就业岗位较多的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要突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支持,开拓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新领域、新途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满足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提升招聘匹配效率。通过就业政策有效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为促消费、扩内需奠定基础。
第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首要重点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外部竞争激烈化等多重挑战。此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在眉睫。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报告强调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具体而言: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看,报告强调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上升,提升我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韧性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安全。我国在高端芯片生产制造等领域仍存瓶颈制约,此时依托科技创新突破重点行业“卡脖子”技术有助于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在以数据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广泛应用和全球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亟待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从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看,报告强调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在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我国仍需加快发展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甄别未来技术并布局未来产业,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支持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汇聚高科技资源,建设创新高地。从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看,报告强调:“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伴随“数字”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出现与广泛应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做大做强,表现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从数字产业化看,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从产业数字化看,我国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100万台(套)。同时,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亦有助于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要坚决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全面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安排部署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自觉对标对表,紧扣工作实际,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指引、严守安全底线、深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凝心聚力开启新征程。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xxx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安全生产、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要深学、细悟、笃行,主动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在学思践悟中加深理解,在以学促行上谋求实效,奋力推进新征程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第二,坚持服务大局,能动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实际出发、从创新入手,充分发挥科研作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改革创新、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要坚定不移狠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大抓项目引进、大抓项目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通道,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提质增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巡察整改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压紧压实从严管党治检责任,凝聚合力、提升能力、改进工作。要强化答题思维、答卷意识,绷紧思想、盯紧目标、拧紧工作、压紧责任,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要以“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作风紧抓快干,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努力以首季“开门红”引领实现“半年好、全年旺”。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光明前景催人奋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宣传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xxx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聚焦全年工作目标,求真务实、担当实干,紧扣一个“实”字履职尽责,脚踏实地干工作、善作善成抓落实,以务实有效的举措加快推进工作现代化,更好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稿2
3月4日至3月11日,全国两会召开。今年的两会是走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意义重大。回望2023年,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春潮澎湃,万象更新。全国两会发出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强音,鼓舞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顽强奋斗,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下面,围绕两会精神,聚焦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做一次专题宣讲。
一、“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
走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全国两会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站在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站在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全国两会。首先,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更近了一步。全国两会是议大事、谋大计的重要平台,也是观大局、察大势的重要窗口。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代表委员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其次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今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再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到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全国两会,必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新的注脚,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首先,“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重任在肩。因为时间过半,我们距离完成所有目标任务仍有努力的空间。从去年底国务院给出的“期中”考评来看,在“十四五”的20项主要指标中,有4项已经提前完成,5项快于预期,7项基本符合预期。但是,我们还有4项指标滞后预期,其中3项属于“绿色生态”类。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要啃下这些硬骨头,必须尽心竭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被放在首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必须只争朝夕。
第三,今年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并就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作出具体部署。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企深化改革要在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要解决短期面临的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紧平衡等问题,更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统一大市场、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型财政税收制度。
二、十大重点任务,奏响“进”的主旋律,传递信心凝聚力量
报告从财政、政府投资、特别国债、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消费、住房、就业、乡村振兴、城镇化、教育、医保、社会保障、开放和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展示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蓝图。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重点工作体现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审慎乐观态度。归纳起来,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十大重点任务,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十大任务”,目标、路径、发力点十分清晰。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指向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才能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增长引擎,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必须切实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提供强大动力。三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两架马车”,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有赖于想方设法激发消费潜能以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发挥投资拉动力,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主攻方向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点就是立足以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五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高质量发展更显重要。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宣示。提高开放水平,就是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而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增强吸引外资力度。六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唯有发展才能安全,也唯有安全才能发展。这就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只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七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为邦本,本固邦宁。”xxx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就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八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有待于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也亟待破解。这就需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九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十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执政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新质生产力列十大任务之首,释放重要信号。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热议。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是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只有形成新赛道,才能够摆脱原有赛道上别的国家设置的制度框架约束,在新赛道上用更加节约高效的发展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后发优势和规模经济潜力条件,这是弯道超车的巨大机遇。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要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让国内大市场的潜能充分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对于创新模式、要素配置和产业组织有着全新的要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三、坚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信心,高举旗帜再出发,团结奋进谱新篇
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政府工作迎难而上、顶压拼搏,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报告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瞻远瞩、格局宏大。政府报告科学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为今年政府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施工图”“任务书”。全国两会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一,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政府工作报告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是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结,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具体而言,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等。
第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介绍,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今年,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机制层面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xxx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xxx总书记强调,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175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78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对于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意义重大。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xxx总书记言简意深。群众身边的“小案”,件件连着民心、关乎民生。最高法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既解“法结”,更化“心结”——推进“有信必复”,既重程序性回复,更重实质性化解,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既抓“已病”,也治“未病”——深化诉源治理,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在成诉前得到化解,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和人民法院办案压力。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笃行启新程。可以预见,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飞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发展预期提出了明确、务实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工作任务,深刻理解改革政策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主动权,紧跟发展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持“苦”字当头,少说空话,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团结奋进,真正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稿3
一、“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走过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全国两会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站在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站在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的全国两会。首先,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更近了一步。全国两会是议大事、谋大计的重要平台,也是观大局、察大势的重要窗口。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代表委员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必将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其次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今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再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从新中国成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到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全国两会,必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新的注脚,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首先,“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重任在肩。因为时间过半,我们距离完成所有目标任务仍有努力的空间。从去年底国务院给出的“期中”考评来看,在“十四五”的20项主要指标中,有4项已经提前完成,5项快于预期,7项基本符合预期。但是,我们还有4项指标滞后预期,其中3项属于“绿色生态”类。建设美丽中国任重而道远,必须抓紧时间、迎头赶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要啃下这些硬骨头,必须尽心竭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被放在首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必须只争朝夕。
第三,今年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并就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作出具体部署。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企深化改革要在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既要解决短期面临的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紧平衡等问题,更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统一大市场、统筹发展与安全等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型财政税收制度。
二、十大重点任务,奏响“进”的主旋律,传递信心凝聚力量报告从财政、政府投资、特别国债、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消费、住房、就业、乡村振兴、城镇化、教育、医保、社会保障、开放和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展示了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蓝图。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重点工作体现了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审慎乐观态度。归纳起来,今年重点工作包括十大重点任务,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十大任务”,目标、路径、发力点十分清晰。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指向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唯有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才能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增长引擎,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必须切实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提供强大动力。三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两架马车”,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有赖于想方设法激发消费潜能以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发挥投资拉动力,确保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主攻方向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点就是立足以改革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用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五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促进高质量发展更显重要。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宣示。提高开放水平,就是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而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增强吸引外资力度。六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唯有发展才能安全,也唯有安全才能发展。这就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只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七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为邦本,本固邦宁。”xxx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就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八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有待于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也亟待破解。这就需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九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十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执政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新质生产力列十大任务之首,释放重要信号。新质生产力自20XX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亦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热议。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下,新质生产力顺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是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只有形成新赛道,才能够摆脱原有赛道上别的国家设置的制度框架约束,在新赛道上用更加节约高效的发展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后发优势和规模经济潜力条件,这是弯道超车的巨大机遇。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要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让国内大市场的潜能充分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对于创新模式、要素配置和产业组织有着全新的要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三、坚定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信心,高举旗帜再出发,团结奋进谱新篇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政府工作迎难而上、顶压拼搏,圆满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报告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高瞻远瞩、格局宏大。政府报告科学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为今年政府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施工图”“任务书”。全国两会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一,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政府工作报告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是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结,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具体而言,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等。
第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介绍,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今年,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机制层面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xxx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报告显示,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xxx总书记强调,要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一切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纠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175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对公民、组织提出的2878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260多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对于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意义重大。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xxx总书记言简意深。群众身边的“小案”,件件连着民心、关乎民生。最高法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既解“法结”,更化“心结”——推进“有信必复”,既重程序性回复,更重实质性化解,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既抓“已病”,也治“未病”——深化诉源治理,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在成诉前得到化解,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和人民法院办案压力。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笃行启新程。可以预见,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飞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发展预期提出了明确、务实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工作任务,深刻理解改革政策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主动权,紧跟发展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持“苦”字当头,少说空话,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团结奋进,真正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