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习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习,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的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9-72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理解,进一步明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件计算时的计算法则和方法步骤。
2.在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运用这一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练习中注重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纸、练习用文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咱们来练习、交流一下吧!
2.学生自由发言。
(1)结合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自己整理一下注意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地展示期总结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①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②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③同时提示学生注意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进行类比,并注重与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知识的迁移。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计算
此题是一道基本计算练习题,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订正。交流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寻找简便算法。如计算,教师可渗透运算律,先算,再减 ;计算 和 可以将括号内外的分数一次同分
(2)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解方程
(此题世界方程的题目,既巩固解方程的知识,也起到分数加减法的变式练习的作用。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方程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长江水系水质情况如下:
①三类及三类以上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②四类及四类以下水质共占长江水系的几分之几?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综合练习第8题
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并称为世界三大羊毛生产国。2003年三国羊毛生产情况如下:
①这三个国家的羊毛产量一共占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②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比中国与新西兰的产量之和多世界总产量的几分之几?
(3)出示综合练习第10题
据国家粮食基础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各类粮食产量情况如下:
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这三个题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练习时出巩固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外,教师应充分运用素材,开阔学生视野,发挥好教材的教育作用。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出示综合练习第5题
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你有什么发现?
此题是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内容的拓展,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
(2)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本题是对上一练习题规律的巩固练习,运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计算。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学习,你能熟练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收获。
1.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运算法则相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样适用整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2.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分数的通分依然很重要。
3.注意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能使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化聚;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 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大家好!我是皮皮,我是余老师,这节课我们俩要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
2.直观感受相同物体的重量与质量间的关系 天气真热,我们先喝杯橙汁吧。(倒入一多一少)皮皮:你要哪杯?
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你认为两个杯中的橙汁一样重吗?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同时掂)橙汁多——感觉比较重——它的质量就多; 橙汁少——感觉比较轻——它的质量就少。3.引进质量单位的意义 要想知道这杯橙汁(多)比这杯的质量“多多少?”或这杯橙汁(少)比这杯的质量“少多少?”靠“掂”的办法就不行了,怎么办呢?需要有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借助秤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就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了。
二、整理
(一)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千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k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kilogram的缩写;“克”也可以用这个符号——“g”表示,它是英文单词gram的缩写。1.了解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1)出示1袋盐和2分硬币。
1袋盐的质量是多少?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多少? 方法1:观察物体包装上的标注。设问:净含量1kg表示谁的质量呢?
明确:净含量1kg表示包装袋里盐的质量是1kg。
方法2:用秤称一称
还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秤称一称。
问题:要知道盐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要知道硬币的质量,用哪种秤合适,选择什么质量单位?
2.指导使用称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1)指导使用盘秤。
这是盘秤,使用时先要观察: 第一:这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
第二:这台秤最多能称量质量是多少的物体? 观察:这台秤的质量单位——千克。
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针指向2时,表示2千克……(10)千克就是这台秤所能称量的最多质量。称盐——验证质量
(2)指导使用天平
这是天平,小朋友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左托盘中放被称量的物体,右托盘用镊子加减砝码;
第二:天平平衡,表明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我们根据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因为砝码的质量是1克,所以1枚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称硬币——验证质量
(3)对比感受1千克和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这是玲玲,她把盐和硬币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们猜猜,她有什么感觉? 小结:1千克质量的盐比较重,1克质量的硬币比较轻。
(二)认识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1. 再次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1)玲玲又称出1克云豆,1千克云豆。
(2)请小朋友们也像玲玲这样,把1克和1千克的物体同时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快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感觉:1克质量的大米比较轻,1千克质量的大米比较重。
2.提出问题
“千克”与“克”都是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小朋友都知道:1千克=1000克
3.检验关系
(1)怎样验证这个关系呢?
备选物体:500克淀粉,250克火腿肠,200克鲮鱼,100克方便面 方法1:用2个500克凑出1000克,放在盘秤上称,质量为1千克。方法2:将两袋淀粉放在盘秤中,再将其放入电子秤中,找到相等关系; 方法3:不同的凑出1000克的方案;
通过检验,证实了:1千克=1000克(或写成)1kg=1000g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1个(1)千克和1000个(1)克表示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式子又表示什么呢?
两个式子可以合写在一起,有:1千克(kg)=1000克(g)
(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体会1千克同种物体的质量与数量间的关系 菜站的货架上摆着三种大小不同的西红柿。每个小动物买西红柿的个数是这样的兰兔宝宝 红兔宝宝 粉兔宝宝 西红柿(个)5 8 138
想一想:哪个兔宝宝买的西红柿质量最多?你是怎样想的?
细心的小朋友都知道,每个兔宝宝都买回1千克西红柿,所以质量是相等的。
为什么质量都是1千克的西红柿个数不同?
感受:都是西红柿,个大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多,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少; 个小的,每个西红柿的质量少,1千克质量的个数就多;
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质量的本质属性
(1)下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小朋友们常用的、喜欢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物体。(2)比较物体的质量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
第一层:比较不同质量单位的物体。
1克邮票比1千克画报质量少,1千克画报比1克邮票质量多; 1千克螺母比1克云豆质量多,1克云豆比1千克螺母质量少; 引导概括: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1千克比1克质量多,1克比1千克质量少。
第二层:比较相同质量单位的物体。比较两个体积有较大差别的物体: 1千克螺母和1千克面包哪个质量多?
提示:用处不同,颜色不同,螺母一小堆,占地方小;面包占地方大;可它们的质量相看来: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能仅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观察,而要实际称一称。
(3)拓展思考
皮皮:我从电视中看到宇宙飞船里的物体还会飞呢?我有个问题:就说这两袋面包吧,它们在地球上的重量和在月球上的重量一样么?
小朋友:你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建议小朋友们去问爸爸、妈妈,去问老师,去查一查书上是怎样说的。
(四)引导学生学会估计实际物品的质量
玲玲是个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
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报亭旁看到晨报——报纸特写,泡:多重?
小区门口看到一学生的卡通水壶——水壶的特写,泡:多重? 上语文课查小学生字典——字典特写——泡:多重? 程序:(1)选择质量单位;(2)实物联想;(3)估测质量;(3)实际质量
小结:小朋友们要锻炼自己的估测能力,它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很有用的一项能力。当估测物体质量时,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质量是1千克、1克的实际物体作参考,帮助你进行估测。
2.描述物体的质量
(1)整体呈现上述物体的质量 这是玲玲感兴趣的物体的质量。(2)请你把这些质量分类;(3)描述物体的质量。
方法:以某种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为依据描述物体的质量。怎样解释500克质量是多少呢?如:水壶相当于500个2分硬币的质量。
(五)巩固练习1.比一比。(在()里填上“>”、“(1)2克()2千克(2)1909克()2000克
(3)3千克()3000克
2.在()里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1)雪饼1()(2)橡皮13()(3)方便面100()
(4)白糖500()(5)火腿肠250()(6)大米5()怎样思考?
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1千克或1克质量的物体做参考,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3.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1只鹅比1只鸡质量多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
观察天平,天平平衡,你想到什么?解释质量相等。(3)筐中1只羊与8只鹅
由不平衡可知:1只羊比8只鹅质量少 想一想:怎样能使左右平衡?
(4)筐中1只羊与7只鹅。天平平衡
(5)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羊重多少千克?(6)3只鸡重2×3=6(千克)(7)1只鹅重6千克(8)6×7=42(千克)7只鹅重42千克,因为1只羊=7只鹅 1只羊重42千克。
4.怎样买最便宜?
(1)250g4元(2)100g2元(3)要买700克瓜子,可以怎样买?比一比,怎么买最便宜? 第一种买法:(1)100g(2)出齐7包(3)2×7=14(元)第二种买法:(1)250g(2)出齐3包(3)4×3=12(元)第三种买法:(1)250g的2包,100g的2包(2)4×2=8(元)2×2=4(元)8+4=12(元)比一比:(1)三种买法的图;(2)每种的钱数;(3)两种12元买法的图,注出12元。过渡: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强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三、实际应用 1.小强的早餐
1杯牛奶,2片面包,1个鸡蛋;
问题:小强早餐要吃的这些食品的质量一共有多少克? 2.小强的体重
芳芳(卡通头像)小强 小华 体重(22)kg 25kg(40)kg 身高 128cm 133cm 135cm 胸围 56cm 60cm 73cm(1)认识表格;(2)理解25kg的意义
(3)推测小芳与小华的身体质量,说明思考过程。(4)提出数学问题;(5)与标准体重相比,有什么建议。
3.小强的登山计划
出示香山图片,介绍香山:主峰海拔557米,路可陡了人称“鬼见愁”。暑假中,小强打算在暑假中跟他最要好的小伙伴芳芳和小华举行一个三人的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登上“鬼见愁”。
(1)要是在山上吃午餐,你会建议他们带哪些食品?
(2)在没有秤的情况下,你能估计出每个人要背的食品的质量有多少吗?
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的问题,相信你们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人人成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小小数学家。
作业:
1.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2. 统计你一天要喝掉多少质量的水。3.课改教材p64—p66页上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二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二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二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教学数学二年级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假如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构成。我作为一位刚教数学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 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一样一句话重复屡次,也收效甚微。这样,教师教的费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
在教学数学广角中:
一个文具盒10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预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爱好,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题目。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 静 设置有序的情形、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轻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授,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
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 动 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到题: 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 教学工作计划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_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数学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份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之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题目.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把握.有几位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上课留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会用三角板判定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2、把握100之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把握100之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会用三角板判定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份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
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题目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写和分析的进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目.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总温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00之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教学难点:
乘法的初步熟悉与镜面对称的教学。本学期进步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重视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惟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重视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进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题目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二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刚教数学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收效甚微。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xxx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xxx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到题: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2,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有时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四、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自己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