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五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篇一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势的调查
化学化工学院2007级制药工程专业学号姓名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大学生就业有难度,但是国家的人才缺口也是非常大的。据统计,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650万,而社会新增就业机会有大概900万,根据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就业选择空间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难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于2011年4月份对我所在的徐州师范大学的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使我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当前就业实际形势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调查目标:1.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和当前实际就业形势
2.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被调查的学生为徐州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差别也很大,选择外资企业的占调查人数的28.2%,选择合资企业的占13.8%,选择事业单位的占13.7%,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3.6%,选择党政机关的占6.3%;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0.25%、北京29.56%、深圳11.56%、广州7.85%、大连5.01%。
2.大学生就业态度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态度不够端正,不能了解择业对其以后生活有何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找工作甘当啃老族。现在许多学生,以为自己拿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就不愁没有好工作,但是事实证明,找不到工作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数不胜数。所以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优势和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情绪,但是社会竞争是残酷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更是全方面的,而且对于那些刚踏出校门的学生们来说既没有实际工作经
验也没有很高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高薪高职往往不会垂青于他们愿意接纳他们的往往都是一些低薪低职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些职务我们骄傲的名牌大学生们却常常不屑一顾的。反过来却不停的抱怨找不到好工作,怀才不遇。
3.大学生的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的人才已经相对饱和,而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却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新的积极的就业观念,即无论到哪里工作,只要能适应,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只要有利于自己成长,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一次就业,并不是定终身。
4.学校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的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重视明显不够。有96.3%的学生看到或听到学校有安排就业指导方面地讲座,但只有40.5%的学生真正参加过此类讲座。
5.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方法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但从一个方面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国家方面: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社会方面: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大学生自身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有创新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此次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就业态度与就业方向都在不断地改变,总体来讲现在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而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难题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篇二
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科文学院 2007级制药工程专业 078316127 张颖
随着我们11届毕业生陆续找到了工作,08年的经济危机仿佛已经看不到影子了。招聘会、宣讲会一场接着一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问及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很多大学生表示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
根据调查,一大部分对自己就业不满意的地方变现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 寻找能够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机会和与自身价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指标。现在很多公司与大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实习工资很低,转正后也达不到理想的工资。
(2)事业平台不佳 除了薪酬较低外,很多企业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失去才华的事业平台。失去了创业与发展的平台,失去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培训机会,个别企业家缺乏智慧与人格魅力,在这种环境里,毕业生弄得不好,就极易把自己给耽误了。
(3)城市魅力不足 选择就业城市的指标除了待遇与企业形象外,毕业生们还关注什么? 选择就业城市,他更看重的是当地所能提供的诸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他们的择业观有很大关系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经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择业群体,并制约着他们的择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择业观以外,造成很多大学生签约不理想或者不想签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高不成低不就 初出象牙塔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们期待的职场,是学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而且由于近年来学费增长等因素,使他们对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业市场,强手如林,加上这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带来的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让他们屡屡受挫。走出去参加社会的招聘会,诸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条件让他们望而却步。不少学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过提高学历来回避就业高峰形成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学校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
(2)先啃老,等待就业机会 一部分毕业生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所以他们不愿意草草地用一纸签约把自己束缚在并不理想的岗位上,他们大胆地选择“不就业”。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3)美其名曰“恋校情结”,实为意志薄弱、逃避现实 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社会需求却相对滞缓,过去那种拿着大学文凭,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场券的“风光”现象已不复存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虽说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但是总是有少数毕业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业。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见。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渐渐地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应有的勇气。从当初的想就业,到惧怕就业,使他们重新过起了学校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竞争,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心态,逗留在学校不肯出去。这些看起来是恋校情结的表现,实际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现实的表现,和上述两种情况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人生态度上是消极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因此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其实,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时,逃避不了一生一世,这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预备。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假如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预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老实收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五)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所以,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②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③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篇三
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形式的调查报告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学四年的生活了,回想生活过的时光,想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展望未来,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憧憬,也都有着伟大的就业理想,但是我们自己所规划的未来和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与我们的理想是否相同呢?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看,似乎都是那么不尽人意,都与理想相差甚远。
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对将来的工作都有着比较美好的设想,通过调查发现较多同学的就业理想大致相同。
(1)对就业单位要求高对于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很多同学都觉得应该去一些大的知名企业,都希望能到环境比较好的事业单位,能够有着公务员一样的待遇,条件制度好,福利高的大单位,比如能够提供医疗保险,养老资金等等。
(2)对薪资待遇要求高刚从学校毕业,很多同学都不适应社会的现状,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求学多年,出来工作一定要高薪酬,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于是在大学生就业时,薪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择业者的去留。
(3)对自身定位偏高很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读了四年大学,文凭虽不算太高,但也是社会上的人才了,因此,就业时很多与理想不符的问题就出现了,最终造成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很多都是由于择业观念不同而造成的。造成大学生现在就业形势局面,有很多原因。
1、用人单位误区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单位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
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3、高校的误区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因此,作为我们现代的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
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篇四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苏一
班级:
营销1323
学号:
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2010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地区选择调查如下: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选择职业你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结果为:有36.1%的人最先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潜力,有20.3%的人考虑工作的环境,21.1%的人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也有8.3%的人考虑工作稳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3.自身原因
学生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参考文献
[1]张永生,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陕西教育2010年3月
[2]吴大平,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10年第三期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0月 [4]中国大学生就业网:http://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附录一)
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是湖南工学院南校区经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906班的一名学生,我们现在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问卷调查,你的回答对我们有很重要的意义,问卷不记名,希望你认真回答,谢谢!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d.不了解
2、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a.很有前途 b.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较无前途 e.很无前途
3、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
a.很好 b.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4你认为现在大学生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b.协调沟通能力 c.工作经验
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
5、你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是什么()?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 b.人才招聘会 c.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 d.周边人群的推荐 e.其他途径
6、你选择职业的因素是什么
a工作环境;b职业发展潜力;c工资待遇;d时间自由;e稳定有保障; f社会认可度高;g家庭要求
7、为了生存你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b中部大中城市;c西部大中城市; d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e返回家乡f其他
8、你是否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或自己喜欢的事业转而选择一个能解决就业的工作(即所谓的勉强就业)呢?
a 是 b.否 c.不知道
9、你想过自主创业吗?()a.是 b.否
10、如果是自主创业,你认为你最需要的是()
a.资金 b.政策支持 c.技术 d.其它_________
11、你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去发展吗?()
a.是 b.否
再次谢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报告篇五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合理。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质量、结构和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从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上看,过于强调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价,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过于僵化,缺乏应变性。
第二,高校扩招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目前中国海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高校学生就业这三股力量碰撞的局面,这无形中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
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期望的矛盾。
用人单位对所招聘的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学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的期望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第一,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调整和努力。
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第二,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想结合,加大社会继续专业的招生数量。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政府部门在毕业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府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
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