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意义(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意义篇一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幼儿将来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对幼儿园的教学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有效性;质量 前言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革,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逐渐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故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一些新兴的管理理念引入其中。如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一是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二是探究学习法,第三是体验学习法等。无论老师在幼儿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有效性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1、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计的活动目标针对性不足
(1)活动目标低于幼儿的基础水平
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语言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发展具备着哪些潜力,第二是语言的发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三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一定要组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假如在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未能将幼儿的发展规律考虑进去,要么是迁就了幼儿语言的自然发展,要么是脱离了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对幼儿抱有更大期望值,这两种方法都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较为不利。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中,对幼儿实行语言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就一定要考虑到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学习水平能力,第二是注意不同语言发展的特征,第三是每一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特点,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然而许多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都未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有着较好的掌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也没有相应的了解。故此,老师所制定的教育活动目标往往难以适应幼儿的语言水平。大部分情况下,老师为了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时,往往较为容易,幼儿很容易就能够完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这样就会使
[1]
得任务的挑战性不足。
案例:(1)儿歌欣赏活动
(2)“贺年卡片”活动目标
首先,让幼儿学习儿歌,让他们对儿歌进行欣赏,掌握儿话音。
其次,通过让学生对空心字进行“认”、“读”、“涂”的方式,来让学生制作贺年卡片。
最后,让幼儿学会祝福语,感受祝福的美好体验。
维果斯基曾经提出一个理论——最近发展区,就是老师在讲述新的知识的时候,一般要建立在幼儿原先的知识水平上,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提升;或是在一个高层次上来进行系统的优化;也可以是学生旧知识与旧经验的重新转化的产物。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亦或者是技能目标都要遵守这个理论。首先,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学念儿话音是他们应该要掌握的一项语言技巧,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训练他们对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而因为许多幼儿老师未能很好的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进行掌控,没有了解幼儿语言的发展阶段,所以使得所指定的活动目标未能与幼儿的已有知识水平相结合,忽视了对幼儿的新经验进行相应的拓展。其次,通过让学生对空心字进行“认”、“读”“涂”的方法来制作贺年卡片,老师采取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涂字的方法以便让学生在游戏中来进行识字。然而,幼儿天性好玩爱动,很多幼儿虽然在涂字游戏中感受到了乐趣,但是涂字一旦完成之后,就会东奔西跑,活动目标显得较为简单。老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其具体的活动方式其实是为其服务的,如果所制定的目标不符合幼儿现阶段的语言知识水平,那么就难以有效的达到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幼儿老师在教育活动目标偶的制定时,基本上都是采取课本上或者是参考书上的一些活动目标。这些活动目标通常是由我国的一些权威的教师或者教育专家所进行编写的,都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研究分析以及不断的推敲,其制定的目标有效性较强。但是许多幼儿老师对课本上的教育活动目标很少进行二次设计,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目标,从而使得活动目标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水平。还有一些幼儿老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进行自主创新,但是其所创新的教育活动目标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提出的活动目标不具备挑战性。这样就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故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掌握,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得制定的活动目标更具挑战性。
(2)制定的活动目标忽视了不同类型语言的要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活动,都有着其特有的教育价值,然而在许多幼儿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对不同语言活动类型进行了解,未能掌握其目标要求,这样就使得一些活动类型的[2]
目标有所缺失。
案例:老师开展谈话活动,题目定为“如果我是孙悟空”,老师开展这个活动主要是确定自己班级的学生能够连贯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本领给表现取来,此外,还开展讲述活动,题目定为“住所的变化”。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老师开展谈话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幼儿的对白交谈能力,而开展讲述活动主要是为了对幼儿的独自构思能力以及独自表达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但是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之中,幼儿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忽视了这两种活动的特殊性。1.2老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较难
不同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能够传递不同的生活经验。语言教育活动也能够起到这种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知识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此外,还能够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上的经验。经过观察发现,在大部分幼儿园中,开展语言活动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与此同时,活动的内容大多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具有整合性。幼儿教师采取这种方法其实有其好的一面,然而,也正是如此导致了语言活动内容较为复杂,老师在内容的选择时,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所降低。
在对活动的内容进行选择时,老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制定语言活动内容时,要注意把握内容的难度,不能太过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要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幼儿老师在活动内容的制定时,没有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已有的语言知识水平,从而使得活动的内容过于复杂,幼儿难以对活动的目标进行理解,这样一来,活动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案例:老师开展“漫画讲述”这一活动,内容选自《父与子》中的其中几个片段。
首先,幼儿在看图描述的能力不够,在活动中,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漫画发生的内容进行讲述,幼儿在对于漫画中的人物特征能够有着较好的描述,但是在讲述漫画之间的故事发展情节,幼儿的表达不够连贯。
其次,幼儿对漫画的创作背景或者是漫画中所表述的一些生活性的经验不够了解,幼儿对卜劳恩的漫画作品没有很好的了解,这样就使得幼儿不是特别理解漫画中的真正内涵。
老师采取漫画讲述这一活动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没有以幼儿的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对活动的内容不够了解,从而使得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3活动的形式忽略了语言互动
(1)老师针对语言活动的提问相对较少
[5]
[4][3]
在幼儿教师实施教育活动时,提问是其中的一项最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是提问对老师开展教育活动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提问这一教学方法,那么就要将语言教育活动的一些重点以及难点要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问。不管是幼儿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还是在上课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都要围绕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许多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较为简单,不需要幼儿思考就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难以达到提升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类型的提问方式,第一是是否问题,第二是追问,第三是假设,第四是反问,这几种类型的问题其实非常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开发,反而会使得幼儿养成一种猜测的不良习惯,他们往往会对答案进行胡乱的猜测。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不要使用一些反问或者假设的问题,以防止幼儿养成一种测出正确答案的不良习惯。
(2)活动的形式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的语言互动
语言活动形式,既可以是全班的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一些小组活动,还可以是几种形式交替使用。不管采取哪种活动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许多幼儿园中,幼儿老师通常会采取大组的集体活动来进行语言教育,没有将幼儿之间的语言活动考虑进去。例如,老师开展谈话活动,题目定为“胆小先生”,老师让幼儿对此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自己在家怎样更勇敢的话题,这就是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幼儿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都迫切需要在大家面前勇敢的表现自己,然而因为课堂的时间受到了限制,老师难以让每一个学生来表现自己,那么在幼儿进行表述的时候,其他的幼儿因为迫切想要表现自己所以未能仔细的聆听,从而使得活动的秩序较为混乱。
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让幼儿先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得活动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提升。
2、提升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2.1提升语言领域知识
老师提升专业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第二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特征要有所掌握,能够知道其相匹配的课程知识。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有着属于其自身的一套理论知识体系,故此,需要老师加强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助于今后的语言活动的开展。
2.2幼儿园园长要提升“有效性”意识 [6]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园长是实施活动的重要任务,园长对教学方向的掌握能够对幼儿园的课程取向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故此,要想使得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园长提升“有效性”的意识,组织幼儿园的有效性研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具有“有效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老师的自我反思。老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教师通过自我反思,能够极大的提升自己对语言领域的学习,能够了解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提升老师的反思能力,不仅需要老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幼儿园要为老师进行反思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老师提供充足的空间以及实践,使得老师不会受到其他杂事的影响;为老师提供反思平台,定期在园内召开老师的反思活动,让各幼儿教师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此外,还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这样也会使得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2.3建立语言教学资源库
首先,要为建立阅读室,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在幼儿处于语言敏感期的时候,让他们能够接触其他类型的语言材料。在我国,许多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阅读室,但是大部分都是当做摆设,未能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阅读室充分的利用起来。
其次,将幼儿教师的活动教案进行分类,以方便其他幼儿教师学习。老师通过学习其他的教师的优秀活动案例,取长补短创作属于自己的语言教育活动。
最后,将各幼儿的性格与特点进行分析,建立属于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成长记录,以作为幼儿教师今后的教学依据,从而使得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性。结语
综上,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确定语言活动目标时,不能将活动内容设置的较难,也不能过易,要根据幼儿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来设定;与此同时,进行活动目标的确定时,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能够有助于幼儿的更好理解。从而更好的促进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参考文献】
[1]李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分析[j].时代教育,2016,(14):256.[8]
[7]
[2]乔亚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5):205.[3]汤雅黎,邓李梅.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教学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141-142.[4]王丽荣.论通过建立语言教学资源库以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有效性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7.[5]郑艳晖.增强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7):69+81.[6]蒋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7]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8]李令.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意义篇二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 谈话活动 • 讲述活动
•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 早期阅读活动 • 听说游戏
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定义
2、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谈话活动目标的制定
3、熟练掌握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4、熟记活动导入技能的类型并且掌握谈话活动的导入方式。
5、熟记活动结束技能的类型,并且掌握谈话活动的结束方式。
• 谈话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一、谈话活动话题的选择
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景,要求幼儿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围绕一定的话题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谈话活动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 话题的选择
1、幼儿对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2、有一定的新鲜感
3、有一个有趣的话题
二、谈话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
1、了解、熟悉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
2、理解、记忆幼儿园语言谈话活动的年龄
阶段目标
3、了解本班的实际交流水平
三、活动的准备
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的精神和物质方面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与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物质准备则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或制作,有关设备、设施、器材的种类、数量和人员配备等。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观导入
这种方法是在活动开始,先出示实物、图片、标本或播放幻灯片、电视等引出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例一:科学活动“种子的秘密”
活动开始,教师可先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籽,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说:“大家带来的这些籽尽管名字、大小、颜色各异,但把它们种到适宜的环境里,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成一棵植物,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游戏导入
例:体育活动(风婆婆和小树叶)
可通过准备活动导入:“太阳出来了,小树叶快起来吧,跟大树妈妈一起锻炼去!于是,教师带领幼儿活动四肢,做模仿动作。
小鸟飞来了,小树叶和小鸟点点头—活动头。
小熊走来了,小树叶和小熊招招手—活动上肢
小兔子跳来了,小树叶和小兔问问好—活动腰部
小猴跑来了,小树叶和小猴跳一跳—练习蹦跳
活动的开始,教师可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3、设疑导入
例:故事活动《会打喷嚏的帽子》
可先提问:小朋友,你们都带过帽子吗?幼儿回答后接着说:”现在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帽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会打喷嚏的帽子》。咦、怪了!帽子怎么会打喷嚏呢?
活动的开始,先提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或符合幼儿思维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开启幼儿思维。
4、演示导入
这种方法是直接以演示实验,操作玩具、教具和表演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强烈愿望。
例: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可以从演示趣味实验”哪支蜡烛先灭“开始,同时点燃两支置于光滑的平面物,再用一大一小两广口瓶同时罩住蜡烛,幼儿马上可以看到小瓶子里的蜡烛先灭,大瓶子 中的后灭,这是为什么呢?
5、作品导入
例:故事活动 《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先说一个谜语让幼儿猜:“大脑袋,长尾巴,全身黑溜溜,生在春天里,长在池塘中。”
在幼儿猜谜语之后,老师接着说:“小蝌蚪生下来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今天他们要去找妈妈了,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故事、儿歌、谜语等文学作品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需要,选讲一些和活动内容有联系的故事、儿歌、谜语等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6、歌曲导入
例:组织幼儿认识大自然《美丽的春天》,可在活动的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就歌曲的内容展开讨论,引出内容。
幼儿喜欢活泼的乐曲和欢乐的歌曲,选取与活动内容有密切关系 3 的歌曲在活动开始时吟唱,可以起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
• 适合谈话活动的导入方式
1、以直观的方式创设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布置、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一张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相关的可视形象。
2、以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让幼儿顺利进入谈话情境。
• 课后作业
1、根据自己在制订谈话活动教育目标所选的活动话题,继续为该活动设计一个导入。
2、每个人用3—5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的导入方式呈现出来。
活动过渡技能
(一)含义
活动过渡技能是指教师将活动步骤地、灵活地,熟练地从一个环节或步骤引向另一个环节步骤,保证环节或步骤之间衔接紧凑,自然流畅。
(二)要求
环节的自然过渡艺术在于视活动内容的性质和幼儿当前活动的心理状况而灵活掌握。运用时要做到:
1、自然合理
2、衔接紧凑
(三)活动过渡技能的类型
1、分析性方法
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在逻辑上是层次化关系的衔接。即后一环节的进一步深化,表现出某种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分析方法。
例如:“种蚕豆”的活动过程可设计以下三个主要环节:认识种子、了解蚕豆生长的过程和蚕豆的种植。这三个环节中的两处过渡实际上是一种层次化关系。
第一环节向第二个环节过渡时可以这样进行: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种子种到地里会生长,又会结出许多“籽”。种到地里的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呢?
第二环节向第三环节过渡时可以这样进行:一粒蚕豆就是一粒种子,把种子种在地里,慢慢地就会像图画上的那样长出根,抽出芽,顶出泥土,长成苗,还会开花,花谢了就会长出豆荚,蚕豆就躲在豆荚里面。现在种一粒豆,明年就可以受到很多豆。小朋友,你们也想种蚕豆吗?
2、演绎性方法
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在逻辑上是推论关系或具体应用关系的衔接。即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推论或具体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演绎性方法。
这种方法在数学教育、科学教育和数学游戏中运用较多。
• 例如:“雨从哪里来”的科学活动可设计为猜谜语、看演示实验、想一想雨从哪里来、连图讲述雨的形成、说一说雨的好处和坏处等环节。• 其中第三环节就是第二环节的应用。过渡的时候可以这样衔接:刚才,大家在实验中看到水受热就变成水蒸汽往上升,水蒸汽上升遇到冷又变成水滴滴下来。雨的形成和实验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变成水的道理是一样的,请你们想一想雨是从哪里来的呢?
3、转移法
• 主要用于前后环节的活动内容是并列关系的衔接。即前后两个环节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要使幼儿顺着联想的思路,就需要巧妙地运用语言、活动或材料来进行转移。
• 语言转移就是运用语言连接两个环节,包括提问、讲解、描述等方式衔接。
• 游戏转移就是运用活动本身,巧妙地连接两个环节 • 材料转移就是借助相应的直观教具连接两个环节
• 例如:前例“雨从哪里来”的第一、第二两个环节是两个并列的活动,衔接时可在幼儿猜出谜语后设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雨是从哪里来的?
课堂练习
• 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视频,说明其采用的是哪种类型的过渡,并为自己的活动设计过渡。
•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谈话活动组织、引导幼儿自由交谈和集体谈话
三、引导幼儿逐步扩展谈话范围
这一层次的谈话中,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新的谈话经验,并保证幼儿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来提高他们的谈话水平。特别提醒这里新的谈话经验并不等于一个句式或几个词汇。
同样我们以“我的爸爸”这个活动设计为例,来分析一下它的新的谈话经验是什么?
活动结束
• 活动结束技能
(一)、含义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结束一次活动时,有意识地激起幼儿对下一次活动的强烈愿望的方式。
(二)、目的
1、画龙点睛 巩固知识
2、加强练习反馈效果
3、激发联想 留下余兴(三)、结束技能的类型
1、回应法
指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整个活动前后 一贯,首尾相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回应的内容应根据导入设立的悬念、问题、假设等进行设计,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假设则证明。
例如:在科学活动《家禽和家畜》的活动中,教师先以设疑的方式导入活动:“一天,许多小动物聚集到公园门口,想去公园春游,可是守门员却要求家禽从一号门进,家畜从2号门进,这一下小动物们急了,原来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家禽还是家畜,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它们好吗?”接着,在幼儿了解家禽和家畜的主要特点后,就可以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分别从1号门和2号门送进公园的方式结束。
这样首尾照应,便使整个活动具有一种整体美。
2、归纳法
指教师幼儿动脑动手,对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或能力进行归纳、小结,概括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强化重点,加深记忆,便于巩固和应用。
例如:在社会活动《大家一起玩玩具》的活动结束时,教师可做以下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大家一起玩玩具的方法,有轮流玩、一起玩、合作玩和交换玩等等。今后我们在玩玩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些玩法,这样你就会得到许多快乐。”
3、发散法
指把活动的内容、主题或在活动中得到的结论进一步扩展,进行发散性思考:或让幼儿依据想象推断另外的结局,以加深幼儿对主题和结论的领悟和理解,培养幼儿的发散性创造思维。
例如:故事《乌鸦和狐狸》是以乌鸦上当失去肉,狐狸得到肉为结尾,活动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乌鸦在知道自己上当以后,还能不能想办法把肉夺回来呢?于是,幼儿积极思考,纷纷设想各种办法。这样结束,可使幼儿学习和探索意犹未尽,余想不断。
4、练习法
练习在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即时练习,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用练习结束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幼儿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可以让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
例如:《认识手》的社会活动结束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废旧材料(牙膏盒、火柴盒、蜡光纸、白纸、核桃壳、塑料绳、油泥、浆糊、剪刀、蜡笔等)进行创造性活动——自制玩具,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
5、游戏法
指把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印象融入游戏,使之在幼儿愉快地活动中进一步深化、巩固。
例如:综合活动《我看到的春天》可以玩“扫落叶”的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用嘴吹出秋风,扮演落叶的小朋友随音乐纷纷在活动室里四处飘飞,风停了,扮演落叶的幼儿蹲在地上,另一部分扮演拾落叶的幼儿将落叶拾起来,即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游戏反复进行2——3次后结束。
6、延伸法
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有意识地留一定余地,让幼儿对活动内容继续观察和探索,或使现有的活动内容与下一个活动内容发生联系。
例如:在科学活动《温度计的变化》的结束,可将课上用的温度计放在科学角中,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寒暑表的变化,每天画下寒暑表的指示数,并比较一周内的气温变化。
• 课堂练习
观摩幼儿园的三个活动实录(或者阅读三个教案),分析教师运用的是那种结束类型。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意义篇三
2012秋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的整合应包括认识、3.幼儿表述能力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4各方面掌握母语的表达技能,由简到繁、由短到长地提高表述水平。同时掌握个人独白、集体讲述、对话交谈等不同的表述方式。
4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5.不论从何种角度研究和提炼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结构,有两点是必须明确的,一是每类活动结构应有基本的组成部分,二是各部分之间应有合理的搭配和排列,便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展开。
6.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有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
7.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讲述活动的主要特征。
讲述活动的主要特征是:(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3)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
2.简述谈话活动的目标。
谈话活动的目标是:1.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3.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3.简述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应具备的条件。
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应具备的条件是:(1)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2)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3)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4)具有鲜明的文化和语言背景。
三、论述题(16分)
结合实例,试分析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特点。
第一,在游戏中包含语言教育目标。听说游戏中的语言教育目标非常具体、带有练习的性质、非常含蓄(即将教育目标贯彻在游戏活动之中);
第二,将语言学习活动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不是凭空制定的,而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根据具体的语言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内容,并将本次活动的语言学习重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当幼儿参与听说游戏时,他们必须按照规则进行游戏,就在这样的活动中练习了幼儿的听说能力;
第三,在游戏中逐步扩大了游戏的成分。听说游戏开始时,以活动的方式进入,最后以游戏的方式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开始时体现得十分鲜明,随着幼儿熟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直到幼儿完全自主地进行游戏。在听说游戏中,存在三种转换,分别是:由外部控制项内部控制转换、由真实情景向假想情景转换、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意义篇四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湖南祁阳师范学校
唐飞云
在您的幼儿园,一般是如何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 您认为什么是幼儿语言教育? 了解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严格地说,语言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音发得还不够准确和清晰。此时是他们语音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幼儿已经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
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研究情况 问题:
1、幼儿园语言教学小学化。有些教师模仿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语文教学”,有的甚至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材料提前到幼儿园大班使用;
2、在语言教育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的口语表达。还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把教学重心放在教幼儿识字方面。另外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只注意到简单的对话与重要或模仿,体现不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在语言教育中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无一定计划与目标,有的是即兴发挥,有的是年年照搬,不去注入新的内容,新的方法,不能利用幼教的研究新成果;
4、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5、在语言教育中缺乏创造性因素。
什么是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第二部分:幼儿园语言教育实施
第一种途径是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和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渗透的语言教育
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种生活和学习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学习机会,使幼儿更好地运用语言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专门的语言教育是为幼儿提供与语言进行充分互动的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对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碎语言经验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有意识的运用。
专门语言教育活动包括:
是为幼儿提供一种比较正式的语言交际环境,是幼儿在教师的直接指导和参与下进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习。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幼儿园语言教育实施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
一、谈话活动的教育要求:
(一)谈话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宗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谈话,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谈话,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规则,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谈话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类型。
1、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
都具有发展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作用,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谈话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造交谈的机会,日常谈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谈话,是无预期目标和计划的谈话,具有自发性与随机性;
谈话活动明显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日常谈话则更多的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2、谈话活动与科学活动中的总结性谈话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活动目的和内容不同。
谈话活动侧重于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不特别考虑话题内容的认识范畴;
而“总结性谈话”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巩固加深有关科学内容的认识。
(三)谈话活动的特点:
1、谈话活动有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
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三层意思。(1)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2)有一定的新鲜感。
(3)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近日生活、共同关心的事物或事件有关。一定的时间、一定区域内幼儿生活中出现某些大家共同经历的事物或事件。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谈话活动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
二是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相对较大;
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四)谈话活动的语言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别人的谈话,才能真正理解谈话的内容和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并且由此产生相应的个人交谈的见解和表达的内容。倾听是幼儿学会谈话的第一步。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谈话活动,教师可以逐步帮助幼儿建立起几种倾听技能:
第一是有意识倾听能力,即主动培养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当别人说话时要集中注意力需心地去听,通过主动、积极地倾听去感知、接受别人谈话的信息。
第二是辨析性倾听能力,即学习从仔细的倾听中分辨出不同的言语声音,包括说话人声音的不同特点、声音所表现的不同情绪等。
第三是理解性倾能力,即能够在倾听时迅速掌握别人所说的主要内容,把握一段话的关键信息,连接谈话上文和下文的意思,从而能够获得谈话的中心内容,以便作出反应,交流自己的见解。上述几种倾听技能的培养,在设计谈话活动时应置于重要的地位。
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
首先,要求幼儿学会围绕中心话题谈话,避免“跑题”现象。
其次,要求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不断扩展谈话内容,层层深入地表达见解。当有目的地组织谈话活动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帮助幼儿获得这种谈话的意识和技能。
3、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原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1)用适合角色的语言进行交谈:每个人在说话中都可能处于某一特定的角色地位,同一个幼儿会在谈话中有不同的角色,因而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
(2)用轮流的方式进行交谈:两人交谈需要一一对应地轮流说话,多人交谈便要求按潜在顺序逐个说话。
(3)用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所谓修补方法,就是在谈话中出现听错或理解错时,为保证谈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进行及时的修正补充。
修补的方法包括自我修补和他人修补。
自我修补是指说话者在谈话时发现别人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于是进行自我重复或自我确认,从而让别人明白自己真正意思。
他人修补则是谈话时如有不理解的情况,听话人用重复、提问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谈话信息。
培养幼儿的这种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提问或引导,使幼儿学习延续谈话的修补方法,增强有关这方面的敏感性。比如:
林林:我喜欢吃的是跳跳糖 欢欢:什么糖?
林林:跳跳糖,就是那种吃到嘴巴里会跳舞的糖,你没吃过吗?
二、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常模: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情境;
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
2、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设计和组织这一步骤的活动时,有几个基本的原则可供参考。
(1)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当幼儿分成小组时,教师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对象。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必须在场。教师在场意味着活动的正常进展,二是教师参与谈话。轮番巡视到每一组都听一听幼儿的谈话,用微笑、点头、拍手等体态语言幼儿经鼓励,也可用皱眉、凝视、抚肩等体态暗示那些未能很好进入谈话的幼儿。三是教师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
3、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所谓新的谈话经验是谈话活动目标在谈话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幼儿要学习的谈话思路和谈话方式的总和。
每一次设计谈话活动时,都应当重视根据语言教育的要求和谈话活动的特点,寻找本次活动目标与新的语言经验点,力图从大的方面帮助幼儿整理谈话思路,掌握一定的谈话规则,获得一些适用于谈话的交往方式。
谈话活动向幼儿提供的新的语言经验,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每个年龄班幼儿的谈话水平,应在幼儿原有谈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们经验范畴。
二是各个谈话活动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可能有所侧重。还应该明确一点,教师在此阶段向幼儿展示的新的说话经验,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说给幼儿听的,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教师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最终学会这种新的谈话经验。
幼儿园的讲述活动
(一)讲述活动的作用:
1、培养幼儿讲述能力;
2、锻炼幼儿独白语言能力;
3、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
4、通过讲述活动,幼儿能够学习认识事物的顺序和方法;
5、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讲述活动的特点:讲述活动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
1、凭借物,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或幼儿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实物、情景等。教师通过提供讲述活动的凭借物,给幼儿划定讲述的中心内容,使他们的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讲述有一定的凭借物,是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独特之处。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需要:
第一、符合幼儿讲述的需要。第二、幼儿园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讲述活动出现的一定凭借物,就为幼儿指出了讲述的中心内容。幼儿可以从每个人具体的认识角度去讲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并且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2、讲述活动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3、讲述旨在锻炼一种独白语言:独白,顾名思义,需要说话的人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
二、讲述活动的类型:
如果按编码特点,讲述活动可分成以下几类。
1、叙事性讲述。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就是叙事性讲述。叙事要求说清楚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为什么,并且要求说明白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一般要求幼儿能简洁清楚地按顺序讲述事件即可。
2、描述性讲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讲述出来。在幼儿阶段,幼儿学习描述性讲述的重点在于初步尝试使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词语说话,同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3、说明性讲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说明性讲述不需要使用生动形象的形容词,以表述明白事物状态,交待清楚它的特点、来源为主。
4、议论性讲述。议论是讲道理或论是非,议论性讲述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这种讲述对于培养幼儿语言逻辑水平,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益。
三、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常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五、讲述活动案例分析
小班看图讲述活动:森林音乐会 活动目标
1.学习句型:有„„还有„„,举一反三运用句型。2.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3.发展完整、连贯性讲述的能力。活动准备
在课件中展示不同的动物在表演,有的组只有两个动物在表演,有的组有多个动物在表演。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充分感知讲述对象
演示课件:背景森林,主人公动物:小熊、大象、小猫、青蛙等。(夏天来了,草绿了,花儿开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你看他们多快乐啊!
二、幼儿围绕画面内容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音乐会上,哪些小动物们正在表演什么节目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内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先小组讲述,然后请几个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述。
三、引进新的谈话经验,学习句型:
“有„„还有„„”
教师演示课件,提问:
说说森林音乐会上,有谁在干什么?还有谁在干什么?(森林里真热闹,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有两个小熊在敲鼓,有一头大象在吹喇叭,有四只小猫在弹琴,还有一群青蛙在唱歌。)动物的数量可以随幼儿的讲述层次的高低增减,种类也可以变换。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
一、什么是听说游戏?
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听说游戏的主要类型:
1、语音练习的游戏
案例分析:听说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山上有个木头人(听说游戏).doc就可以让幼儿练习“山(shān)、上(shàng)、三(sān)”三个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
理论归纳:这类游戏是以练习幼儿正确发音,提高幼儿辨音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图片或儿歌练习他们感到困难或容易发错的语音,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方言干扰音、普通话声调、发声用气等方面的练习。
2、词汇练习的游戏
案例分析:《词语接龙》的听说游戏是通过组词扩展幼儿词汇,还有的听说游戏练习幼儿对量词、方位词的搭配与运用等。
理论归纳:这类游戏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和正确运用词汇为目的的一种游戏活动。要注意的是,幼儿的词汇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的积聚过程中逐步增长的,用听说游戏的方式练习词汇,着重是引导幼儿练习运用词汇。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案例分析:大班听说游戏《盖楼房》听说游戏 中,幼儿通过用“„„越来越„„”的句式学习句型。
理论归纳:这类游戏是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引导幼儿把握某一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主要在中大班进行。
4、描述练习的游戏
案例分析:听说游戏《种莲子》“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让幼儿学会描述人物特征。(游戏方法: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形,眼睛闭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大家开始念游戏儿歌“种莲子”。种莲子的人会在儿歌结束前将莲子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请大家来猜。)
理论归纳:这类游戏是以训练幼儿用比较连贯的语言,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的。它要求幼儿语言完整、连贯,具有一定的描述能力。
四、听说游戏的基本环节:
(一)创设游戏情境。
(二)交待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四)幼儿自主游戏。听说游戏的组织要点:
(一)创设游戏情境。
在听说游戏刚开始时,老师需要调动一些手段去设计游戏的情境,营造游戏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乐意进一步关注游戏的玩法,为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创设游戏情境:
1、用物品创设游戏情境。
2、语言创设游戏情境。
3、动作创设游戏情境
(二)交待游戏玩法和规则。
在创设游戏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幼儿交待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明确游戏玩法。可以说,这一环节是教师组织听说游戏的关键环节。有的教师担心幼儿难以明白游戏规则,花很长时间反复啰嗦地讲解,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教师最好通过语言解释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交待玩法和规则。并要注意语言讲解的几个要点: 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
注意讲清楚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
讲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同的角色做什么。
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注意:
1、如果游戏中带儿歌,之前要引导幼儿熟悉儿歌。
2、有的游戏交待玩法要分步骤进行。如《种莲子》:先玩种莲子,再描述。
(三)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是教师为主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与部分幼儿游戏。
2、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一部分活动。
3、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那种方式,教师都是以一名游戏同伴的身份进行指导。如在《顶锅盖》这个游戏中,教师一开始以锅盖的身份组织幼儿玩游戏,逐步过渡到请能力强的幼儿做锅盖,老师用食指顶着锅盖帮助幼儿巩固游戏规则。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是为了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了解游戏玩法,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准备。
(四)幼儿自主游戏。
形式:集体游戏、小组游戏、结伴游戏。应注意:
1、避免单一的游戏形式玩的时间过长,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愉快地参与。案例分析:
搭配量词运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一人做火车头,念儿歌“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我的火车厢”,最后被点到的小朋友用量词说出图片上的东西。说的的站在火车头后做一节车厢。说错了不能做车厢。
2、根据游戏需要和幼儿年龄特点决定是否采用竞赛性质。
案例分析:词语接龙——分两组,分别接龙。接了几个,就盖几层楼房,看哪组的楼层高。幼儿园的文学活动
一、文学活动的教育要求
(一)文学作品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首先,活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活动的特征。
其次,活动主体的特点也影响了文学活动的这一特征。
2、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聆听或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中由具体的语言符号及其所代表的各个概念,是第一层次的学习。
透过语言和概念去认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定社会生活内容,实际上是借助语言文学作品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第二层次的学习。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结构体,幼儿在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和概念,认识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结构语言符号的不同方式,这是又一个层次的学习。
文学作品本身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必须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出发点去开展活动,坚决摒弃那种表面热闹、无目的无乱拼凑的“拼盘式教学”。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作品类型 : 故事(包括童话故事、生活故事)、诗歌、散文。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倾听各种语言句式。倾听形象化的语言。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4.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怎样呈现文学作品
1、方式小结:
(1)教师口述作品内容;
(2)录音、录象、多媒体和情景表演(真人表演、皮影戏、木偶剧等);
2、需注意的问题:
(1)应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
(2)给幼儿创设更逼真、生动的情境,让幼儿获得更直观的经验,可以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与活动教具结合、与动作结合、与游戏结合;
(3)不宜过多呈现作品,以免降低幼儿对作品的兴趣,故事作品以两遍为宜;(4)根据作品的特点来选择不同方式。
(三)怎样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体验作品
1、初步理解作品(了解人物,理解内容)方式:提问和讨论;
2、深入理解作品(体验和感受作品)方式:表演、游戏、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续编、仿编等;
需注意的问题:
(1)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作品内容,而应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2)可选择作品的一些重点内容,运用讨论法引导幼儿展开深入讨论;
(3)幼儿所有的操作活动应是为了让幼儿更快乐地参与,并能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不是让活动更加热闹。
几种特殊活动形式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诗歌和散文仿编(1)准备。
一是对所依照的诗歌或散文要熟悉理解,对要仿编作品的内容、形式都有所认识;
二是要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在仿编过程中调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否则就可能“言之无物”;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与示范。(3)幼儿想象与仿编。(4)串连与总结。
2、幼儿编构故事
组织幼儿编构故事的基本思路是:在帮助幼儿感受理解故事类文学作品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幼儿对故事类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构成的敏感性,从而逐步学会编构出完整的故事。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下列顺序:(1)从理解到表达的顺序。
(2)按照故事类文学作品构成因素,发展幼儿编构故事能力的顺序。
3、故事表演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
故事表演游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1)整体表演型。整体表演型的故事表演游戏要求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
(2)分段表演型。分段表演型的故事表演游戏是将整个故事情节切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这种表演游戏允许全班幼儿共同参加,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
(3)角色活动型。角色活动型的表演游戏更多地兼有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双重特点。在表演的场景方面,角色活动型的场景是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人物情节与场设置的,但又有角色游戏角落的特色。在表演动作和情节发展方面,幼儿需要根据作品提供的人物和情节线索去表现,但不严格限制在需要表演范畴内,在玩的过程当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发展动作、发展情节,游戏的成分比较强。游戏的结果具有两种可能性,既可能出现文学作品的结果,也可能出现游戏活动的结果。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
一、早期阅读的教育要求
(一)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价值
1、扩大生活、学习的范围。
2、提高幼儿自我调适能力。
3、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二)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
1.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2.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
3.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
(三)早期阅读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1)热爱书籍,建立自觉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2)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
2、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1)反思的策略预备技能
(2)预期的策略预备技能。
(3)质疑的策略预备技能。
(4)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
前图书阅读经验
(1)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图书的规则方式。
(2)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3)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4)图书制作的经验。
前书写经验
(1)认识汉字的独特书写风格,例如能将汉字书写区别与其他的文字。
(2)知道汉字的基本音架结构,比如动的汉字可以分成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3)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学习按照规则书写,尝试用有趣的方式联系基本笔划。(4)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知道使用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书写时的不同要求。(5)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二、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常模:
幼儿自己阅读—师生一起阅读—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归纳阅读内容 1.幼儿自己阅读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4.归纳阅读内容
其一是用竞赛性质的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其二,教师亦可通过表演的方式来组织归纳阅读内容。
此外,教师亦可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归纳阅读内容环节的活动。
三、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注意要点:(一)问题法
所谓的问题法是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问题使幼儿从整体上把握图书内容的一种方法。在问题法中,一个问题不是针对一个画面,而是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画面而提出的。因此幼儿要清楚地回答出问题,必须要同时理解多个画面的内容及它们间的联系。
(二)分段法
分段法是将篇幅较长、情节较丰富的图书内容按情节的发展分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几段,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篇幅多、情节复杂的图书。教师在使用分段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段法只适合于篇幅长、内容多的图书,而那些情节较为简单的图书就没有必要使用分段法,由此可见,分段法适合予中班以后的幼儿。
2.在对图书进行分段时,应怎样划分才最为有效?这一点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是按情节的发展进行划分的,其中教师可以参考地点的变化、新人物的出现等等因素。
(三)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运用于师生共同阅读步骤的围绕重点开展活动这个分阶段。
(四)游戏、表演法 这两种方法只运用于师生共同阅读步骤的围绕重点开展活动和归纳图书内容这两个分阶段。
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语言
一、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幼儿互动关系 1.指导性互动关系
所谓指导性活动,是指那些教师参与成分比较多,指导作用比较明显的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这样几点来判断。(1)幼儿在活动前的准备状况。
(2)活动内容的难度和知识的接受程度。(3)活动中对幼儿认知能力技能的要求。
在指导性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指导来刺激幼儿接受学习内容,并与语言教育活动的环境材料产生交互作用。这种互动关系的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1)活动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要求传递给幼儿;
(2)教师的指导往往是直接的;
(3)在指导性活动的互动关系模式里,幼儿有两种与教师交往的关系。一是根据教师的要求予以直接反映,另一种是间接反映,幼儿在与语言信息及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对教师的指导给予及时的反馈。2.引导性互动关系
3.中介角色参与的互动关系
二、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方式与途径 1.讲述
概述,即用简练的语言把相关的内容介绍给幼儿。复述,即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相关内容再现给幼儿。2.朗诵 3.提问
提问是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以加深理解的一种主要方法。(1)究因性问题。
(2)假设问题。(3)归类性问题。
(4)逻辑性问题。这类问题给予幼儿思考事物本质的机会。4.建议
(1)直接建议(2)间接建议 5.示范
示范往往成为幼儿正确理解、表现的模特,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行为。
示范比较多运用于提供谈话方式、讲述思路和提高幼儿感知诗歌构成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按照这首诗的结构想象,把个人经验调动起来,编成新的诗歌内容。
6.评论
(1)鼓励幼儿正确的活动方式,激励他们产生更多的教师要求行为;(2)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
(3)促进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并在集体面前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4)及时纠偏,引导幼儿到正确的学习途径上。
幼儿学习语言、语音、词汇、句子都是向老师和周围人学习模仿的结果。我们必须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榜样,培养幼儿纯正、清楚丰富的语言。教师应端正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因此,教师应要求自己的语言规范化。对幼儿说话时,尽量清楚、简练、文明、礼貌、语气温和。并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听得懂,喜欢听,学得会,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