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九篇(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一
导语:父母使用的储蓄卡的密码肯定是他们最容易记的数字,也是他们最疼爱珍惜的数字,这点做女儿的怎么没想到呢?以下是由文学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密码中的真情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密码中的真情
霍忠义
初入大学时,父亲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借记卡,并存入一学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远行的前夜,父亲特意告诉她卡的密码,并告诫这个密码要铭记在心,万勿随处乱记,否则,密码被人知道就不安全了。
女孩当时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怀憧憬,对父亲的话并未在意。到了学校,要缴6000元的学费,把卡插入自动提款机,可怎么也想不起了密码。无奈,她只好打电话问父亲,父亲耐心地将密码重复几遍。为了便于记忆,父亲又提示说:“这密码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过了一段时间,女孩又要取钱,却又想不起密码了。知道这组数字是妈妈的生日,女孩不好意思再问爸爸,更不好问妈妈,钱自然无法取出,她只能向同学借些钱花。暑期回家,父亲问她钱花得如何,女孩哭了。知道原委后,父亲没有责怪,反而安慰她说没有关系。女孩却有点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不把密码设成她的生日。父亲说:“不设置成你的`,是为了保护你。”他解释说:“通常,人们会将银行卡和身份证装在一起,这样,如果两样东西同时被盗,后果不堪设想。”暑假结束,女孩回学校,从此她记住了母亲的生日。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女孩还专门给母亲寄了一张漂亮的贺卡,收到贺卡后的父母很是欣慰。
不久,家乡传来噩耗: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同时遇难。晴天霹雳!女孩疯一样赶回家,昏倒在父母的遗体前。在众多亲友的帮助下,女孩安葬了父母。整理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张储蓄卡。女孩潸然泪下,父母曾经告诉过她,家里还有一张卡,存着她4年大学生活的全部费用。女孩知道,这是父母多年的血汗钱。
拿着卡回到学校,女孩日日以泪洗面。虽然很思念很悲伤,可是日子还要天天过。在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渐渐恢复过来。女孩自己卡上的钱已经用完,她拿出父母遗留的卡去取钱。
在自动提款机上,她先输入母亲的生日,屏幕显示:错!再输入父亲的生日.还是显示错,她急忙将卡抽出,心中焦虑:卡上会用什么数字做密码呢?离家之前女孩曾经找遍父母的遗物,却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密码的信息。
他再度把卡插入,下意识地输自己的生日数字。屏幕立即显示:请输入取款金额。
取完钱.女孩修改了密码,她输入的数字是父母的忌日。
这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密码中包含了哪些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为什么说父母的忌日是一个最不应该忘记的数字?
答案:
1.本文记叙了一个女大学生从密码中感受到的真情故事。
2.反映了当代学生对父母生日的忽略,忽略对父母的关爱,应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这样设置一是让女儿时刻记住妈妈的生日,体现感恩教育;二是为了保护银行卡的安全,体现了父母的良心用苦父母遇难后遗留下来的储蓄卡的密码却是自己的生日,这是让女儿知道这卡是父母无私留下来的,体现了父母疼爱女儿的感情。
4.父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之情;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5.女儿被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所感动,对自己在父母生前没能尽好孝道而自责,认为要用记住父母祭日的方式才能来弥补对父母的关爱,以此来感谢父母,纪念父母。
6.(联系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二
“地震云”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填空出现不同以往的带状云,“地震云”分为四种,来看看是哪四种吧。下面由本站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地震云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①“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据目测估计,地震云高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1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三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⑤例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在7月27日傍晚,日本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长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云,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地震云”,它是指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年我国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死伤人数近5万人。
材料二: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4.2万人。
材料三: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伤亡人数40多万人。
(1)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2)请你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初三同学写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不少于15字)
1.b
2.不能。因为“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可能”,句子意思由地震发生的可然性变成了必然性。(意思对即可)
3.(1)如“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震级越大,伤亡人数越多”、“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损失)”、“我国是受地震影响最深重的国家”等。
(2)如“地震震垮你们的校园,却震不了我们的爱心,我们伴你同行!”“同学别哭,擦干泪,站起来,爱的路上有我们。”“此刻,十三亿中国人都是四川人,都是你们的亲人。”……(此题为开放题,只要带有安慰、鼓励的言辞,意对即可)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三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2.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3.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4.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5.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一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蛋黄蛋清蛋壳
2、变形、断裂、错位
3、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4、浅源地震
5、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或四川人民挺脊梁(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或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四
小编整理了关于《梦想中的乐园》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大家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练习有所帮助和裨益,关于《梦想中的乐园》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
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城市建在太空中这些特殊的点上。
建太空城的地方有了,但太空城市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其中美国科学家奥尼尔1975年设计出了一种称之为“宇宙岛”的太空城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
这个“宇宙岛”的外形像一个车轮子,直径约500米,它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以产生模仿地球引力的“人造重力”。人在“岛”内不会四处漂浮,感觉像在地球上一样,同样可以头顶蓝天,脚踏实地。“岛”的外壁有一层约2米的粗糙的外壳,可以抵挡宇宙中外来物的撞击。“岛”内建有太空工厂、太空农场,有住宅、商店、医院、学校、餐厅、娱乐场所等设施,可以容纳上万人,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人造生态系统。
还有一种设计,是大型的圆筒形空间城。城市建在一个直径为6.5千米、长32千米的大圆筒内。圆筒围绕竖直轴自转,以产生人工重力,居民可达上百万。
太空城中有人造陆地、湖泊、河流,还有大片森林、公园,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并可人工控制昼夜和季节变化,真可算得上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天上人间。
人们设想中的太空城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可上千万吨的庞然大物怎样才能建造在如此遥远的太空呢?显然,现有的任何火箭都无法将太空城整体发射上天。因此,建造太空城必须要有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才能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航天飞机能自由地往返于地球和太空,它要经过改进完善后,才能担负起如此艰巨而遥远的飞行任务。建造一座太空城,需要航天飞机无数次的往返飞行,将一个个太空舱和所需的设备、人员、机器人等送上太空。先在太空中装配成中型的宇宙站,然后以宇宙站作为立脚点,再建造太空城市,进行太空移民。
建造太空城,进行太空移民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有关国家正在进行相关试验。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城市的`设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现实。人类的优秀子孙将飞离地球摇篮,去太空建造人类的第二故乡,他们是太空城市的建设者,也是第一批太空移民。也许,你就有幸成为太空城市的一位贵客!
1.从整体上看,全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太空城的?请简要概括。
2.(1)建设不同设计方案的太空城所面临的两个共同难题是什么?
(2)面对这两个难题,人们设想的解决途径分别是什么?
3.根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作用。
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
4.(1)作者认为,建造太空城的设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2)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1.介绍太空城的设计方案;说明如何建造太空城。
2.(1)共同难题:寻找合适位置,以保证太空城是永久的,不会坠落;寻找特殊的运输工具,以解决物质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
(2)解决途径:找到太阳、地球、月球引力相互平衡的特殊点,它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改进完善航天飞机,用来运输物质设备和人员。
3.“轻易”是说明在这些点上物体离开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但不是绝对没有。这样说留有余地,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各种资源日趋枯竭。
(2)答案示例:
①努力学习,提高科技水平,尽快把梦想变成现实;
②珍惜资源,保护美好家园;
③发展科技,研制节能产品;
④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变废为宝;⑤降低能耗,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答出三点即可)
《梦想中的乐园》阅读答案及翻译由文学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五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xx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xx年到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 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1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1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第⑨段中说:“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5分)
11、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12、原因: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1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14、当我们年轻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此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结果。当我们老了,不必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我们才静下心会回顾人生,回忆往事,而这一切因为已经逝去而显得尤其美好。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六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蛋黄蛋清蛋壳
2、变形、断裂、错位
3、示例: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的大小所表示的地震本身的里氏数,叫震级。
4、浅源地震
5、示例:(1)四海同胞聚爱心或四川人民挺脊梁(2)风起,风落,悼念者泪上下翻飞或天雨,天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要求对偶,平仄与否可不作要求)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七
①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③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 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前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 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 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
问题:
1.鲁迅先生去世的时间是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2.描写鲁迅先生逝世时情态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在下面。
3.概括第③段的主要意思。
4.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1)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①希望时间能带走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②用时间带不走愁苦和悲痛,这个说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的悲痛气氛。
③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早点将愁苦和悲痛驱散。
(2)70年过去,这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
①“触摸”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对于过去的一些物件“我”还可以触摸到。
②“触摸”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象地表现了对父亲逝世这个场面的清晰记忆。
③“触摸”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悲痛心情的刻骨难忘。
答案:
1.1936 10 19
2.父亲仍如过去清晨……深长的休憩。
3.回忆父亲的写作习惯以及“我”与父亲每犬早上见面时的情形。
4.(1)② (2)②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八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子有才藻、有著作的廖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尊。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它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19.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章简要回答:(4分)
答案: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4分)
20.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章回答。(5分)
答案:因为李清照身处乱世之中,不愿与世沉沦,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5分)
21.文章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答案:第一次是为了揭示李清照超时空孤独的缘起。第二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的才华不被当时任何人理解。第三次是为了说明李清照所处时代女性的普遍可悲状况。(6分)
巜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答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篇九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14、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分)
16、从全文看,北极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17、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6分)
14.①从结构上,“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暮色中的炊烟”与事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2分)
②“暮色中的炊烟”,烘托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老人却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孤独地死去,更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运。(2分)
15.老毛子爱跳舞,并不是因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大脚,而是源于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源于一颗热情奔放的心。(2分)
16.①勤劳、善良,北极村人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 ②友好,在中苏关系比较较紧张的时候,还能与邻国百姓友好相处。 ③也有一些谨小慎微,很忌讳和老毛子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
17.说老人家的炊烟最美,实际上寄予的是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
①怀念老人的勤劳和热情好客:她的院子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她招呼我去玩,给我吃零食。(2分)
②她外表冷静沉默但实际内心热情奔放: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却又两次隔着栅栏吆喝我去她家玩,熟了之后还教我跳舞。(2分)
③她境遇悲苦却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