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英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落实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策略与方法篇一
;摘要: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实施,给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极大的探究体验。教师要注重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有效地感受、实践、认知,由内心感知到融会贯通,更好地践行立德育人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器乐教学;《金蛇狂舞》
中图分类号:j624. 1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背景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指出音乐学科的三大基本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实践探究课例《金蛇狂舞》,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节日欢歌”的器乐教学课。本单元以节日文化为主题,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音乐作品和歌曲有了初步感受,并能运用节奏、旋律、调式等知识初步分析乐曲表现特征,在第三课时器乐教学课中,学习吹奏《金蛇狂舞》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编创,开发创新创造思维,提升音乐创作积极性。本课以培养学生的乐观生活态度和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为目标,在音乐体验活动中感受《金蛇狂舞》所表现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更好地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节器乐教学课,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了解学情,做好分组。根据不同班级学生情况,对具有一定乐器演奏基础的学生适当地加入乐器伴奏,为表演环节增光添彩。(2)难度适宜,片段教学。为了更好地保证演奏质量,根据学生的呈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乐段内容,增加或降低演奏的难度,在表演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学生持有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金蛇狂舞》
设计意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作为开幕式运动员入场式的背景音乐,提升了民族音乐的地位和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感受与体验
1.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
2.教师播放乐曲,学生思考:
(l)聆听这首乐曲,何种画面闪现脑海?
(2)你都听出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
(3)用两种颜色来形容这首作品的情绪?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与提问的方式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吹奏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师播放第一乐段:比赛开始时
1.学生创造节奏
2.学生模仿节奏xx xx ox x
设计意图:
第一乐段在吹奏乐谱中是没有的,但为了体现乐曲的完整性,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创造与模仿来感受打击乐器渲染热烈欢腾的气氛。
(四)教师吹奏第二乐段:比赛过程中
1.学生视唱第二乐段旋律;
2.学生吹奏第二乐段旋律。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贯穿于乐曲之中,为接下来的表演环节打下基础,
(五)教师播放第三乐段:比赛冲刺中
1.学生思考:
(l)在这段旋律中,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
(2)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
2.通过一首童谣,引导学生理解“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3.学生思考:在乐谱中,领与合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
4.学生吹奏第三乐段旋律,注意:节奏、力度、表情符号的变化。
设计意图:
在举例、分析、体验中发现特点,感受其节奏、力度、表情符号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从而解决本课的一部分重点。
(三)感受与表现
1.分组练习:
(1)根据乐曲的两个乐段,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尝试编配打击乐的节奏型。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打击乐的节奏谱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节奏的创编。
2.小组合作,乐曲联奏
3.特色小乐队展示表演
(四)小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谱例如下:
三、教学思考
(一)在音樂要素中,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审美感知是指音乐艺术听觉特征、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①。因此,先从音乐要素出发来感知音乐之美,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产生的效果。
本课乐曲《金蛇狂舞》以口风琴吹奏为主,此曲可分为三段,教材要求吹奏第二、第三乐段,第一乐段在吹奏乐谱中是没有的,但为了体现乐曲的完整性,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创造与模仿来感受第一乐段中打击乐器所展现的热闹欢快气氛。随后,第二、第三乐段通过视唱、分析、吹奏,感受其节奏、力度、表情符号的变化,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层层推进乐曲,正如本课的重点“螺蛳结顶”一样,突出重点部分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音乐内涵。
(二)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是指在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中,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②。由此可见,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才能表现艺术之美,教师要创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能力。
本课将打击乐器贯穿于始终,为接下来的表演环节打下基础。第一乐段主要让学生通过敲打“锣”创造与模仿节奏,充分感受欢快的击打氛围。第三乐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将全曲推向高潮。首先,通过合作一首童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创作手法——“螺蛳结顶”。然后,将一领一合对答呼应的感觉通过小组合作吹奏出来,要求学生运用口风琴吐音技巧将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接着,渐强渐弱的表情符号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相互配合演奏。最后的表演环节,根据乐曲的两个乐段,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对节奏进行创新改编,学生尝试编配打击乐的节奏为乐曲伴奏。作为器乐教学课不可控因素较多,教师预设范围要更加广阔,将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交给学生自己去表现。
(三)在文化艺术中,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
音乐在赋予感性色彩的同时要有理性层面的认知。文化理解是指通过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③。音乐的背后有着一段故事,它代表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和一种的文化。教师要将其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并倾入到教学中赋予音乐作品鲜明的气息。
这首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在导入环节鲜明地体现出来,从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到初听乐曲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时热闹与欢腾的场面,深刻地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传统文化。本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乐器感受一下这场热闹欢腾的比赛,将三个乐段分为比赛开始时、比赛过程中、比赛冲刺中,通过多种音乐形式带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特色,进而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整体呈现效果较好,教学过程的一些细节需要教师注意,由于这首乐曲《金蛇狂舞》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器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从整体节奏上把控教学内容的推进;另外,教师在语言组织方面要少说、精炼,更多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吹奏、创编等音乐活动。
核心素养激励着教师在教育教学道路上不断地前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着初中音乐课堂继续探索前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路任重道远,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须始于足下。
注释:
参考文献:
[1]张娴.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9 (10)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落实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策略与方法篇二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得今天,需要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多管齐下 培养 英语 核心 素养
英语教学以往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实这远远不够,英语教育是要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方面来考量。英语教学还要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由于缺乏有效的语境,因此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每一个学生都是兴致勃勃地开始学习a、b、c,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很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要靠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竞赛激趣”。竞赛以其竞争性、主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在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喜欢活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启发创造思维,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而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念束缚并忽视人的发展,势必影响学生潜能的开掘,遏制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不要满足单一的答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愉快与兴奋的成功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练习及回答应允许他们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当其说错、做错时,教师应首先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进行疏导,使其心悦诚服,从而避免挫击其积极性以达到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这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运用媒体手段,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以班级形式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恰当地引进化的教学手段,使二者有机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先教师按教学,在软件里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加深知识理解认识的同时又加深记忆。又如在学习课文后进行课文内容提问时,在屏幕上设置一个显示题目的窗口,一个图示窗口,图示窗上画一个孙悟空,并设置一段短少而轻快的灰谐。若学生回答正确时孙悟空会竖起大拇指并配有音乐说:“right”“a good job!”等表扬鼓励的话;若错时则说:“sorry,please try once more!”再答错时则孙悟空摇摇头说:“很抱歉,你又错了”。在伴有音乐时屏幕上出示正确的答案。在这样的气氛下,令学生在思考回答时有期望表扬的心理,那么练起来干劲就十足了。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能维妙维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我们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来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和运用语言思维的能力。通常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制作卡片或者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衣物、食品等。
如在教学了颜色white,pink,black,orange和brown后,让学生制作彩球,然后进行练习:教师播放录音“pink ball”“black ball”“orange ball”……学生则根据录音的内容边说边出示彩球,还可以加快练习的速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使他们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强。又如在学习coffee,juice,coke,water等这些单词前,事先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教到water时,教师和学生一起pour;教到juice时,大家一起drink;教到coffee时,大家一起taste,并且做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通过实物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说的欲望,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有计划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落实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策略与方法篇三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它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也是一次历史机遇,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做到: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课堂活动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品德课堂;落实;对外开放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逐步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体现。
下面以《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6年9月13日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主要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坚持对外开放两个角度,实际解决三个问题:我国坚持的对外开放是什么样的开放?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和坚持对外开放?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过程中树立全球意识,这里体现核心素养中的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两个基本要点。
二、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下,参考课程标准,要合理地设置三维目标,突出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方面的内容。在课标中对本节课内容有如下要求:感受身邊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知识与技能:知道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4.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对外开放的原因,难点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如在设计“什么是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图片对比郑和下西洋和近代屈辱战争,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科知识,总结出闭关自守只能带来愚昧落后。在明确历史结论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教材和互动活动,展示对外开放事例,理解当今开放的世界。通过情境创设,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探寻已学过的跨学科知识,形成结论性概念,就是思想品德课的突出作用。
又如在设计“为什么对外开放”这一环节时,通过观看视频《对外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外开放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回归教材,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归纳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这样的设计,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从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主动联系教材,从而落实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增强核心素养中关于国际理解和国家认同的意识,凸显核心素养体系。
只有教学设计还不够,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要选取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的案例。
比如,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问题,首先可以考虑将时事导入课堂。时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一带一路”这一案例,因为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古今对比,古代开放的中国有一条“丝绸之路”,现代开放的中国绘制了“一带一路”新的发展蓝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思考这个战略涉及的领域和推进这一战略的意义。利用古今对比,带动学生初步了解意义型问题的分析方法,为热点提升和难点突破奠定基础。
我们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把握核心素养这一制高点,就把握住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使“课堂上长出苹果树”。
(责任编辑袁妮)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落实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策略与方法篇四
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词,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转变育人理念
核心素养不是某一个素养指标,也不等同于几个素养指标的简单
相加,而是各素养在面对具体问题情境时发挥的合力。鉴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时刻保持“全人”思考,不能只看见“部分”而忽略了“整体”。它的提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学科素养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教育实践的方向,由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人”出发,经过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反思,最终再回归到“人”——培养出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借助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自身综合素养要求更高了,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责任感与幸福感。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二、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问题,即教师的素养。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核心素养在教科书中呈现的隐蔽性与拓展性,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模糊性与延续性,以及学生评价指标的内隐性与动态性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当改革理念研究的参与者;教师要继承已有的改革成果,做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行动者,要主动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成“可教”的内容;又要做好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教学衔接,因此要做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目标的缔造者,而非原有课程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要做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改良者,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相应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估的现有指标进行改良和优化,开展个性化学习诊断与“学会学习”专门指导。由此可见教师素养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应地要快速提升。
三、着力教学实践
首先,研究学情。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所以,真正能够驾驭教材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其次,活用教材。课程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教材是教师实施课
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更是教师学科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的底线;同时也承认教师是课堂教学决策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课标与教材,在正确领会课标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变通、调序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何种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
再次,师生互动。历史课堂是师生活动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活动如何进行评价?引起本人关注,恰逢此次丹阳中学进行改革,学习南通模式。多元智能理论早在1983年就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它们之间有某种程度的不谋而合。具体流程如下:设计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整理知识结构,梳理出教学主线及教学核心价值,设计学生活动单。课前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活动单的学习内容。分组学习交流——学生活动展示:课堂上分组,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集中让学生展示各组成果,各组成员可以补充完善,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活动评价——评价体系设置: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那就涉及到评价体系的设置,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置了学生活动评价体系。该体系总分值为100分,共有十项内容,每一项10分,由每一小组组长打分,得分排名,颁发流动红旗。总之,以活动单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体现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与精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将会大有裨益。
最后,凸显主题。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的核心,是教学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往往也教学中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正如傅元根老师所说:“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在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资源的开发、重点的确定、材料的使用、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都有了中心,课堂教学就有了灵魂,对学生认识与理解历史、提高判断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而且,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教学境界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公民,经过数十载的学校教育,有没有真正学到对他有帮助的东西?学了几十门学科,这些学科学与没学有什么差异?该学科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需要学科教师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要当好经师,又要当好人师。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