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实践(实用17篇)
鉴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评价的过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艺术眼界和培养审美情趣。怎样把握时代机遇,抓住发展的关键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生物专业实践篇一
物业管理的实操性强,所提供的.岗位十分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但是,随着物业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因此,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应结合行业发展状况,针对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构建既适于学生学习又对应市场需要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王艳梅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ofentrepreneur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实践教学专业技能
生物专业实践篇二
摘要:首先,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师资及毕业生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习基地建设及服务地方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生物专业实践篇三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历经六十余年,至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通过市场和教学理论验证各时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今,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环境设计专业学科教学方法和效果又变得更加多元和模糊。这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场新的挑战。
关键词:交叉学科;实验性教学;主动性学习;乌托邦思维。
一、引言。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了装潢设计系,它是我国最早开设系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之一。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该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经历了室内装饰(1957年)、建筑装饰(1961年)、建筑美术(1963年)、建筑装饰美术(1964年)、工业美术(1975年)、室内设计(1984年)、环境艺术(1988年)、环境艺术设计(1999年)系名的八次变更。这也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1]。由于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既需要一定的审美感性思维成分,也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支撑,因此,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性。[2]环境设计专业包含环境行为学、城市规划、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课程。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又会因艺术类院校和工科院校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的差异而衍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方向。正是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带来了教学上的差异性。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截至2017年,我国共有639所本科高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类型主要为综合类院校、综合型艺术类院校以及独立学院。尽管我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庞大,但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资源、学生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出现这些差异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高校类型的差异。我国高校类型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背景与教学要求。研究型高校一般是以培养国内最高层次人才和研发最前沿科技为目标。但绝大部分的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它们以服务社会和市场为目的[3]。教学上,授课人根据社会和市场的标准进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对于知识拓展和思维的延伸。2.学科建设的差异。由于高校类型的目标和定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各学科的建设会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考虑。由于研究型高校注重的是各个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与综合实践,因此,学校对于各学科的建设都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但应用型高校则难以实现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平衡。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都有所忽视,并且普遍存在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师资储备力量不足、没有合理的教学定位以及缺乏相关的科研项目支撑等问题。3.教师与学生的差异。研究型高校一般具有完善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科研教学资源,因此利于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但是,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足,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因此无法满足高质量的教学任务。4.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差异。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分析,大部分研究型高校(包含部分综合型艺术类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并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还会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方面相关知识。在毕业设计(创作)阶段会基于思辨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图形(符号)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一些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方向仍然十分模糊,学生进入毕业阶段仍然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甚至缺乏设计思维和设计表达能力。
1.地理因素。研究型高校一般分布于我国的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因此,高校和城市之间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而相当部分应用型高校分布在省会以外的城市,因此,在信息的获取速度及城市资源的利用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往往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即便我们身处于网络信息时代,但缺乏现场的体验无论是对于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会产生负面的教学效果。2.政府因素。高校所属部门的差异也会导致高校科研的资源和效率有所不同。比方说,部属高校一般在教学改革探索、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可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因而此类高校能够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教学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而省属及以下高校能够获得的国家或政府的支持则十分有限,学生除了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无形中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质量。由于高校之间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都有所不同,因此所从事相关的环境设计工作也会有所差异。人们普遍认为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适合于操作难度较高的设计工作。要运用较为复杂的社会学及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的工作,需要对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毕业院校以及学历提出一定要求。
三、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实验性教学。
(一)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学生们经常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
1.实践能力不足。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动手能力以及对社会和客观事物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在课程中涉及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往往出现缺乏实践经验和积极性等问题。2.审美能力不足。近些年,一部分考生需要通过报考艺术类专业才能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因此,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此外,一些高校教师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致使审美意识无法正确地传递给学生。3.知识储备不足。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界学科,它具有边缘性与综合性。理论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著作,寻找自身的学习方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能力,一些学生甚至在步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之后仍然没有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因此,知识储备的能力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逐渐拉开距离的要因。4.创造力不足。学生由于在进入高校以前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培养目标,因此“求同”的价值观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此外,一部分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过早地进入商业实践,在设计意识上形成了“妥协”的心理。这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获得团队合作的机会,例如竞赛、社会调研、课题研究甚至参与实践项目等等。大部分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专业分工不明确、过度依赖他人以及思维无法统一等现象。这也是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原因在于教学思维僵化、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过度地要求学生考虑实用性和经济性往往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阻力。特别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实验性教学。
(二)实验性教学。
1.实验性教学的概念。本文中的实验性教学是指能够突破产学研(iur)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弱化市场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的比例,授课者通过挖掘各个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能力和兴趣,并且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实验性教学的作用。实验性教学的最大作用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式学习(ng),摆脱外界干预,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诉求、分析、探索、评价等来实现学习目标。另外,实验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们系统地、深入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3.实验性教学的意义。实验性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所体现的教学成果往往是为了在未来形成一种概念模型和理想,但在教学上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满足产品市场化、商业化的效果。由于学生长期受到了标准化、模式化的教育和评判,在表达自身立场的问题上缺乏自信心。实验性教学又具有相对的开放性、未来性、主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实验性教学更多的是趋向对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思考,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还能够突破学科界限,结合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从而获得多样的教学形式。但实验作为回归人类自身对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的途径,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艺术设计领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提倡实验性教学。
长期以来,一部分人认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以商业实践为目标,这是由于设计专业范畴的相关学科都需要通过满足用户要求为前提进行实践。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环境设计不应该追求实践过程中以形式美感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通过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教学。实际上,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不应该过度强调商业实践教学,也不应该偏向理论研究教学。如果过早地让学生将环境设计理解为实用艺术,那么学生可能会出现过早地依靠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参与商业实践。导致的结果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以及对专业知识研究的深入程度。相反,过度地通过理论实践渗透,学生们也可能会失去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性教学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性教学所提倡的并非建立一种以商业实践教学或理论研究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要相对弱化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根据课程的需求,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地介入应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教学方法。另外,实验性教学兼顾了对课程前期、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课程后期的效果反馈、传播与评价。下文,笔者将分析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实验性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方案。
2014年,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成立,独立于过去设计系环境设计方向。目前,学院拥有环境设计专业学生128人,.4间专业课教室。未来学院新艺术楼的建成,环境设计专业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验性教学的空间条件。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岭南师范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中师范类本科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要劣于师范类专业。由于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因此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性教学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开展。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尽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性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获得相应的教学体验,弥补学院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1.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空间与形态、人体工程学以及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操进行教学。其中,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课程,是基于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下设立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理论和实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在机械式地学习,作品中能够看到独立创意的部分很少。一些学生甚至在迎合授课者的风格喜好进行创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即使是专业设计的基础课程,授课人同样可以利用实验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基础课程大部分都是专业理论,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难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活用的效果。因此,针对学院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尝试利用下列教学方法。(1)二次学习与思辨讨论。设计专业理论往往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某些设计流派或学者的主观思考,学生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无法掌握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针对专业理论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课后能够通过相关书籍、网络信息或展览等渠道进行二次学习,深入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辩论,这样在解决学生对于知识信息巩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此外,利用思辨讨论的课堂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自我立场。(2)课堂实践。对于具有设计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题目信息、设计概念以及可行性等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调查及小组讨论来确定设计,制定实践规划和制作视觉表现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像表达的方法体现思维。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围绕制作、展示、讨论的形式进行,才能实现完整的实验性教学过程。(3)课程思考与评价环节。在有限教学时间中,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思考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课程无法在结课时获得作品展示的机会,因此,实验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汇报展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课程汇报展也是授课者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2.核心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空间与形态、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设计实践。在过去的教学中,围绕理论、实践、汇报、点评等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日渐式微,机械的、浅层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讲授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更多地学习与社会学、哲学相关的知识。此外,应培养学生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开展社会调研、讨论与评价以及通过社会交互等方式应该出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性教学方法,我们得出以下教学思考。(1)增加实地调研在课程中的所占比例。核心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高年级学生。因此,课程专业考核不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和形式的评价。适当地增加社会调研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等等。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也能使设计实践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未来学院新艺术楼的建成,环境设计专业基本能够满足校内实验性教学的空间条件。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岭南师范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中师范类本科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要劣于师范类专业。由于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因此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
(二)实验性教学在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开展。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尽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体验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性教学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获得相应的教学体验,弥补学院在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1.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空间与形态、人体工程学以及工程制图。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学后首要接触的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操进行教学。其中,造型与设计基础、构成设计课程,是基于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下设立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理论和实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在机械式地学习,作品中能够看到独立创意的部分很少。一些学生甚至在迎合授课者的风格喜好进行创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即使是专业设计的基础课程,授课人同样可以利用实验性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基础课程大部分都是专业理论,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难以达到巩固知识和活用的效果。因此,针对学院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尝试利用下列教学方法。(1)二次学习与思辨讨论。设计专业理论往往反映的是某个特定时期某些设计流派或学者的主观思考,学生们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无法掌握知识,一知半解。因此,针对专业理论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课后能够通过相关书籍、网络信息或展览等渠道进行二次学习,深入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辩论,这样在解决学生对于知识信息巩固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此外,利用思辨讨论的课堂形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自我立场。(2)课堂实践。对于具有设计实践环节的基础课程,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题目信息、设计概念以及可行性等等。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调查及小组讨论来确定设计,制定实践规划和制作视觉表现形式。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图像表达的方法体现思维。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围绕制作、展示、讨论的形式进行,才能实现完整的实验性教学过程。(3)课程思考与评价环节。在有限教学时间中,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思考与评价的教学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课程无法在结课时获得作品展示的机会,因此,实验性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汇报展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课程汇报展也是授课者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2.核心课程中的实验性教学思考。岭南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空间与形态、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由于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设计实践。在过去的教学中,围绕理论、实践、汇报、点评等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日渐式微,机械的、浅层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讲授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更多地学习与社会学、哲学相关的知识。此外,应培养学生通过设计来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开展社会调研、讨论与评价以及通过社会交互等方式应该出现在课堂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性教学方法,我们得出以下教学思考。(1)增加实地调研在课程中的所占比例。核心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高年级学生。因此,课程专业考核不能仅仅是操作技能和形式的评价。适当地增加社会调研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能够培养学生的考察能力,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等等。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也能使设计实践具有更强的说服力[4]。(2)加强社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三方联系。社会作为设计实践的根据与蓝本,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相关设计的信息。高年级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环境设计专业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核心课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感知和探讨成为环境设计教学重要的议题。(3)丰富实践成果的视觉表达。环境设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现象学和社会学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图像信息将复杂的逻辑思维形象化,从而提高人们的可读性和理解性。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图像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验性教学中,实现信息可视化是我们的教学目标[5]。此外,与大部分应用实践课程不同,设计教育课程中的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在空间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通过实体模型、即时性的草图记录、视频动画、综合材料等体现设计思维。(4)通过公众课堂分享学习成果。课堂分享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思考和掌握的一种形式。在课程中,我们通过课堂或社会平台对课程的知识进行公开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并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此外公众课堂也能够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分享的目的。
五、关于实验性教学手段拓展策略的建议。
(一)跨学科界联合授课。
an认为,当代设计教育催生于多维度的背景下,设计既要服务于民主社会,同时还要重塑社会。目前,设计环境处在后工业化与工业化时期,我们在兼顾传统工业的设计和生产的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和个体的服务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元,如果我们仍然运用相对孤立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背道而驰,结果将会限制专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6]。芝加哥艺术学院第一年设计课程实行让学生广泛关注艺术学及人文传统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建筑和设计的学习与艺术联系起来。此外,我们还可以联合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授课和实践,增加学生们的跨学科交流机会。
(二)采用新的教学技术。
实验性教学的特征是要求学生们利用多种体验方式去获得知识。在长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我们基本是通过图片、展板、动画以及实物模型来实现概念的物化。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vr技术的利用,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虚拟空间的视觉效果。此外,网络教学也能突破场地和时间的界限展开教学。
(三)教学信息社会化。
在实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相关的信息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类专业院校每年都会将毕业设计展以及各种主题展览向公众开放,目的是为了将教学成果及各种文化成果传递社会。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还通过开放创意实验室(ai)实现跨学科讨论及公众参与。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共享教学信息。
(四)教学观念本土化。
在以西方设计教育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设计效果产生了同质化的负面效应。当前的环境设计教学所呈现出来的现实效果让我们的都市变得千城一面,范式的设计教学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思考。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本土化设计教学的研究和关注。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不断实验”实验教学展。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认为,中国建筑教育体制与方式存在不足,大多以模仿为基础,教学缺乏对自身的思考和独立的立场与态度。而教学展览的目的是引起社会和教育界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关注和反思。另外,本土化的设计教学也能够让地方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利用地缘优势展开一系列教学及科研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挖掘与提升。
六、总结。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从根本上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在学术创作与市场关系相互矛盾的状态中,我们所接受的视觉信息缺乏思考,同质化现象泛滥。我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设计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探索。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开放性、探索性和不确定的实验性教学环境下才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中国设计,经历了世博会和亚运会之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及认可。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和机遇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验性教学无疑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催生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任艺林.从室内设计到环境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3-8.
[2].王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融合下的综合实践教学改革[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7.
[3].何建坤,周立,张继红,等.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研究与证实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8.
[6].王丽.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64.
生物专业实践篇四
摘要:旅游产业及教育的发展要求旅游院校应把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来。然而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与产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直接导致旅游管理教育与教学目标无法真正实现,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质量。只有学校、学生以及旅游教育相关组织相互协作,才能克服困难,达到教、学、产的多赢局面,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产业;实习实践。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和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短缺,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旅游产业的实践性要求旅游人才培养必然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及内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强调基础旅游管理理论教学的同时,怎样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实习实践教学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成本的考虑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安排。这一方面是实习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校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协调;另一方面校内的实习实践往往需要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建设和采购。这些要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金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尽管教学实践者以及教学管理者都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难以实施。
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主要的供需矛盾体现在人力需求组织对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望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许多高等旅游管理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调整了课程的总体安排,增加了实习实践教学内容。然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动机在总体课程安排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间的矛盾。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专业实习实践是检验旅游理论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与将来工作结合的纽带。
(一)实习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逐步加深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的印象和直观感受。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使其能够承担工作责任,树立责任感,适当锻炼其管理组织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其今后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总之,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
在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意向,逐步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校向企业输送高级旅游人才,并能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呈现出的发展最新动态为学校的旅游教学动态调整提供了方向,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同时,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能够提升旅游院校教师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使老师将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也为教师在旅游研究上提供了帮助。
(三)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组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主要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形象。加强实习实践锻炼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客源,增加经济效益。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学生与员工可以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互间学习、探讨,具有较高学历的实习学生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参考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促进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现状。
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本质来看,旅游产业相关组织、旅游院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会得到相关的收益,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利益主体。
(一)校外实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在安排校外实习过程中往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导,而不能从高等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出发总体安排实习内容。尽管近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仍然无法满足需求,更难以满足各个高校千差万别的实习要求。实习单位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往往把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安排的多数实习岗位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的实习热情不足。旅游高等院校在进行旅游实习基地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仅仅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能真正从学生角度考虑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培训效果,这也是导致校外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从校内实践教学来看,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以及后续的教学实践器材的采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科研能力考量,因而实践教学很难得到资金的支持。高等院校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多科研成果的实验室建设中。而旅游实验室建设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繁琐工作,其一方面要作为教学者,另一方面还要作为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工作内容复杂。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从成本角度不愿意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三)学生对实习过程认识不足。
虽然旅游专业实习可以选择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旅游企业等,但大多从事的是基础服务工作,岗位在实习期间多数没有变动,这种单一性往往使学生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作为未来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学生在真正从事工作之前,并没有机会获得管理岗位的实习和观摩机会,教学中大部分的管理类课程设置与实习岗位背离,理论与实践错位现象明显。这一切都会使学生对实习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实践教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要通过不断调整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将实习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健全教师激励体制。高校应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客房、餐饮、模拟导游等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仪器的配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其次,高校也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所选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环境、实习薪酬、定期培训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内容;固定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确定实习合作意向时应更多为学生争取实习岗位,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建立健全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对学生实习效果评价的体系。
(二)突出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心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在实习之前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使学生保持对实习工作的热情,树立自信心。在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动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大纲的解释说明,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考核的标准,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实习生活,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中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习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强化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实习基地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在强调工作规章制度的同时,突出人性化特点。基地不仅要对实习学生提供经常性的指导,还要关注其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机会,使基地员工对实习学生一对一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信心和效率;基地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并加强对学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强度。实习薪酬对学生工作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挫伤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培训过程中,基地要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
参考文献:
[1]祁颖.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规范与实效研究[j].黑龙江教育,,(4).
[2]李日欣,张培茵,郑昌江.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商业经济,,(12).
[3]陈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实习实效性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3).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相关阅读:
浅谈加快本溪旅游产业发展。
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及发展对策。
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北京市野鸭湖生态旅游管理系统优化。
生物专业实践篇五
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生物专业是一个需要实践经验的专业。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相比,实践经验更为珍贵和重要。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一、实践是理论知识的应用。
除了理论知识外,生物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当我们学习课本知识时,应该及时地将这些知识与实验技能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应用。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进一步深化我们的理论认识。
二、实践中的错误并不可怕。
在生物实践中,尤其是在进行操作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并不怕犯错。因为在实践错误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团队合作非常重要。
在实践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单独完成所有的任务和实验,需要与同学们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在团队协作中,应该学习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受益于互相的学习和相互提醒,令整个实验过程更加顺利。
四、实践中的反思很重要。
每次实践都应该有所总结和反思。回顾自己在实践中犯过的错误以及获取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在反思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作出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五、练习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熟能生巧”,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田野实践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将各种实验技能和操作动作变得娴熟和融入日常生活中。此外,多次的练习也能增加我们的实践经验,极大的提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生物专业的实践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发挥到极致。我们学生要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勇于尝试和交流、重视团队合作、多次练习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生物专业实践篇六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生物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高校生物专业在实践教学组织、制度建设、监控与考核、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以上各方面强化高校生物专业的实践教学。首先,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保证;再次,强化实践教学的监控和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第四,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专业实践篇七
毕业实践是大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我们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可以说,没有生产实践,就没有完整的教育。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生产实践管理的质量。生产实践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及我们的就业前途,也间接地影响到现代化建设。
二、公司概况。
这个学期,我们实验室的全体同学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去到了天津市佳宜酶制剂新技术有限公司和位于东丽开发区的“春发”两个公司进行了实践。佳宜酶制剂新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的生物发酵技术专家和高级专业人员,技术力量强、组织结构精、运行效率高。春发公司更是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在这两家公司的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但又对我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酶制剂的生产流程,如何对香精产品进行检测等等。
我国酶制剂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食品工业,全世界食品工业用酶约占总量的60%,我国更高达85%以上。酶制剂对我国食品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啤酒生产中采用淀粉酶的新型辅料液化工艺以及复合酶制剂的应用对提高我国啤酒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玉米深加工领域,采用耐高温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淀粉喷射液化”技术以及“双酶法”糖化技术全面带动了我国淀粉糖、味精、柠檬酸等生产工艺的改革。近年来,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在果酒、果汁、调味品、烘焙、肉制品、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以及多肽保健品生产中的应用也都取得较大的进展。
天津佳宜酶制剂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酶制剂为主,其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主要应用于:白酒酿造、果汁加工、草药提取、生物饲料、烟草、啤酒及纺织等行业,前景广阔。该产品以及添加成本低廉、使用效果显著的优势。
天津春发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是生产调味香精的专业化大型企业。公司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和“技术与质量兴企”,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调味香精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成功地实现了香精产品味感上的突破,达到香气与香味的相互协调和补充,使香精产品有了质的飞跃。公司还通过设置驻处办事机构,及时地和顾客沟通,了解需求,形成了集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完善的营销体系。目前,“春发”调味香精有200余种产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是春发公司的企业精神,“诚信、求实”是春发公司的经营理念。
三、公司产品及工艺设备。
佳宜酶制剂新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包括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工业、食品工业用酶制剂,广泛应用于白酒、啤酒酿造、果汁加工、草药提取、烟草、饲料及纺织等行业。
纤维素酶是一组由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构成的酶系。可有效地降解各类天然纤维素类物质。通过复配技术后被广泛应用于饲料、织物水洗、草药加工、生麻软化、秸秆处理等领域。食品工业级的产品还可用于果蔬汁加工、烟草加工、酿造、白酒、啤酒、营养保健品等行业。具有添加量少、效率高、作用温和、节能、无污染等优点。而复合型精制果胶酶,以果胶酶为主,还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酸性淀粉酶、蛋白酶等酶种,可有效地分解果汁中的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为单糖或寡糖,在提高营养价值的同时降低果汁的黏度,提高澄清度,以利于工业化加工。该产品在干燥成型时吸附于膨化的植物蛋白,使终端蛋白产品载体不溶解,有效物易浸出且不存留于被加工产品中,不阻塞过滤膜,活力稳定,溶液助悬性强,解决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相应弊端。
在这次我在实践过程中还了解了大体的酶制剂的生产流程,大约分以下几个步骤:
1。发酵:首先菌种在本地的实验室中进行扩大培养,之后会将菌种接种到大型的发酵罐中进行逐级放大的分批培养,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被培植在大型不锈钢罐里,加以必须的空气和养分。这些微生物非常特殊,是有诺维信实验室经多年研发得到的。由于是由人工修饰而得到得菌种,所以其对自然环境得适应能力非常查。为了保证完全的无菌,整个发酵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以保证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在发酵罐中生长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大量得菌液,这些液体就会通过管道运往下一个车间即提取车间。
2。提取:提取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酶,需要经过许多过滤和浓缩步骤,包括真空过滤和先进的膜过滤,以保证高效分离和纯化。此过程已经把菌体都过滤掉了,所需要的有效成分都在液相里。对于液体酶,还要通过标化步骤使酶制剂标准化和稳定化。在提取过程中,严格的gmp控制和良好的设备清洁为生产高质量酶制剂产品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取过后会生产出液态酶,如果要生产固态酶,则液体会流向下一个造粒车间。
3。造粒:分离、纯化后的液体酶经过最后一道工序—造粒,便成为可自由流动、无粉尘、使用安全、方便的固体颗粒酶。这一诺维信专有技术支持的工艺过程采用多种先进的造粒技术,如混合器造粒和流化床造粒。固体粒状酶制剂主要是应用在洗涤剂的生产过程中。
春发公司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生产方便面汤料用调味香精的专业企业。产品有四种剂型(粉末、油状、水状和膏状)、五大系列(牛肉、猪肉、鸡肉、海鲜及蔬菜),其中牛肉、猪肉、鸡肉系列调味香精的主体风味又可分成红烧、炖煮、炸烤三大类。方便面调味香精是以天然畜禽肉、骨、脂肪为原料,经预处理、酶解技术、美拉德反应及调香后形成的肉质感强、有特征风味的产品。
为适应餐饮业、家用调味品及膨化食品的调味需求,公司还研制生产了猪肉、鸡肉、牛肉三大类热反应肉粉和以相应的热反应物为基础、经调香后的产品。
春发公司凭借着与美商合资的良好时机,引进新技术、新原料、新观念,广招贤才,加大投入,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了超临界萃取和微胶囊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美拉德反应的深入研究和改进,设计安装了反应香基生产线,引进了大型喷雾干燥设备,建成了粉状香精生产线、油质香精生产线和水质香精生产线。
春发公司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作为香精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时刻注意着要把好质量关,作好模范带头作用。公司有一个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以达到了cnas标准,这在同类企业中是的,同时也是公司的立足之本。该实验室分为天平室,样品室,调香室,微生物检测室等多个标准要求严格的实验室。同时每一个从这个实验室通过的样品,都会被留下一部分样品,作到生产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有样可查。这就更加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度。
四、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会计工作应支持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践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前辈是怎样与上级交往,怎样处理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期间,我从未出现无故缺勤。我勤奋好学。谦虚谨慎,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尊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
生物专业实践篇八
一、尽快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早在,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了具体规定。应该承认,全国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为加强实践教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实践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如改革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多媒体教室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专业实验、实训相关设施建设等,都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但是,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仍然存在着重理论知识传输,轻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惯性。课程内容和体系还没有更好地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验、实训的相关设施也没有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甚至理论教学脱离专业实践的现象仍很普遍。如有些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专业课程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授课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专业知识与创业、就业脱节”、“教师的视阈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以至于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不少学生反映:“在校四年,主要是听了几十门课,背了几十门课的教材或笔记,而参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有些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竟不熟悉“铺货”、“fob”等专业知识的操作方法,往往面临用人单位“应有实际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而不知所措。
可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而持久地从总体上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水平,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也只有如此,高校教学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为此,各高校尤其是大部分教学型高校,应以“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充当骨干作用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尽快形成加强实践教学进行管理体制创新,课程内容和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的氛围;着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规划,通过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业务实习和专业技能实践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专业教学与社会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相脱节,毕业生能力与社会劳动者就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二、积极设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对学生“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职责,负有培养适合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仅从业务角度看,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理解和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课要做到概念准确、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还要体现能够利用学科、专业实例解释理论知识的教学本领,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专业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建设实习基地和加强学生实习活动管理,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利用实习基地和通过学生实习活动,可以有效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高校与社会各类用人单位互动的需要;而大学生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能够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在一些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校和企业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活动,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校,在学生培养规划中都有相关的实习活动安排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有的国家高校学生实习时间达六个月或九个月(如法国),有的则长达一年(如英国)。在加拿大,其高校普遍实行的“合作教育课程”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习活动,只有经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
我国则在恢复高考以后,高校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这方面的实施方案或规划,对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的目标、思路和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实习指导教师配备欠缺、高校和实习单位双向沟通、合作机制不健全、学生对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存在着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活动流于形式,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特别在某些高校采取的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实行“分散式”的实习方式,学校不配备实质性的带队指导教师,所谓的实习检查、鉴定也形同虚设,有的学生竟然不实习而提供虚假的实习报告书。这种情况若任其长期发展,不仅严重影响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损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巩固和发展。
因此,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应该给予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充分的重视,本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分析和总结此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健全完善和落实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管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划拨或者努力争取社会资助,保证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管理的资金投入与有效使用;积极与社会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机制;采取利益驱动和相关制度等方式,促使教师乐于承担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严格对实习学生,尤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一位学生能真正参与实习活动,得到实习训练。总之,切实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管理是“以学生为本”,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负责的具体体现,应该成为高校实践教学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内容。
四、侧重对学生普适性基本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其直接而又现实的意义在于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减弱用人单位“还需对毕业生花费成本进行培训”的顾虑,对推动毕业生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高校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层面,加强实践教学也不能等同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方面,高校教学要适应社会用人单位实际工作需要,体现对学生职业化、技能化培养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利用实践教学侧重对学生普遍适应性基本能力的培养。
高校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普适性基本能力?这一问题至今仍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问题,许多学者发表了相关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高校教学工作本身要受其特殊性和规律性的制约,不可能仅靠高校教学的有限时间培养起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所有能力,人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靠高校教学一劳永逸,所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就是这个道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实际和用人单位的一般要求,我们认为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理论研究能力;培养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和使用信息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能力;培养其采取妥善方式与人沟通、团结协作、形成身心健康的能力;培养其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锐意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流畅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能力。总之,应力争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应用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是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2]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专业实践篇九
实习内容:在李组长的指导下,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
参观东郊初中建筑工地了解分析以下内容:
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二)房屋构造。
通过去参观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
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
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
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四)建筑施工。
通过去施工现场参观,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各施工工种的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以及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及穿插作业情况;。
2、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3、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4、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配合及工序要求;。
5、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特点及方法;。
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可以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必须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
五)基础。
1.基础选用类型采用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5.10m。
2.钢筋基础地面应作强度等级为c10的100厚垫层,垫层宜比基础每侧宽出100。
3.钢筋基础曾厚度,有垫层处》40,无垫层处70,与土壤直接触外侧建筑防水做法的钢筋挡土墙,柱在室外地面部分保护层厚度应向外增加到40。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
生物专业是个大而广的领域,培训生物专业人才的不同高校在教学体系中也有所不同。然而,不论是哪所学校,生物专业的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实践教学,它是学生走向社会并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生物学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自身的重要经验和技能。
一、实践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相互关联的学科,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在实践教学中,专业的实践是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景搭配使用,发挥能力与技术。只有切实地操纵、磨练实践能力,我们才能够在探究许多相关的问题中摸索出更好的答案。而实践不仅仅是对于实验流程的熟悉,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高效协作,处理问题并建议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
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现实问题,钻研更深入的细节,并借此提炼知识体系和技術方法,都有助于我们把整个生物体系理解得更加深入。在实验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生物的基本运作机制和涉及到的工具和技巧。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细胞或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造成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生物学在不同范畴中的应用,比如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生物系统等。
三、培养实验能力和独立交流技能。
实践课程不仅教授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独立交流技能。在实验中,一个人的操作必须紧密与其他组员一起完成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培养了合作精神。协同操作还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并在自己独立完成一部分实验之后,进行数据归档和协调综合分析。并通过实现结果的交流,集体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
四、实践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准备。
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掌握标准的实验流程和常用操作,了解所在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这对于日后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很有帮助。此外,生物医学领域的高技术和迅速的发展,也要求生物专家在生物数据的分析,多种分子生物、基因检测和临床人员协作等方面具备各种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五、实践是发现兴趣和潜力的场所。
生物专业的实践充满了奉献、创新和乐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随着对生物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许多人正在逐步认识到物质界的奇迹和生命的神奇,并找到了感觉到激情和动力的地方。随着实际技能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实现更高的创新和更成功的实验。一旦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领域,学生们就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并将会看到自己的未来将要走向何方。
结论。
生物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培养出粘合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掘兴趣和潜力,以及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这将为日后探索和创新工作的生物工程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有助于建立桥梁,使学生参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深入了解生命中各种罕见和不为人知的工作。因此,生物专业的学生要珍惜和享受实践教学,并在生物学研究中创造出自己的贡献。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一
针对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3.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水平。
高校实践教学不是无关紧要,不是无足轻重,更不是可有可无。要搞好实践教学,高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自觉性、紧迫性的认识;激发积极性,迸发创造性,把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搞好。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或者教学计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设置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写实验大纲,实验教材或者其他指导实践教学的资料。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按照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3.3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高等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要根据学校的开课情况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提前落实教学保障的各项措施。要千方百计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可以通过校校合作等形式,搞好实验室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厂校联合,学校与地方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互利双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3.4改进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让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把重视实践教学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所有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职业道德和技能;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聘请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部门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高校教师一起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老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5加强监控、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监控的现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实践教学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这既是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开展轻活动建东”现象和行为的一种校正,也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重要体现。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效果评价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关系,也应该体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独特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二
生物专业实践是生物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在我的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涯中,我参与了多项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和科研工作,并从中得到了许多体验和启示。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生物专业实践方面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
生物学有着深厚的实验基础,因此实验是生物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项目之一。我的实验经历包括组织培养、酶反应和动物行为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我了解了许多实验技能、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要素。例如,在组织培养实验中,我学习了生物体系的留样操作和无菌技术,这对我今后进一步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编制实验方案,识别实验误差、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撰写实验报告等实用技能。
三、实地考察。
在生物专业中,实地考察是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我曾经参加了在山区、湿地和海洋进行的生态考察和采样。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让我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物种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现场解决问题、协作与团队精神。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未来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四、科研工作。
作为生物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我曾经参与了生物学实验室的一项遗传学研究项目,这是一项对某一重要家畜进行选育研究的项目。在科研项目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如何操作科研仪器等重要技能。通过参与科研工作,我发现科学研究除了需要创新和独立思考,还需要对实验结果保持严谨态度,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获得科研成果和取得长期的进展。
五、结论。
生物专业实践是生物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理论,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技能,增加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促进了我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生物专业实践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但是,这些努力能够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为我的研究和专业发展服务。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三
会计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本科院校一直注重理论教学、书本教学,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教学,致使高校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差,实践知识和经验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首先从本科院校在会计学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现状入手,比较深入、全面地分析了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者:阳顺英陈瑾瑜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71关键词: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四
我国高校的文秘专业教学始于5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思想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机构组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文秘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专业,在理论框架、教学内容等方面,却缺少相应的变化。当下人们对秘书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秘书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新形势下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也不利于学科建设。
一、当前我国高校文秘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观念滞后。
在高校文秘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文秘的认识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将文秘人员等同于领导助理,过于强调文秘人员的参与管理职能,尤其是参与决策的职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加强学生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把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作为唯一的出路,但是近几年来,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能进入党政机关作文秘工作的少之又少,这非常不利于培养通才型的文秘人员。二是将文秘人员等同于公关人员,扭曲了文秘人员的职能特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文秘专业教学与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华而不实,缺乏实用性。
1.2教学方式落后。
采用以课堂、理论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是常见的文秘专业授课方式,这种传统的文秘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信息传播流程单向、枯燥,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课堂缺乏活跃气氛,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难以开展,例如《秘书实务》、《秘书礼仪》及《档案管理学》等课程,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也难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1.3教材建设相对落后。
目前,各地对文秘教学计划的执行并不平衡,特别是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强,主干课程不突出。而且当前不少高校文秘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尤其缺乏操作性强的优秀实践教材。在笔者所作的一项随机调查中,“教材内容无新意”被学生认为是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1立足市场,确立正确的培养方向。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继续深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从事党政机关的文秘工作,不再是绝大多数文秘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的出路了。而他们最有可能从事的就是企业、商业、涉外企业或私人的文秘工作。文秘人员的工作重心也从政务型转向事务型。而目前市场的现状是事务型文秘人员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能说明这个问题:10年前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男生比女生多,现在高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女生比男生多。某高校文秘专业2010年招收的17名学生中,只有一名男生;2011年招收的24名学生中,男生不超过4人。这是因为,政务型文秘人员是男生的首选,事务型文秘人员则是女生的首选。而目前市场的现状是事务型文秘人员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摸清了这样一种市场需求规律,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的人才。
2.2完善教学计划,调整人才的知识结构。
在我国高校的文秘教学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很少有文秘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绝大多数的教师是中文系的毕业生。原因是:一是高校的文秘专业普遍都设在中文系,语言、文学、文秘不分家;二是目前我国还将文秘专业教育看作是高职教育,文秘专业大多是专科学历,甚至在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都找不到文秘专业的名字。所以就造成了现在高校文秘专业教师“专业”不对口的怪现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不高,必然响学生的质量。作为文秘专业的教师,应该放弃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语”和“文”的思想,真正去“文秘”的学问。由于文秘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该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秘工作实践,再从事教学工作。而文秘专业的科研工作,也应该切实地搞起来,而且应该紧密联系文秘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并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实践。如此,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文秘专业教学的水平。
2.4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2.4.1运用情景模拟法。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情境创设在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第一个要素,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在《秘书学概论》和《公共关系学》课堂上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论从观看规范动作到亲自模拟练习,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许多院校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建立文秘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创设模拟情境,开展模拟会议、模拟接待、办公自动化训练、辩论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专业氛围,熏陶专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学得趣味盎然。
2.4.2加强社会实践法。
文秘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到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室工作,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因此,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组织学生到酒店、餐馆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实地讲解,学生领会就很快。同时,在学校内组建公关礼仪队,不但为学校内的各种会议、活动、庆典服务,还可以参加各企业单位的大型会议、庆典活动等,如在校庆庆典活动中,组织文秘专业学生参加接待服务、会场布置、颁奖仪式等工作,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受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走出误区,提高认识。唯有如此,才能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通才型的文秘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继昭.秘书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曼青.高职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五
环境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环境法律人才,这就要求“环境法学”加强实践教学,要克服目前我国“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不足,就需要改变实践教学观念、更新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是将社会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其优势在于“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观点”。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应当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在我国“环境法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我国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环境法学”被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探讨“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就有了更深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在“环境法学”教学中的定位。
现代环境法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根源在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和加强环境管理的要求。在环境和资源危机的严重威胁下,人们接受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并希望通过现代社会的利器——法律来保护环境,这使得环境法学在产生之时,就负有规范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改善保护活动的使命。“环境法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对“环境法学”产生背景和使命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更深刻。同时作为一门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大量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污染控制的各种工艺技术、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等都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之中。这使得环境法律规范与普通法律规范不同,是社会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法律规范,因而环境法律也就显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此相对应,环境执法与司法显现出高度的专门性。所以,对环境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对环境执法与司法状况的把握,是纯粹的理论教学无法做到的,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法律的特性、制度和手段,了解环境法的实务操作流程及重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是针对我国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环境法律滞后、环境司法和执法环境较差的现实状况而提出来的。“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和现实性要求“环境法学”的教学改变以前“填鸭式”教育,将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前沿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环境观,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化的环境法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保实践和“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高学生的“两型社会”认同感、使命感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环境法制创新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规则设计的妥当性,通过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实践,了解我国环境法制运作的基本情况,明确“两型社会”建设环境法制的基本内容。
因此可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在,环境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环境法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的方向,通过实践教学检验和促进理论教学的成效。
二、“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问題。
我国环境法学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比西方晚了近。“环境法学”教学最早开始于1980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环境法学”教学在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理论化倾向并延续至今,理论教学占据了“环境法学”的几乎所有课时,实践教学有限。就目前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体系欠缺。
在“环境法学”的教学体系中,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专门和系统的安排,教学环节不完整,在现有的“环境法学”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实践教学被理论教学所涵盖,没有就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作专门的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链,没有明确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这使得实践教学的地位与安排,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具有不规范性和不科学性。
2教学方法有限。
目前“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案例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但是,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已知的或虚拟的案件,老师讲解的目的在于理论或法条的阐释,案情限于简单化和标准化,忽视影响法律实践的社会事实,难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环境法学”在法学整个教学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选择“环境法学”研究的学生较少。由于“环境法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单一和缺乏创新以及对理论教学服务的定位使“环境法学”的实践教学缺乏实践性和技术性。
3教学课时有限。
我国的环境法学由于产生较晚,直到20xx年底才被教育部确认为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大多数高校法学专业“环境法学”的教学课时为32至36课时,极少数学校如北京大学为54课时。由于“环境法学”课程内容庞大,基础理论与传统部门法相比,具有很多前沿性内容,而分论部分则包括了污染防治法、生态保护法,涵盖二十多部法律,这使得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学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具有偶然性。
4教学条件有限。
“环境法学’要开展体系完整、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学大纲灵活、实践场所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等各方面的条件支撑。而这都是现阶段比较缺乏的,因此也就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我国的“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两型社会”的理念和“环境法学”进入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使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理念的改变。
“环境法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的传授和环境法律的解惑,还要培养环境法律人才所需要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参与环境法制建设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巧。因此“环境法学”教学要改变以往视实践教学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的看法,要避免以往单向教学所带来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弊端,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地位,通过系统的实践环节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我国环保问题的认识,对专业性的环境法律问题的理解、对灵活运用环境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和能力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改变了理论教学无法克服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不足,而真正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案件处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而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交流者地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环境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更新。
要实现“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改变以前零散的、碎片式的教学,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由两个环节、三个子体系构成。两个环节是指课堂内和课堂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课堂内实践教学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而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就现实生活中案例和社会焦点的环境法律问题进行研讨式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环保实践活动来增强其法律运用能力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对课堂外环保实践活动的讨论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内容的融合和理论的升华。三个子体系包括模拟实践体系、创新研究体系和社会实践体系。模拟实践是对已经发生的或者虚拟设计的环境案件或事件进行分析和演练,其重心在于发现并探讨其中的环境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了解环境执法、司法的基本环节和程序。创新研究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性问题和环境法学的前沿性问题进行制度和规则探讨,其重心在于培养开拓式思维和研究能力。社会实践则是学生亲自参加环保活动或参与真实环境案件的处理,其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和协调能力。了解环境法制运行现状,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环境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丰富。
这体现在模拟实践、创新研究和社会实践体系中教学方法的充实和扩展方面。在模拟实践方面,以本科实习和模拟法庭为基础,了解环境司法、执法的基本运作环节与机制,以案例分析为方法,理解环境法基本原理和环境法律规范,在创新研究方面,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为形式,探讨“环境法学”的前沿性问题。以大学生创新基金研究项目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环境法实施的调研并撰写有价值的报告和论文。以专题辩论会、讲座为载体,探讨焦点环境法律问题,在社会实践方面,以学校所在地或学校自办法律援助中心为依托,指导学生对环境案件的受害人提供法律咨询。以公益诉讼为方式,指导学生提起或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履行社会责任,以大学生环保社团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公益活动,亲身参与环境法制实践,进行环境法律知识普及教育。
4“环境法学”实踐教学考核机制的探索。
实践教学是“环境法学”教学的新生事物,由于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分散性,确立其科学的考核机制是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必然要求。“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要改变以往的一次性考试的评价体系,既有阶段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既注重结果又反映过程,全面考查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应当设置不同的考核体系,其考核要素有三:学习效果、社会效果、沟通与执行能力。考核主体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相关环保实践关系人。而考核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实习阶段,由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起草的法律文书来考核;模拟法庭和创新研究方面,则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或项目小组相互评价、老师评价共同考核,而社会实践方面,还可以增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相对人和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5“环境法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建立。
“环境法学,实践教学要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要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并安排总课时1/3左右的课时。当然这建立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将“环境法学”调整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之上。其次,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多老师往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给予实践部门从事法律事务的平台,另一方面从实践部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践教学。另外考虑到实践教学需要指导教师精心筹划并组织实施,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课堂教学活动少,甚至更多,因而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实践教学情况纳入其中,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加强经费和硬件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仪器、场所方面的硬件设施,这就需要获得院校专项资金支持或争取中外环保ngo的资金支持。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六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生物专业实践篇十七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为一个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系的学生,虽然我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化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但对于走入社会后像我这样一个学化学的人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个问题,却知之甚少。正是怀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开始了为期四周的厦门药品检验所的实践。
在这四周中,我和在郑淑凤,李群鑫和杨红娟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主要从事复方甘草片和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吗啡,磷酸可待因的定量检测,期间每周五穿插着进行甲巯咪唑片,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甲硝唑芬布芬胶囊,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等几样检品的检测。虽然四周时间非常的段,但我们从开始对这个实验一无所知到理解,然后到熟练,最后能够独立分担一部分老师们的工作,帮她们减轻工作负担。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此次厦门市药品检验所的实践,它不仅使我在实践中明白了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在药品检验中进行实际应用,增强了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它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对于化学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于此同时它也检验了我们三年学习理论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了经验,也为我们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此份实践报告主要从实践内容和是实践收获等几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通过短短4周在厦门市药品检验所的实践所得。
1实践概况。
实践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巩固加深在学校中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我们实际工作的能力,学到许多学校中学不到的东西。
1。1实践目的及意义。
此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本专业知识是如何在社会工作中应用,同时对自己今后走入社会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如何与人相处处理好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锻炼和提高。
在此之前,我对于一个纯理科化学的学生将来如何工作了解的非常少,总认为就是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最后当教授或者进入与化学相关的工厂(比如化工厂)做科研工作,这些工作都不是我所喜欢的,总觉得意义不够重大。
但通过此次实践,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肤浅了,真的是"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具体的工作内容,三年的学习中接触很少,但三年的基础,使我进入工作后,学习领悟新知识的能力变得非常的强,短短的两天我们就可以把实践中要进行的实验的原理和其中要注意的事项,理解的非常清楚。这正式实践的意义所在,它让我明白了,三年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只是纸上谈兵一无所用,而是为以后接触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实践时间。
20xx年6月22日至20xx年7月19日,为期4周。
1。3实践地点。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山路33号的厦门市药品检验所。
2实践内容。
3实践感想。
第三天(20xx-6-25),实验中出了个小状况,就是要求精确加90ml的水,结果有份样品加了120ml,使得实验数据变得小了很多,当时第一反应重新做吧,可是老师说没关系,可以通过计算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