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教学教案(汇总19篇)
教案还应该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编写教案时,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案范例中展示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步骤的合理和评价方式的科学等特点。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主要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的生活物品,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2.初步让幼儿了解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大小、高矮。
3.让幼儿发展动手能力,对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感兴趣。
教学准备:大、小皮球各一个,白纸每人一张。彩色笔录音带一盒。高矮纸筒各一个,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
1.谈话活动:出示挂图,让幼儿说说自己家的住房及各个房间的用途,家中有那些东西。
2.结合家中的生活物品,学习5以内数数,比较大小与高矮。教师出示大、小皮球,问幼儿那个大那个小,然后再出示高矮纸筒问幼儿那个高哪个矮。教师还可以拿幼儿和老师比较,问幼儿是老师高还是幼儿高,还可以问爸爸和妈妈谁比较高等。
3.让幼儿听音乐,绘画。
4.作业,让幼儿做幼儿用书作业,找爸爸、妈妈的物品。
5.小结。
活动二全家福。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
2、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活动准备:请家长配合拍全家福照片,布置“快乐一家人”展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由观看“快乐一家人”展板。
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快乐而温暖的家,家是什么呢?(复习家的散文)。
这里有许多个快乐的家庭,大家自由观看一下,看看你认识这些家庭么?
2、幼儿讲述自己的家庭。
刚刚大家都观看我们的“快乐一家人”展板,你看到了那些人呢?你能讲讲你自己家里有那些人?怎样称呼?通常我们在介绍朋友或家人时,要按照年龄介绍,如爷爷年纪最大,就先介绍爷爷奶奶,然后是爸爸妈妈,最后才是自己。
那么在你的家里谁最高?谁最矮呢?(指着照片说)。
3、讲故事《愉快的一天》。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兔爷爷和兔奶奶住在那里?今天他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
(3)兔奶奶要去采蘑菇,小兔子怎么说的?
小兔子懂得尊重爷爷奶奶,知道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事情,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们学习,经常去看望爷爷奶奶,听他们的话,关心他们,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三我的好妈妈。
活动目标:
1、结合三八节,引导幼儿了解妈妈为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辛苦,使幼儿萌发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三月八日,能用简单的话对妈妈的感谢。
活动准备:
1、邀请妈妈来园,同庆三八。
2、歌曲《我的好妈妈》磁带。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安静的坐好,老师请两三个家长讲一讲孩子的成长过程、趣事等,使幼儿体会妈妈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
2、老师简单介绍三八节的来历,引导幼儿了解三八节是妈妈的节日,启发幼儿亲亲妈妈,对妈妈说句感谢的话,如:“谢谢妈妈,妈妈辛苦了”等。
3、游戏:我爱妈妈。
让幼儿和妈妈背对背坐,根据老师的提问,如: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让妈妈先写出来,再请幼儿说出,看是否一致。以答对的为胜。(要求妈妈先写。幼儿在说)。
4、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活动四我爱爸爸妈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喜欢爸爸妈妈。
(二)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有关爸爸妈妈工作的服装或工具一件,布置全家福照片专栏。
2、家长事先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姓名、工作、住址及电话等。
3、准备教育挂图《社会领域活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三)活动过程:
2、请幼儿观看“全家福照片”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模仿秀:让幼儿穿上爸爸妈妈的服装,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请同伴猜猜,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教师可为幼儿表演摄像。
音乐游戏:爱的礼物。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说出对妈妈的感觉,尝试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谢。
(二)活动准备:儿歌《小板凳》、蜡笔、图画纸、剪刀。
(三)指导要点:
1、师以谈问话的形式引入活动。
问幼儿:妈妈平时很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跟她说话谢谢呢?
2、师与幼儿讨论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方式。
3、教幼儿念儿歌《小板凳》。
4、与幼儿讨论:除了送礼物谢谢妈妈,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呢?(如捶背、帮忙拿东西……)请幼儿回家除了送爸爸妈妈礼物外,也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捶捶背或做点其他的事。
5、协助幼儿在纸上画上自由想画的画画下来,师帮幼儿写上给妈妈的甜甜的话,回家时送给妈妈。
活动五扮家家。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创意的布置家庭环境。
2、享受扮演爸爸妈妈的乐趣。
3、感受和想像音乐表现的家庭生活的情景。
二、活动准备。
1、歌曲《扮家家》的录音带,录音机。
2、家庭物品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聆听音乐,想像音乐表现的家庭生活情景。
2、教师与幼儿共同玩游戏《扮家家》,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甜蜜。
3、与幼儿一同讨论:如果要将扮演区变成一个家,该有些什么东西。
4、与幼儿一起搜集材料,如布、纸箱、服装、餐具、家具等。
5、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将扮演区变成一个家。
6、老师制作头饰若干,鼓励幼儿到扮演区参与家庭扮演。
活动六瞧我多能干。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主动帮助家人做事的愿望。
2、引导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值日生胸卡2个、每人一块旧手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进活动室。
2、师:“小朋友,新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是鸡年,我们长大了!能帮爸爸妈妈做许多事情了!”
二、基本部分。
1〉瞧我真能干。
1、师:“小朋友们,你在家都帮助妈妈干什么活了?”
2、师:“小朋友们,我们都长大了,都是大孩子了,想一想我们大孩子还可以帮帮妈妈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都可以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了!我想,你们的爸爸妈妈有了你们这些小帮手,一定可高兴了!什么?你不相信!不信你看看小红一家就知道了!”
2〉学习儿歌《小帮手》。
1、师:“小红在家跟你们一样,也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呢!(出示图片)你们看,小红在家都做了谁的小帮手呢?”
2、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小红都做了谁的小帮手,帮助做了什么?以及被帮助人的反应。并把幼儿所说的内容以一句话的形式体现出来。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小帮手》,并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小帮手》。
3〉游戏形式反复掌握儿歌。
1、师生对句形式:
爷爷(),我拿()。奶奶(),我拿()。
妈妈(),我拿()。爸爸(),我来()。
大家都把我。我是家里的()。
2、男女对句形式:如两组队员,一组队员说上半句,另一组队员说下半句。
4〉瞧我多能干。
1、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在家里都能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小帮手,再也不当小皇帝了!那在幼儿里应该怎么做呢?你能帮老师做什么?(引导幼儿积极发言,争做班级的小主人,不做班级的大懒虫。”
2、表扬个别平日里表现良好的幼儿,鼓励幼儿都向他们学习,制定班级小小值日生制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各种制度的管理。
三、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通过今天我们一起做游戏,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这么棒,早就不做小皇帝,改做自己的小主人了!(竖起大拇指)”
四、活动延伸: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较学会新的生活技能。
活动七我真可爱。
活动过程。
1、看一看。
(1)找伙伴:引导幼儿说说是怎样找到小伙伴的,以及眼睛还能看见什么。
(2)讨论:怎样正确地保护眼睛。
2、闻一闻。
(1)提供装有香水、醋、茶叶等各种材料的瓶子,请幼儿闻一闻,说出瓶中装着什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鼻子还能闻到哪些气味。
(2)教师讲述故事《奇奇的鼻子》。
3、尝一尝。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看看嘴巴里有什么。
(2)请幼儿分别品尝糖和盐,并说一说它们的味道,感知舌头能品味,牙齿能咀嚼食物。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嘴巴还可以干什么。
(4)讨论:怎样保护嘴巴。
4、听一听。
(1)让幼儿倾听收录机里播放的敲锣打鼓声、飞机轰鸣声等,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游戏:传悄悄话。
(3)师生共同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二
一、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带给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
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明白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这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样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取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三
让幼儿杂游戏中练习吃(chi)的发音,并学说完整的短句。2、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清楚讲话的习惯。3、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活动准备:
鸭,鸡,兔,狗,等小动物头饰以及鱼,虫,骨头,萝卜,白菜等教具若干。兔,鸡,狗图片,并排练好情节。鸭子的家。各种小动物图片。......
1、让幼儿杂游戏中练习吃(chi)的发音,并学说完整的短句。
2、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清楚讲话的习惯。
3、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鸭,鸡,兔,狗,等小动物头饰以及鱼,虫,骨头,萝卜,白菜等教具若干。兔,鸡,狗图片,并排练好情节。鸭子的家。各种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鸭妈妈,以鸭妈妈的口吻告诉小朋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
2、师依次出示动物图片,以猜谜语的形式说。
“小兔”:“我有一对长耳朵,走起路来蹦蹦跳,猜猜我是谁?”
“小鸡”:“我有尖尖嘴,叽叽叽叽叫,猜猜我是谁?”
“小狗”:“我会看家,汪汪汪汪叫,猜猜我是谁?”
鸭妈妈提问:“这些小动物最喜欢吃什么东西呢?要求幼儿完整的回答xxx喜欢吃xxx,并且能和别人说的不同。教师随时纠正“chi”音发得不准的幼儿。
鸭妈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说了好多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现在我们也来做小动物吧,鸭妈妈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呢!
3、幼儿自由选择头饰戴上,鸭妈妈端出放食物的盘子,让小动物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并告诉鸭妈妈:我喜欢吃xx。然后回到位子上做吃的动作,边吃边讲:吃吃吃,xx真好吃。
4、小兔子提醒小动物一起祝贺鸭妈妈生日快乐。并请鸭妈妈吃鱼。
小动物把鱼放在鸭妈妈面前的小盘子里,边放边说:“鸭妈妈,请你吃小鱼”
5、分角色朗诵儿歌,祝贺鸭妈妈过生日(小小鸡叽叽叽,吃吃虫子叽叽叽。小黄狗汪汪汪,吃吃骨头汪汪汪。小白兔跳跳跳,吃吃萝卜跳跳跳。)。
6、出示其他一些动物图片,让幼儿讲讲他们喜欢吃什么?并且来创编儿歌。
7、一起唱生日快乐歌结束活动。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随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改变走路的速度。
2、增强对速度变化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动物玩具。
2、教师自选的音乐录音、积木若干块、大可乐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身体:
(1)教师引出游戏主题,激发幼儿用玩具做游戏的兴趣。
——“玩具宝宝们要上幼儿园啦,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它们上幼儿园呢?”
(2)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办法。
2、自由探索:
(1)幼儿抱好玩具,随着音乐的节奏送玩具上幼儿园。
——“大家怎样走才不会碰到一起呢?”
引导幼儿散开寻找人少的地方走。
(2)走圆圈。
——“前面有一条小路,路上有许多小石块,我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踩准在石块上奏,才不会迷路。”
(3)教师示范按节奏走石块路。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石块路。
(5)帮玩具找座位: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座位,大家一起帮玩具找到它们的座位吧。”
幼儿拿着玩具在椅子的周围走,当听到音乐停止时,马上将手中的玩具放到最近的一个空座位上。音乐重新开始,给玩具找到座位的幼儿站着不动,玩具摆放在座位上,没给玩具找到座位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3、结束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五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本班的物品和环境.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汉字与人.物的对应关系,感知文字的具体意义.
1、活动室.睡觉房.厕所."洗漱间.门.窗,钢琴.玩具.图书.老师,小朋友.等大字卡.浆糊(或透明胶条)等.
2、全班幼儿的名字卡.
(一)幼儿介绍本班的人与物等情况.
1、教师:从今天开始,幼儿园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班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这个大家庭都有些什么呢?有活动室.洗漱间.睡觉房,有风琴.玩具,图书.还有许多宝宝(教师举起相应的大字卡).我们这个新家里都有谁呢?有老师,我是老师(举"老师"字卡).这些字宝宝就叫"老师".有小朋友.你们是小朋友(举字卡"小朋友").这些字宝宝叫"小朋友.
2、带幼儿陆续认识环境物品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如:这是睡觉房,是小朋友睡觉的地方(贴"睡觉房"字卡,并让小朋友摸一摸"睡觉房"这几个字.以下类推).
(二)发名字片,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己的名字
1 、带领幼儿回座位坐好,用名字卡点名,点到名字的幼儿站起来说"到".教师将名字卡发给幼儿(教师可以先叫能力强的幼儿)
2 、幼儿自己看"名片",鼓励幼儿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片".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能区分红、黄两种颜色,学习简单的颜色分类。
2、让幼儿初步认知“红色”、“黄色”、“red”、“yellow”。
3、初步培养幼儿的颜色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苹果、梨实物若干。
2、红苹果、黄雪梨卡片若干(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3、“红色”、“黄色”、“red”、“yellow”字卡各一张。
4、红、黄色小筐各一只,红、黄色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律动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坐好。
2、基本部分:
1)引入部分:
组织游戏:苹果雪梨来做客。
请两名教师扮演“苹果姐姐”和“雪梨姐姐”,来班级做客,请幼儿观察苹果、雪梨的颜色(红、黄),再请小朋友们吃苹果和雪梨。(即给每位幼儿胸前挂一张红苹果卡片或黄雪梨卡片)@_@我是分割线@_@2)巩固对红色、黄色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
a、启发幼儿说说挂在自己胸前的是什么。
b、游戏:请幼儿听口令出示卡片。如:教师说:红苹果举起来,幼儿即举起胸前的红苹果卡片。
3)学习简单的颜色分类。培养幼儿的颜色辨别能力。
a、谈话活动导入:教师与苹果姐姐、雪梨姐姐谈话。
b、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寻找玩具,却发现红色、黄色的玩具都混在一起了。引导幼儿一起想办法将玩具宝宝送回家。
c、幼儿操作:将红色玩具送至苹果姐姐处,将黄色玩具送回雪梨姐姐处。
4、结束部分:
“苹果姐姐”、“雪梨姐姐”请幼儿一起玩玩具、吃水果餐。
5、课后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探讨还有什么水果是红色(黄色)的,并将探询结果反馈个老师。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七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
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
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二、说设计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做中学,学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3、活动难点: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分析】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说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四、说活动过程。
引出活动:
出游准备,
戴帽子。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
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找食物。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
点数5,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5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5;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捉迷藏。
5、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
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找位子。
1、2、3、4、5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
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
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五、说活动延伸。
到区域活动中去玩。巩固活动中的一一对应的经验积累,引导幼儿发现其他的一一对应形式并通过一一对应来尝试着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感知一样多等概念。
计算区。
1~5的数字卡片,1~5的实物卡,五种颜色的小木珠。
1~5的数量认知;1~5的对应匹配、排序。
美工区。
5份剪刀、胶水、手工作业;添画相关事物: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添画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对应;相关事物的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角色区。
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对应,玩具的分类对应,比较多少。
语言区。
《三只蝴蝶》的故事挂图一套。
花和蝴蝶的数量颜色对应。
益智区。
找朋友的挂图:餐具、衣服、玩具。
相关事物的对应匹配。
六、说活动特色。
1、选材生活化。春游踏青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教师把教学活动也变为一次简短的春游,以出游准备——吃点心——做游戏——乘车回家为线索展开活动,使孩子们在真实、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一一对应现象。
2、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来感知一一对应,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3、内容整合化。在活动中以一一对应的科学认知为主轴,整合了语言领域(如引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娃娃给小狗戴上一顶帽子。红房子后面躲着穿红衣服的小动物),健康领域(如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艺术领域(如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巩固红、黄、蓝、绿、紫的颜色),社会领域(如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又从中挖掘教育中的点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八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脚可以做许多事情,喜欢自己的脚。
3、能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
大人和小孩的鞋、大小不同的脚印3个、白纸、水笔、音乐带、录音机。
一、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1、教师直接引发主题,激发幼儿自由表现的愿望:“看一看,谁的小脚做的事情有意思?”
2、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脚的活动。
3、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问题:“你的小脚能做什么事?”
二、看看我们的小脚丫(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1、幼儿学习正确脱袜子。教师一边朗诵儿歌《脱袜子》,一边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2、观察小脚丫看一看:“你的脚长得怎么样?”教师认真倾听,及时小结。
数一数:“你们一共有几个脚趾?我们一起数数。”教师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
想一想:“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试一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高一些?”
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表达用脚掌脚跟活动的体验。
三、保护小脚,引导幼儿了解卫生安全用脚。
1、大鞋、小鞋穿一穿――幼儿试穿大人、小孩的鞋,获得不同的体验。
问题:“这里有很多鞋,你穿一穿,活动一下,有什么感觉?”
2.闻一闻脚丫――问题:“闻一闻你的脚,有什么感觉?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四、印下小脚印,幼儿自主印画。
1.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脚印,引导幼儿象形、排序。
2.提问:“这是谁的脚印?给它们排排队。”“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幼儿想法,并描画脚印。
1.提供机会让幼儿实践多种保留脚印的方法,如:水印、颜色印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喜爱自己的小脚,在活动中加深对脚的观察和了解。
2.活动区中鼓励幼儿用脚尝试有趣的活动,如:用脚画画、撕纸、夹物品等,增强脚的活性,激发幼儿对脚的关注和兴趣。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动手,动脑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
2.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3.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和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大脚板,大型玩具,五角星。
2.彩色卡纸,剪刀,滑石粉。
3.双面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1.听《大鞋小鞋》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场。
2.出示大脚板,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大脚丫可以用来做什么吗?”(玩游戏)。
“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幼儿上来试一试。)。
3.让幼儿学会制作小脚丫。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你们想用脚丫来玩游戏吗?”“可是老师只有一个脚丫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制作方法。(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演示。)。
(3)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制作活动中去,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4.幼儿自由结伴玩“踩脚丫”的游戏。
(1)幼儿分组将小脚丫排队。(幼儿可排各种不同的队形。)。
(2)玩游戏“踩脚丫”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
(3)幼儿交换位置进行游戏。
5.游戏“我把星星带回家。”
(1)教师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进行游戏。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谁的脚大。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脚丫。
1.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2.出示照片:比比谁的脚大,激发幼儿兴趣。
瞧: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脚大?
(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
二、看看我们的小脚丫。
1.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学习正确脱袜子。
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3.观察小脚丫。
(1)你的脚长得怎么样?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脚趾?
我们一起数数,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
(3)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
三、保护小脚。
1.获得不同的体验。
让相邻的两名幼儿互换一下鞋,穿一穿,有什么感觉。
(知道穿合脚的鞋才舒服)。
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
(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四、印下小脚印。
1.出示照片:雪地上的脚印。
小朋友,你们看雪地上留下了什么?这些脚印是怎么留下的?
2.你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
幼儿想办法,并描画脚印。
五、活动总结。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一
目标:
清楚发准ya的声音。
材料:
教学挂图、儿歌录音。
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看看讲讲:
dd“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教师介绍儿歌名称,并朗读儿歌2-3遍。
3.引导幼儿跟老师慢慢地朗读。
4.幼儿看书,教师播放录音若干遍,引导幼儿模仿着读儿歌。
提示:
1.这首儿歌很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
2.如果幼儿在一次活动中不能学会儿歌的话,教师不必着急,在以后的阅读区域中再次让幼儿感受学习。
[[]附:儿歌]。
洗脚(邓国英)。
小脚丫,胖脚丫,
脚盆里,划呀划,
扑哧扑哧打水花,
好像两只小白鸭。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二
课题: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目标:
掌握情绪和情感的概念,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以及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难点:
情绪和情感情绪、情感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1.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
1)一般说来,人们将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当机体的某种生物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体验。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二,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第三,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并对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3.情绪和情感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
1)在客观事物中,有些事物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但有些事物则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反映。这是因为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情绪反映,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
2)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需要下,也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是以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小结:作业: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课题: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目标:
了解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幼儿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习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重点:
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方法:讲授、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
二、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动机作用。
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动机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直接有些着幼儿的各种行为。
幼儿的行为目的性和受理智支配的程度很低,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因此,他们比成人更多地受情绪支配。
(二)组织作用。
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过度兴奋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操作。
适中的愉快情绪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幼儿的兴趣。
痛苦、惧怕等消极情绪对幼儿的智力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向他人表达、传递自身需要及其状态(如愉快、愤怒等)的信号。这种信号功能主要通过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及言语来实现。
(四)感染作用。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感。此种以情动情的现象,称为情感的感染作用。
三、情绪与身心健康。
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该注意:
(一)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二)不要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压力。
(三)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四)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五)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小结:作业:
1.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如何保证幼儿情绪的健康。
课题:
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重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难点: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方法:讲解、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
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与发展(一)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其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身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二)婴儿期情绪的逐渐分化。
在原始情绪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出现各种基本的情绪反应。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研究发现:
基本情绪在个体生活中的显现不是同时的,它们的发生有一个时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服从于婴儿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基本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一)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也与幼儿情绪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
(三)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四)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如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各种智力活动、好奇好问、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小结:作业: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课题:
了解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学习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重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难点:
生活环境、游戏活动、成人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方法:讲授、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愉快、自信、心情舒畅。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自由变换方式,使好动的要求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玩具或代替物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获得快乐。
三、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儿童有较大影响的是父母和教师的态度。
四、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1.教师或其他成人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2.从这些情绪中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4.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小结:作业:
如何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橘子),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3、认读汉字:沉、浮。
活动准备:
1、装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的袋子一个。
2、每张桌子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若干,一盆水。
3、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一个,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水果卡片若干。
4、大字卡“沉”和“浮”各一。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看一看。
a、教师出示“水果袋”,请幼儿摸一摸袋子里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b、倒出来,看一看,说说各水果的外形和颜色。
2、想一想,猜一猜。
a、师:假如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大胆猜测)b、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和判断,在记录卡上做记录。
3、试一试,讲一讲。
a、请幼儿把桌子上的水果放到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b、请幼儿把自己实验看到的情况说一说。
c、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4、玩一玩(游戏:水果沉浮)a、给幼儿带上水果卡片。
b、教师交替出示的“沉”和“浮”字卡。是“沉”字卡,带有葡萄、香蕉卡片的幼儿就出来;是“浮”字卡,带有桔子、苹果的幼儿就出来。
c、游戏开始,给做得对的小朋友奖红花。
d、交换卡片后,游戏反复进行。
5、活动结束。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四
2、小脚都出来了,它好高兴哟!我们一起把小脚跷起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小脚小脚动一动,小脚小脚跺一跺,小脚小脚勾一勾,小脚小脚绷一绷,小脚小脚碰一碰,小脚小脚摸一摸,小脚小脚挠一挠,哈哈,小脚小脚真可爱。
3、我们的小脚有什么用处呢?(走楼梯、踢毽子、走路、赛跑、跳芭蕾舞、骑自行车、登山、跳绳、踢足球等。)。
1、小脚说它最喜欢跳舞了,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在哪里跳呢?小朋友看老师准备好了红地毯,小朋友说地毯上画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五线谱。不管是线上还是两线之间都是动听的音符,今天让我们来做可爱的音符,小朋友可以站在线上,也可以站在空格处,找自己喜欢的空位置,让我们的小脚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评:在活动的安排上,我先让幼儿穿着袜子跳,小脚活动开之后再脱掉袜子。这样就做到了既保护孩子又促进孩子发展。因为健康教育首先是保护,然后才是促进幼儿动作和能力的发展。如果发展建立在置幼儿身体保护于不顾的前提下,那么发展是毫无价值的。虽说是一个小细节,但却体现了保护和发展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2、小脚是怎么跳舞的?
(评:在幼儿发言并示范动作时,我要求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学习动作,也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简单扼要的语言让人一目了然。幼儿的回答是“前后跳”“左右跳”“踢脚跳”“蹦蹦跳”“踮脚跳”“向左跳”“向右跳”“向后跳”“向前跳”“单脚跳”等。)。
1、脱袜子露出小脚丫。小脚跳得真开心呀,它说它有点出汗了,它想从袜子里出来看看,你们说行不行呀?我们把袜子也脱了,把小脚丫露出来!脱好的小朋友脚站在圆板上。
附:脱袜子:缩起小脖子(脱袜筒至脚心),拉长小鼻子(拉出袜头),弯弯小身子(对折),住进小房子(放进鞋子)。
2、夸夸小脚丫。小朋友仔细地看看小脚丫,并用一句话来夸夸它。
3、画小脚印。我们一起来给小脚画一幅画吧!把小脚印画在我们的圆板上好不好?画好的小朋友就站在你的脚印上。
(评:画小脚印这一环节,在整体安排上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1、请小朋友将小脚放在喜欢的位置上,音乐结束时回到自己的脚印上。在跳的时候自己动脑筋跳出新的舞步。
(评:站在自己的小脚印上跳舞和刚才的自由舞蹈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我要求幼儿能听着音乐变化小脚的动作,有间奏的地方应适当放慢速度,进行调整,在音乐结束时站在自己的小脚印上。这也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第二遍音乐之后,提问:这次小脚丫又是怎样跳的呢?谁想出了新的跳法?
(评:幼儿的回答更精彩,有“连续跳”“四个方向跳”:“弯弯曲曲跳”“转圈跳”等。)。
3、请在圆板背面画上你最喜欢的跳法。小朋友小仅跳得美也说得好,能不能画一画呢?把我们想到的好看的舞步画下来,可以用箭头表示,可以用别的方法,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和别人商量,画一个你认为最美的舞步。
(评: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曾经有过队形排列的经验,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些标记,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画标记。这里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将自己以前的经验迁移,并且建构新的经验。幼儿的尝试是成功的,我们在活动中也惊喜地看到了幼儿画的标记是各式各样、富有创意的。)。
1、幼儿展示图谱,并讲述自己的意思。
2、教师逐一出示,幼儿不断变换舞蹈动作。教师请小朋友看着标记跳,手指着哪个标记小朋友就要跳出哪种舞步。
1、小朋友喜欢足球吗?老师想要组织一个足球队,你们想参加吗?现在我们就要锻炼好身体,将来我们把足球踢出中国,踢向世界,为国争光。
2、幼儿穿上袜子和鞋子。小脚去找袜子朋友和鞋子朋友,我们去踢球啦!
听音乐,到室外玩足球。(音乐:足球之歌)。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五
1.初步认识和了解小脚丫。
2.知道爱护、保护脚,讲究脚的卫生。
1.课件-照片:谁的脚大。
2.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脚丫。
1.音乐:放你的小脚丫。
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自由表现脚的本领。
2.出示照片:比比谁的脚大,激发幼儿兴趣。
瞧: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脚大?
(幼儿相互交流,模仿脚的动态活动。)。
1.让幼儿观察、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学习正确脱袜子。
指导幼儿正确脱袜子,重点示范和指导幼儿正面脱袜,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3.观察小脚丫。
(1)你的脚长得怎么样?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脚趾?
我们一起数数,引导幼儿有顺序地逐一点数。
(3)脚趾上是什么?脚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脚趾还有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脚掌、脚跟。
1.获得不同的体验。
让相邻的两名幼儿互换一下鞋,穿一穿,有什么感觉。
(知道穿合脚的鞋才舒服)。
2.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脚舒服些?
(幼儿思考爱护脚的方法。)。
1.出示照片:雪地上的脚印。
小朋友,你们看雪地上留下了什么?这些脚印是怎么留下的?
2.你有什么办法把我们的脚印留下来?
幼儿想办法,并描画脚印。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六
1、认识发票,了解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树立维护自我权益的意识。
3、懂得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体验消费者的权益。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1、幼儿事先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发票。
2、幼儿用书《消费者的保护者》。
一、组织幼儿举行“发票博览会”。
幼儿将自己收集的发票张贴在展板上,互相观看、介绍。
师:你知道发票是什么吗?(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项凭证)发票上有什么?(购买单位、销售单位、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和计量单位、单价和价款、开票单位、收款人、开票日期、公章、发票号码等内容)
师:你知道发票上的这些公章、号码、金额都表示什么意思吗?
二、引导幼儿了解发票的用途。
师:你和爸爸妈妈在消费的过程中,有没有要过发票?
师:如果你们要了发票,是做什么用的`?(报销、抽奖、退换货、防止偷税漏税、寻找失物等)。
师:如果你们没有要发票,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碰到问题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在消费的过程中需不需要索取发票?(发票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必需的,我们要养成消费者后索取发票的好习惯)。
三、我是发票设计师。
观察幼儿用书中不同类型的发票(手写发票、撕票、电脑打印发票等),请幼儿说说这些发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写发票逐渐被撕票和电脑打印发票所取代,今后发票还会发展成什么样呢?(从制作发票的材料,发票票面内容等加以讨论)。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齐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这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但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样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样说的?找到朋友我们能够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齐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齐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
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能够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碰一碰。
2、教师:此刻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齐玩一玩好吗?此刻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齐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
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齐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齐还能够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齐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决定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齐能够做很多事情,能够一齐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八
人的情绪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喜、怒、哀、乐、惊、恐、悲,在生活中经常碰到,每个人都会有的。小学生自控能力弱,他们的情绪表现往往更加外露并且善于变化。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有其生理、心理的价值,都是对内外刺激的一种反应。小学生遇到情绪刺激,不管是喜是哀,都应有宣泄的机会。如果情绪得不到适当的宣泄,积郁于一身,就会导致消极体验和问题行为。因此有必要指导他们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合理控制,使之符合当时的情境和社会化要求。
[活动目标]。
1、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
2、认识到主动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重要性。
3、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活动准备]。
学生:剪红绿苹果、妙计卡;回忆自己与众不同的心情故事(快乐与不快乐的各一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棵树图片、音乐、双面胶、锦囊、选助手、分组(8人一组,每组一名组长)。
[设计思路]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及人文主义理论,本着充分相信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助人自助的辅导理念,创设和谐、安全的班级环境,实现学生开放自我、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并通过小组分享、全班分享,实现活动目标。
确定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流程:游戏体验引入活动主题——认识情绪——回忆分享学生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初步学会调节情绪——结束、祝福。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及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指导思想,设计各阶段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暖身,引入主题。
1、做“逢三拍”游戏。抛花确定游戏小组,其它组的同学做游戏裁判。参加游戏的同学围成一圆圈坐下,从1开始依次数数,只要遇到3或3的倍数,就起立并拍手。要求参加游戏的同学迅速反应,如果出现失误即被淘汰。看谁是最后的优胜者。
2、教师采访。游戏结束,教师对最终获胜者、被淘汰的同学、裁判同学进行采访。
师:请问刚才你的心情怎么样?生1:紧张、高兴。生2:难过、遗憾。生3:兴奋、快乐。
师:刚才大家说的游戏中的心情,比如紧张、高兴、难过、遗憾、快乐等,这些都是情绪。在不同情景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过忧过喜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宣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板书活动主题。
(全员参与的游戏起到了暖身作用,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情绪,集中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把学生从下课状态转向上课状态。游戏后的采访引导学生说出在游戏中体验的情绪词语,进而自然地用举例法引出情绪概念,导入活动主题。)。
二、认识情绪。
生:喜欢、高兴、愤怒、伤心、悲哀、害怕、恐惧„„。
师:对。喜、怒、哀、惧是我们人类具有的四种基本情绪。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好多不同的情绪,同学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情绪呢?(多媒体呈现各种表情图片)。
(用多媒体呈现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既降低了思维难度,又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
三、表达体验过的情绪。
1、教师自我开放,讲述自己经历过的情绪故事。
(教师自我开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开放自我,并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故事做示范)。
2、同学写自己的情绪故事,并在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过什么让你难忘的与众不同的情绪体验?想到后就用一句简短的话或者几个关键词在你们手中的苹果上写下来。如果是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你心情愉快的积极情绪,就写到红苹果上;如果是让你感觉不是那么愉快的,比如烦躁、沮丧等消极情绪就写到青苹果上面。完成以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交流时要人人发言哦,开始吧。
同学在写情绪故事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参与各组活动,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发现特别的心情故事,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并注意调控活动节奏。
3、全班分享情绪故事。
请同学在全班讲述他自己的心情故事。若遇到讲故事没情绪词语的教师用“这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提示学生说出情绪词语。然后让学生把的心情果挂到黑板上的心情树上去。并让同一类的心情果同时挂到心情树上。
要关注全体,请尽量多的同学讲不同的心情故事,每个组都要有代表发言。让全班同学的心情果都挂到心情树上。
(全班分享心情故事时,教师适时让相近的同类的心情果一起挂到心情树上,既照顾到全员参与,不让学生有受冷落的感受,又合理控制了活动时间。教师采用重述技巧引导学生对情绪词语的关注。用“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描述当时的情绪,这些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创造了温暖、信任的活动环境。)。
4、总结:现在心情树上结满了心情果,红的青的都很多,人的情绪真是多种多样的。有哪位同学从没体验过快乐、开心等积极情绪?有哪位同学从没体验过伤心、无聊、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见啊,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人所具有的正常情绪。
四、初步学会调节情绪。
1、同学写调节情绪的方法。
不同的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生活,人会感到心情舒畅,人的才能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化解,尝试着找快乐或者适当宣泄都可能化解我们的坏心情。当大家出现了青苹果上的情绪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来化解呢?老师专门准备了一个锦囊,准备把同学们的妙计都装进去,这样以后如果其他同学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从锦囊里面找到好办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想一想,在妙计卡上写上自己的好办法吧。
生思考,在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卡纸上写下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教师到小组视察,遇到好方法告诉他一定要在全班分享。
2、献妙计。
全班分享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教师帮助归纳,用锦囊收集妙计,请小助手板书同学们的妙计。
师:好了,现在赶快献上你们的妙计吧。
生1:当我考试失败,心理难过时,就写日记、听音乐或者一个人到没人的小河边静坐看山水,心情就舒畅了。
师:嗯,写日记,听音乐、换个环境,妙计!快放到锦囊里来吧。
生2:当我做错题被教师吵,心情郁闷时就去和同学做游戏,打球,跑步。师:嗯,好。
生3:当我不快乐时,我找朋友倾诉、读笑话故事。
生4:当我感到失落的时候,我去帮助别人,能对别人有用我感到快乐。师:是啊,助人者自助,助人者乐!
生5:当我没考好,我就去分析原因,更加努力学习,我想以后就能考好了,心情就轻松了。
师:非常好,可见啊,坏情绪也有它的价值。因为考试不好而难过,那么以后我们就会想办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也会先把作业完成了,把课文读了背了再玩耍,这样就会提高我的们的学习成绩。
生6:当我心烦郁闷的时候就找人打架。师:大家觉得他这个办法怎么样?生7:这样做不行,违反了学校纪律。生8:这样做会伤害同学感情。
生9:打架是发泄了烦闷情绪,可是打架会使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所以这样的方法不行。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是啊,我们在渲泄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不能损人也不能害已。我们在选择调节情绪的方法的时候,还要考虑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帮助归纳:我们选择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一要不损人害已;二要适合自己;三要方便宜行;四是悦已怡人的方法最好。(板书)。
(妙计卡和锦囊的使用避免了重复写给学生可能带来的无趣感觉。在妙计卡上写调节情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可以避免在交流时学生受他人影响忘了自己要说的话,可以让学生无负担地专心听他人的发言,学习他人的方法。)。
五、结束与祝福。
情绪就像彩虹,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丰富多彩,这很正常。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化解消极情绪,做个开心快乐的人。
[活动评价]本课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体验活动紧张有趣。引发学生对活动主题与内容的关注和兴趣,为其参与后续活动做好了心理准备。情绪是不同情境下的特定产物,所以在游戏中很自然地让学生获得了体验。利用夸张明晰的图片表示出人的四种基本情绪,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心理活动课强调体验、感悟与行为改变,不重心理知识与概念的教学,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以几个情绪词语,列举法告诉他们什么是情绪,什么是良性情绪、不良情绪,通过心情树这个环节,很自然地给情绪作了个分类,让学生回忆的时候方向很明确。各环节衔接自然流畅。对于课堂出现的用打架的方式军事宣泄情绪的“意外”情况,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评价与答案,而是以此事件为支点,把问题抛给学生,撬动学生大脑快速转动,合适地进行探究学习、同伴互助,充分利用团体动力将学习体验引向纵深。整节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自我开放适度,充分利用了学生团体资源,实现了辅导目标。
[体验与感悟]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很活跃,学生说出的方法很多,大都可以被称为妙计。让我感悟颇深。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优秀,我们真该充分地相信他们。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课堂生成性相当强的课程,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办法、好思想,及时应用,充分肯定学生,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体动力真是有无穷的力量。
幼儿认知教学教案篇十九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人手一张报纸,大灰狼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一起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4、游戏“碰碰小脚丫”
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5、坐飞毯-练习夹报纸走和跳。
(1)出示“飞毯”-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飞毯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
6、游戏-赶走大灰狼。
(1)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检起团紧。
(2)出示大灰狼,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引导幼儿尝试用小脚从事各种活动,如用脚画画,用脚检地上的东西等。
孩子们对于脱掉袜子,观察脚丫的方式感到比较有趣,因此,活动开始部分引起了一些小骚动,但是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而进入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的观察自己的脚丫,能找到基本的特征,并通过孩子之间的讨论与对比,孩子们能很快的发现不同之处。中班孩子相对于小班孩子,观察力的确敏锐了很多。在活动中,我们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观察力增强了,我们教师针对这些改变,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