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执政为民的句子(通用14篇)
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所产生的特殊情感体验。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主题,科学总结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了全面的工作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作为部门的一把手,在实践中深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就联系粮食部门的工作实际,对如何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坚持加快经济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经济主管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几年来,我们克难求进,采取有力措施,使粮食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抓目标分解落实。每年初,我们都将全年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奖惩兑现,不打和牌,激发各企业实现目标的积极性。每季度都召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会,强力推进目标实现。通过上下努力,各企业都较好地完成下达的年度目标。二是搞活粮油经营。针对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与个体粮贩和其他粮油经营单位采取“零距离”竞争,改变收购服务方式,每年组成几百个收购小组,带磅秤、带包装上门收购,以诚信和优质服务掌握收购主动权。全区至5年共收购粮食43.6万吨,收购兑换菜籽12.7万吨,菜籽收兑量每年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同时,针对江宁由粮食主产区变为主销区的现实,把握市场走势,积极外采粮食,扩大外销。特别是20,我们把握粮价上扬粮食趋紧的机遇,数次到东北三省外采粮食6万吨,这批粮食的购进为确保全区粮食供应,提高企业效益打下了基础。几年来,辖区内不少粮食企业面对市场,活中取胜,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三是盘活部门工业。针对工业企业处于改制后磨合期的实际情况,我们改变工作方式,首先抓服务,协调矛盾,尽可能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每年都竭尽全力帮助区植物油厂和金城彩印厂等企业筹措资金,组织原料,做到全年生产满负荷。其次抓技改,加大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几年来,我们挤出资金500多万元上了色拉油、橄榄油两条生产线,购置了“色选机、抛光机”等设备,提升了大米、油脂的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通过上述举措,全系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企业效益大幅上升,至年5年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4141万元,占指标102%;完成工业总产值258778万元,占指标101%;完成销售收入237097万元,占指标102%;完成利税40008万元,占指标13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收入8852万元,占指标118%;粮油经营量180万吨;全系统实现净利润4473万元。今年净利可望突破1200万元的指标,经济效益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应该说,我们这几年加快粮食经济发展目标是明确的,措施是到位的,效益是显著的,是紧跟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就不能维护稳定局面,更无法推进粮食企业的改革。加快发展是经济部门的第一要务,也是提高部门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紧紧扭住不放,集中精力抓发展。
二、坚持推进企业改革。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这就是要求我们经济部门要坚定信心,把握政策,精心实施好各项改革。几年来,我们按照国务院一系列粮改政策和省、市、区政府的改革要求,从实际出发,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审时度势,推进改革,五年迈出五大步。一是99年下半年在全系统特别是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了转岗分流和医疗费改革,转岗分流了近千名职工,打破了粮食部门多年的大锅饭,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二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改制要求,平稳完成了面粉总厂、饲料公司、包装袋厂3个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实现了我区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三是根据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对粮食购销企业全面推进内部减员减负改革,共减员756名。四是2003年在区法院和体改办的指导下,又集中精力推进区植物油厂的改制和破产,全员置换身份,组建新的.民营股份公司,目前新公司呈现新的生机,老企业破产进入法定程序。五是3月对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改革,原粮管所、加工厂停止运作,组建新的购销分公司。由于我们带着政策搞改革,带着感情做工作,“一碗水端平”,五年来改革进展总体平稳,改革基本到位,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应该说几年来我们做了最艰苦的事是改革改制,最大的事也是改革改制。若不顺应形势,下大决心,推进改革,粮食企业处境将会更加困难。由此可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要坚定信心,适应形势要求,加大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反映着执政能力的高低,我们要实施好各项改革,提高执政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抓好改革、发展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粮食经济。一是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改善库容库貌。今年,全系统投入100多万元维修仓储设施,改变库区脏、乱、差的状况,重树江宁区仓储设施和保管技术先进的雄风。二是做好对东山城区粮食职工住宅的卫生、环境、门卫、水电等方面的管理,筹措资金改造了用电设施,提升职工和居民住宅区的文明水平,开展创建“平安江宁”和“文明城区”活动。三是十分重视老干部和幼儿园工作,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设施,使幼儿园晋升为市级示范园,老干部工作也受到市、区的表彰。四是提高职工收入,增强企业凝聚力。全系统各企业都采取有力措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目前,全系统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比前几年工资不能按月发,每月只有几百元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同时,我们积极筹集资金兴办了炮院学员食堂,为2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是切实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全系统上下共努力,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明确责任,各司其责,出现不稳定因素及时排解,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了全系统稳定、安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党才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能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经济主管部门,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政通人和、安全稳定的局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四、坚持勤政廉政,严格自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按照这一要求,把一个部门的班子建设好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把手,最关键的是坚持勤政廉政。凡要求班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凡要求企业领导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几年来,我与班子成员能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心竭力、恪尽职守。一是勤奋工作,我们每天工作10多小时,除春节休息几天外,平时很少休息。二是发扬民主,重要决策都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力求决策民主科学。在领导干部任用提拔上,能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由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通过。三是廉洁自律,做到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下基层吃工作餐,特别是在粮食经济转轨变时期和改革改制过程中,我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不拉拉扯扯,不迁就照顾,做到按政策规定集体研究,阳光操作。几年来,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全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卓有成效。这也证明,提高执政能力必须要坚持勤政廉政,反腐倡廉,作为一个经济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只有勤政廉政,才能依法执好政。我们要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党、为企业、为职工掌好权、用好权,带领粮食部门干部职工为进入苏南第一方阵多做贡献。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二
科学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坚持科学执政,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确立科学执政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我们要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五个统筹”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重大机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向集约的生态型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努力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执政党而言,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但体现在发展上,也必然体现在政绩上。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与这个党创造的政绩休戚相关,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认可的政绩,才能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执政行为必须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是说,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的第一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作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追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真正造福百姓。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勤政廉政的基础上,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千方百计造福百姓,高度关注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对当前群众的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办事难等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尽快解决好。
三、牢固树立全面的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执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政党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科学性,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坚持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创新应坚持理论、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起全面的创新观,倡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开拓创新,让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在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抓住求真务实这一本质,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理论更加符合实际。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将中央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中央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社会发展不会停止,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创新的过程中隐含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不断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作为执政党,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四、牢固树立持久的稳定观。
持久的稳定观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对执政党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时候稳定都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就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执政也就会面临一系列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总的来说,社会稳定系数日益增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办法增多。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或者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改革发展,或者为改革发展而忽视维护稳定。持久的稳定观,是大稳定观,追求的是维护稳定而不是维护现状;是长期稳定,而不是短期稳定;是动态的稳定,而不是静态的稳定;是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和持久的稳定环境。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特别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五、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政党能不能凝聚大批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的兴衰存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应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倡导人人都能成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统筹人才工作,使我们党真正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执政党。统筹发展规划,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查看)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队伍建设,既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多样化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工作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正确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开发的整体效能。统筹政策措施,根据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努力营造人才政策优势。统筹资源开发,注重人才资源开发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相互配套,促进人才开发与创新创业环境资源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三
----------------------------------。
孔老师:您好!
现在想和您探讨有关执政能力的问题。执政能力是一个新概念。每一个新概念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都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某种客观实现的反映。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后,产生了执政能力这个概念,或者说出现了执政能力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执政能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执政能力的根源在哪里?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有什么变化规律?虽然经常思考,但是有时却感到很迷茫,想不清楚。我想就这方面的问题听听孔老师的看法。
谢谢!
梁xx。
梁xx同学:你好!
“执政能力”确实是一个新课题,中央之所以要提出来,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发展,“威权政治”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如果仍按原来的执政理念,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将受到挑战。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形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城市化和三农问题、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问题、财政金融问题、环境资源问题、人口与就业问题等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导致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基础已经出现问题。迫切要求执政党彻底审视自身问题,否则,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11-10《解放军报》第7版发表何志海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提到:“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一旦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垮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摆在执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面前”。实质上是要求执政党在执政能力方面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
一是三农问题的形成的原因。
建国初期,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国家实行加速实现工业化的策略。而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化有三种方式,即产业自然成长型工业化、殖民输入式工业化及政府高度介入工业化,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态势下,我国不可能采用产业自然成长型工业化模式和殖民输入式工业化模式,只能通过政府高度介入工业化模式来实现,依靠的是政府强大的力量来配置资源,并以此来实施“赶超战略”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我国又不可能利用历史上的两种工业化筹资渠道,因此农业的剩余就必然成了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制定和实施的户籍制度和对农产品巨大的“剪刀差”政策,可以说是造成目前“三农”问题的起源。
从此以后,农村和农民就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农村和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再此被忽视,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再次受重大剥削。
我在三农中国发表一篇文章《建国以来农村和农民遭受的两次经济掠夺》,是在搜集资料是随便发表的,其资料如下:有文献估计,在改革前的1950年-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收入,同期农业税收978亿元,财政支农支出1577亿元,政府实际提取农业剩余净额为4500亿元,农民平均每年的净负担是155亿元。这是第一次剥削。第二次是:从1979年到,国家从农村征收了2亿7千万亩土地,用于城区扩容、修路、建工厂和开发区,这笔土地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买走,中间又被国家汲取了6-10万亿的“剪刀差”。这些是有权威资料可查的。
但问题最大的是,中国经济经过连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早已进入工业化的门槛,整体国力已大幅度提升,但农村却好象一直还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二是法律法规问题。
而且对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所有者主体农村集体却没有最终的处分权,例如不能自作用于非农用途并不能转让。必须要先通过国家征地的方式强制性转为国有土地才能转让,国有土地与集体所有土地明显是不平等,其所有权权限甚至小于只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者(并非所有权),因为他们能将使用权抵押、出租、转让,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却不能,连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屋也不能与城镇房屋那样可以抵押。所以农村集体所有的“所有”并非是根本意义上的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四种权能),也导致政府可以从中获得权力租金――实质上是可以剥削农民土地所有权利益的租金。
另外被征用“价格”(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费)也不能由所有者主体根据市场价格而定,因为《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已经给农民规定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农民有意见发生争议也很难争取利益不受损害,因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而政府则可以按“土地的城市建设用途的市值”把征得的土地批租出去。
这就是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所设计的“征地、补偿、批租”制度,明显使农村和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处于被动局面,是绝对不完整的所有权,不能有效保护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也为政府滥用“公众利益”之名而损害农民利益在法理上大开方便之门。
三是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问题。
现在众多学者专家在研究“三农”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法方案,也有众多人员在关注、在为农民发出声音,这是好的现象。但是很少提到最根本的问题。
上面说到的法律法规的问题,但作为占大多数人比例的农民想要修改宪法和法律来争取和维护他们的利益也是很难,因为权利在全国人大,而《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中农村居民代表所代表人数的比例是四比一,例如100个城镇居民可以选一个代表。但农村居民却是400个才能选一个代表。而实际上所谓的农民代表也有相当部分已经是得利群体如“资本家”等,他们已经“不代表”农民。也就是说,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来分,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这国家和各地最高权力机关里是里面是最少的。
所以,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给予农民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政治权利,从根本制度和体制上解决农民的身份歧视或社会地位问题。如果连这一条也做不到,说解决“三农”问题只不过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施舍”而已,因为一个社会中占最大多数的人群却几十年被剥削平等的政治权利,现在说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悖论!更不符合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在世界上少见的!而且在法律上没有保障的权利绝对不是权利,法律上有保障的权利通过没有代表性的行政、执法机关执行也是不完整的权利。
因此中国的三农问题根本就是制度或体制问题,不改变这些农民永远还是处于弱势,这也是建国五十多年来农民一直处于二等公民待遇之根本,更是执政党现在说提高执政能力和维持执政基础的焦点之一,因为执政党说他们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的利益却一直受损害,这使包括执政党在内的人们怀疑其执政基础的合法性。
当然,还有城市经济改革形成的问题。如股份制改造、国有民营化和土地经营过程中,成了少数人吞噬国有资产的一场场盛宴。在一场场盛宴中,权利、资本、“知本”这些所谓“精英”们一起互相跳舞拥抱,并以改革代理人的角色一起摇旗呐喊,主导着中国改革的方向。却吸取着大多数人的血汗,损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演出了另全世界咋舌、另普通国民仇痛悲哀一幕幕腐败大戏。
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造成流失。特别是对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而贱卖;对原有低工资但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职工推向社会,造成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向少数部分人,使少数部分人从改革中得到利益,也形成目前1400多万的下岗工人,让大多数人承担承担改革的成本。
这些问题也说明了权力和资本及部分知识精英正最大地获得改革的利益,改革不能另大多数人能都获得好处,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民生建设,只注重效率而缺少了公平,偏离了执政党原来的改革方向,同样影响到执政能力,也引起执政党的高度重视。所以现在需要提出执政能力的概念,以及最近提出的“保持先进性教育”,均有同样的原因。
一个现代社会,每一个执政党都需要考虑自己本身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中国社会发展到现在,也确实需要执政党有稳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还有其它的问题这些以后再谈,或在我上面所说的另一文章里再一起讨论。
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提供下面的文章中你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最后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你有自己的观点,自己分析问题,不要受别人的观点所左右。
祝
学业有成。
孔善广。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四
x年,**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扶贫挂钩领导和挂钩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富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抓机遇,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扎实工作,按照我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生态富镇、开放活镇、人本兴镇‛的发展战略和‚两优一特‛(提质增效烤烟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矿电优势产业、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化‚三农‛和扶贫开发为重点,着力抓好基础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烤烟支柱产业,扶持和壮大林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努力做好秋冬农业开发,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镇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执政效果明显提升。
20xx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4250万元,比上年增7686万元,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1797.1万元,比上年增179.1万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5万元,比上年增6625万元,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比上年增592元,增长13%;镇村居民存款余额13075.78万元,比上年增2553.92万元,增长24.27%。
农业经济稳步较快增长。镇党委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烤烟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烟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比较效益凸显的情况,镇政府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层层落实,烤烟面积、烟叶产量、烟叶均价、上等烟比例、烟农收入、烟叶税收六项指标均在20xx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又创历史新高,全镇烤烟种植面积26750亩(其中田烟13000亩,地烟13750亩),超出合同面积2350亩;完成烟叶交售332.52万公斤,比合同收购量310万公斤超额完成22.5万公斤,烟农交售烟叶直接收入达6419.07万元,比上年增1411.9万元;烟叶交售均价达每公斤19.30元,比上年增加3.39元;全镇烟农户均种烟收入达1.5万元,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烟叶生产先进单位‛,在巩固和提高烤烟传统支柱产业工作上再创辉煌。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多方引进新兴种植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畜、茶、菜、林各项产业得到协调较快发展。
引进推广良种良法,充分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确保粮食供给自求平衡。完成机耕机耙5394亩,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18844亩,粮食总产达808.39万公斤。科学指导畜牧业生产,抓好生猪、家禽养殖扩大规模,全镇共出栏大牲畜(牛)1284头、生猪出栏18245头、肉羊出栏645只、家禽出栏103450只。积极改造老茶园,依靠科技提高茶叶品质。全镇共有茶园1.15万亩,茶产值达1129万元。重视秋冬农业开发,提高农业耕地复种指数,以浦贵、都贵、伴坤、路同四个山区村委会为主,扩大烟后玉米种植达1.8万亩;在北泽坝、安定坝、坝大力发展秋冬特色蔬菜,连片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为解决清水河片区发展生猪青饲料困难的难问题,镇党委、政府从红河县联系3车红薯藤免费供给农户。
积极发展林果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科技种植培训,开辟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继续推广核桃种植,去冬今春种植核桃6440亩,累计面积达2.1万亩,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培植农民增收后续产业。着力推动清水河两岸低海拔区发展糖料甘蔗新产业,投资100多万元,在清水河沿岸低海拔地带新开挖50多公里的蔗区公路,新发展1500多亩糖料甘蔗,使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从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农民群众得到了较多的实惠。‚工业强镇‛战略不断得到落实。积极服务好辖区内矿电企业的发展,加快壮大工业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镍业公司投资1.9亿元的镍铁一期火法生产线已建成,投资7000多万元的都贵电站已建成投产,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58万元,工业增加值达12142万元,完成营业收入19202万元,上缴税金1602万元。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第三产业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其他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三月会〃米干节‛,‚一日游‛旅游线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扩大了知名度,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
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村容镇貌大有改观。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惠民、富民、便民工作放在首位,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把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镇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村容镇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2400万元的清水河烟区工程进入招标阶段,投资3000多万元的北泽烟区工程在积极争取中,投资780万元的坝土地整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路同村委会5个村民小组的农网改造已完成,投资12万元完成了路同人饮工程,解决了路同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资280万元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正在施工,投资150万元的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及投资95万元的一事一议工程已完工,投资15万元完成了苏都嘎人饮工程建设,投资45万元完成了安定社区及镍矿生活区人饮主管道架设,投资32万元完成了红安至安仁文明道路建设,投资45万元完成了大同浦大桥建设,投资52万元完成了路同至都贵公路大中修工程;投资7.8万元完成了独寨至帕罗公路建设,投资106万元完成了**社区奔干村民小组活动室、场地硬化等工程,投资150万元完成了路同村委会脚梯、哈嘎梯、路同、南扎、大同浦村民小组进村公路、公厕、文化活动室建设,投资39万元完成了浦贵村委会嘎各和浦贵村民小组进村道路建设,顺利完成农村地震安居房建设,339户(其中布孔支系290户)农村安居房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年来,镇党委从关注民生角度出发,积极努力多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投资280万元的**社区乌龙、补垤、安仁、红安居民小组和北泽村委会旧北泽、新北泽村民小组、安定社区土塘、新寨居民小组进村道路、文化活动室、场地硬化工程正在进行。在全镇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召开会议、宣传发动,使广大群众明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村民参与热情高涨,纷纷捐款捐物,全力以赴支持新农村建设。目前广大村民和在外工作人员还在继续捐款捐物,全镇上下形成了自己的家乡自己来建设的良好共识,为全镇下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路同村委会脚梯村民小组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群众自发筹资,有计划按步骤分批分期拆旧房建新居,走出了一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生态建设良性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多种形式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克服部分干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打消广大群众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模糊认识。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科学合理规划好清水河、班碧河、车垤河、拉里河流域,特别是地质灾害区域的核桃、竹子种植。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中低产林改造,抓好水源林保护工作,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依托集镇和安定工业集镇建设,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监管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三、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
间解决垤玛乡温培村民小组与我镇卡腊村委会拉里村民小组突发事件投入8.5万元,解决浦贵村委会垤嘎村民小组和北泽村委会玉嘎村民小组水源纠纷投入6.5元,解决浦贵村委会垤嘎村民小组与浦海村民小组割松香引发的山林纠纷投入2.8万元,解决路同村民小组抛墓烧尸投入2.5万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针对当前的社会治安特点,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优化治安环境,打造‚平安‛,认真落实好‚严打‛和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创安工作得到强化。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对属于本地本部门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隐患,实行领导包案,明确责任人、办理时限,促其尽快得到妥善、有效解决。切实抓好社会维稳工作,强化举措,及时处臵各类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积极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信访渠道畅通、矛盾纠纷摸排及时、调处到位,全年基本上没有给上级增添麻烦,切实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的守土安保责任,确保全镇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教育得到优先发展,积极协调各方资金,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被市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集体;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办学,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镇累计收取保费1618850元,综合参保率达98.63%,缴费率达98.31%。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搞好受灾群众和冬春两季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认真落实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各项工作,积极筹措和落实优抚、优待、五保、救灾救济资金,有效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全镇1990人纳入低保户,累计发放金额143.28万元,接济‚五保户‛83人,致力于帮扶助残,残疾人事业工作稳步发展,助残、康复工作不断加强,全镇9个村(居)委会成立了残疾人之家,帮助超过10户残疾人排除危房,改善残疾人居住生活条件,在‚助残日‛和节假日,走访慰问残疾人18户,全镇共有113户残疾人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确保了困难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需求,各项救助资金按期足额发放到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提高,群众幸福感得到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断规范,严格保护国土资源,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与9个村(居)委会分别签订保护责任书。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积极配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土地征收工作,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控管理工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了**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和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
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按照元宣发(20xx)3号文件,《**县20xx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规划以及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为主线,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状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等,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在掌握xx大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理论、提高思想,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把全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加强了舆论引导和监督,认真抓好主题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舆论氛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进统一思想,凝集力量,在全镇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xx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创先争优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效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对‚一面旗臶、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宣传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效等巨大成就。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展示和提升形象,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展示和提升**镇形象,突出把推向县、市,结合实际,认真实施我县‚走出去‛的战略,以我镇重大活动为平台,借助主流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深入宣传县委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生态富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开放活镇,人本兴镇‛五大战略和我镇贯彻落实xx大精神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重视与各级媒体的协调,有效调处各类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提高外宣干部和各级干部面对媒体的能力,切实把握政策导向,遵循规律,科学处理好各级各类媒体关系,有效掌握种类突发性事件,热点、难点问题的新闻发布和话语权,主动权,为**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了大量的必要工作。五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以‚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建设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以全国第九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公民道德建设‚二十字‛方针等,认真做好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的活动工作,提髙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料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动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步加强和改进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全面提了中心组学习的质量,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讨会和‚学习道德模范,文明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六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要求,加强管理文化市场,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明健康的文化发展环境。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坚持‚三创新‛、‚三结合‛,大力促进了我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面‛方针,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农村2131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文化信息共享等文化惠民项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镇的文体队,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认真加强了农村和集镇文化建设,充分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精心打造了一批体现特点,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队伍和文化艺术精品。七是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镇党委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战线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为核心。全面加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深化宣传文化领域,‚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不断规范和完善机制,加强领导,为宣传思想工作,培养造就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推进**大发展,进一步兴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高潮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人才保障。
四、机关作风明显改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始终把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素质与干部作风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点,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党委形象得到了全面提升。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始终把学习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和为民执政的全过程,强化学习,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专题系统学习。除坚持集中学习外,针对性地印发学习材料,供平时自学参考。通过集中学习和业余自学相结合,使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效推动了全镇工作的开展。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增强了机关效能和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镇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党内‚一对一帮扶‛活动,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树立和增强干部队伍事业心、责任感的大事来抓。20xx年,镇党委共对179名困难党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帮扶;建立了关爱捐资‚十元工程‛,全镇党员1086名中共有947名参加了活动,‚十元工程‛关爱捐资达19640元。二是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和村(居)‚三委‛班子成员深人学习了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新《党章》以及省、市、县党代会和全会精神。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精学、深学上下工夫,在指导实践上做文章,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的培训,组织全镇农村党员、干部、团员集体学习28期,参学人数达1568余人次;四是高度重视防腐倡廉工作。镇党委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要求带头践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深刻领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实质内函。年内镇党委召开了4次防腐倡廉专题会议,规定了防腐倡廉相关的三个制度,召开了一次镇村干部参加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18个基层党总(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广矿进农村的‚三进‛廉政教育活动,开展了农村‚三资‛清理工作,组建了村(社区)监委会。着力整治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年内有2名社区总支副书记因违规有关纪律给予了免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努力营造关心爱护干部、党内相互支持信任的团结干事队伍。
2名武装干事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隐患排查14次。同时认真开展了冬季征兵工作,共36人接受了征兵筛选,初检合格23人,最终应征入伍5人,顺利完成县委下达的指标任务。十是认真开展工会工作,努力为工会会员办实事、办好事。全年慰问困难职工5人(次),组织工会会员及家属进行体检217人次。十一是共青团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积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把发展青壮年党员作为重点,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全年共发展团员名,办理超龄团员离团手续26名,全镇现有团员数达到了678人,进一步优化了团员结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全年共组织团员活动6场次,使共青团工作更加丰富多彩。十二是积极开展妇联工作,年内以多种形式宣传学习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各种法律法规5场次,共有1860人(次)参加。还积极开展了‚不让艾滋病进我家‛、‚抵制毒品‛等社会括动。利用街天进行宣传‚防艾‛宣传1期,发放宣传单800余份,发放防艾知识册300余册,使群众更好地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积极开展妇女之家活动,积极投入科技兴农活动,投身于大春生产.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六、顺利召开**镇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党委换届工作。
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中组发“20xx”20号)、《关于组织实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程序》(组厅字“20xx”1号)、《关于认真做好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和部分州(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通知》(云发“20xx”12号)和《关于做好20xx年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意见》(元发“20xx”3号)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镇党委于20xx年3月16日至18日召开第八次党代会,并于3月18日顺利完成党委换届工作。在这次党委换届工作中,我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规范操作,稳步推进换届工作。此次党委换届工作,共选举产生镇党委委员11名、镇纪委委员5名,出席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名,在第八届党委一次全会上,选举产生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3名,在新一届纪委一次全会上,选举产生纪委书记1名。
二、特色亮点。
x年,镇党委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围绕‚文明规范保稳定,夯实农业求发展,兴科重教提素质,发展林业护生态.畜禽林果增收人,矿电开发增财税‛的工作思路.树立‚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生态富镇、开放活镇、人本兴镇‛的发展战略和‚两优一特‛(提质增效烤烟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矿电优势产业、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扶贫。镇党委围绕又好叉快发展主题,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涉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保证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削弱,已实行的支农政策不改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少。二是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在维修加固同时.加快新建水利设施建设。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整村推进,易地开发结合起来。
(二)着力抓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力量。
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针对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现状,镇党委强化了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立了着力抓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明确突出抓好交通、水利为和烟区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发展条件。20xx年,千方百计集中力量筹措资金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一是把加快改善交通条件摆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位臵。二是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做好超高压输变电建设丁程.加快了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农村电网后续改造工程,加快各类输变电工程建设。
(三)着力抓支柱产业培育,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水平低、支柱产业单一、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属粗放型的山区乡镇。面对这样一个镇情,要加快经济的增长就必须发挥好烤烟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着力开发丰富的水能、矿产、文化旅游资源,构建特色支柱产业群,增强经济实力。为此,镇党委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生态富镇、开放活镇、人本兴镇‛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两优一特‛(提质增效烤烟传统支柱产业、做强做大矿电优势产业、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步改变以往在种植面积上做文章的做法,注重优化布局.改善品质,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持烤烟支柱产业不衰减,推进积极培育矿电产业、‚林果产业‛、‚茶叶产业‛等,全力以赴推动我镇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四)着力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控制,提高和转移。
**镇社会发育程度较低低,清水河片区文化贫困现象突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这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镇党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确立了着力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着力采取‚控制、提高、转移‛三大措施,综合解决好人口问题。在人口控制方面,落实各种长效节育措施,以创建‚无多孩乡镇‛为目标,以控制违法生育特别是违法多孩生育、提高计划生育率为重点,主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这个难点。继续抓紧‚一放二扎‛、医学监护和补救措施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八以内,进一步完善以奖励扶持制度为龙头,‚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为支持,‚奖优免补‛为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做好科技推广和科普工作,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稳步推进教育‚两基‛工作,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强卫生服务建设。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进公共教育办渊发展。
在人口转移方面,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把过多的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农村转移出来,从转移出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依托市、县两个劳动力市场,积极联系沿海地区的用人企业.并逐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形成有富余劳动力,就有企业聘用的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引导自主创业。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全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五大转变‛和‚七大效应‛。‚五大转变‛就是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从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从不稳定向稳定转变.从低收人向高收人转变,从外出务工向回乡创业转变。‚七大效应‛就是农民增收的效应,扶贫攻艰的效应,新农村建设效应,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效应,优化劳动力价值重组的效应,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应,减少社会生态压力的效应。
(五)着力抓好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
是一个生态脆弱的乡,抓好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是持续发展的重大前提。为此,镇党委着力把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来认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针对生态脆弱的特点,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抓好‚天保‛工程,做好农村能源建设,水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继续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努力使水更碧、山更青、天更蓝、地更绿,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x年已经过去,我们又已迈进充满希望的新一年,开始了充满挑战的新征程。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的使命,肩负着全镇人民的殷切期望,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召开!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五
体往往创业时齐心协力、朝气蓬勃,而事业成功后却松懈涣散,终至“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难题。
4年后,随着全国的解放,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一直在探索和破解着这个难题。面对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黄炎培难题”的新求解。
科学执政是前提。
“黄炎培难题”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党如何执政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的问题。它触及的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也就是党对国家政权、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进行领导的体制、机制、途径和方式。讲求科学,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第一要求。
科学执政,强调的是执政要合乎规律性,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来配置和运用权力、治国理政。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执政为什么要讲科学?道理很清楚,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只有尊重科学即尊重规律,才能保证事物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执政也是有规律的,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有的执政好些、久些,有的差些、短些,无数次反复,这里自然有可循规律。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执政活动要遵循的规律更为复杂,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解中,“科学执政”被排在了最前面。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破解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基本前提。
科学执政涉及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制度保证和方法运用。
首先,要有科学的执政理论。一个执政党要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科学的执政理论的指导。
其次,要有科学的执政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科学的执政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执政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
第三,要有科学的执政方法。毛泽东同志说过,如果我们的任务是过河,那么方法就是船和桥。这里强调了方法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船和桥建造得不科学,不仅不能帮我们渡河,还会把我们倾覆在河中。科学的执政方法是党的执政思想、执政制度在执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在具体的执政活动中,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科学执政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民主执政是本质。
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强调的是把执政放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来实施,通过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来运用权力、管理国家。
民主执政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而,党成为执政党后最根本的问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只有坚持民主执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民主执政,既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来体现和落实。
依法执政是保障。
2003年8月,我国出台了一部法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这就是《行政许可法》。它的出台,标志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实质性推进。今后,政府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看看《行政许可法》是否许可,没有许可的就不能做。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依法执政是时代的要求。现代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法治国,就是要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绝不谋求宪法和法律之上或之外的特权。
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更需要我们提高依法执政的本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的框架内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依法执政,就是要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强调的是执政要符合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和法律规范,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者并举整体推进。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前提和基础,不论是民主执政还是依法执政,都要讲究科学、依靠科学,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民主执政是核心和实质,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都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主执政。离开了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就会失去根本意义。依法执政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和保障。无论是科学执政还是民主执政,都要严格依法办事。
一是要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研究。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总结执政经验,借鉴国外政党执政的有益成果,从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基础等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
二是要积极推进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和机制,既要理顺党内权力的授受、运行和制约体制,也要构建党的权力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运行机制,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支持和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
四是要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依法处理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的关系,依法处理执政党与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依法组织和领导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六
一、引言。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
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他在比较研究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结论说:“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然是变态政体。”因而,他说:“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ruleoflaw)更为可取。”“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
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就是要确立一个摆脱个人欲望,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如果说党的十五大只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核心问题的反思,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它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明、法治的一个里程碑。从历史的梳理来看,依法执政的提出是依法治国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应当承认,古老、博大的中华文明不是不存在缺憾,缺少法治的人文、思想基础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缺憾之一。尽管也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们提出的“独任法治”的呐喊,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未真正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国意识到并主动开始推进法治进程是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逼之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但遗憾的是,在当时举国迷茫、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中国没有能够、也不可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实现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我们党执政以后,由于政治与军事的巨大胜利使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法律的作用。在1958年8月召开的协作区主任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问题„„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百分之九十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开会有它们那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那一套。”刘少奇也提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由于极端忽视法治,推崇人治,结果十年“文革”最终爆发,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后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实行人治最大的弊端,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寄托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决策没有基本法律依据和民主程序规则,个别人可以恣意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6年初,江泽民同志就依法治国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进一步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随后写进了宪法。从中国法治进程的脉络,尤其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治国理念的变迁来看,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适时的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对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考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前三届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性的决策。它实际上表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依法治国,在现阶段,关键是依法执政,只要实现了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应该说依法行政并非什么新鲜名词,其含义就是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自己应负的职责,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包括职能的确定、组织设立、权力来源)、行政机关的运行(尤其是行使抽象或者具体的行政权力)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依法行政的产生与民主法治、分权制衡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民主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法治行政等等,但是政府行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法律之下进行则是共同的。与西方建立在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不同,我国提出依法行政口号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要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依法办事,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再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直至1999年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依法行政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通过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历史和理论考察就不难发现,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在现阶段的中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目前之中国,是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在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由于传统的党政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思维和理政模式不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行政权的过分强大在我国仍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于举足重轻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依法行政也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
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依法执政是。
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
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政”字虽一,但含义相去甚远。前者的“政”准确的理解,应为政务之“政”;后者的“政”则为政权之“政”。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明显不同,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执政党执政后依法成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付的行政职责;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相对更加宏观;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对更加具体。依法执政是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进程中治国理政的战略性调整;而依法行政则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贯彻执政党的执政方针。
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历史证明,没有我党的依法执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会陷入危机和困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正是“十年文革”时期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其次,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是一个上位概念,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的运作才能得以贯彻。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现阶段的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立法、司法两头过小的“纺锤型”状态还不可能在一时片刻之间得到合理的改观,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五、结语。
总之,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是对我党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由于现阶段政府施政的特点,实际上依法行政正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三者既有根本的内涵差异,又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只有理解了这种区别与联系,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执政理论的精髓,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这种理解不一定准确,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55年来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时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民主执政”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而且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主执政,就是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执政的基本内涵,既科学回答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性质,也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执政的实现途径;既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也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动力源泉。坚持民主执政,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为了谁、依靠谁,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判断执政党性质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执政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民主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坚持民主执政,是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执政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只有坚持民主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民主执政,既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保障,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来体现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执政环境和执政队伍发生的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民主执政提供制度保障。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人民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等等。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八
重庆巴南区委宣传部 施硕 。
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科学执政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精辟概括。中国共产党能够能成为执政党绝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偶然的,她是几代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阶级利益的政党,她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如果缺乏对这一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着力于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坚决惩治腐败,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
二、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执政基础。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九
执政是一份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而且每位执政者都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在我过去的执政经历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对执政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位执政者,必须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我相信领导者应该时刻敬畏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而不是滥用权力。我一直努力以身作则,始终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我明白,作为一位执政者,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执政者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作为领导者,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咨询专家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变得尤为重要。倾听他人的声音可以帮助我看待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此外,执政者还应该善于沟通,以便清楚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决策。通过与公众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交流,我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此外,执政者需要保持独立和正直。政治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和诱惑。作为领导者,我始终坚持原则,严守道德底线。我不会被金钱、权力或其他私人利益所腐蚀。只有诚实、透明和正直的行为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我相信,只有以身作则,执政者才能影响他人,建立一个充满正能量和理性的社会。
此外,执政者还应该注重创新和变革。世界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作为执政者,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寻求创新和变革。创新不仅意味着在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在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最后,作为一位执政者,我始终相信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执政是一个群体性的工作,只有通过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我推崇团结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各方面的参与和贡献。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再次强调执政是一项充满责任和挑战的工作。作为执政者,我们不仅要有远见和领导力,还要始终保持谦卑、正直和敬畏的态度。通过倾听、沟通、创新和团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希望我的心得体会可以对其他执政者和政治工作者有所启发,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治国理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这些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党执政的主要经验,需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进一步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是它与生俱来的理论品质,也是它永葆青春活力的源泉。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应当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们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产阶级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锐意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积极进行新的理论探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在发展理念、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这一系列理论上的飞跃,是我们党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典范。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不动摇与坚持与时俱进、立足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结合起来,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人民要富裕,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行,不改革、不完善社会主义也不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我们党在巩固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不断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改革放开26年来,全国上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灿烂夺目的青春活力。在新的发展阶段,正确处理巩固社会主义与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社会主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其中,关键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动力,三者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三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处理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基础。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体制上的障碍。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搞好“五个统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扩大民主和健全法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文化等各个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与发展并重,繁荣与管理齐抓,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的最大危险。历史证明,什么时候实现了人民的意愿,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人民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克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少数人关起门来冷冷清清办事情的错误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要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来,意义重大而深远。科学执政,讲的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民主执政,讲的是依靠人民群众办事;依法执政,讲的是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三者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权,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通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中去。二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特别是对那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三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和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正确处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其中,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当前,我们党的队伍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与形势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抓好“一个指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个核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个关键”———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个重点”———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党的执政基础夯实打牢。只要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项根本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我们就一定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十一
执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领导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了几个重要的执政心得。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执政的核心。在执政过程中,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动改革,我们始终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深入社区、企业和学校,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和实施。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尊重人民的权益,我们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进而顺利完成我们的执政使命。
其次,加强党的建设是确保执政稳定的关键。党的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执政的基石。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时刻警醒自己要坚持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清正廉洁、干干净净、敢于担当。只有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我们一直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从而稳定我们的执政地位。
第三,勤勉和勇敢是执政的关键特质。作为执政者,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花时间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和解决问题。同时,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在现实问题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工作。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只有勤奋和勇敢,才能够实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对自己的良好激励。
第四,团队合作是执政成功的重要因素。执政并非个人英雄事迹的展示,而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团队。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沟通,实现工作井然有序,确保决策的正确与及时。我们注重团队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鼓励成员积极参与、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只有紧密团结、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取得执政的胜利。
最后,公平正义是执政的重要原则。我们要积极推进社会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公正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我们要维护社会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的合法化,确保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我们要加强执法和司法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执政是一项高度责任的工作。在执政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追求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勤勉和勇敢,团队合作和追求公平正义。只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十二
区别:
涵义不同。依法执政其内容主要有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简单地说,依法执政,涵盖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法制改革等内容,而依法行政只涉及执法的要求。
主体不同。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内容不同。依法行政的“政”,应为政务之“政”,即国家权力部门赋予的行政工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负的行政职责;依法执政的“政”,则为政权之“政”,即组织和领导国家政权,它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理解的重点)。
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1)都强调“依法”,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2)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
(3)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十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这种发展、变化和竞争,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党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经过对国际国内形势认真分析、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科学判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尽管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党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但未能正确应对执政环境的变化,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着力于准确地把握执政环境的新变幻,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具体任务,增强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和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从应对复杂局面,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建设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要善于总结自己八十多年奋斗历史,善于借鉴其他政党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善于思考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学习、实践和总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才能不同于其他政党,才能以造福于国家与人民而执政。我们衷心的祝愿我们的执政党在自己的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开创历史的新篇章。
共
3
页,当前第。
3
页
1
2
3
执政为民的句子篇十四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问题、国有企业和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日益突出,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不仅是指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科技教育及各类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等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就有了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四、努力完善“以人为本、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