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篇一
一、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布局安排,组织构造。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便是文章的“骨架”。常见的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中心论点)
①人要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并列分论点一)
②人要有意气,才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并列分论点二)
③人要有意气。才能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并列分论点三)
本文作者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三个方面(“意气”的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分论点。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内容具体,效果很好。层进式:
人生在世,意气不可无。(中心论点)
①意气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架;(个人)
②意气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基石;(集体)
③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国家)
作者提出三个分论点(三个分论点之间构成递进关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阐明了“意气”的重要意义。对照式:
意气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正确使用。(中心论点)
①意气风发可以引领一个人走上成功的巅峰;
②意气相投可以带给人幸福和快乐;
③意气用事会让人饱尝失败的苦果。
本文作者提出中心观点后,从正(1、2两个分论点)反(第3个分论点)两个方面分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楚。
二、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一)追问对象——即问几个“是什么”
看这个句子(中心论点)所涉及到的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珍惜拥有” 1.珍惜拥有的亲情。2.珍惜拥有的友情。3.珍惜拥有的爱情。例2:以“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分论点一)
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
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分论点三)
(二)追问原因——即问几个“为什么”
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例如,上海市2006年考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们可以可以确立这样一个中心论点:“我想握住奋斗的手”,然后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握住奋斗的手”去思考,从而列出以下几个原因,也就是几个分论点。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例1、2000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①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看问题的方法、看问题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③评判事物的标准尺度往往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2:同样以话题“争”为例。为什么要争?争有何意义?美好生活要靠争。事业辉煌要靠争,企业发展离不开争,国家强大离不开争„„所以“人生必须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
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
③弘扬正义须要争。(分论点三)例3:话题作文“原谅自己”。先确立中心论点,“人要学会原谅自己”,然 后从“原谅自己”的意义人手对中心论点作分解:
人要学会原谅自己。(中心论点)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分论点一)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分论点二)③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的生活重焕光彩。(分论点三)
(三)追问办法——即问几个“怎么办”(方法和途径)例如: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坦荡的胸怀、虚怀若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 3.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1:我们仍以话题“争”为例。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中心论点“人生必须争”,文章中心内容就是回答“怎样争”。可作如下分解: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要有必胜的信心;(分论点一)②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要善于把握机遇。(分论点三)或:①争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分论点一)
②争就要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分论点二)
③争就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分论点三)
例2: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其中一篇高分作文就是按以下结构行文的:
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
①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分论点一)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二)
③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分论点三)例3:《拒绝窝囊废》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四)追问结果——即问几个“会怎样”
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
2.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
3.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的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
三、练习:以“拆除心墙”的话题作文为例确立分论点
1、从“是什么”的角度
(总)家庭成员,师生,朋友之间都会有隔阂,有阻挡的心墙。(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是心墙,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是心墙,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是心墙„„ 从“为什么”的角度确立
(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天。(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
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带来的效果)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
(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
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
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存在的危害)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论点(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
(分)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宽容待人。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坦诚待人。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虚伪,真诚待人。(总)那怎样才能拆除心墙呢?(分)无形的墙,我们用文明来击垮。
无形的墙,我们用礼貌去瓦解。
无形的墙,我们用宽容来毁灭。
拆除心墙,需要抛弃自私。
拆除心墙,需要换位思考。
拆除心墙,需要拥有爱心。
拆除心墙,我们要善于沟通
四、设置、提炼分论点要注意几个细节:
1.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如用比喻,就都用结构相同的比喻,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每个分论点的论述要合理适度。南师大文学院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 “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分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 即“提、议、联、结”。
分论点表述的要求: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不同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分论点的设置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2.“分得开”,所列的几个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
3.“排得顺”,所列的几个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必须按轻重、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例如,2006年全国卷二的材料作文,有同学确立了这样的观点:读书是快乐的事,然后确立了三个分论点: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上边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三条,“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再如,还是上面的论点:读书是快乐的事,有同学确立了以下分论点: 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上面的观点中第1点和第3点,有交叉,第1和第2 应该先说2后说1,3和4最好是先说第4,然后再说3,如果1和3合并.比较合理的顺序是:
1、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2、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如果所提炼的分论点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那整篇文章就是并列式;如果分论点间是递进关系,全文就是层递式;如果分论点间是正反对比关系,全文就是对照式结构。
附例文:
肩 膀
大山用它的肩膀扛起了长河的落日,显得那么壮美苍茫;大海用它的肩膀托起汹涌波涛,显得那么澎湃激昂;大树用它的肩膀撑起条条枝干,显得那么茂密青翠。人类用肩膀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故事。
肩膀,演绎历史的风云。秦始皇的肩膀应该最宽阔,他把长城连接修筑万里,就像肩膀一样保卫边疆;李白、杜甫的肩膀应该最坚强,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诗的盛唐;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肩膀应该最智慧,他们的肩膀背着枪,和中国人民一起打出了一个新的中国;邓小平等一代新的领导人的肩膀应该最有力量,他们用“一国两制”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从古到今,有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肩膀演绎了中国的历史,那肩膀是如何的宽阔、坚强,如何的有智慧与力量;那肩膀是历史的交响,是智慧的诗篇,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一首唱不完的历史颂歌。
肩膀,演绎完美的人生。当洪战辉面对生活的窘境时,他便用他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用他的肩膀背负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生活的不幸,在 他的双肩压出了累累血痕,但他都用坚强、勇敢的双肩演绎了一段美丽的人生。当徐本禹走向农村时,他便用他的肩膀扛起了一轮火红的朝阳,给山区的孩子送去温暖,送去知识与未来。他的肩膀可能还不够成熟,他的肩膀可能还不够有力量,但这双肩膀足以感人泪下,催人奋进。他们的肩膀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人生,诠释了生命的精彩与意义。
肩膀,演绎亲情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喜欢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就好像巨人,用他的双肩扛起我幼小的心灵。长大一点儿,我喜欢靠在爸爸的肩上,因为有这肩膀,我就不怕坏人欺负,我就有了走好人生路的勇气。
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你便会发现肩膀的意义和价值,你便会发现它不断演绎着历史的风云、美丽的人生和真挚的亲情。让我们用真情去演绎肩膀的意义吧!
简评: 本文首先从自然的肩膀说起,开篇巧妙。然后引出人类的肩膀,衔接自然。主体部分从“肩膀,演绎历史的风云”,“肩膀,演绎完美的人生”,“肩膀,演绎亲情的故事”三个方面抒发对肩膀的理解和赞美,由古到今,由远到近,视角开阔,选材贴切。
读书的艺术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读书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很多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看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能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沉潜 与 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时间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多年的精力地下修炼,才换来响彻四周的引吭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地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同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于是,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3年后,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终于放他回到了越国。于是,勾践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20年后,勾践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举兵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用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手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大展鸿图,在美国政坛画出“一道完美的 ”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遥不可及的彼岸。
【点评】
本文围绕“为什么要沉潜”开启思路:开头第一、二自然段以自然现象类比沉潜与成功的关系,阐释了沉潜的意义;中间部分三个分论点从个人到国家,角度合理,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论据确凿;后面两个自然段紧扣开头进行类比辩证分析,照应材料,总收全文。全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匀称自然,开头和结尾排比运用恰当,语言有文采。
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喷薄而出的海啸蓄势在大海的深处,震烁天地的雷电酝酿在云层的深处,参天屹立的大树扎根在泥土的深处。自然的力量大都来自于自然的深处,而我们人生的力量又源于何处呢?
毋庸置疑,它来源于我们人生沉潜的深度。换句话说,我们沉潜的深度给了我们人生中最关键的力量,而关键的力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沉潜深度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于它们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画好那幅《涅瓦河边的普希金》,阅读了大量有关的历史书籍和诗作,进行了长时间的构思,画了数百张草图。他不断描绘,反复修改,为了完成一幅理想的画作,他竟花去了20年。20年的描描绘绘多么枯躁,可列宾坚持了下来;20年的涂涂抹抹多么耗费心血,可列宾沉潜了下来。列宾用20年的光阴展示了他人生沉潜的深度。
沉潜深度源自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有人偏偏不为之所动。著名昆虫学家洪式闾在杭大工作期间,潜心科研,身在西湖边,竟十多年不曾游览西湖。他说:“天下美的东西太多,而我的事情更多。”古人云:“性痴,则志凝。”而洪式闾正是用他的性痴去挖掘他人生的深度,这样的深度美足以让西子湖黯然失色。
沉潜深度源自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 1899年2月6日的工作日记上记下了室温:摄氏六度,然后在旁边一连打了十个惊叹号,表示了她征服任何困难的决心。玛丽.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的人生深度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打下的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延伸。
没有深潜入水,企鹅就不会有破水而出、登上陆地的力量,也就没有了那一道优美的经线;同样,如果没有深潜的功夫,一个人就只能永远漂浮在人生的长河中随波逐流,永远无法登上属于自己的陆地,更无法飞上属于自己的天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川之功。我们的深潜需要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专注,我们的勇气。有了这些,那么就让时间去蓄积我们的能量,让生活去酝酿我们的爆发。只有冲天而起的那一刻,才是我们创造人生新高度的时刻,才是显示“沉潜”巨大力量的时刻。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孤独,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孤独时,我懂得了阅读!
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眼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样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因为那地动仪的问世而让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他的人生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这世上最高级动物的我们,在忙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是感叹号。
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我想握住你的手
握手,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礼仪。握手,让熟悉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慈祥的妈妈。是您,给了我享受阳光雨露的生命。从十月怀胎到呱呱落地,您满怀兴奋、期待和不安走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无声的泪水浸透365个不眠的日子,那是您作为一个完整女人幸福的眼泪,也是您忍受了多少辛酸和痛苦的眼泪。当新生的生命在您的呵护下一天天地长大,您的生命却也在一天天老去。无私的母爱化成了您的子女健康成长的甘甜乳汁,却也在您的额头深深地刻下了一条条岁月的皱痕。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么,我最慈祥的妈妈,就让我紧紧地握着您的手,看那爬满老茧的手有过我多少成长的痕迹,心里面一次次地感受着您给予我的最伟大的爱。然后,我就可以忘却这一路上所有的泪水和伤痕,再一次静静地享受着阳光和雨露。
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慈爱的爸爸。是您,给了我行走的力量和勇气。依稀记得,儿时刚学走路,每一次我摔倒了,您并不是立刻就拉我起来,而是一边安慰我别哭,一边鼓励我自己站起来。您说“男子汉,要自己学会走路,摔倒了,就要自己站起来”。虽然那时我根本就听不懂您的意思,但是,当我真的自己站了起来以后,您那满面的笑容让我忘记了摔倒时的疼痛。并且在以后,每次摔倒以后,我都学会自己站了起来。都说“知子莫如父”,也许曾经年少的我并不是真的理解了父亲,但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也便开始懂得了父亲那些话,看似简单却又是多么的意味深长!
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最可敬的老师。是你们,传授给了我宝贵的知识,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年轻人。从教会我读懂书本上的每一个汉字、每一行句子,到让我读懂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多少个清晨和午夜,多少滴汗水和眼泪,多少份操劳和期待,从你们的青春到生命划上圆满句号的那一瞬间,始终延续在那三尺讲台上。如果握手可以表达我对你们真切的感恩,请让我紧紧地握住你们的双手,就这样,握一辈子。所有的感恩,但愿都能化成最本真的祝福,祝福老师一生平安。
握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
不要轻易说“不”
当暴风雨猛然袭来时,青松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更加挺直了腰板;当凛冽的北风开始肆虐时,梅花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吐出了缕缕幽香;当生活骤然激起了涟漪、刮起狂澜时,或许我们也曾迷茫,也曾徘徊,也曾担忧,但请记住: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不能在风雨还没吹倒自己之前就先压倒自己。
不要轻易说“不”,不管身体遭受怎样大的打击。一直很钦慕那位敢在大殿上力排众议的司马迁,他一直深信李陵不会叛汉,所以他理直气壮地替李陵辩解。虽然触犯了龙颜,身体备受摧残,精神压抑,但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选择握起了那杆沉甸甸的铁笔,于书案旁奋笔疾书。终于,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在他手中完成。于是,他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他在身心遭受打击下,却依然没有轻易说“不”的英雄气概。不要轻易说“不”,哪怕曾经如何繁荣昌盛一时。无法忘记清朝,那一段用血泪铸成的闭关锁国的历史。曾经,我们繁荣昌盛,是世界著名的商品都会;曾经,我们拥有许多外国人梦寐以求的财富;曾经,我们受世人瞩目,中华之物受世人垂涎。但我们却“聪明”地关起了大门,锁住了自己,认为天朝地大物博,应有尽有。对一切外来文化、外来技术都轻易说“不”,并将其称为奇淫洋技。因为轻易说“不”,我们拒绝了太多有利的东西,也错过了太多美好的机遇。于是,短短几十年的拒绝,导致我们落后了一百多年!
不要轻易说“不”,即使拼命挣扎在生死的边缘。当地震突然袭击了四川——这个素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地方时,多少人被掩埋在断壁残垣、乱石废墟中。生命危在旦夕,但大家都没有轻易说“不”,依然抱着最大的希望,以最乐观的心态面对。于是,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创造了。96小时、129小时、176小时,最长时间的存活,这难道不是他们不轻易说“不”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吗?不要轻易说“不”,即使是处于灾难关头、生死边缘,也要坚信我能行。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也要吹一下风,淋一下雨,但无论在何时,处于何种境界,我们也不能轻易说“不”。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看到坚强意志所焕发的魅力;不要轻易说“不”,我们会更好地把握前进的方向;不要轻易说“不”,生命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理想的阶梯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 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 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明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篇二
强化训练一:巧设议论文文分论点
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一)并列式设置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先看一个浅显的例子。《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骨气”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再看2014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边练边悟1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来张扬生命。(“争”为核心概念)分论点①: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分论点③: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例如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边练边悟2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阅读。
分论点①: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①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打开房门的钥匙,打开我们丰富的知识宝库。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
途径分类法主要是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开“言必谈为什么”的俗套,从而使得所写的文章别有一番新意。
边练边悟3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中心论点:预约精彩。
分论点①:道路幽暗,我用自信做明灯,预约精彩。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前路荆棘,我用勤奋做刀剑,预约精彩。分论点③:路途遥远,我用毅力做马力,预约精彩。(二)递进式设置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实,但同时也会招来文章“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次)(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边练边悟4 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是什么)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三)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答案(示例)分论点②:“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三)对比式设置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例如,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c.进无度,是愚蠢。d.退无度,是懦弱。
边练边悟5 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①: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反面)分论点②: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正面)
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问题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边练边悟6 请指出下列分论点设置方面的问题。(1)中心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①: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分论点②: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注意沉潜。
问题:a.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两个分论点未“分开”,仅有两个分论点,且都从写文章、搞学术研究方面来阐述,视野欠开阔。
b.分论点①扣中心论点不紧。(2)中心论点:沉潜重要。
分论点①: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分论点②: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爆发。分论点③: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而无序,三个分论点之间杂乱无章。
三、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四、巩固练习
以“做真正的自己”或者“人生允许出错”为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二)人物传记(用时:2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 蕾
1990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作了《思乡曲》。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后来,马思聪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尽乡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那时,他虽然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要贡献。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0年,但他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国只有一个。”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生活。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的关心。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思乡曲》结尾的追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辞世。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遗作,题为“思乡”。(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我为什么离开中国》)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新浪博客)③他保持了他独特的性格,除了他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还有最纯洁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乐的个性。(徐迟《祭马思聪文》)④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
b.北平的和平解放,给马思聪带来了参加大量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的机会,这让他意气风发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贡献。
c.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
d.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
e.《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
答案 ac 解析 b项“给马思聪带来„„机会”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为新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贡献”属于信息嫁接错误。d项“马思聪认为,„„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e项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催人泪下”与曲子三个部分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关系。
2.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张学良思念家乡的深沉和痛苦,从侧面表现(渲染)了《思乡曲》的艺术感染力,奠定了文章凝重感人的基调,引出下文对《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事迹的叙述。
3.马思聪是一个怎样的音乐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非凡的音乐天赋,热爱祖国,热爱音乐艺术,热爱平静的生活,对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充满热情,钟爱民族音乐题材。
4.“故乡情怀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源泉”,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联系材料和自己的阅历感受进行探究。(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同意这个说法。故乡是人类感知世界、认知自我的开端,是人类的精神源泉,马思聪的一生无论是投身救国,还是艺术创作,甚至被运动迫害,始终都对故乡对祖国心存挂念,矢志不渝。
举例:张学良的故土情怀,莫言、贾平凹、托尔斯泰等中外作家植根乡土的创作精神也是源于人类最朴素的故乡情结。(内引外联,言之成理即可)巩固训练(三):诗歌鉴赏(用时:2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 残 陆 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1)“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
(2)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致虚庵:书房名。②籝:竹笼。③明月:这里指珍珠。(1)请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化静为动。“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②虚实结合。实写致虚庵观景听声,虚写“画图出”“风雨来”。③情景交融。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衬托出庵主人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
(2)①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不慕荣利的清高品格。②表达了诗人对安贫乐道、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巩固训练(六)人物传记(用时:2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茅台教父”季克良
张芋月
季克良,原本姓顾,幼时家庭条件贫苦,被过继到季家。父母们都是农民,未接受过文化教育,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我养父一字不识,但每日都会监督我背书。有时我偷懒,没认真记课文就胡乱背书,欺负他不识字。没想到养父竟找到了检测我是否认真背书的诀窍„„”
小学毕业时,生养父母们聚在一起讨论季克良的教育问题。在种田、当学徒、报考初中的选项中权衡之后,达成了统一意见:如能考上初中,砸锅卖铁也要供;没考上就回家种田。
父母之心化为鞭策,他发奋考取初中高中,并在1959年参加高考,进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入校后选择了食品发酵专业,也选择了与酒相关的人生。
不过,季克良说,当时择校以离家近为原则,选择这所大学,只因“路费便宜”。大学里,季克良做了五年的“班主席”,因付不起车船费,他三次寒暑假没回家,留在学校埋头苦读。期间,顾家被一场大火烧得只剩下一床铺盖,一个哥哥病重去世,季家养母阑尾炎连续两次开刀„„这些苦难都被长辈们善意地隐瞒,季克良总是到事情过了许久才知晓。谈及此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流露出深深的内疚和心酸:“我的父亲母亲们直到去世,一个也没来过茅台,这也是我的遗憾。”
虽说先有茅台后有季克良,但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
1964年,季克良和夫人作为技术研究人员一起被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原始而豪放的喀斯特高原“气候和土壤完全不同,加上一吃就流鼻水的辣椒、破旧不堪的厂房设施”,季克良难免水土不服。
初到茅台酒厂那年,他的工资是每月四十二块五,茅台酒的产量只有二百多吨,市场价是三块六毛钱一瓶。因经营不力,总人数仅三百余人的酒厂开始把工人往外调。1964年一整年,酒厂总亏损八十多万。
梦想遭遇现实,或许总有几分不堪。但当不同的酒香伴随赤水河谷的微风徐徐吹来,飘入心间,季克良坚定地告诉自己“做一名优秀的酿酒师是我的梦想”。
他开始潜心投入茅台酒工艺的研究与改良。初步了解茅台的季克良发现,茅台的传统酿造工艺有很多神秘之处,多用女子“伏天踩曲”。而且,几乎所有的重要工序都与炎热连在一起: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馏。还有修禅悟道般的漫长过程:堆积发酵,入池发酵,7次取酒,9次蒸煮„„这与他在大学课本上学到的并不相同。
季克良说,那时一头扎进生产车间,整日和工人在一起,3年时间,每天长达十来个小时的劳动,工作强度至少是现在工人的两倍。然而,有少年时代养成的吃苦耐劳精神做底子,有坚定的信念做支撑,季克良并没有喊声“苦和累”。
从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积发酵,每个环节都需身体力行。“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时常累得晕过去。”直到把茅台酒的每一个科学的、传统的工艺细节都融入自己的血液。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他又大胆进行创新,潜心研究工艺改革,将传统酿造工艺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减少了工作强度,以此来提高茅台的质量和产量。回忆过去,季克良认为,那段磨炼也令他彻底顿悟到茅台的精髓。
此后,伴随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国际舞台上形成了一股“茅台热”,茅台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多。季克良也从1973年开始转到生产科,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1978年,茅台实现了十七年来第一次赢利。
成绩突出的季克良慢慢从副科长、副厂长一直到1983年做了厂长。“一级一级都不放我了。”他说,“先是厂里不放,后来是轻工厅不放,再后来是省委不放。”
为了留住他,茅台酒厂厂长邹开良曾在一年春节前几天不远千里来到季克良的家乡,看望他的养父,并动员他们来贵州生活。1998年,茅台集团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销售大幅下滑。季克良临危受命,出任茅台集团掌门人。他很快作出决策:全员跑市场卖酒。打响了茅台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战”。任期内,不仅茅台酒销售持续增长,还实现了茅台股份公司的上市,茅台集团总资产也由二十多亿元增至四百多亿元。久而久之,季克良成了茅台的“活招牌”。
超过六十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国资委的要求下,季克良已经数度延长任期。2011年10月,季克良从董事长任上退下时,又担任了贵州茅台酒厂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这一年,茅台酒产量达到了三万多吨,茅台集团在职员工总数达到了近一万人,销售收入达到两百四十个亿。
外界戏称季克良的鼻子天生为品酒而生,鼻子大所以聚焦酒中的香气成分。对于这一说法,季克良笑答:“我用鼻子品酒是因为自身酒量小„„而‘好鼻子’除了需具备天生的灵敏度外,还要靠后期的开发,即不断用其去分析和判断,以锻炼它的性能。”季克良一直遵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抽烟、不熬夜、不吃辛辣食物。(节选自《上海证券报》2013年10月25日,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季克良的家庭虽然清苦,但是他的父母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这使得他进入大学并选择了与酒有关的专业。
b.季克良为他的父母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来过茅台而深感遗憾,因为他初到茅台酒厂时,酒厂经营不力,亏损严重。
c.季克良发现茅台酿造工艺的神秘之处与所学知识并不吻合,他深入车间,身体力行,逐渐领悟到茅台的精髓。
d.季克良抓住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的机遇,带领酒厂实现了十七年来的第一次赢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e.季克良的“好鼻子”不仅有其天生的因素,更是他后期锻炼的结果:为保护“好鼻子”,他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
答案 ce 解析 a项“并选择了与酒有关的专业”的分析不妥当,专业选择与其父母重视教育没有直接关系。b项强加因果。季克良对“他的父母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来过茅台”深感遗憾与他初到时酒厂经营的情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张冠李戴。“带领酒厂”的说法错误,当时季克良“负责的是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
6.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其成就的取得与早期经历、个人品质有很大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少年时,家庭困难,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②在大学里,埋头苦读,使他掌握了丰厚的专业知识。
③工作中,现实残酷,使他更坚定地要实现做一名优秀酿酒师的梦想。
7.该人物传记较多地引述了季克良的话语。引述传主的话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引述传主的话语可以使传记内容更为真实、可信,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引述传主的话语来展现传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为客观、准确。
③引述传主的话语作为评述的依据,能够使作者的情感态度更为深刻、鲜明。
8.季克良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茅台教父”?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理由:①季克良将传统工艺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潜心研究,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茅台的质量和产量。
②茅台集团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时,季克良临危受命,打响了茅台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一战”,逐步把茅台集团做大做强。
③季克良将自己的人生与茅台紧紧连在一起,“数度延长任期”,心系茅台。看法:①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战略眼光,更离不开勇于创新的精神。②成功面前不能停止脚步,要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勇往直前。③用对事业的执着来描画人生轨迹,这样的人生,必然能赢得敬意。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篇三
拓展思维,巧设分论点
【设想】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的现状,我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教学目标】1.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和确立技巧【教学重点】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
一、导入: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怎样才能写一篇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高质量的议论文呢?我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寻找巧设分论点的方法。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1
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明确角度(以期中考试话题“压力”为例,中心论点“正视压力”)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1——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压力是人获得成功的一种动力)(压力是让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2——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只有正视压力,才能在日趋激烈乃至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拟写分论点的角度3——怎么样,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去迎接压力。)
练习一:请以“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角度来构思,设置分论点。
参考:。挫折是一种经历。挫折是一种积累。挫折是迈向成功的基石。(是什么)
挫折使人获得真知。挫折使人积累经验。挫折使人性格坚韧。(为什么)
不要害怕挫折,要正视挫折。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成功的基石。面对挫折,积累挫折,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怎么样)
三)小结: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四、总结拟写分论点的方法及注意要点
1.并列式分解法
以下是以“谦虚谨慎”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这个角度来拟写的几个分论点,请你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论点1:谦虚谨慎是做人的根本。分论点2:谦虚谨慎是处事的原则。分论点3:谦虚谨慎是一种求知的重要途径。
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分门别类地提炼几个论点。注意要点:各分论点处于同等地位,不重复,不包括,也不交叉。练习二:请以“诚实”为中心论点,围绕“是什么”这个角度,设置三个并列式的分论点。
参考:1.诚实是做人的根本。2.诚实是处事的原则。3.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
2.对比式分解法
以下是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从“怎么样”这个角度来设置的几个分论点,请你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论点1:有涵养,面对批评和颜悦色,洗耳恭听,虚心接受。分论点2:没有涵养,面对批评面红耳赤,恼羞成怒,一意孤行。
以下是以“正视挫折”为中心论点,从“怎么样”这个角度来写的几个分论点,请你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论点1:正确地面对挫折,积累挫折。2:面对挫折,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
练习三:以“正视挫折”为中心论点,围绕“怎么样”这个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设置两个分论点。
参考:分论点1:正确地面对挫折,积累挫折。(正)
分论点2:面对挫折,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反)
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
注意要点:两种看法为一正一反的关系,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3.层进式分解法
以下是以“人要有涵养”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来设置的几个分论点,请你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论点1:有了涵养,自己就会充实、坦荡、快乐。(自己)分论点2:有了涵养,就受人尊重、信任、景仰。(他人)
分论点3:人人都有了涵养,社会就会安定、健康、文明进步。(社会)
方法: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注意要点: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练习四:请以“乐为‘小善’”为中心论点,围绕“为什么”这个角度,设置三个层进式的分论点。
参考:⑴乐为“小善”,体现心灵美;(个人)
⑵乐为“小善”,能使集体团结、友爱、和睦、互助;(集体)
⑶乐为“小善”,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
4.小结: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拟写分论点的方法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一篇文章可以同时采用以上归纳的几种拟写分论点的方法,这样往往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度的论辩技巧。
总结:提炼分论点的角度和拟写分论点的技巧。
巧设分论点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巧设分论点的技巧: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
七、小组讨论,明确分论点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八、课后作业 :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中心论点,拟写一组分论点。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篇四
论点的展开
知识点讲解: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中心论点,在写作中,大多需要展开为围绕中心论点的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阐释、论证、分析中心论点,使得对中心论点的阐释、论证、分析得到充分展开。形成中心论点,拟出分论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审题列纲‛,这两步完成了,议论文的间架结构也就形成了。那么,如何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呢?下面分别作介绍。
展开分论点的方法:
概念分析(包括特性分析)。
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论点的含义。如《陶冶教育与面向未来》一文中心论点为:‚教育要面向未来,须提倡陶冶教育‛。文章的开始先对‚陶冶教育‛这一关键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其特点是非强制的、启发式的、循序渐进式的,是依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人的方法。据此,中心论点可以分为以下分纶点:
陶冶教育是非强制的陶冶教育是启发式的陶冶教育是循序渐进式的陶冶教育是依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人的方法
再如《谈师生关系》,中心论点: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一段中,作者先明确‚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点就是‚尊师爱生‛,据此接下去分别论述了两个分论点:(1)强调要尊师,(2)强调要爱生。
又如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那些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可以为了一个光辉的目标而抛开自我‛,其中‚光辉的目标‛,其外延可以包括‚信仰‛、‚祖国‛、‚事业‛等。于是中心论点便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为了信仰,人们可以忘我为了祖国,人们可以忘我为了事业,人们可以忘我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往往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意义,论证中心论点的重要方法。因果分析中有所谓一因多果,一过多因的饿情况,这时的因果分析更有助于我们围绕中心论点,形成分论点系列。
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中心论点,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分析‚有自知之明‛的难处,a原
说明‚自知之明‛的‚难能‛社会方面的原因因
(因而可贵)分
析
(2)分析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能取得学习、工作上的进步结
所能受到的益处果
(因而可贵)有自知之明能搞好人际关系分
析
再如《慎于难而忽于易》一文中心论点:要做到既慎于难又不忽于易。
分论点:(1)要做到‚慎于难‛:a、b(略)
(2)又要做到‚不忽于易‛
(原因分析)a骄傲是忽于易的重要原因
b不懂得难与易的辨证关系是忽于易的重要原因
文章在论述‚怎样才能做到‘不忽于易’之前,作者分析了人们所以忽于易的重要原因。找到了病根,为下文提出防止易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练习:《说‚问‛》一文中心论点是‚提倡多问‛。作者对‚多问‛的结果作了分析,形成了两个分论点(1)
(2)
比较分析
比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比,二是同中求异,三是异中求同,比较‚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时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比如:论述‚人才对辅国安邦的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对比论证。
对重视人才如何使国家安定富强(李世民重视人才,形成‚贞观之治‛。
比不重视人才如何导致国家危亡(隋炀帝妒贤忌能,使隋朝很快灭亡)
再如《谦虚和自卑》一文中心论点:提倡谦虚,抛弃自卑。这篇文章的分论点有比较进行比较,揭示两者的同中之异,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练习:
1、《‚向前看‛和‚向钱看‛文中心论点:提倡想前看,反对向钱看。
(1)
分论点(2)比较方法:
(3)
2、《自卑与自负》中心论点‚自卑和自负都是要不得的‛
(1)
(2)比较方法:
(3)
类比
类比可以作为一种推理方法推出新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把中心论点展开,形成分论点系列。
比如‚蚂蚁〃蜘蛛〃蜜蜂‛这个题目,有关材料如下: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随意地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他认为真正的饿哲学家应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采集材料,但是真正的哲学家应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材料。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可定为:既要注重学习,又要注重思考。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经过类比,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从蚂蚁谈起,由蚁及人(类比),否定‚只学习,不思考‛,揭示其危害。
从蜘蛛谈起,由蜘蛛及人(类比),否定‚只思考,不学习‛,揭示其危害。
从蜜蜂谈起,由蜂及人(类比)肯定既学习又思考,论述其意义。
练习:如‚拔河的启示‛,通篇将拔河与建设四化大业类比,中心论点为:要建设四化大业,必须有‚拔河‛精神。
先分析‚拔河‛取胜的原因,一是讲究‚合力‛,二要有毅力,三要重视宣传的作用。由此形成三个分论点:
(1)
(2)
(3)
抽象化的方法
在明确中心论点以后,不是直接展开对中心论点的论证,而是一般原理谈起,从大处谈起,显得高屋建瓴。也可以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以后,由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抽象、概括为一般原理,使论述得以深化。
比如《欢迎杂家》一文,中心论点是‚欢迎杂家‛,而所谓杂家,其实就是指知识广博的人。所以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前,首先论述了‚广博‛与‚专深‛知识的关系,论述了具有广博知识的重要性。这一分论点为下文具体论述‚欢迎杂家‛打下了基础。
又如《扬起理想的风帆》一文,中心论点是‚青年人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分别论述了‚人是有理想的‛、‚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青年人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三个分论点之后,论述了理想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强烈的反作用。这一层论述使文章的论点上升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
具体化的方法
所谓具体化,就是联系具体现实,对中心论点进一步论述,使论点具体化。
比如《说勤》可以将‚勤”字具体化为勤看、勤记、勤写,分成三个分论点。
又如《爱国主义——我们的精神支柱》,在论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感情‛和‚在爱国主义指引下,我们抵御了历史上无数次来侵略‛两层意思后,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两个分论点:(1)我们九十年代的青年一代,应当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2)祖国赶超世界强国,更需要我们确立改变祖国面貌的‚青云之志‛。
运用具体化的方法拟出分论点,往往能够使论述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使论述具有针对性。
练习:论点一:‚事业的成功虽离不开优越的客观条件,但更重要的在于主观上的努力‛。试用抽象化的方法,在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后,再提炼出一个论点来。
论点二:‚贵在有恒‛,用具体化的方法,提出两个分论点。
释疑、驳论
在论证过程中,对中心论点提出质疑,然后加以澄清;提出对立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释疑、驳论。
如《谈艰苦奋斗》中,中心论点是‚人生的乐趣在艰苦奋斗‛。在经过一番论证之后,提出疑问:有人觉得过去谈艰苦奋斗可以,现在不应该谈了。他们问道:难道我们要永远过苦日子吗?针对这种疑问,有针对性的加以解释、论证,这便是‚质疑‛。
又如《小议‚粗活‛》,中心论点是反对讲粗话。文中提出一系列的错误观点,然后一一加以批驳:‚一曰:我是大老粗,不会那套‘文词儿’‛。‚二曰:这人直率,所以爱发脾气骂骂人‛。三曰:‚习惯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嘛‛。四曰:‚战斗嘛,当然情不可遏,嬉笑怒骂‛。通过质疑,批驳错误观点,做到破中有立、以破代立,不仅使论述具有针对性,而且使论述的角度灵活多变。
练习:《谈节俭》一文的论点是提倡节俭。请你以质疑、驳论的方式设置分论点。
辨证分析:
辨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这样会使我们对中心论点形成新的认识。这实际上是以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可以归入‚抽象化的方法‛之中。为了表示强调,所以单独加以介绍。具体做法是: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以后,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个中心论点在某种条件下能否成立?这个中心论点的含义、意义、影响等等是否有新的发展?与这个中心论点相反的论点在某种具体条件下能否成立?如此等等。
比如《谦虚使人进步》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后,我们可提出:谦虚的态度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人进步‛?经过具体分析,可以形成新的认识:有了谦虚的态度,还必须建诸行动,这样才能‚使人进步‛。
又如,《谈‚术业有专攻‛》在论述术业有专攻后,又作如下分析: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因此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术业有多攻‛,运用辨证分析,形成分论点,似乎在唱反调,但是实际上可以论述在矛盾中求得统一,从而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也能够使论述产生波澜。
决策思维
决策思维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它可以要构成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可以构成文章的某一个局部(大多在结尾部分)。
比如《严于解剖自己》,全文的中心便是回答‚怎样才能解剖自己‛。三个分论点分别为:解剖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解剖自己要勇于自我批评;解剖自己要有崇高的信念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三个分论点都是从决策思维的角度考虑的。
又如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文章的结尾部分,分别回答了‚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如何针对自由主义‛的问题,也属于‚决策思维‛的范围。
以上介绍了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过程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古人云:文无定法。思考问题也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思维方式。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分论点,从根本上说,一是密切联系实际,二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主要靠这两条,展开中心论点是主要靠这两点。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篇五
《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把根缠住
水中绿萝生根后几乎不再生长,变得枝蔫叶稀。给予阳光,透气通风也没有效果。最后,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原来飘荡的根须将石子紧紧缠住,没有多久,绿萝又枝繁叶茂。可见,只有把根先缠住,万物才有生长、繁茂的前提。
对于植物来说,只有把根缠在土壤中,从大地吸取水分和营养,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而对于人来说,也只有把根紧紧地缠住,才会有能量去发展拼搏。
这根是学习,只有缠住学习的根,我们才能学有所成。
学习就像建房子一样,不先把地基打好,再美好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若不先学好基础知识,把根缠紧,又怎么去创新?牛顿曾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正是因为他把学习的根缠在了前人留下的沃土中,才使得探索和创新两大枝条有足够的能量开花结果,使他在物理学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若是不缠住学习的根,只是一味的幻想,那么也将会像没有缠住根的绿萝一样,枝蔫叶稀。可见,我们只有把根缠住,才有前进、创造的动力,学有所成。
这根是品质,只有缠住品质的跟,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而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人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若是根须无所寄托,人也只能随风飘荡,随泼逐流,失去目标,更不会获得成功。只有把根牢牢的缠住,人才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有人格的底线、心灵的净土。
绿萝要把根缠住才能枝繁叶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理想的阶梯
(有删改)
人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还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这些人不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刻苦奋斗了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竟然被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文艺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几十万次浩繁试验的时间从何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的极度紧张工作中挤出来的。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知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恰恰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成功面前止步。
有的人埋怨客观条件差。客观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日的处境,总不像布鲁诺、伽利略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至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苦难的磨练,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成功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
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让我们在向成功进军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归纳:
1、什么是分论点?
2、分论点拟定的思路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