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篇一
一、填空题
1、人文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以为中心,反对以为中心。
2、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是古希腊、罗马文艺和学术的复兴,更是___________文化的崛起。
3、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杰”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彼特拉克的抒情名作主要表达以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形式以为主。
5、“我不想变成上帝„„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来说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是______________曾说过的话,他被法国史学家勒南称为“第一个近代人的呼声”。
6、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平民倾向,和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贵族倾向。
7、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它开创了欧洲的样式。
8、拉伯雷著名的长篇小说是,其中的父子巨人是和,小说里展现作者乌托邦式社会理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其院规是“_______________”。
9、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10、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他在其最优秀的剧本中描写了西班牙农民的抗暴斗争。
11、《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最重要的作品,其矛头指向和。
12、欧洲最早表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作品是英国的。
13、乔叟的代表作是,其中故事绝大部分用体写成。
14、英国“大学才子派”中最有才华、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15、被称为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的是剧。
16、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17、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哈姆莱特》中,与的矛盾冲突是主要情节线索。
18、福斯塔夫这个形象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_______________》和喜剧《_______________》中。
19、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复杂的三大人物典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0、莎士比亚历史剧、喜剧、传奇剧、悲剧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附:第三章填空题答案
1、人;神
2、资产阶级
3、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拉伯雷
4、《歌集》;以个人爱情幸福;十四行诗
5、彼特拉克
6、拉伯雷;龙沙
7、《十日谈》;短篇小说
8、《十日谈》;卡冈都亚;庞大固埃;德廉美修道院;“做你所愿意做的事”
9、《小癞子》
10、维加;《羊泉村》
11、骑士制度;骑士小说
12、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3、《坎特伯雷故事集》;诗
14、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5、传奇;《暴风雨》
16、《奥塞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斯》
17、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18、《亨利四世》;《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9、夏洛克;哈姆莱特;福斯塔夫 20、《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暴风雨》;《哈姆莱特》
二、选择题
1、()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a、英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法国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
a、英雄史诗 b、教会文学 c、骑士文学 d、人文主义文学
3、彼特拉克的《歌集》的主要形式是()。a、温柔的新体 b、十四行诗 c、无韵诗 d、韵诗
4、“英国诗歌之父”是()。
a、莎士比亚 b、乔叟 c、斯宾塞 d、勃朗宁夫人
5、龙沙属于()a、七星诗社 b、贡哥拉诗派 c、大学才子派 d、玄学派
6、《十日谈》是一部()。
a、民间故事集 b、长篇传奇 c、框形结构的短篇小说集 d、诗歌集
7、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的核心思想是()。a、反对个人主义 b、宣扬“幸福在人间” c、倡导英雄主义 d、宣扬封建迷信
8、西班牙剧作家维加的戏剧《羊泉村》表现的是()。a、人民反抗封建暴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b.、封建地主巧取豪夺,农民流离失所的故事 c、教会神职人员伪善堕落被揭穿的故事 d、仆人机智勇敢保护新娘贞洁的故事
9、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
a、《小癞子》 b、《汤姆•琼斯》c、《堂•吉诃德》 d、《巨人传》
10、构成堂吉诃德性格喜剧性的主要因素是()。
a、他对社会的冷嘲热讽 b、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却屡遭失败 c、他企图恢复过时的骑士精神 d、他对封建神学思想的猛烈抨击
11、莎士比亚剧作中,有一段关于“金子”的名言,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它说明货币的本质。这段名言出自剧本()。
a、《李尔王》 b、《暴风雨》 c、《雅典的泰门》 d、《威尼斯商人》
12、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中塑造的理想君主的形象是()。
a、哈利王子 b、亨利五世 c、亨利四世 d、亚瑟王
13、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a、一出阴沉的喜剧b、一出乐观的喜剧 c、一出乐观的悲剧d、一出阴沉的悲剧
14、莎士比亚悲剧中最富喜剧色彩的一部作品是()。a、《雅典的泰门》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李尔王》 d、《威尼斯商人》
15、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 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
16、“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a、《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b、《威尼斯商人》 c、《哈姆雷特》 d、《罗密欧与朱丽叶》
17、信奉犹太教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凭借契约,坚持要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心脏附近割“一磅肉”,虽有多人劝说,虽被许诺数倍偿还那3000块钱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犹太人与基督徒之间的民族仇恨
b、基督徒在商业买卖中对犹太商人的歧视和排斥 c、夏洛克的女儿与一个基督徒私奔加剧了夏洛克的仇恨 d、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夏洛克放高利贷
18、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最根本的戏剧冲突是()a、人与自然的矛盾
b、人的独立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矛盾 c、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充满罪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民族解放的要求与腐败的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
19、福斯塔夫这个形象最早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
a、《亨利五世》 b、《温莎的风流娘儿们》c、《亨利四世》 d、《第十二夜》 20、最早提出“莎士比亚化”这个命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21、“知识就是力量”是()的名言。
a、拉伯雷 b、培根 c、马洛 d、笛卡尔
22、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
a、《伽拉苔亚》b、《堂·吉诃德》c、《惩恶扬善故事集》、d、《奴曼西亚》
23、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
a、写实小说 b、田园小说c、幻想小说 d、流浪汉小说
24、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是一出()。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 d、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悲剧
25、《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一个()。a、具有叛逆精神的艺术典型 b、人文主义的新女性 c、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d酷爱自由、纯洁善良的女性
附:第三章选择题答案
1、c
2、d
3、b
4、b
5、a
6、a
7、b
8、a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c
19、c 20、a
21、b
22、b
23、c
24、d
25、b
三、名词解释题
1、七星诗社
16世纪中叶出现在法国的以龙沙为首的贵族派人文主义诗人社团。由龙沙等六位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学者多拉七人组成,因号称七星而得名。《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是七星诗社的宣言。其成员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脱离实际、轻视民间文学、迎合宫廷趣味的贵族倾向,但在诗歌理论和诗歌语言改革方面,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在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公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品。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奠定了基础。这派戏剧作家的代表是马洛。
4、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是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到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5、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即要求作家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提供真实而富有特点的典型环境;正确处理事件、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丰富、真实而具体的情节描写,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应现实关系,注意反映演变和发展着的历史内容,同时强调把作者的倾向、见解,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要求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悲剧与喜剧的巧妙结合。
6、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现世思想,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乌托邦
意译为“乌有之乡”、“极乐岛”、“仙乡”、“乐土”。指不存在的地方或虚构的国家。16世纪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的著作中,虚构了一个乌托邦岛上的理想国,描写了依靠“人类的良心”而建立起来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后来,人们就用乌托邦来称呼那些没有现实基础的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学说。
8、十四行诗
音译为“商籁体”,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最初流行于民间,后为文人所采用。最初兴起于意大利,以后流行于英、法、德诸国。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诗的作者,并使这种诗体臻于完善,称为“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由两个4行和两个3行构成。16世纪初,英国诗人魏阿特和萨利把这种诗体移植到了英国,改为3节4行1节2行对句,其韵脚排列又有多种变化。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中成就最大者,被后人称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19世纪初,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创造了十四行诗四音步抑扬格的“奥涅金诗节”,使十四行诗由抒情变为叙事。
四、简答题
1、简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它并非是为了复活古代的奴隶制旧文化,而是为了摆脱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束缚,借用古典文化遗产,加以批判继承,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化,以适应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导演出历史新场面的需要。也就是说,古典文化仅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借鉴,是流而非源。新文化的社会渊源只能是新兴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这一时期的阶级抗争和科学实践的反映。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正式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对文艺复兴予以深刻的说明:“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复古,而在于创造。”
2、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是: 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主宰宇宙的是人而不是神。
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世幸福反对来世思想,认为人人可以追求财富和幸福,提倡爱情、婚姻自由。
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提倡发展人的聪明才智。以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希望强大的王权消除封建贵族和国家的统一。
3、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喜剧性格与悲剧性格的奇妙结合。作为喜剧性格,他脱离实际,把幻想当作现实,企图凭借已被历史淘汰的骑士精神去弘扬社会正义和社会平等,结果只能被现实所嘲弄与抛弃。作为悲剧性格,他具有为实现人类的正义理想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卓越精神,他对理想社会的执着向往和对社会罪恶的深刻批判,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性格的矛盾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它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处于既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无实现这一理想的现实手段的矛盾状态的反映。因此,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4、简述桑丘·潘沙的形象。
桑丘·潘沙的形象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补充。这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勤劳、善良、机智;又有小生产者狭隘自私的一面:目光短浅、贪图小利。他的游侠并非建立什么功勋,只为发一笔意外之财,一改变自己的处境。他本性善良,同情那些与他地位相仿因而备受欺凌的人,与堂吉诃德接近。在海岛当“总督”时:断案如神、执法无私,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公爵本想愚弄这个普通农民,不料却使他得以施展才智,证明了自己的高贵。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没有做到的,桑丘做到了。后来桑丘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桑丘非常实在。堂吉诃德所取的成语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这样抽象的正义或真理。桑丘所取的成语是“一个人有多少钱,值多少价。”他求的衣食,做官只为发财,发财是为老婆儿女打算,也就是为一身和一家人的生活。他会不错失时机,“如果谁给你一头小母牛,快拿了栓牛的绳子赶去。”他跟堂吉诃德主仆一场,虽然挨揍挨饿,毕竟也发了几注小财;虽然只做得几天官,也够他一辈子吹卖的。他回家见了老婆第一句话是“老婆,我带钱回来了,这是大事!”堂吉诃德是个失败者,桑丘是个成功者。桑丘的成功也许是侥幸,堂吉诃德的失败却具有必然性。
5、《十日谈》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十日谈》中的主要人物是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和艺术家,与但丁笔下的帝王、教皇、骑士、圣者有异。其主要主题:
其一、反教会,揭示教会僧侣的虚伪性与欺骗性。第一天故事二“扬诺劝教”有提纲挈领之效,突出了全书主题的基调。巴黎真正商人扬诺,其友亚伯拉罕,犹太人,同样忠实信诚,信奉犹太教。扬诺唯恐友之灵魂以后将堕地狱。故力劝弃犹太教,改奉天主教。苦劝之下答应访罗马教廷。所见所闻无一利之。教皇、红衣主教、神职人员,均贪色淫乱之徒。甚者反人道、眈溺男风,外则贪吃贪财,买卖圣位、圣体。至巴黎,亚答:教廷里均一班无恶不作之坏东西,罗马则为容纳罪恶之火炉。然基督教居然不但未被推翻,反而日渐强大。其中定有神灵保佑。故觉得其可能是真神圣、遂求仪式洗礼。
其二、肯定爱情自由。第四天故事一,美满可爱的姑娘莉莎贝达与兄弟经营的店铺里一个叫罗伦佐的小伙子暗中相爱。后被发现,三兄弟设计杀之,埋坑里,莉日夜思念。梦见罗,明示。翌日,郊外见尸体,割头,用布包好,埋在花盆中。花得泪水与香水浇灌,长得枝叶茂盛。兄弟们夺花盆,后莉日夜哭泣,哀恸而死。
其三、提倡人欲的天然合理性。第四天开头,叙述一故事。一心信奉天主教的腓力,丧偶后带着不满两岁的幼儿上山修行,多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儿子除了父亲外,没见过第二个人。18岁时,腓力见他平时侍奉天主十分殷勤,料想带他去浮华世界走一遭,大致也不会迷失其本性。父子俩遂下山来到佛罗伦萨,可巧遇到一位衣着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儿子颇为好奇,立问:“这是个什么东西?”“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又说:“她们是绿鹅。”儿子不留念那众多的新鲜事物:皇宫、宅邸、母牛、马匹,却冷不防对老子说:“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一个青年本能认为,他进程这天所接触的许多新鲜事物中,最美最迷人的就是“绿鹅”。腓力恍然大悟,原来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诲要强大得多,深悔自己不该带儿子进城。作者议论:“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
6、《乌托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杰作,分为上下两部。用作者和航海家两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上部莫尔以自己亲身的见闻,揭露了当时英国君主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尤其是“圈地运动”所造成的“羊吃人”的惨状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以激起读者的愤慨和同情。下部借航海家之口,畅谈一个为外人所不知的乌托邦海岛上的理想生活。作者所描写的“乌托邦”海岛,是个没有暴政、法律、战争和宗教狂热的社会,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第一部描绘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小说。作为文学名著,《乌托邦》语言优美,讽刺深刻,情节奇妙,想象丰富。
7、简述莎士比亚喜剧的特点。
喜剧题材:虽然只有个别来源于英国现实,但是全部喜剧都蕴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快乐的英国”。
喜剧主题:歌颂爱情与友谊,赞扬个性解放,支持婚姻自主和争取个人幸福的权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肯定人生,激发起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决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道德观念与偏见的胜利。
喜剧的主人公:多为男女青年,以女主人公的形象最为突出,最为鲜明。女性是莎士比亚喜剧中幸福与秩序的动因,因此他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女性不仅起决定作用,在数量上也比其他类型的戏剧多。那些绝妙的女性人物全都是天生丽质、光彩照人,她们感情崇高,才智非凡,心地善良,意志坚强。她们显然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与《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女性放荡纵欲不同,莎翁笔下女性贞洁、忠贞,甚至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也不例外。
喜剧情节结构:往往形成“一见钟情——好事多磨——终成眷属”的模式,常常采用误会、巧合、圈套、女扮男装(或相反)等表现手段,增强了剧本的喜剧效果。
喜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抒情气氛,是一种浪漫抒情喜剧。
8、简述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第一,悲剧的基本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理想的破灭。人文主义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中邪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戏剧的主要冲突。
第二,剧本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严峻的社会批评意义。描写了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批评的锋芒既指向封建势力,也指向资产阶级的罪恶。
第三,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正面人物,描写他们所代表的弱小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邪恶势力所进行的悲剧性斗争,以及他们的毁灭和他们道义上的力量。
第四,矛盾冲突激烈,既有悲剧主人公与其对立面的冲突,也有悲剧主人公内心的冲突。
第五,情节集中,结构严谨,情雕悲愤沉郁,语言优美、凝炼、准确。
9、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有那些?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艺术精湛,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莎士比亚的戏剧往往是多重情节线索。《哈姆莱特》有三条为父复仇的线索,哈姆莱特为主,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场面丰富、五光十色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增添了情节的丰富生动。
2)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多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如著名的三大复杂形象哈姆莱特、福斯塔夫和夏洛克。莎士比亚善于运用对比、独白等手段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状态。
3)莎士比亚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语词丰富,表达方式多样,人物语言个性化。他还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寓意深刻而又形象、生动。
10、《威尼斯商人》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其基本主题是通过安东尼奥同夏洛克的冲突以及巴萨尼奥同鲍西娅的爱情纠葛,揭露和谴责了高利贷者夏洛克的贪婪、吝啬、冷酷和惨无人道,歌颂了人文主义者的仁爱原则和青年人为争取爱情自由而斗争的行为及男女之间真诚的爱情、无私的友谊,展示了慷慨、无私、真诚、仁爱同吝啬、贪婪、嫉妒、仇恨、残酷之间的斗争。由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形象,因此这部喜剧带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还通过冲突双方都利用法律为自己服务的事,客观上暴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
11、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福斯塔夫虽然是历史剧中的人物,却很少有哪个喜剧人物能与之媲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喜剧效果多半靠手段(巧合)和气氛获得,而福斯塔夫的喜剧效果却由于性格本身的魅力所致。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福斯塔夫或许是莎士比亚唯一自然而典型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没落的骑士阶层的典型形象。吹牛说谎、招摇撞骗、欺诈抢劫、好吃好色,不受任何道德约束,集一切恶行于一身。生性幽默,爱开玩笑,并以能为人们提供笑料而自豪。构成他生活主要内容的是酒与女人。普希金:“他的主要特征是纵情声色。大概从青年时代起,以粗野和低级的方式追求女性,就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他所需要的是强烈的西班牙葡萄酒、丰富的午餐,以及供养情妇用的金钱。”但福斯塔夫并非一个简单的小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普通民众的情绪,对王权和财富集中的不满。作者以这一形象为中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以史实诗般的广阔规模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2、简述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野心家形象。
与前期喜剧男女形象与小丑形象相比,悲剧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野心家形象。如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伊阿古(《奥塞罗》)、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爱德蒙(《李尔王》)。他们均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私欲,使用任何狠毒卑鄙手段,践踏人性的美德,他们是过渡时代的产物。伊阿古只是为了私利才离间奥/苔的关系;爱德蒙杀兄、夺父财产,爬入上流社会;麦克白夫人是恶的化身:“只要我想要,我就不说我不敢”。莎翁通过他们深刻揭露了新旧交替时代社会的罪恶。这些野心家是悲剧的重要根源,说明“善人”面对新的社会恶势力,靠人文主义者显然永远不能解决。悲剧的结局是悲壮而非悲伤,他赞扬人性的胜利,谴责人性的伦丧,虽然找不到改造社会的方案,但不失改造社会的勇气。
13、为什么说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理由是:(1)在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大学读书,受人文主义熏陶,形成了对人类、人生、爱情、友谊等的人文主义观点。(2)他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3)以平等真诚的爱与友谊取代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4)为人正直,多才多艺。奥菲莉娅说他是“朝臣的眼睛„„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可见,哈姆莱特从仪表、神态到思想、才能都符合人文主义的理想。
14、简述《奥塞罗》中的野心家伊阿古形象。
伊阿古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极端利己主义的冒险家野心家的典型。他利用奥塞罗轻信的弱点,以极其狡诈的手段使奥塞罗相信凯/苔奸情。一箭双貂。可以夺取凯之职,又可毁掉奥塞罗的事业前程和幸福生活,是欧洲文学两面派的祖先。伊阿古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奸诈欺骗的手段和冒险的精神,正是资产阶级发展初期掠夺时代的产物。这是一种新的社会罪恶,奥、苔在争取爱情自由、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能够挺身而出、取得胜利,然而在伊阿古这种新型冒险家的手中却失去了自己的识别能力,遭到毁灭,说明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更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更具有破坏性。
15、简述《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形象特征。
《麦克白》(1605),取材于荷林西德的《编年史》,写麦克白篡夺王位的故事。是莎翁最阴暗的一部,也是谴责人性伦丧的悲剧,是一部“犯罪心理学史”,是莎翁心理描写的杰作。悲剧的主题是谴责统治者个人野心的罪恶。麦克白在全剧中经历了四个阶段:(1)胜利的麦克白;(2)转变的麦克白;(3)罪恶的麦克白;(4)孤立的麦克白。一开始,麦克白是一武艺高强,忠于君主的将领,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英雄,此时,在其精神世界中,正面品德(善)占主导地位。但当他的夺取最高权位的野心勃发之后,便开始走上堕落的道路。莎翁以心理描写巨匠的手笔,深刻地刻画了麦克白内心善与恶的激烈搏斗。麦克白并非一天生的恶魔,当他犯下弑君的罪行,他身上原有的道德感便使他处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他不断感到内疚,不断谴责自己。不过他无力自拔:“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如此逐步失去天良,手段越来越残忍,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冷酷,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绝望,全无一点支撑自己的力量。个人野心终于使一个具有英雄品格的人物变成了杀人的魔王,最后完全孤立,众叛亲离,受到应有惩罚。
16、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根源是什么?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他的一个性格特征是忧郁。哈姆莱特回到丹麦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哈姆莱特另一个性格特征是犹豫。他把报父仇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然而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尽管他不断探索寻找途径,却始终处在决定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这就形成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延宕。
其悲剧根源是: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先进人物同社会恶势力的斗争。但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封建邪恶势力抗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主观上,是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所致。他同情人民的苦难,人民也对他有好感。但他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而且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旧思想的残余。因此,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17、堂·吉诃德是个可笑、可爱、可敬又可悲的艺术典型,试论这一形象的矛盾性。
堂·吉诃德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
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买际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离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吃尽了苦头。出够了洋相。
同时,他还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他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且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他心目中的骑士道实际上也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载体和寄托。
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没有提供实现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这个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这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也表达和寄托了人文主义理想,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苦涩理解。
五、论述题
1、试述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1)欧洲人自己发现是个“人”,促进了人的智识与情感的解放。
中世纪社会组织比较简单,罗马帝国皇帝俨然为欧洲元首,教皇则为全欧洲精神上的主宰。教权高于一切,教皇大权独揽,凡是社会上一切重大事情和婚丧喜庆等小事,教会都可干涉,人们必须绝对服从。一个人与教会的意见稍有出入,即为大逆不道,必受严刑重罚,异教徒或被焚,或终身监禁,或受烙刑,或遭鞭笞,或削鼻割耳,其惨状景象,达到极致。宗教组织提倡“无知乃信仰之母”,因而禁止人们对天文、地理、物理、文学、医学、教育等学问自由研究,否则生命不保。图书馆被焚,异教文明销声匿迹,生活沉滞萎靡,凄凉之情亘古未见。有思想的人们,在这样教权暴虐的势力下,势必寻求对生活态度革命的方法。那时恰好来了机会,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灭亡。君士坦丁堡本是承继希腊学术自由研究精神的唯一地点,一旦陷入土耳其人手中,居住在那里的希腊学者不得不避难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们在佛城开设私塾,授希腊古学,借以维持生活,不料其结果竟然促成了欧洲人民生活上的自觉。故而,当欧洲人发现了自己也该有作为“人”的要求与欲望,不该为希伯莱思想所束缚时,群体便觉醒了,自觉实现“古学复兴”,于是被埋藏多年的希腊思想渐渐印入人们眼帘,乃至风靡一时。
2)欧洲人扩大了世界,发现了更大更新的世界。
当时的环境使人们于“人类的发现”之外,还发现了“新的世界”——新大陆。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黄金欲望的升腾引发人们的冒险精神,探索东方的新航路,这一过程为当时出现的小说家、艺术家开扩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开启了智慧,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3)教权逐渐衰落,强大的世俗政权的建立,刺激人们对文艺的要求。原先各国政权颇受教皇牵制,到了那时,商业逐渐发达,人们自己有能力组织有力的国家。而宗教改革运动渐次酝酿。事实上,教皇无法统揽政权,日耳曼民族已建成英、法、德等强大的世俗政府,各有统治者治理。新的世界让人们憧憬。
当然,人的灵魂的解放要依靠宗教改革(德之马丁·路德);自文艺复兴运动浩浩荡荡地开放了各种新学识、新思想和新机会的门户后,人人要求着从上帝(教会)的束缚中自由解放出来,实行信仰自由(新教)。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后,罗马教皇在公众的信仰上,已被怀疑,甚至动摇,宗教改革后,教皇的权威被路德等人彻底打倒。这一举动真使欧洲人重见天日,大方光明。假如没有路德,那近代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恐怕不易产生。我们讴歌近代文明,不能不归功于宗教改革,对文学史影响甚众。
4)各国特有的表达自己个性的言语与文字,成为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以创建民族文学的必要手段。
新的事物、制度、科学发现和形成,使一般有思想的学者或人民因着生活的习惯与需要,创造了各个国家特有的言语与文字,以表现他们自己的个性。加之人们对教皇不满,势必追溯到前贤的思想与创造,于是诞生了复兴希腊文化的信念。
5)中国发明创造的传入西方,成为文艺复兴运动迅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经过阿拉伯人西传,在西欧各国广泛使用推动了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物质手段,变成了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发明改变了欧洲的历史,引发了那里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商业革命”,从而使欧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并飞速向前发展。
2、试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时期的基本特征。
第一时期(1590-1600)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创作风格形成期。由于作者第一次从乡村到伦敦,进入了有着高度文明、生气勃勃的大都市,内心唤起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憧憬与兴奋的感觉,产生了进取、奋斗的力量。再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内高涨的爱国情绪的感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王权巩固,其心情自然是愉快、新鲜向上的。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是美好的、天真的,到处都是春天、阳光、诗意的和谐。这种对生活有着朦胧向往的乐观主义气氛和情绪,是他这时期的创作基调,也是他的喜剧和历史剧多产的原因,即使他这时期创作的悲剧,也渗透着乐观精神。本时期剧作有:历史剧9部、喜剧10部、悲剧3部。历史剧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
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后几年,詹姆斯一世接位初期。封建贵族与市民之间的对立,政治斗争日益激化,尚未消亡的旧世界的邪恶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损人利己相互交织,社会生活大大逆转,正义进步的力量受到压抑,面对人民贫困与社会不平,莎士比亚的人生感受不同了,人文主义理想产生了危机。所以作品深刻反映出这种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作者内心经历的痛苦与悲哀。此变化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作者个人的原因。如年龄增长,个人的遭遇与艺术的成熟等因素,十年生活的阅历和观察,作者更敏感,思想更成熟,感情更深刻,认识更深化,站得更高,现实主义创造方法也更加完善。揭示社会黑暗与人性的阴暗面,成为本时期创作的基本主题。悲愤与阴郁成为主要基调。主要作品是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门》等。3部喜剧也带有悲剧性质《特罗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
第三时期(1608-1613)。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富于童话式的想象,充满对未来的憧憬,远离现实生活,最大程度地表现了分离、流亡,团圆、和好,与原谅的浪漫情节,具有传奇性质,故名传奇剧。它们把我们从阴暗悲惨的血腥的悲剧世界,一下子带进了阳关灿烂、春光明媚的神话般的天地世界里去。作者仿佛有恢复了年轻时候的心情,精心描绘着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到处是美满与幸福。这一变化正反映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他无法解决生活中尖锐复杂的矛盾,只得用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把自己的向往化为美丽的幻想,以寄托自己的希望,并给人类远景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莎士比亚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相信年轻一代会过上一种全新的、人们从没有过上的美满幸福生活。主要左右是传奇剧《辛百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诗的遗嘱”)。剧情往往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中,主人公先遭难后幸福,解决矛盾的方法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魔法的力量。最后,敌对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大团圆结局告终。
3、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形象。
李尔从一个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杂变。莎翁正是通过李尔的改过自新,体现一种人性复归的思想。
李尔王,从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横暴君,到无家可归的贫民,以后又成了阶下囚,直至心碎而死。其思想情感经过了多次剧变,才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
第一次剧变:不认三女儿(身居高位,刚愎自用)及驱逐肯特(忠言逆耳),专横任性到失去理智(理智上最爱三女儿,也知肯特为忠臣)——暴君的父亲
第二次剧变:诅咒大、二女儿,首次跌下最高权位,使他无法忍受,产生“复仇”心理——复仇的父亲
第三次剧变:由可怜自己(雷电颂)进而可怜别人进而同情“穷人”,批判自己,产生质的变化——自省的父亲
第四次剧变:因流浪发疯而清醒,进而批判强权。质变完成,已由暴君变成一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人文主义者的父亲
第五次剧变:跪向三女儿,向她忏悔、求她宽恕——赎罪的父亲
第一次到第四次剧变是从自己与“穷人”关系上反省,第五次剧变则是从伦理关系上否定自己的过去,经过两次“否定”。他既否定了作为暴君的过去,又否定了作为家长制代表的过去,从而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但李尔得出了“人”是可怜的两脚动物的结论,说明对人生是悲观的。三女儿死,万念俱灰,心碎而死,这最后一次思想剧变,可见他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李尔的悲剧(非死不可):内因在于他专横,以自我为中心,后又陷入虚无主义,所谓“咎由自取”。外因在于恶势力造成,而“馅媚”是置他于死地的毒药,他最后失去三女儿,即使、失去赎罪的机会,失去生活与精神的支柱。李尔之所以是悲剧形象,意即,等到他明白要自我否定,重新做人时,条件已不许可,大势已去。
4、试述《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形象的塑造。
夏洛克与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评价家认为是莎翁戏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三大典型。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莎士比亚时代,居住在英国的犹太人并不多,这一民族矛盾并不太激化。当时居住在伦敦的犹太人过着相当舒服的生活。1594年洛佩兹事件,引发人们的反犹情绪。马洛的剧作《马耳他的犹太人》(1592)中,主人公便是一个恶毒的犹太人,名叫巴拉巴斯,他在米饭里放进毒药,企图把女修道院中的人全毒死。此剧恰好迎合了当时的公众情绪。于是再度拿来上演。1594年便上演十五场。莎剧可能受此影响。
关于夏洛克形象的常规理解:一方面是个高利贷者,吝啬、贪婪,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又是受侮辱的犹太人,敏捷机警,果断沉稳,其反对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是坚决积极的。
作者对此人物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作为嗜财成性,利欲熏心,伺机报复的高利贷者,莎翁是批判的,这是主要倾向。作为受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犹太人,莎翁又是同情他的,不赞同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粗暴行为。莎士比亚突出了同时代人的种族偏见与宗教偏见,这是一大进步。
夏洛克又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之一(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相比之下,夏性格富有立体感。他吝啬,贪欲(狠毒),不过不虚伪、比较直率。他的哲学是:“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他之所以恨安东尼奥,因为后者借钱不取利息,影响了他的放债收入。他之所以坚决割肉,置安于死地,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他的仆人吃不饱,受不了他的虐待,要找新的主人(巴萨尼奥)。女儿因他的吝啬贪心,不愿呆在地狱般的家里,跟情人私奔了。三幕一场,杜伯尔去热那亚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回来向他报告时,使他痛心的,主要不是因为失去了女儿,而是他的女儿带走了他的钱财珠宝,还要为寻找她而花费更多的钱财。当听说自己女儿在热那亚一晚花去80块钱时,心疼得发了疯:“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珠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三幕一场)。
5、有人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崇高的疯子”,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做阐述。堂吉诃德是一个异常丰满而又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言行,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悲剧性又有喜剧性;既是个疯子,又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崇高的疯子”,可笑、可敬汇于一身。
一方面,他是个脱离实际、眈于幻想、疯疯癫癫的骑士。现实世界在他头脑里均被幻想代替而失去了真面目。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假想对手(酒囊、羊群、风车),均学习骑士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从不计较双方的力量对比,敢打敢拼,毫不怯懦。但无情的现实使他折断骨头,摔坏牙床,闹出无数笑话。而又从来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为这是妖人所施的魔法,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可见这既是骑士小说的毒害,也展示了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关键就在于采取了错误的方法,妄想在16世纪封建社会已趋衰亡的时候,恢复过时的骑士制度,以游侠骑士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办法去解救人民,决定其行动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遭致可笑的甚至有害的结果,自己成了一个受人嘲笑的滑稽古怪的人物。
另一方面,从堂吉诃德的主观动机来看,他又是一个动机纯真善良、疾恶如仇、勇于牺牲的无私无畏的社会改革者。这是可敬的一面。他所理解的骑士道,除了为心上人服务等荒唐的东西外,就是要扫除一切罪恶,使人间重归公正与和谐。他的同情心是在那些手压迫、受欺负者一边的。因此,在他的骑士道精神的外衣下,包含着许多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这是因为作家在此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时甚至借他的嘴来发表议论,批判西班牙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况且,堂吉诃德清醒时是一个谈吐高明,见识渊博的学者,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遍者。即其社会理想是建立在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太平盛世。其清醒时,对社会的批判、对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远见卓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所追求的理想。
总之,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他可笑、可悲,又可爱、可敬。既是一个眈于幻想、行动盲目的喜剧性人物,又是一个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的动机而做出无益的行动的悲剧性人物。
6、人文主义文学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上,人文主义文学主张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把文艺当作宣传宗教教义的工具。莎士比亚认为,“最好的戏剧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缩影”。戏剧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彼特拉克、薄迦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原则。
第二,在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反对和驳斥封建教会给世俗文艺强加的两大罪名;说慌、伤风败俗。强调继承贺拉斯“寓教于乐”的传统。
第三,在题材和语言上,提倡大力创新,要求语言生动活泼。要哟最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来代替梦幻小说,以抒情诗代替赞美诗,以民族戏剧来代替宗教剧、神秘剧,提倡悲喜剧结合,语言上要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各地方言(民族语言)来代替官方的拉丁语写作。
第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意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矛盾的冲突和发展中塑造人物,并注意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具体、鲜明。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形象,塞万提斯笔下的吉诃德先生和桑丘,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系列,都是最好的说明。
第五,在艺术表现上,人文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加进了丰富的幻想成分、夸张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因素,这方面,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以及莎剧中均有鲜明体现。
7、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比较中西古典爱情悲剧的异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典悲剧。两者都是爱情悲剧,展现的都是情投意合的恋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被外部强大势力毁灭的悲剧,两者虽同为爱情悲剧,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看,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重个人职责和义务,属于依附人格;西方强调征服自然,个人本位,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热情奔放,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爱情至上。具独立人格。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中西人在处理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点。
其一,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隐蔽,常常“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梁》中有一个著名情节——“十八里相送”,祝英台用了6个比喻暗示梁自己是个女人,但是梁山伯就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这是多么可笑,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可在两人分手的时候,还没有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致错过了求婚时机。西方人则炽热、明确,《罗》中,罗密欧在舞会上遇见朱丽叶,马上被其吸引,罗密欧邀请朱丽叶跳舞,两人情投意合,晚上罗密欧又爬墙到朱丽叶的窗前倾诉衷肠,于是两人决定一起争取自己的幸福。
其二,相爱的过程不同。中国人清醒、理智,先相知再相爱,梁祝同窗三年,引为知己,后来知道祝英台是女人遂生爱情,中国人把人为压抑自己的爱视为美德;西方人狂热、无顾忌,先相爱再相知,罗朱两人是一见钟情,对双方的为人并不了解。
其三,争取爱情的态度不同。中国人被动、无力的。梁祝两人自觉不自觉地承认封建伦理道德,他们也认为私定终身是不对的,需要明媒正娶。父母之命也是不能违抗的,所以他们在知道祝英台订婚给太守之子之后,别无办法,根本没有抱着反抗的意思,只能听天由命。西方人则主动、毫不妥协地,罗密欧杀死表兄,第二天就到教堂私自结婚,根本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
其四,悲剧成因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社会悲剧。他们肯定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地婚姻制度,最终双双徇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人悲剧。罗密欧的急躁性格,偶然事故产生了悲剧,如果神父的信能顺利到达罗密欧的手中,如果罗密欧没有自杀,等到爱人醒来,悲剧就不会发生。
其五,结局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是大团圆,梁祝化蝶,虽死犹生,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但有违悲剧的本质精神;《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尾是彻底毁灭,真正意义上地悲剧。
8、比较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笔下创造出的两个人物——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产儿,他们的思想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典范。年轻的哈姆雷特曾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求学,人文主义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人的伟大,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平等待人,追求真正的爱情,当他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他的思想更深邃了,他不停思考,他看到社会的黑暗,他的复仇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社会。堂吉诃德虽然不善于思考,但却以自己疯狂的举动实践自己拯救乾坤的思想。“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恩不能被打败”。勇敢面对失败,不失人的尊严,这种对人性的高度赞扬正是人文主义的要义,他有美好而崇高的信念——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正是与中世纪骑士的区别所在。另外,他清醒时是一个谈吐高雅、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人文主义的热情传播者。
两者在同社会斗争时,在某一时期都采用了疯癫的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堕入“黑铁时代”。人际关系冷漠,金钱成了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而此时的西班牙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盘剥人民,用宗教钳制人民的思想。
他们变革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们,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只能独白、自语,黑暗的现实压得他透不过气,他只好以发疯的形式倾吐心声。堂吉诃德的周围的人都是爱他的,但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两者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失败说明人文主义理想的虚幻。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篇二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a.浪漫主义文学 b.人文主义文学 c.古典主义文学 d.启蒙运动文学 2.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基督教精神 b.理性主义
c.对“人”的肯定 d.平等、博爱思想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a.歌颂现世生活 b.讲究理性、学习知识 c.追求爱情幸福 d.反封建反教会 4.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a.彼特拉克 b.但丁
c.薄伽丘 d.拉伯雷
5.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
a.拉伯雷 b.斯宾塞 c.蒙田 d.龙沙
6.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a.短篇小说集 b.抒情诗集 c.散文集 d.文学评论集
7.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的是()。a.斯宾塞 b.维伽 c.马洛 d.本·琼生
8.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等作品中宣扬的是()。a.大自然的奇迹 b.幸福在人间 c.人权高于一切 d.科学、理性 9.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a.托马斯·莫尔 b.斯宾塞 c.乔叟 d.莎士比亚
10.标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高峰的是()。a.《仙后》 b.《乌托邦》
c.《坎特伯雷故事集》 d.《随笔集》
11.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a.《伽拉苔亚》 b.《奴曼西亚》 c.《惩恶扬善故事集》 d.《堂·吉诃德》 12.维伽的《羊泉村》直接描写的是()。a.男女间的爱情 b.农民对领主的反抗 c.婚姻和家庭问题 d.对开明君主的歌颂 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是()。a.封建文学 b.教会文学
c.民间文学 d.人文主义文学
14.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a.英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法国
15.彼特拉克《歌集》的主要形式是()。a.十四行诗 b.抒情诗
c.温柔的新体诗 d.无韵诗 16.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a.民间故事集 b.长篇传奇
c.框架结构的短篇小说集 d.抒情诗集 17.构成堂·吉诃德性格喜剧性的主要因素是()。
a.他对社会的冷嘲热讽 b.他企图恢复过时的骑士精神
c.他立志铲除人间罪恶却屡遭失败 d.他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18.被塞万提斯称为“自然的奇迹”的是()。a.乔叟 b.托马斯·莫尔 c.斯宾塞 d.维伽
19.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部()。a.写实小说 b.幻想小说
c.田园小说 d.流浪汉小说
20.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出()。
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理想破灭的悲剧 d.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 21.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是一出()。
a.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悲剧 c.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悲剧 d.气氛最阴暗、可怖的悲剧 22.西方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的剧作是()。a.《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 b.《辛白林》 c.《冬天的故事》 d.《暴风雨》
23.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喜剧的思想特征是()。a.明朗乐观 b.宽恕与和解 c.野心与贪婪 d.邪恶与善良
24.《威尼斯商人》的基本主题是()。
a.表现野心、贪婪的丑恶性 b.用宽恕与和解来调和矛盾
c.争取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 d.对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揭露与批判 25.《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一个()。
a.具有叛逆精神的艺术典型 b.酷爱自由、纯洁善良的女性 c.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 d.人文主义的新女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a.用人权反对神权 b.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c.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d.拥护中央王权,反对封建割据 e.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文学有()。a.英雄戏剧 b.封建文学 c.市民戏剧 d.民间文学 e.人文主义文学
3.莎士比亚重要的喜剧作品有()。
a.《威尼斯商人》 b.《仲夏夜之梦》
c.《皆大欢喜》 d.《冬天的故事》 e.《第十二夜》 4.莎士比亚中期创作的重要悲剧有()。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
c.《奥赛罗》 d.《李尔王》 e.《麦克白》 5.莎士比亚晚期创作的传奇剧有()。
a.《暴风雨》 b.《亨利八世》
c.《辛白林》 d.《冬天的故事》 e.《无事生非》 6.莎士比亚戏剧中著名的三大典型人物是()。a.罗密欧 b.哈姆莱特
c.福斯塔夫 d.夏洛克 e.泰门
7.拉伯雷《巨人传》中塑造的巨人形象是()。a.格郎古杰 b.若望修士
c.卡冈都亚 d.庞大固埃 e.巴汝奇
8.《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的性格特点有()。a.贪婪 b.吝啬
c.狡猾 d.残酷 e.好色
9.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巧妙地运用讽刺艺术,其采用的主要手法有()。a.象征 b.对比
c.幽默 d.嘲讽 e.夸张
10.为莎士比亚创作和演出活动奠定基础的“大学才子”主要有()。a.李利 b.基德
c.龙沙 d.格林 e.马洛
三、专用术语解释
1.文艺复兴 2.福士塔夫式背景 3.流浪汉小说 4.大学才子派
四、理解简答题
1.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进步意义? 2.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特征? 3.《十日谈》的艺术特色。4.《巨人传》的主要思想内容。5.《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6.如何理解堂·吉诃德形象? 7.桑丘·潘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8.《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9.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10.如何理解夏洛克这一形象?
五、综合论述题
哈姆莱特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d 6.c 7.b 8.b 9.c 10.a 11.d 12.b 13.d 14.c 15.a 16.c 17.b 18.d 19.b 20.a 21.c 22.d 23.b 24.c 2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e 3.abce 4.bcde 5.acd 6.bcd 7.acd 8.abcd 9.bcde 10.abde
三、专用术语解释
1.文艺复兴是14世纪是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是封建制度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形成过程中的产物,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和现世思想,来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以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这一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教会神权统治,在意识形态和文化科学领域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95年5月18日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这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成就。恩格斯称赞这种背景是希望作家们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现生活。
3.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的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作家。他们出身于中产阶级,受过大学教育,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他们的戏剧创作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人物是马洛。
四、理解简答题
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其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以人格反对神权,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主宰宇宙的是人而不是神;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实幸福反对来世思想,认为人人可以追求财富和幸福,提倡爱情、婚姻自由;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提倡发展人的聪明才智;以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希望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它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猛烈冲击了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教会神学,将人们的思想观念从教会神学的精神桎梏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还对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哲学、法律、教育等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世资产阶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2.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它的特点有: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摹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第三在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3.《十日谈》运用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它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作品以故事的生动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征服了读者。它在现实主义形象的画廊中较早的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者还运用了讽刺、幽默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文字,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十日谈》采用了佛罗伦萨方言写成,精练生动,俏皮通俗,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4.拉伯雷的《巨人传》作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讽刺小说的名作,其主要思想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广泛抨击了法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表示深切同情。作品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剥削、司法机构的腐败、教会和教士们的贪婪、封建裁判所的残酷,表现了下层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痛苦生活。其次,小说抒写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智慧,赞美人的巨大力量,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和自信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想。
5.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小说全面真实的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生动描绘了各个行业和各个阶层的人物及生活遭遇,有力地揭示了西班牙王国的破绽百出和他必然衰落的趋势。它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小说中主仆二人的游侠活动是荒诞不经的,但活动环境是真实的。从贫穷的山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偏僻的小客店到豪华的公爵城堡,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通过对贵族、僧侣、地主、农民、演员、商人、理发师、牧羊人、苦役犯、妓女、强盗等近700个不同阶层人物的描写,接触到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习尚等方面,构成一幅完整的社会画卷,反映了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另外,小说还在许多方面表达了作者“民主自由”,摆脱封建束缚、反对种族迫害、反对封建割据、反对殖民政策等人文主义思想。
6.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集合于一身。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离现实,行为荒诞。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累己。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作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尚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7.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劳动农民的典型。一方面,他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在当“海岛总督”期间表现出惊人的才智。另一方面,他又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桑丘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
8.《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它创作了一种新型小说,既模仿骑士传奇的题材和体裁,利用骑士小说的迅捷性宣传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又吸取了流浪汉小说环境描写的长处,使主人公的游侠接触到下层社会生活。它摒弃了骑士小说的梦幻成分,一改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的悲观消极形象,发展了英雄史诗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斗争精神。它既注意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因循守旧,对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综合革新,把欧洲长篇小说推到了近代小说的边缘。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世界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两个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桑丘从头脑简单到复杂。这些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第三,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讽刺艺术,采用了对比、幽默、嘲讽、夸张等手法。如在人物设置上富有对比性,主仆两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从年龄、外貌到性格、语言都作了鲜明的对比。作品把平凡的生活细节和富有奇特幻异的想象、滑稽夸张的闹剧场面和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英雄和丑角、智者与疯子、悲剧与喜剧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幽默讽刺风格。
第四,是语言的生动而富有表现力。小说的语言形式多样,有时庄重,有时诙谐,有时含蓄,有时明快,一扫骑士小说惯用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它采用了西班牙人民通用的口语,特别是出自桑丘口中的那些民谚俚语,体现了西班牙的民族风格。
9.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莱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诗歌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主义者,但是遭遇不同、地位不同,霍拉旭理智冷静,哈姆莱特热情深沉,更加反衬出哈姆莱特精神世界的深刻性。莎士比亚也擅长用内心独白手法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重要独白有六处之多,每次都推动剧情发展,为完成人物性格塑造起了关键作用。最著名的是第三幕第一场的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苦闷与彷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莎翁是语言大师,他的词汇特别丰富,据统计他剧中用到的词汇量达29000个,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的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而且贴和人物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人物的戏剧动作相衬相依。如哈姆莱特清醒时是典雅的语言,符合王子的身份,在装疯时用的是逻辑混乱、晦涩难解的语言,符合疯子的特点。他还善于使用恰当的比喻、双关语、成语和谐语,不仅丰富了表现力,而且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0.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这一形象刻划得非常成功,已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典型之一。他刻薄、自私、爱钱如命。贪财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别人;贪财也使他变得凶残狠毒。女儿与人私奔,使他最痛心的是带走了大批钱财。他之所以不要安东尼奥加倍偿还,目的是为了要彻底除掉威尼斯这个妨碍他赚钱的最大障碍;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又有受欺压的一面,他为犹太人受歧视的遭遇申诉,也有其合理性。作家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谴责夏洛克的贪婪、自私、狠毒,又同情犹太人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五、综合论述题
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的性格是鲜明的、丰富的,也是发展的。
哈姆莱特是丹麦一个年轻的王子、乐观的青年,生活是闲逸的、舒适的,为追求知识,他来到了人文主义的中心——德国的威登堡大学读书,在那儿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人生和世界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在他的心目中,父王是一个“堂堂的男子”、“理想的君王”、“人”的典范;他的情人奥菲利娅是纯洁、美丽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一片光明。这时他还完全生活在脱离现实的幻想之中,是一个快乐的王子。然而,当他从德国回到丹麦后,母后匆匆改嫁,叔父克劳迪斯娶了母后,篡夺了王位。这一下便使他从美丽的幻想的云端跌入了无底的痛苦的深渊。他悲伤、苦闷,对人生和世界感到失望和厌倦,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接着先王的鬼魂向他揭露了克劳迪斯的阴谋,这像晴天霹雳一样使他震惊。他精神上经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失去了自持力,于是便趁势装疯,但理智还是清醒的。他看到周围的世界原来是充满了恶德败行的罪恶的世界。他在忧郁中开始了深沉的思考,在装疯中以荒诞的行为使克劳迪斯惶惶不安。就在他观察、思考周围世界的时候,一连串罪恶的事实又发生在他身边:他的同学、朋友一个个卖身投靠奸王,充当克劳迪斯的密探;奥菲利娅也被奸王利用作工具……现实世界处处是邪恶和背叛,他认识到自己的任务不仅仅是报父仇,而是要担当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苦苦思索,探求扭转乾坤、恢复正义的途径和手段,又“把后果考虑得过分周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犹豫彷徨、烦闷不安、自谴自责,精神上痛苦到了极点,甚至想到“活下去还是不活”的问题。
忧郁,是哈姆莱特理想破灭后精神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回国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若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哈姆莱特的另一性格特点是延宕。他把报父仇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他不但要报父仇,而且要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然而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尽管他不断探索寻找途径,却始终在决心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这就形成了他行动的犹豫延宕。
形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从客观上看是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劳迪斯的斗争,反映了先进人物同社会恶势力抗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他同情人民的苦难,人民对他有好感;但他即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而且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旧思想的残余。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的形象概括了新旧交替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思想面貌,写出了人文主义者同黑暗现实的矛盾和斗争,写出了他们探求真理的历程,也写出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哈姆莱特形象的巨大力量不在于解决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而在于提出现实世界是丑恶的、不合理的,必须进行改革这一根本问题。这也是哈姆莱特所以能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的重要原因。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篇三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
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哈姆雷特》
2、宣扬个人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人生幸福。《第十二夜》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终成眷属》《十日谈》只有品德使生时平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分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知识就是力量。《巨人传》《堂吉诃德》 人文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性论
反封建更偏重伦理道德与生活,而不是推翻封建主义,后者是启蒙文学的目的。反宗教是在承认宗教的前提下,偏于揭露教会的腐败与黑暗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地位
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也是希腊文化之后欧洲文学是的有一个高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
1、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特色
2、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为形象的夸张,抒情的气氛,对乌托邦未来的向往。
3、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国家文学诞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现实主义的特征
1、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2、忠于现实的同时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形象的夸张,抒情的气氛和对乌托邦的向往
3、在人物塑造上达到新的高度,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形象,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
悲喜剧混合: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首创,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戏剧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剧因素结合。有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首创的田园诗体悲喜剧混杂剧。这是新剧种对美学的戏剧范畴的发展。
悲喜剧因素混杂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莎士比亚喜剧为悲喜剧提供了范例。《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流浪汉小说:商业化的产物,地理大发现和世界旅行的直接后果。《小赖子》 人性概念的发展
人性是有价值判断的,有人性美,也有人性丑。并非说到人性都是好的。这是对作品评价的一个尺度。
人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为社会文化条件所决定,随着科学、哲学、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流动变迁。
《十日谈》描写的某些人性在当时曾对社会的发展起进步作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发展到今天则走向自己的反面,成为腐朽没落的东西。比如纵欲的渲染和损人利己的肯定。意大利
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文学巨星:薄伽丘,彼特拉克,但丁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主要描写爱情 薄伽丘:《但丁论》
《十日谈》
1、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
2、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
3、阶级性:肯定享乐,宣扬利己
4、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
文艺复兴
10*10结构,追求形式美。
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发展了中古短篇小说,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法国文学 七星诗社: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流派。由7个人文主义者组成的,代表人物沙龙,具有贵族倾向,他们的诗歌肯定现实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
《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七星诗社宣言书,法国文学史第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七星诗社主要的贡献是诗词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在语言方面提出要统一民族语言,保卫民族语言
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创作大型史诗。《巨人传》
故事来源:小说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庞大固埃是民间故事里的海鬼,传说当人们熟睡之际,他把盐撒进他们喉咙里,让人们醒来口渴难当。拉伯雷把海鬼改写成一个巨人国王,出生时,从母亲肚子里跑出68匹骡子,背上驮着海盐。表明他的来历。
小说内容:小说共有5部分,描写巨人家族三代国王高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一代胜过一代,最后庞大固埃和朋友巴奴日远涉重洋,寻访神瓶。神瓶的启示是“喝”。即到智慧之泉,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是全书的精神总结。这三个畅饮,被称作“庞大固埃主义”。
1、体魄描写
2、吃喝描写
3、说笑描写(广场语言,诙谐粗犷,讽刺教会)
4、知识描写 西班牙
维伽
维伽(1562-1635),戏剧家,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1609-1613),描写农民反对贵族,杀死欺负民女的骑士团队长。全村团结一致不招供,国王被迫免于追凶。这是西方文学史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戏剧特点是情节生动,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
塞万提斯《唐吉坷德》反对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穷乡绅,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他的侍从桑丘,外出游侠。一路惩恶扬善,干了无数可笑的蠢事。临终前醒悟,告诫亲人不要读骑士小说。
16世纪骑士制度已经没落。西班牙骑士小说编造离奇荒谬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危害。
塞万提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模仿骑士小说写作《堂吉诃德》。将骑士道的有害性放大给人看,让读者在笑声中与骑士小说告别。
《堂吉诃德》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的内在矛盾是形成他的喜剧性格的根源。
仆人桑丘是一个农民,堂吉诃德的邻居。他的性格与堂吉诃德相反,讲求实际,聪明能干,性格乐观。他既是堂吉诃德的陪衬人物,又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桑丘的朴实厚道显出一股子傻劲,在小说中被人看作一个傻子。
主人的疯,配上仆人的傻,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照,获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思想意义。
文艺复兴
堂吉诃德的喜剧性格在桑丘的对照下,突出了脱离实际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马和意中
堂吉诃德的马是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老马。堂吉诃德给它取了一个高贵的名字“驽骍难得”,意思是希世难得。
堂吉诃德模仿骑士,把邻村的养猪姑娘选为自己的意中人,取名叫杜尔西内娅,把她当天下第一美人来崇拜。游侠中,要他所救助的人去向他的美人儿杜尔西内娅请安。
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比如堂吉诃德用硬纸板做面甲,又模仿骑士动作拔出剑来砍纸面甲,然后戴在头上舍不得取下。以至不能低头吃饭,得别人把东西送到他嘴里。模拟骑士封授仪式,跪在客店主面前授封,把妓女当贵妇人,为他挂剑套马刺。深山修道倒竖蜻蜓。
这些喜剧性动作讽刺了骑士道。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与幻觉的喜剧冲突
这种冲突是堂吉诃德一连串的发疯胡闹。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堡垒,羊群当军队,酒袋当巨人,磨坊当城堡。道具当敌人等。单枪匹马,乱砍乱杀。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生活在幻觉中的喜剧人物
堂吉诃德是一个生活在幻觉中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性具有反讽意义。他本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但又不合时宜地成为一个实行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受到自己的内在嘲弄,把自己变得荒唐可笑。
堂吉诃德对自己的理想有执著的追求和坚强的道德观念,具有英勇无畏、忘我斗争的品德,他是一个不易打败的思想巨人。
从这里,堂吉诃德显示出他的英雄性,追求理想的孤独性。他生活在孤独中,孤独地追求,不为人们理解。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人性悲剧,堂吉诃德的悲剧是一种内在人性的悲剧,世界的荒谬和人们的轻视,使他的献身行动成为一种受苦难的悲剧。
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由奥尔森·威尔斯导演的《堂吉诃德》突出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为正义斗争的执著精神是一种跨越时代的堂吉诃德精神,他表现了人类为真理斗争的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境界。这是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人物,阿q是中国文学人物。他们分别表现了中西文化的特点。
堂吉诃德精神是一种理想主义,阿q精神是一种精神胜利法。这两种精神都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追求。
英国文学 乔叟(乔叟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首创英国诗歌双韵体(每两行一押韵,2行一押韵),成为英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1387-1400)是乔叟的代表作。作品由一个
文艺复兴
总序和23个短篇故事组成,绝大部分是诗体。故事讲一群香客从伦敦到坎特伯雷朝圣,路上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是描写爱情,反对禁欲主义。风格是幽默讽刺,富有喜剧性。艺术结构模仿《十日谈》,但故事的叙述者有鲜明的个性。
莫尔
代表作《乌托邦》(utopia,156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描写一个旅行家的奇遇。他在海上发现一个海岛乌托邦,那里的居民过着共产主义式的和平生活,享有完全的平等。这是西方文学关于”理想国”的描写。“乌托邦” 一词,取古希腊文“乌有之乡”之意。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理想。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论说文的创始人,对文学的贡献是《论说文集》,共58篇,都是十分隽永的随笔。
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英国诗人,长诗《仙后》(the faeric queene,1589,1596),描写宫廷骑士的冒险故事和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歌颂。英国资产阶级的民族史诗。
斯宾塞的诗富于感性描写,创造9行诗节,称“斯宾塞诗体”,韵律是抑扬格。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影响特别大,雪莱、拜伦都采用斯宾塞诗行写诗。
格律:
格律是轻重音在诗中有规律的安排
大学才子: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马洛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莎士比亚 创作时期
1.历史剧喜剧时期
(1590-1600)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悲剧3部。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的著作,主题分别是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篇四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主要内容
第一讲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讲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讲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讲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讲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讲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即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第二、批判性,即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典型性,即重视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法国现实主义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又向前发展为自然主义,因此,在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福楼拜时代,现实主义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
法国文学的特征:
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法国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现实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前期(30、40年代):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批判性和揭露性,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二、后期(50年代后):以福楼拜为转折,以自然主义为主体,70年代前后出现了巴黎公社文学这一现象。比较有名的作家有阿尔封斯·都德。斯丹达尔
我曾经是谁,现在是谁,我将难以回答。
——斯丹达尔
你很丑,可是你相貌非凡。
——加尼翁舅舅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福楼拜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艺术上,福楼拜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主张:一是追求真实性;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三是追求艺术美。第二节 阿尔封斯·都德
“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他非常接近左拉,崇信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的美学原则。为此,左拉将他归入“自然主义小说家”之列。创
作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诗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小东西》(1868),主人公为少年爱赛特,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笔调清淡,带有幽默和含蓄的感伤,即“含泪的微笑”。为此,都德亦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短篇小说集《月曜日的故事》以描写普法战争为主(1872),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均为世界性名篇。《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即普法战争的第二年。这场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为了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而发动了这场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侵占巴黎,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乡村教师韩麦尔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柏林之围》描写了一个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军官, 八十多岁的儒弗上校, 在病中幻想着所向披靡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 而实际上却是巴黎被普鲁士人围困攻陷,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终因幻想破灭而死去 《柏林之围》艺术特色
一、构思新颖奇特
《柏林之围》分为三个部分: 儒弗上校的昏死、复活、死亡。现实— 幻觉—现实的三部曲
二、人物形象生动饱满 儒弗上校
他是儒弗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我到那里的时候,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蜷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磨损,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色泽与光洁。”
三、语言简洁凝炼
巴黎所有的城门都已关闭,敌人兵临城下,国界已经缩小到郊区,人人都感到恐慌。
短短的四句话, 从四个角度描绘了巴黎被围的巨大场景, 作者的大手笔由此可见。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 高度凝炼的艺术技巧
四、对比手法的运用
战争事实上法国的失败和老上校幻想法国胜利的对比 小孙女对他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精心照料,使得老上校的精神得到满足,怡然自得,但与此同时小孙女的内心却强忍着祖国沦亡和父亲被俘的巨大悲痛,这对比既使人感到刻骨铭心,难以承受,又觉得它唯其如此才合情合理。大环境的险峻与小环境的安乐形成的对比 延伸思考
如何理解儒弗上校这个人物形象? 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人道主义传统,批判反思社会现实。
2、文学表现空间拓展,除了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题材。
3、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
4、艺术手段创新,吸纳多种表现技巧,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形成心理现实主义、新闻报道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 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借鉴
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首创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利斯多夫》和《母与子》。
第三节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杰出的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著名的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终生致力于反抗旧世界、创造新人类的不朽事业。在漫长而不知疲倦的文学生涯中,他以“革命戏剧”、“名人传记”、“长河小说”三大作品系列构筑了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大厦。生平与思想
1、求学和执教生涯
出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小镇的一个中产者家庭。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14岁前往巴黎求学,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抛弃了宗教信仰,爱读斯宾诺莎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并潜心研究音乐,从而熟知德国音乐,尤其崇拜贝多芬。
18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曾在巴黎的几所中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大学执教音乐、艺术。
1895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之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课程。
2、创作历程
罗兰渴望成为一位艺术家,但对文学创作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21岁时便拟订了一个终生写作计划。22岁时,给托尔斯泰写信,得到长达38页的回信,勉励他为人类崇高理想而奋斗。“一切使人们团结的,是善和美;一切使人们分裂的,是恶与丑。”
“艺术不应为某一特殊阶级之所有物……艺术若不转向民众,则绝无生存之理”,“革命同路人”
罗兰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伟大的战斗”,矢志不移地探索人类进步的理想。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虽然西方世界的诅咒漫骂响成一片,但他勇敢地挺身而出,多次撰文声援布尔什维克和新生的苏维埃红色政权。
列宁逝世时,他发表悼词,重申拥护十月革命。即使在斯大林血腥清党期间,他也强忍内心痛苦,坚持拥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劳动共和国”。
去世前几个月,还抱病前往苏联大使馆祝贺十月革命纪念日。他一度幻想甘地主义同列宁路线结合,后来发现欧洲革命只能走苏联的道路。苏联舆论“革命同路人”1935年,访问苏联,会见高尔基,高尔基称其为”法国的托尔斯泰”。欧罗巴的良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谴责民族沙文主义,主张人道、和平,呼吁以精神力量遏制战争势力。《超乎混战之上》(1915)战争结束后,罗兰回到法国,号召知识界精神独立于统治势力,以预防可能的新的战争。两次大战期间,他发起组织“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 和巴比塞、爱因斯坦共同担任名誉主席。1932年8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反战大会上,被公推为大会主席。
1933年,德国纳粹政府赠予他“歌德奖章”,他断然拒绝,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反法西斯立场。罗兰的高风亮节与和平进步的立场,使他成为知识界的精神领袖,“欧罗巴的良心”。
1944年12月30日,这位著作颇丰的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离开了人世。他在《与过去告别》中曾经这样自豪地总结漫长而又坎坷的一生:“当我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我将要说:祝福吧,安静地休息了!安眠吧,我的脑袋!安眠吧,我的双脚!你们都辛苦了。经过的道路是艰苦的,坎坷不平的。可是,无论如何,那是一条美好的道路。在那条路上,一步一个血迹,也是值得的。”
50岁之前,罗曼·罗兰一直默默无闻,深居简出。50岁以后,罗曼·罗兰声名鹊起,成为整个欧洲争论的焦点。争论伴随着他的后半生,直到他孑然一身走完人生之路,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罗曼·罗兰逝世后,有关他的评论更是众说纷纭。然而,文学艺术界的口诛笔伐并没有击败罗兰,他注定要为世人所理解。罗曼·罗兰的创作 人民戏剧
罗兰热爱莎士比亚,信奉启蒙思想,缅怀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面对当时资本主义堕落为帝国主义和颓废文学充斥文坛的严峻现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渴望自己能“为新的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创作生涯从尝试创立“人民戏剧”起步。革命戏剧:《群狼》、《丹东》、《7月14日》 信仰戏剧:《圣路易》、《哀尔帝》、《理智的胜利》
在这些作品中,贯穿他一生创作的那种以巨大的热情呼唤英雄主义和激励民族信心的倾向已初露端倪。但由于历史内容严重失实,艺术上也不成熟,未获成功。名人传记
20世纪初,罗兰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甘地传》等。
思想矛盾性:他一方面赞美历史名人坚持真理、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寄改造社会的希望于英雄主义的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推崇托尔斯泰的博爱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透露出对当时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造成的重大影响的“罗曼·罗兰主义”的思想轮廓
写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法国社会充满了庸俗与丑恶,一个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罗曼罗兰觉得需要一种高贵的精神榜样来拯救人类。作品:《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托尔斯泰传》(1911)
主题思想:《名人传》极力描写这些艺术家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的精神,并特别鼓吹托尔斯泰的博爱主义,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与人类的彼此相爱上。
人物形象:贝多芬是一位无与伦比的音乐大师,是性格的英雄。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是天才的英雄,从小就显露出极高超的绘画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手指下意识地在地上划起来,弯曲的线条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个奇妙的图案。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作家,改革家,道德思想家,是道德的英雄。《名人传》的艺术特点:语言饱含深情,富有诗意;从大处落笔;风格多变 长河小说
从1904到1912年,罗兰创作出长达10卷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1921—1933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又名《母与子》)。作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绘了安乃德、玛克、阿西娅等人物形象。小说不仅探索了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而且是20世纪文坛上首批反法西斯的作品之一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主义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之心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的托尔斯泰”。小说分《安乃德和西尔薇》、《夏天》、《母与子》、《女预言者》四卷,以叛逆的女性、法国知识分子安乃德的人生经历为情节主线。
《欣悦的灵魂》小说着重描写了母子两人的精神探索和革命意识形成的全部心理过程;成功地反映了西方进步知识分子在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大动荡中,探索光明、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
安乃德一位力求上进、思想进步的知识女性(努力争取自身的独立和自由,支持苏联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的斗争); 叛逆女性
虽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但她渴望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对资产阶级的婚姻制度、伦理道德和家庭生活都感到不满,这与当时的资产阶级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雅克 勃里索
《欣悦的灵魂》艺术特点:不但是一部长河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长河小说
一部真挚而坚毅、柔韧而顽强的女性的灵魂史
主人公安乃德的生命流向的大致线路:探索、痛苦、搏斗、欣悦、死亡这样一种灵魂的五部曲。
主人公的姓氏“李维埃”(法语原意为“河流”)及其故事,象征着她的生命犹如一条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的河流,展示了一种非但永不退缩永不屈服,并且要征服苦难扫涤雾障而赴向未来的灵魂的力量。哲理小说
通过人生的悲欢苦乐、成败得失,最后达到精神的和谐和灵魂的升华。罗曼·罗兰的贡献
“真诚”是罗兰一生为人和创作根本,他屹立于新世纪地平线,被世人公认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在西方现实主义发展史上,罗曼·罗兰是一位既继承沿袭19世纪传统又勇敢开拓大胆创新的先驱人物。他对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建设的贡献在于:
1、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世界。罗兰在创作中热衷于自我精神探索的直接经验的表现,让心理分析和心态描写处于作品首要的主导的位置,不仅以主人公遭际中的灵魂经历构建情节框架,而且通过心灵的多棱折光深刻地再现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
2、在典型性格的塑造上,他不经意于细节描写,笔下的人物性格不是在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中而是在跟环境的双向碰撞中得以展示。英雄主题是他文学创作的灵魂,描写“真正的人”是他的美学理想,着力表现主人公高于环境的性格机制和不受环境支配的道德激情成了他的典型化目标。
3、罗兰树立了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每个人身上都有20个不同的人”,他描写的正面形象都是多重性格的合成体。他总是把握住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探索进取精神,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把历经多种心理因素牵掣的性格最后推进到崇高境界。
4、小说体裁的革新。
他从一开始就“坚决地跟法国文学中所规定的、一般的制度断绝了关系”。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篇小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体裁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的小说表述方式。
对罗兰的评价:世人分成了两个部分,分为爱罗兰的人和恨罗兰的人。“只在国外被看作是一位伟大的法国作家,而法国人自己却始终没有很好地接纳他。” 东方学者肯定罗兰:
1.批判社会现实、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2.罗兰是世界大同的倡导者.3.应该客观地将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区分开来.西方学者冷淡罗兰:
1.罗兰的反战立场,被斥为“卖国贼 ”.2.罗兰的亲苏立场.3.艺术风格:风格上的平庸,结构上的缺陷以及道德和社会学的分析所造成的极大累赘.名句赏析
1、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叹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3、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4,对于成功,99%的努力和1%的天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200%的品德做保证。5,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6,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7,人生的钟摆永远在两极中摆晃,幸福也是其中一极;要使钟摆停止在它的一极上,只能把钟摆折断。
外国文学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单项选择题篇五
外国文学填空(1)
众神之主是_____;智慧女神是_______;小爱神是________。《荷马史诗》是由_____创作,共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柏拉图的代表作有《理想国》《________》《________》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最早的语言故事集,著名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美狄亚》《伊洛特妇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享有_________的美誉。____________是古希腊早期的喜剧家,恩格斯称他为喜剧之父。《__________》是他的成名作,也是最早的古希腊喜剧。
________是英国最早的诗人,享有“英国诗歌之父”的美誉,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_________是性格悲剧。
莎士比亚被誉为时代的灵魂,他的四大悲剧和喜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对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新闻自由运动有巨大的贡献。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创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乌托邦》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的讽刺作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湖畔派诗人的代表。《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长边叙事诗《唐璜》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于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是_____的自传小说。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格尼丝
格雷》是_______________的自传小说。
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_____________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他的经典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锁》《中国见闻录》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小说《1984》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推理小说,她在小说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其主要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和《尼罗河上的惨案》
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是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导者,该作者还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荒原》是_______的作品,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中尉的女人》作者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法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作家,代表作是《巨人传》。
文学作品塑造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悭吝人》的作者是_________;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还有《___________》。《忏悔录》是______的自传体小说,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还有长篇教育小说《___________》,政治著作《____________》。《红与黑》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____________》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三个火枪手》的作者是______。《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_________。
小仲马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国浪漫主义的运动领袖,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卡西莫多是他的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格兰特船长》的作者是_________,享有“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美誉。其他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缪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形成的基础。
_________是西方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苍蝇》《间隔》《紧闭》。《秃头歌女》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________的作品。
法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的小说《情人》深受观众喜爱。
________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著作《十日谈》的作者是__________;宣扬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_____________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奠基人,享有“_________”的美誉,1341年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其代表作《__________》反映了诗人的爱情观和幸福观。
喜剧优秀作品《女店主》的作者是意大利启蒙时期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