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篇一
1、卫生许可证:持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2、健康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3、卫生管理: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网络、本单位卫生管理档案和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张贴上墙。
4、量化分级: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在醒目位置公示卫生信誉等级。
5、卫生检测: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场所的环境及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
6、禁烟标志:店堂内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或宣传标语,有专(兼)职吸烟劝阻人员,场所内无吸烟痕迹。
7、消毒保洁:根据经营规模的需要设置相应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且标识明显。
8、通风设施:就餐场所必须安装机械通风设施;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清洗消毒,并有记录。每二年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一次卫生学评价。
9、索票索证:一次性用品、集中式消毒餐具、洗涤消毒药物等符合卫生要求并提供有效的进货索证资料。
10、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符合《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有合格检测报告。
11、环境卫生:保持经营场所内外的环境卫生整洁,无积尘、蛛网、不洁物。设有相应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座位套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洗。
12、公共卫生间:设置水冲式蹲式便器,采用座式便器须提供一次性坐垫;有流水洗手设施,有独立的机械通风排风装置,无异味,大小便池无积垢。
泰兴市卫生监督所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篇二
证照管理制度
1、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后方开始经营。
2、卫生许可证(带框)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保持清洁干净。
3、卫生许可证真实有效,不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印、外借。
4、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5、直接为顾客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体检、培训证明上岗,证件、培训证有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卫生及“五病”调离制度
1、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按规定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査和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其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并向卫生监督部门及时通报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3、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包括调离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4、从事浴足的工作人员,每客浴足前、后其双手应用75%酒精擦拭,防止交又污染及工作人员自身感染。
5、洗浴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鉴别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常识,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就浴顾客,应立即劝阻其就浴。
6、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随时保持整洁;
7、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不准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工作场所,不准工作时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染指甲,不准在工作时吸烟、吃食、随便陶耳陶鼻、随地吐痰。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的采购、验收
(1)采购公共用品用具,含消毒剂,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采购知识。
(2)采购负责人要对入库的公共用品用具做好验收工作,对进够使用的消毒剂做专门台账,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购买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使用数量和使用日期。
(3)在采购消毒剂时,要向供应方索取厂家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的复印件。相关证件必须齐全,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
(4)采购回的公共用具须经卫生管理部门人员验收后可进行进存储库,以备需用。
2、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
(1)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应在相应的储藏间存放,储藏间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并运转正常。
(2)布草、拖鞋等应按照卫生要求保洁。放置在密闭的保洁柜内,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保洁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3)消毒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必须符合消毒剂标签标准的规定。消毒剂做到专间存放。
(4)经常清扫,保持储藏间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
(1)顾客用公共浴巾等要在符合要求的消毒服务机构或自备洗涤消毒
间内清洗消毒。消毒后的产品要放在保洁柜内。要按规定的程序分类清理回收,且不能污染清洁物品
(2)客用口杯、茶杯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和备用。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清水冲→消毒。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人消毒柜;温度保持摄氏100度,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不宜蒸、煮的茶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消毒。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4)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5)公用拖鞋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程序:除污一浸泡洗刷一→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4、口杯、公用拖鞋的保洁
(1)经消毒的茶杯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经消毒的拖鞋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每周对更衣柜清洁消毒。
6、清洁消毒后,做好记录。
卫生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1、每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有关卫生工作,认真做好卫生工作考核考评,并有记录。
2、服务人员必须每天定时做好岗位卫生工作,各级卫负责人负责检查,并做好详细检查记录
3、实行卫生工作与职工奖金挂钩制度,对卫生检查中不格者,或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扣除当月奖金或奖金。
4、对在月、季、中未发生责任事故,无检查扣分平时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5、卫生检查内容
(1)服务员上班时是否统一着装,衣着整洁,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2)游泳场馆卫生是否做到卫生间、地面、更衣柜等干净清洁,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
(3)公共用具(浴巾、公共拖鞋等)是否做到一客一换消毒。
(4)清扫工具是否按类分开配套使用,标志是否清楚
(5)脚池、泳池是否定期投放消毒液并进行自测。
(6)自测记录是否公示。
卫生质量检测制度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向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对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顾客用具用品(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
2、检验检测必须是市卫生行政机关委托或其经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单位承担。
3、采样检测时应有卫生主管负责人在场,并在“采样记录”上进行签名,以认可采样的真实性。
4、检验结果出来后,应在公示栏中对顾客公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经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那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人新风。
6、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浩,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7、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8、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1、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其它人员也有报告义务。
2、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公共用品用具、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疾病、皮肤病
(3)意外事故导致的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因意外事故所造成顾客消毒剂中毒等。
(4)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4、发生事故后,除了及时抢救病人外,事故报告责任人还必须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隔离现场,并会同卫生部门及时处理。
5、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及处理、事故原因及责任、事故教训、今后防范指施,并送至当地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游泳场所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建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规和文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及健康危害事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健康危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五、处置
1、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在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
识。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
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三)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卫生管理档案制度
1、卫生档案档案的内容:
(1)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2)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消毒剂等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4)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7)每检测报告
2、管理要求
(1)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
(2)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接听报修电话或报修单时应礼貌用语,并仔细听取和记录维修地点及内容等情况。
2、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在征得客人同意或不打扰客人的情况下迅速抢修,修理完毕后,维修人员和服务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
3、如遇设备损坏较严重,应向客人解释,并告知客务中心,由客务中心征得客人同意后停用游泳场所
4、发生大的工程事件(如主水管爆管,加消毒剂仪器坏等),部门经理、主管都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5、建立各类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档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维护。
6、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游泳设施定期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好更换,保证各类卫生设施正常运转。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制度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活动遵循加强引导、限定场所、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的原则。
2.所有对客服务区域及后台部门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区域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
3.场所所有范围内任何人员不准抽游烟。
4.不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设置吸烟器具;不在场所内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5.设立控烟劝阻员,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予以制止,内部员工有此类行为且拒不改正的,可予以罚款五十元的处罚。
6.所有服务人员需对顾客做好禁烟、控烟的劝导和解释工作,在工作范围内不提供吸烟器具。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篇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后方开始经营。
2、卫生许可证(带框)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保持清洁干净。
3、卫生许可证真实有效,不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如需使用证照必须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同意批准,说明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办理外出携带手续后,方可携带外出。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印、外借。
4、证照不得丢失、损坏。如出现损坏或丢失,除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外,要立即与发证机关联系,及时办理证照的挂失和补办手续。
5、直接为顾客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持有效体检、培训证明上岗,证件、培训证有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卫生及“五病”调离制度
1、所有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按规定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査和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方可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其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并向卫生监督部门及时通报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3、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包括调离人员)健康档案,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4、从事浴足的工作人员,每客浴足前、后其双手应用75%酒精擦拭,防
止交又污染及工作人员自身感染。
5、洗浴场所的从业人员应掌握一定鉴别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常识,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皮肤病、性病的就浴顾客,应立即劝阻其就浴。
6、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岗位(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随时保持整洁;
7、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三不”: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不准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工作场所,不准工作时戴戒指、项链、手链(镯)、耳环等饰物和涂染指甲,不准在工作时吸烟、吃食、随便陶耳陶鼻、随地吐痰。
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1、公共用品用具的采购、验收
(1)采购公共用品用具,含消毒剂,必须专人负责,并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采购知识。
(2)采购负责人要对入库的公共用品用具做好验收工作,对进够使用的消毒剂做专门台账,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购买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使用数量和使用日期。
(3)在采购消毒剂时,要向供应方索取厂家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的复印件。相关证件必须齐全,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
(4)采购回的公共用具须经卫生管理部门人员验收后可进行进存储库,以备需用。
2、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
(1)公共用品用具的储存应在相应的储藏间存放,储藏间必须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并运转正常。
(2)布草、拖鞋等应按照卫生要求保洁。放置在密闭的保洁柜内,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保洁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3)消毒剂,必须有产品说明书或商品标志,必须符合消毒剂标签标准的规定。消毒剂做到专间存放。
(4)经常清扫,保持储藏间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3、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
(1)顾客用公共浴巾等要在符合要求的消毒服务机构或自备洗涤消毒间内清洗消毒。消毒后的产品要放在保洁柜内。要按规定的程序分类清理回收,且不能污染清洁物品
(2)客用口杯、茶杯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和备用。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清水冲→消毒。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人消毒柜;温度保持摄氏100度,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对不宜蒸、煮的茶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消毒。程序:除残渣→浸泡洗刷→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4)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5)公用拖鞋消毒按以下程序操作程序:除污一浸泡洗刷一→化学消毒一清水冲
4、口杯、公用拖鞋的保洁
(1)经消毒的茶杯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2)经消毒的拖鞋应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5、定期每周对更衣柜清洁消毒。
6、清洁消毒后,做好记录。
卫生检查、考核奖惩制度
1、每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有关卫生工作,认真做好卫生工作考核考评,并有记录。
2、服务人员必须每天定时做好岗位卫生工作,各级卫负责人负责检查,并做好详细检查记录
3、实行卫生工作与职工奖金挂钩制度,对卫生检查中不格者,或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扣除当月奖金或奖金。
4、对在月、季、中未发生责任事故,无检查扣分平时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5、卫生检查内容
(1)服务员上班时是否统一着装,衣着整洁,个人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2)游泳场馆卫生是否做到卫生间、地面、更衣柜等干净清洁,是否有清洗消毒记录。
(3)公共用具(浴巾、公共拖鞋等)是否做到一客一换消毒。
(4)清扫工具是否按类分开配套使用,标志是否清楚
(5)脚池、泳池是否定期投放消毒液并进行自测。
(6)自测记录是否公示。
卫生质量检测制度
1、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向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对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顾客用具用品(消毒效果)等进行检验检测。
2、检验检测必须是市卫生行政机关委托或其经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单位承担。
3、采样检测时应有卫生主管负责人在场,并在“采样记录”上进行签名,以认可采样的真实性。
4、检验结果出来后,应在公示栏中对顾客公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经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那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人新风。
6、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浩,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7、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8、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1、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其它人员也有报告义务。
2、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公共用品用具、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疾病、皮肤病
(3)意外事故导致的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因意外事故所造成顾客消毒剂中毒等。
(4)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3、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4、发生事故后,除了及时抢救病人外,事故报告责任人还必须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隔离现场,并会同卫生部门及时处理。
5、事故处理后,立即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及处理、事故原因及责任、事故教训、今后防范指施,并送至当地卫生执法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游泳场所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危害,建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订预案依据
在制订卫生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国务院发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规和文件。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立足于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及时控制的原则,大力开展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积极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及健康危害事故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二)分级控制,属地管理。
发生突发卫生事件后,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及时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
防疫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四、组织管理
(一)成立健康危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突发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督查各部门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及时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宣传制度、卫生管理制度
五、处置
1、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或隔离;
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它紧急应对措施;在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六、善后与恢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二)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卫生管理档案制度
1、卫生档案档案的内容:
(1)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2)卫生管理制度
(3)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消毒剂等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4)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5)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
(6)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7)每检测报告
2、管理要求
(1)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
(2)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各类档案记录应进行分类;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接听报修电话或报修单时应礼貌用语,并仔细听取和记录维修地点及内容等情况。
2、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在征得客人同意或不打扰客人的情况下迅速抢修,修理完毕后,维修人员和服务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
3、如遇设备损坏较严重,应向客人解释,并告知客务中心,由客务中心征得客人同意后停用游泳场所
4、发生大的工程事件(如主水管爆管,加消毒剂仪器坏等),部门经理、主管都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5、建立各类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档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维护。
6、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游泳设施定期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好更换,保证各类卫生设施正常运转。
候车室卫生管理制度
1、营业场所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营业。
2、场所内所有从业人员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区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管理组织每周开展卫生检查改进工作,并做好记录,建立卫生档案。
4、卫生专干负责经常性卫生检查和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
5、候车室内外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座椅、墙面、玻璃、壁灯干净无尘。
6、候车室内的卫生间地面必须保持干燥洁净,便池、马桶、面盆必须随时清理干净,台面、镜面、烘手机必须干净无尘。
7、候车室内禁止吸烟,设立明显禁烟标志和专门吸烟室。吸烟室应安装独立的通排风装置,并保持通风良好,空气清洁。
8、候车室内应加强自然通风,保持机械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机械通风设备按卫生要求每周清洗过滤设备并记录完整,保证室内足够的新风量。
9、候车室须有固定卫生宣传栏,利用电视、广播定时向旅客播放卫生知识,并要做到有资料和记录。
10、候车厅三防设施完善,做到候车厅基本无蝇。
11、停车场设置车辆清洗台,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
12、场所内配备足够数量的密闭垃圾容器,做到垃圾无满溢、无渗漏、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每天消毒,垃圾储运密闭化。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及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
2.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得上岗工作。3.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选址、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
4.二次供水水池或水箱应封盖加锁,并保持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二次供水各级水池的人孔排气孔溢流管孔应加装砂网,水箱周围2m内不得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源。
5.水池至少每年清洗消毒二次。从事清洗消毒单位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及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持有效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许可批件或检验报告等。做好清洗消毒和日常维护记录(可参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与日常维护记录》)。
6.当公共场所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经营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制度
为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保障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
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范围内的所有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监督管理活动,活动遵循加强引导、限定场所、专人负责、严格管理的原则。
2.所有对客服务区域及后台部门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区域禁止吸烟,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
3.场所所有范围内任何人员不准抽游烟。
4.不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者区域内设置吸烟器具;不在场所内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识和物品。
5.设立控烟劝阻员,对在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予以制止,内部员工有此类行为且拒不改正的,可予以罚款五十元的处罚。
6.所有服务人员需对顾客做好禁烟、控烟的劝导和解释工作,在工作范围内不提供吸烟器具。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篇四
南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沐浴场所卫生要求
一、证照、制度及卫生监督档案要求
(一)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含试工)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顾客就浴的明显标志等集中挂牌,悬挂在大厅、入口等醒目处。
(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公用物品消毒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卫生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制度;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报告制度及预案;卫生用品(客用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产品)采购索证、验收制度等等。卫生管理制度置于相应岗位的墙上。
(三)建立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监督专用档案,用于存放卫生监督材料,如卫生检验报告单、卫生监督意见书、索证材料(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备案证明、消毒剂及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等。
二、人员卫生管理
(一)有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业主为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负责落实,从业人员个人要掌握本岗位基本卫生知识。
(二)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一经发现应立即调离原岗位,调离率100%。
(三)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勤洗头、勤剪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勤洗澡;上岗时不得戴手饰、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顾客进行面部、修脚、擦背操作前必须清洗、消毒双手。
三、设施卫生要求
(一)场所内外环境
场所内外环境整洁干净、无积水,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应设更衣室、淋浴室等房间。地面采用防滑、不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墙体采用防水、防霉无毒材料覆涂,浴池池壁、池底光洁,采用白色材料铺设。门窗墙壁、天花板、灯具干净、地面洁净,无卫生死角。防蝇、防鼠、防蟑螂、防蚊设施齐全,措施有效,四害密度低。
(二)通风设施
宜采用机械通风,采用气窗通风的气窗面积为地面的5%,淋浴间内不得设置直排式燃气热水器,不得摆放液化石油气瓶;使用的设施、设备、排风装置等定期清洗,表面清洁无积尘(垢)、无积水。使用分体空调的经营场所,空调过滤网每个月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经营者根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做好经常性检查、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工作,并有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报告及清洗记录。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空气传播性传染病的流行。应急预案应包括:空调系统的类别﹑供风范围﹑管道分布﹑供风对象﹑管道的材质等与中央空调有关的基本资料,确定疫情可能涉及的范围及应该采取的措施;明确疫情报告方式﹑报告责任人;明确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效果评价以及疫情控制﹑并经监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等内容。
(三)非一次性纺织公共用品洗涤消毒间(区)
消毒间(区)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洗涤消毒间(区)内有排气扇或自然通风良好,墙面台度高1.5米,用瓷砖等防水材料贴面,设毛巾浸泡消毒桶、洗涤池(洗衣机)、消毒柜、毛巾保洁(存放)柜,各种洗涤消毒设施应用文字标明。消毒间(区)内不得存放杂物。委托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服务机构进行非一次性纺织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的,应有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备案证明及清洗消毒记录。最大浴客人数超过50人的浴室,必须设置单独的消毒间。
(四)非一次性拖鞋洗涤消毒间
拖鞋每客用后应消毒。提供非一次性拖鞋供消费者使用的公共场所,必须设置拖鞋消毒浸泡池(桶)等消毒设施,拖鞋一客一换一清洗消毒,消毒方式可采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委托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服务机构进行非一次性公共用品清洗消毒的,应有公共用品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备案证明及清洗消毒记录。最大浴客人数超过50人的浴室,必须设置单独的消毒间。
(五)消毒方法及设施:
1、化学消毒法
(1)、配备消毒所需的消毒池(桶)和消毒药物配比容器,用次氯酸钙溶液等含氯消毒制剂(如强力净)按使用说明进行,适用于对毛巾、面盆的消毒;
(2)、用消毒药液浸泡,如用70 %酒精,0。5%过氧乙酸水溶液,2%戊二醛中性水溶液浸泡10分钟,适用于美容、修脚工具。
2、物理消毒法 配备高温消毒设备:
(1)、紫外线消毒 以85uw/cmm以上紫外线灯直接照射在被消毒物体的表面,照射时间为30分钟,适用于美容、修脚工具及干毛巾的消毒;
(2)、煮沸消毒 一般可用煮锅进行,在水沸后再煮十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煮沸时注意水必须淹没被消毒的物品表面,适用于湿毛巾、陶瓷制品的消毒。
(六)布草间
设置密闭布草保洁柜,面积和容积按实际需要而定。布草自然通风良好或内装排气扇,做到有布草换洗、消毒记录。布草间不得存放杂物。
(七)浴室
无论有无浴池的浴室均应设置淋浴喷头,喷头间距大于0.9m;设置浴池的清洗、消毒设施,浴池每晚要彻底清洗,经过消毒后再换水。池水每日至少要补充2次新水,每次补充水量不少于总量地20%。公用茶具一客一洗一消毒;浴室内若提供脸巾、浴巾,必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洗消,配备撤换脏棉织品专用存放容器并有明显标识。浴室内及其卫生间及时清扫、消毒,做到无积水、无异味,卫生间入口处应设强行通过的浸脚消毒池。浴室入口应设有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疾病(如疥疮、化脓性皮肤病、广泛性皮肤霉菌病等)的顾客就浴的明显标志。
桑拿间的坐凳应坚持每天用84消毒液擦洗消毒一次。
(八)更衣室(休息室)
更衣室(包括兼作休息室)所用垫巾应及时更换,保持清洁整齐。休息间的沙发、床上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九)提供的洗发水、沐浴液、化妆品及洗涤消毒液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产品标签标注齐全(中文标识、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方法等)和有效卫生许可批件。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规范篇五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1、公共场所包括:旅店业、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及美容店、游泳场所,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店)及书店、医院后真实、公共交通等候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2、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清洁;(2)微小气候适宜;(3)采光照明良好;(4)环境整洁安静;(5)卫生制度健全;(6)卫生设施完好;(7)从业人员无传染病;(8)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好。
3、公共场所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继续营业的。(2)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3)拒绝卫生监督的。(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5)发生危害公民健康事故的。
4、公用场所从业人员要求: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旅店(招待所)旅客用的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床上用品,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床上用品更换间隔不超过一周。
5、公共场所消毒要求:旅店业应设置专门的消毒间,并做好消毒记录。茶具、口杯消毒采用消毒柜消毒、煮沸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拖鞋消毒采用漂白精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床上用品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高温湿热消毒、消毒洗衣粉洗涤等方法。
6、理发店卫生要求:理发美容店应做到“一戴三消”。一戴:戴口罩。三消:消毒刀具、消毒胡刷、消毒毛巾。理发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药物消毒、75%医用酒精消毒等。对患头癣等各种皮肤传染病的顾客,理发店应配备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
7、公共浴池卫生要求:浴池池水常用消毒方法有次氯酸钠消毒和漂白粉、漂白精消毒。公共浴池要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对公用毛巾、茶具、拖鞋、浴巾应分类集中消毒;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巾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