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篇一
陆家山小学 主讲人:赵雪茹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下,师德意识也受到了影响;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少教师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至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实中,少数教师工作的动机不明确,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心理。关爱甚至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些学生,使用“脸皮比墙还厚,朽木不可雕”等语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极少数教师甚至还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近年来,少数教师心理失衡,模糊了“为什么而教”的认识。常常指派学生或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收受学生的礼物、资财,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吃等,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动不动就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互相拆台,存在着严重的“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忽视了“以身立教”的作用。
总之,师德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师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与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工作,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
2011.7.7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篇二
《加强师德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讲座稿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
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篇三
加强师德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
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没能给予足够的认识,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 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至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市中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 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心理。关爱甚至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关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忽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些学生,使用“脸皮比墙还厚,朽木不可雕”等语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极少数教师甚至还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
近年来,少数教师在社会分配多元化的影响下,心理失衡,模糊了“为什么而教”的认识。常常指派学生或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收受学生的礼物、资财,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吃、休闲娱乐等,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其实,家教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任课教师重点帮助个别学业不良的学生“跟上趟”以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点拨点拨,做到“提优补差”,这本是每个任课教师份内的事,是教师敬业、勤业、奉献意识的体现,也是 培养一代新人的义不容辞的天职;但少数任课教师往往是半号召半强迫地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人民日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老师“拜金”,学生“受伤”。信中写到: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动不动就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互相拆台,存在着严重的“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忽视了“以身立教”的作用。
总之,师德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师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但与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工作,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
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 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
新时期师表的建设,在于学校切合实际制定完善的政治学习、业务提高计划及标准,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对教师的基本权利、职责和义务进行培养、检查和监督,让教师从思想上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与社会公德融为一体,把学习、政治、正气与教书育人贯穿始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明确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严于律己,让文明的言行举止堪为学生的表率,从而对全社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二、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莲山~课件 ]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这种爱趋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为此,学校要实施师爱工程。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要求教师要从热爱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起,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莲~山 课件>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
三、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
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师识包括教师自身的素质学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教改意识和适应教学发展的竞争意识。教师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必须注重学历层次的提高,设计培训方案,及时稳妥地、有计划分批分期地选送教师进行在职或兼职深造、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和自学研修。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认真严肃、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监督检查教师是否 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并增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化修养,达到教师综合师识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四、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掌握精湛的师艺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新时期乃至跨世纪的教师要掌握精臻的师艺才华,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
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 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 “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是我校领导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要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从教育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品德素养也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我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许多德育先进典型,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信赖与尊重,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但是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不思进取,不能深入研究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缺乏宽容和耐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等,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十条《规范》为行为要求,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关键 环节和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师要模范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
其次,学校正在进一步更科学地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评议师德师风,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职称评定、晋级、表彰的重要依据,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师德先进典型,树立师德标兵。同时,我们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要重视把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尊师重教同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让社会、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之情去滋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
再次,我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活动方案,注重实效,受到了全体教师的赞同。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虽然我们正在冲刺中考,但还是认识到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才 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参加学习和活动,以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全面发展。
第四,我们认为师德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关爱每一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 10 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年级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莲山课 件 ]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我们年级有几位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五,老师们探讨了新时代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怎样对学生要求严格,师生之间都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应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谐的关系。老师们有针对地提出,尊重学生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我们要建立的一种认识是,学生是老师教育的对象,也是老师的服务对象。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雨果的话可以供我们大家共勉:“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
躁”也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师德师风学习材料(五)
一、敬业,树立师德形象
何为师德?师德即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等。如何敬业?
1、敬业要有诚心
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后;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无论是心情好还是心情坏,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我是教师,我应该担任这份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敬业要有恒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之路艰巨而漫长,它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如果能该行,就该行吧,如果不能改变现状,那只有耐心、有恒心地潜心于研究业务,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一个学困生,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辅导教育就能转化,他需要一年、两年的关注、辅导、教育,甚至更多!
3、敬业要有爱心
教育要根植于爱。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快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与担心。”,面对差生,我们要想:“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舍得放弃吗?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要想:“假如我是孩子”我多么希望他人的理解和谅解。这种设身处地,充满爱的换位做法,会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完美.二、豁达,收获快乐的心灵
有这样一个有关佛家禅语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在山中身居简出的禅师,一天夜晚,他碰到一位正要行窃的小偷,一无所获的小偷慌不择路,禅师却对他说:“别急,天上的明月会给你指路的。”说完,顺手把自己脱下的外衣也递给了他。第二天,禅师在门口发现了小偷送还的外衣,感慨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其实,对于一个污垢的心灵,最需的是一轮明月,为他指路的明月!对于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下的一些错误,我们做教师不妨豁达一点,不妨满怀一颗真挚的爱心,投一束亲切的目光,做一个放行的手势,让他们在老师关爱的目光中温暖内心,以感悟和省悟。
我曾经有一个网友,记得很清楚,我们初次在网上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时,当我说我是一名老师时,他竟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我最恨老师!!”后面还紧跟了3个感叹号,可想他已经把老师恨之入骨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知道吗?我只读了小学第四册就辍学了,只因为那年我犯下了一个不小的错误,老师和学校把我赶出了校门,从此,我再也没有进过校门。现在在外打工,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我能不恨 他们吗?假想一下,如果当年学校老师心胸能豁达一点,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学校老师是解了一时的恨,但是留给学生的是一生的痛!!
我们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一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豁达无边的心灵,唯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才能赋予教育以震撼的力量,否则只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我们教师应该有能谅解学生点滴错误的包容之心,才能让他们收获阳光与欢笑,收获一颗快乐、懂得感恩的心!
三、学习,成就教育事业
一位教育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而不重复自己,不断挑战自我,其前提就是学习。没有学习,一切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可以说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教师从教一天,就得学习一天。那么教师该学些什么呢?
1、教师应该学习前人的教育财富。古有孔子、孟子,今有于永正、魏书生;外有马卡连柯,中有陶行知,他们都是教育先驱,教育典范。
2、教师应该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从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 常会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作为一名教师,他需要的知识并非拘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几乎无所不包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非常失望。因此,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历史地理生物军事艺术文学哲学医学上无所不包无所不知,教师除了该有的学历外还应该有经历有阅历,行万里路读万本书,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教师应该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时代如果与网络绝缘,那无异于新的睁眼瞎了。更何况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学生活,谁也不会否认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使课堂更生动,课堂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向身边的人学习,向自己学习。从身边学习老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班级管理经验;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对比去研究去总结去反思。也有哲人说过:“一个人他教了30年书,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坚持写了3年的教学反思,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不一般的老师了。”在反思中认真总结教育得失,不断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就会不断的进步。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学习是快乐的,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学习型的老师,都能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加强师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篇四
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的师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师德水平的高低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培养小康社会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师德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
有资料表明,不少师范院校在校生选择师范专业是迫于无奈,毕业后不愿从教的比例较高,即使从教也只是作为过渡一下;不少青年教师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应付应付,并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来执着地追求,更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少数教师受到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缺乏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和工作主动精神,急功近利;不安心于自己的职业,平时工作三心二意,敷衍塞责。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教师弃教“下海”经商;当前,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和人才流动逐步市场化,不少农村小学骨干教师涌向城区小学,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骨干教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这些情况已对部分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实中,少数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的动机不很明确,有的是为了生活的无奈而从教,有的是为了有个工作、有事可做而从教,工作中不注重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还有少数老教师只注重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关心、研究未来,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忽视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思想的接纳,加之中小学管理者忽视师德教育,使一些教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工作起来缺乏干劲和积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不是空谈家,不是不学无术的庸才,而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专门家”对这句话有些人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
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关心热爱每个学生,但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喜优厌差”的不良心理。关爱甚至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关爱;关爱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忽视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的关爱。对学业困难学生和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缺乏耐心,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些学生,使用“脸皮比墙还厚,朽木不可雕”等语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极少数教师甚至还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
近年来,少数教师在社会分配多元化的影响下,心理失衡,模糊了“为什么而教”的认识。常常指派学生或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收受学生的礼物、资财,接受学生家长的请吃、休闲娱乐等,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其实,家教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任课教师重点帮助个别学业不良的学生“跟上趟”以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点拨点拨,做到“提优补差”,这本是每个任课教师份内的事,是教师敬业、勤业、奉献意识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义不容辞的天职;但少数任课教师往往是半号召半强迫地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人民日报》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老师“拜金”,学生“受伤”。信中写到:
编辑同志:
我有位朋友的儿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原本坐在第三排。一天放学后,老师让他跟家长说一说到老师家补课的事。朋友觉得儿子学习成绩还可以,而且妈妈也是老师,没必要额外再到老师家补课。于是,就让儿子回绝了老师要孩子补课的要求。
没几天,那位老师就把孩子的座位换到了最后一排。放学后,孩子哭着跑回了家。
当天晚上,朋友买了点东西,去了趟老师家并决定让儿子去补课。第二天,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座位。
这位老师竞然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孩子,其影响之恶劣,可以想见。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那在他们的心灵上又该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造成教师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使教师之间关系紧张,师表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动不动就在学生面前对社会不良现象和学校内的某些不认同的做法
发“牢骚”,或以贬低、轻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威信来抬高自己,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互相拆台,存在着严重的“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忽视了“以身立教”的作用。
总之,师德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师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与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说来,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师爱是一种无私而伟大的爱。师爱,不单纯是一种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活动。师爱是教师力量的源泉,强烈的爱生之情会使教师倾心于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师爱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润滑剂,对后进生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说不上教育。”师爱是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
2.全身心投入、献身教育’
全身心投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献身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育的命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教育事业。为此,人们才由衷的敬佩教师,称颂他们像园丁、像铺路石,为人民奉献坦途。可以说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教师道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
3.公正严明、平等待人
师生的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信赖的关系。营造这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严明,平等待人。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
4.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威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和蔼可亲,具有情绪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共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把微笑引入课堂,微笑是一种美,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恶老师。
人们常说,教师的每一句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生。如达·芬奇小时候对画鸡蛋不感兴趣,他的老师富有哲理的教诲,深深地打动了他。此后他刻苦学画,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也是培养成功的纽带。
5.终身学习、适应时代
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使自己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计算机使用、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职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的要求。
6.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进行素质教育首要的、最难的是观念的转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从原来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行素质教育,变知识再现型学生为知识发现型学生,转变那些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陈旧思想和观念,培养创新人才。
7.诲人不倦、高尚品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诲人不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真挚的爱,使学生接近教师,愿意主动听从教师教导。因此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积极进取、充满爱心。
8.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现代教育必然受到人的身心素质这一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依据对人本身认识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观察课堂上学生的不同反应,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的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愉快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就要教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妨碍了课堂秩序,这时教师只要把目光投向他们,学生就会从无声的语言中,明白教师的意思,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听讲,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