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思路(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思路篇一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与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上帝回答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更加详细地探讨一下教与学的关系。【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二)读清句读
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读通句读,虽然文章已经有了标点,不过有些句子之间还需要再次停顿,请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刚刚开始教文言文朗读要教会学生拉长语调,将停顿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本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旨:甘美 善:好处 虽: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作者采用同一句式从嘉肴到至道,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我们刚才的仿写就是将类比拓展开来,这么做可以将道理形象化,人们对至道难以理解,但对嘉肴这类常见事物非常熟悉,将深奥的道理赋予简单的生活现象当中。【设计意图】仿写句子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白地了解类比的妙处,直接讲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如果学会了仿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 困:不通 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
翻译句子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学”的促进方向。学习让我们发现自己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反”,“自反”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之后呢?对,坚持学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对,还是回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教师分享故事:
事例
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事例
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习的难点,所以设置两个活动来强化,第一个活动是理论上的理解,用直观的方式画出“教”与“学”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将这种关系生活化,带到自己身边来,通过列举事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教”与“学”的关系。分享的事例分别从一个人和两个人的角度来阐释“教”与“学”,具有代表性。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预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ào)、含义(教),明确“其„„乎?”的意思(大概„„吧?“
(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ào)与“学(xuė)”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
明确: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即庐,表示房屋。
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通过构字来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文知识。指导背诵
本文主要讲述“教”与“学”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开始引入的呢?(嘉肴)对于嘉肴美味,我们首先要吃,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请背诵第一句。
学习是为了懂得更多的道理,跟吃美食一样,要懂得最好的道理,必须要学习。背第二句。学习有了体会,就要与人分享,这就是教。学习有了困惑,就要学会反省,然后继续学习;教别人遇到了困难,要学会自我勉励,然后也要继续学习。所以说教学相长。背诵第三、四、五句。
文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相长的道理,应用了《兑命》中的一句话,请背诵这句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当堂落实文言阅读背诵问题,梳理文脉。尤其是从至道的学习如何转到“教”与“学”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是学习之后的一种分享过程。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设计意图】引入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希望将古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的一个有力佐证。
结束语: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少年是学习的大好时光,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背诵其中自己认为感悟最深的五句。板书设计
附录:
《虽有嘉肴》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相关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重视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预习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兑命()学学半()
自强()教学相长()
(二)正确使用词语
1、通假字 兑命通
2、古今异义 ①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解释下列的词语。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五)寻找生活中自己经历的或者听过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事例,将它写下来。
学校: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姓名:宋登水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思路篇二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能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的1、2两项。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补充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之《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听读,听后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2、自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预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巩固积累
1、全班齐读,小组竟读课文。
2、对照原文,译读巩固课文。
六、课堂总结
1、文化常识:“四书”“五经”
2、《礼记·学记》间隔号前为书名,后为篇名。
3、熟读课文,力求能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1、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