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诚信得到他人尊重的名人故事(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诚信得到他人尊重的名人故事篇一
诚信赢得了爱情-余世维
专题:名人诚信故事 类别:名人励志故事 日期:2012-03-20 阅读:84 30年前,他和她刚认识。当时,他们两家都没有装电话,手机、寻呼机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
有一次他约了她晚上看电影,结果他临时早上有事出差到台北去,他认为能够很快地赶回高雄,后来发现来不及了。回高雄坐的是最后一班飞机,到家时快晚上11点了。她也差不多该睡觉了。他在台北也没打电话给她,回到家也没法打电话,于是他骑着摩托车到了她家的门口,她家已经熄灯,他想他们休息了。于是他就立刻在电灯杆底下借着路灯写了一封简单的信,装进了事先准备好的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发现了信。她本来有些失望,觉得他这个人不守信用,但是看了这封信,她接受了他。她的父亲其实并不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最理想的候选人,比他条件好的人多得很。但是她对父亲说:“就是他,我就这么决定了,就嫁给他!”
这个年轻人就是台湾着名培训师余世维博士,是他的诚信赢得了爱情。康德守时的故事
专题:名人诚信故事 类别:名人励志故事 日期:2012-03-20 阅读:76 …康德有一次要去拜访一个朋友,约好了时间。他为了不迟到还提前很长时间出发了,但是不幸路上遇到洪水,河上的桥被冲垮了。
康德称作的马车不能过河,于是他四处找船。但是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眼看约会时间就要到了,他就给了附近一个农民很多钱,把他的房子拆了做一条船渡河。这样他没有迟到,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这次经历。康德是守时的典范。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斤的季布的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晏殊为人诚实的故事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晏殊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韩信诚实守信的故事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大方的克雷洛夫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他却生情乐观,碰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他一直居无定所。一次,他终于又租到了一套房子。在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的时候,他看见房东事先写好的契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看完后,不但没有异议,而且在“15000”后又另外加上了两个“0”。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反正赔不起。”
克雷洛夫这句幽默的话,让房东大笑起来。房东觉得克雷洛夫是个幽默而又诚实的人,于是很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
曾子杀猪的故事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华盛顿砍树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肖复兴简介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他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郭沫若的读书方法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诚信得到他人尊重的名人故事篇二
名人关于诚信的故事
诚信为荣,失信可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诚信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1、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郭沫若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2、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华盛顿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韩信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着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4、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5、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晏殊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6、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商鞅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7、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济阳商人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8、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曾参
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9、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卖火柴小男孩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10、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林肯
林肯早年当过水手。1831年6月的一天,他和几位水手来到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他们看到,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站在那里,他们都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像在买骡子买马一样仔细打量奴隶,有时还走上前摸摸奴隶的胳膊,拍拍奴隶的大腿,看奴隶是不是结实、肌肉发达,将来干活有没有力气。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年轻的林肯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我有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了美国总统。他真的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同时他也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11、关于诚信的名人故事——宋濂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到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诚信得到他人尊重的名人故事篇三
关爱 责任 诚信 宽容
我们先读一篇初一学生写的题为《那才是好老师》的作文:
那才是好老师
没有旋转耀眼的舞台;没有狂热拥簇的鲜花;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只有三尺讲台论天下,一支粉笔写春秋。在那个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在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在那支粉笔上,画出的是彩虹。在老师努力耕耘的讲台上,擦去的永远是那璀璨的明珠,培养出新一代的花香。面对着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扬,我经常思索:老师究竟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课堂上
绝不是死板的讲解,听了昏昏欲睡,也绝不是乏味的演讲,感到枯燥无聊。而是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充满了老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妙语横生,时而语调高昂、激情荡漾,时而语调轻缓,幽默简洁,用美妙的声音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45分钟的课时,或启发暗示,或点石成金,使我们感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要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把我们的脑袋充盈起来,使我们自始至终陶醉在妙语迭出的课堂中。
课间
热情、宽容、幽默、大方,平易近人。显示出老师博学多才,内涵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尤其是为人师表,不仅要“言传”还须要“身教”。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却能给人带来夏日的凉爽。一句亲切体贴的问候,能给人带来冬日的温暖。学生有进步,鼓励;学生有优点,表扬;学生有困难,帮助;学生有心事,开导。使我们畏惧老师的心情荡然无存。在从老师那儿源源不断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老师的友情和人格。
课后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像父母,似朋友。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更给予学生难以忘怀的关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声嘶力竭、怒发冲冠的训斥,也没有漫无边际、毫无益处的闲聊,有的只是师生间彼此的认识,彼此间的信赖。不仅仅是懂得包含宽容,更知道理解在宽容之上。理解我们,了解我们,才能真正做朋友,才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于学生的提问,同样要做到耐心、细心、用心,说理论证,有条有理。
如此说来,我心目中的老师似乎难做。是的,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学生的榜样更难,这正是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老师的光荣所在。一位能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老师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
我们再来看看家长眼中“好老师”的标准(五个方面)
——用多种形式主动和家长联系,尊重家长,和家长平等交流沟通,帮助家长全面认识、了解孩子,并在教育孩子上形成合力。
——帮助、指导家长不断提高家教水平和自身素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热爱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关爱学习困难或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
——课上得有趣,孩子乐意听老师上课,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喜爱崇拜老师,作业布置得当,批改认真及时。
——仪表端庄大方,服饰得体,言得文明。
学生和家长眼中好老师的标准,离不开关爱、责任、诚信、宽容。
我们先来谈谈“关爱”
有一个小故事,名叫《教师的一吻》。
美国一所中学里,有一位年轻漂亮而很有作为的教师蒂莉.布朗小姐,她特别宠爱一名叫查理.罗斯的好学生,罗斯因而被称为“老师的宝贝”。罗斯为此加倍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在毕业典礼上,当罗期上台领毕业证书时,受人爱戴的布朗小姐站起,出人意料地当众吻了罗期,这个奖赏引起了其它学生妒忌,于是布朗小姐马上勉励大家:“去干一番事业吧,你也会得到我的吻的”。
这一吻产生了轰动效应,出现了喜剧性结果,当时罗斯受宠若惊,其他学生相对被冷落,受激励。后来当了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就是其中一员,杜鲁门总统一上任,就给布朗小姐去了电话:“你还记得我未能得到的那个吻吗?我现在所做的能够得到你的评价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出自教师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成功的基础,学生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的过程中,教育表现了“育人”的根本功能。
说到关爱,着重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是关爱生命
最近,中宣部、教育部、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联合举行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生动感人,反应强烈。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重庆开县“12.23井喷”和“9.4洪灾”两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创造了学生无一人丢失,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他们说:因为我们是教师,视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保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位学生在报告中这样说道: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灾难中,老师的舍生忘死,无私奉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关爱他人,让我们懂得了老师职业的伟大和神圣,长大后,我也要做这样的教师。
今年,我们把创建平安校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意义重大。学校的平安牵涉到社会,联系到千家万户,学校的平安与社会的平安息息相关,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高尚师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要使家长觉得: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能保护孩子的是教师。
关爱生命的另一方面,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孪生姐妹,减负已喊多年,但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是越减越轻呢?还是屡“减”屡“负”,愈“负”愈“重”呢?家长学生对此呼声很高,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2月28日,省教育厅正式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通过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建立必要的教学常规等17项具体措施,加强对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监控,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受到了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好评。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的17项措施,我们今年工作计划中创造快乐校园的初衷也在于此。
二是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要做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留守孩,单亲孩、经济困难学生、学困生等。如何使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快乐,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各校对“留守孩”教育工作态势发展非常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困形式多种多样,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好评,但“学困生”的关爱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年,我们重点工作之一是抓质量,这一弱势群体必须抓好。
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研学情,坚持“四点”:即找出闪光点,点燃兴奋点,选取准切入点,强化着力点。
二是转化原则,坚持“四实”:即掌握实情,讲究实理,使用实招,强调实效。
三是转化途径,强调“四一”:即营造一个氛围,搭建一个舞台,扮演一次主角,体验一次成功。
四是转化方法,做到“四心”:要有诚心,真诚育人,爱在其中;做到细心,明察秋毫,找准症结;做到贴心,师生交心换心,心心相印;要有耐心,注意反复,循序渐进。
我们再来谈谈“责任”
每年在英美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即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学生,将经历一个重要的仪式——集体宣誓诵读《教育者誓词》,在《教育者誓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将时刻注意到我的责任——通过严格的对知识的追求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即使非常辛苦,即使受到放弃这一责任的外界诱惑,即使遇到失败等障碍而使之更加困难,我也将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诺言,我还将坚持不懈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我常想,人自从母体呱呱落地,是一样的柔弱,一样的全新,为什么后来就有了那样大的差别,关键的就是教育,教育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是家长的责任;其次是教师,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做人,还要肩负起传授知识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心,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教师的责任之大,可以想见;再次是社会环境和同学之间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教师就明显成了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的一生的命运,从对别人负责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水平。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做一个好老师其实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比较快,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的趋势,都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家长的不足,教师要给予弥补,社会的不良影响教师要给予匡正,同学之间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干的是教书育人的活儿,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有适应新课改的知识与能力。
有没有把书教好,无疑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一条重要标准。这道理,跟农民的责任是必须将自己的庄稼种好、工人的责任是应该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是一样的。不过,在认识与理解教师的责任时,倘我们只是停留在“把书教好”上,则又不仅是极其片面的,而且还是非常危险的。
事实上,在所谓的“三十六行”中,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一种培育人的职业,它所面对的,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一代人。也就是说,要是农民把这一茬庄稼种砸了,他还可以用种好下一茬来补救;倘若工人将手中的某一件产品做成了次品甚或是废品,他也只要在做下一件产品时注意些就是了,大不了是被扣去一点奖金;而我们教师,如果将那一代人也培育砸了或者是把他们做成了“次品”甚至是“废品”,那后果,可实在是只有“不堪设想”一词才能概括和形容的了!
正因为如此,教师惟有教书与育人并举,才可以说是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且,育好人甚至要比教好书更加的重要,也更加的迫切。
育人的根本,是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育培养成真正的人,大写的人。但现实却很不容人乐观。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该怎样做人及该做怎样的人这一关键问题上,存在着十分令人忧虑的倾向——据报道,烟台市教育部门曾组织力量对该市8个县(市、区)70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就德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在奋斗目标上,不少学生趋向务钱化、务权化,好多学生表示自己将来并不想成为科学家,而一心只想当官、做老板;在学习目的上,不少学生则表示要为自己而学习,而不愿为国家而学习。无独有偶,武汉市教科所在前不久也对该市3所重点高中和8所普通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工作调查,结果是,有七成中学生将读书是为了当“大款”、做“大腕”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其中13%的学生,竟然表示只要有钱,干什么都行。而更令人发指的,是堂堂清华大学的一个四年级学生,为了所谓的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竟在今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所谓“一叶知秋”,要是我们对上述情况不引起高度的警觉与深刻的反思,其祸害,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学生在做人上所产生和形成的种种问题,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然而,同样无可否认的是:它也与我们教师平时对育人的忽视有关。是的,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把书教好,虽然无疑能制造出来一批又一批的“高考状元”、“中考冠军”,可这些“状元”与“冠军”将来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却至少还是个未知数。
因此,身为肩负着国家与民族未来命运重任的教师,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责任有更全面、更清醒、更高度的认识与理解,并扎扎实实地贯彻于自己平时的工作之中。也惟有如此,我们方可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第三,我们谈谈诚信
所谓诚信,即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你才会有信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讲诚实,守信用”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已经成为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成为国家强盛、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传统,留下了“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具有公平竞争、平等交换、效率效益、诚实守信的原则。可以说,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有的准则,市场经济越是发达就越要求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没有诚信,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诚信更显重要,否则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将无立足之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诚信素质作为基本道德素质尤为重要。当前学生不讲诚信的现象仍比较多,例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掺水毕业求职简历,恶意违约,恶意拖欠、逃交学费等,都存在着学生缺乏诚信的问题。
有位经济学家提出一个公式:人品+质量=品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很显然它“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人才。因此,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其“产品质量”就是学生的质量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品”是指全体教职工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责任心,“品质”是指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得到认可的程度和美誉度。所以说只有“高质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弄虚作假现象,一些学校也学会了弄虚作假。比如,某些学校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实干少,总结多。某些教师,自己写不出论文,便剪刀加浆糊,或者上网,抄袭、拼凑一篇;参加各级各类的考试,抄资料,看小抄,考场上丑态百出,对学生却说:“老师没时间复习。”上级坚决杜绝乱订复习资料,杜绝乱收费,可某些学校用尽千方百计从学生身上捞油水,却美其名曰“我们是为了学生好!”
还有直接教学生撒谎的事。一个学生说,我们学校刚开完了“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校长接着便说:“同学们,明天教育局要来检查工作,如果人家问我们„音乐、美术、劳技课上没上‟时,我们可要为了学校的利益,说„都上‟啊!”另一个学校因乱收费而被举报,学校安排老师反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学生作伪证,证明那不是乱收费,是自愿交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果连学校都教学生弄虚作假,那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几年来,我县各中小学都在大张旗鼓地开展诚信教育,各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中小学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很有必要。但我认为,诚信首先应从学校教师做起,学校、教师要做诚信的榜样。“教育者先受教育”。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群众和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人,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注意不轻诺,“言必行、行必果”。另外,一个拥有独特的个人特质和超凡魅力的人,会使周围的人认同他、景仰他,以致会模仿他的行为和态度。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即是求真。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更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所以我们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起表率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动学校其他职工和全体学生,这样“诚信”就会在学校蔚然成风,诚信教育活动就会深入人心,硕果累累。
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更应始终是一面诚信的大旗!
第四,我们谈谈“宽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就是宽容。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这样的说法,《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学会宽容,是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的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有时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的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据《宋稗类钞》记载:吕蒙正当初入朝堂时,有一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 吕蒙正装着没有听见,而与吕蒙正同列的人却几次让吕蒙正追问那个人是谁,吕蒙正却没有做,说:“知其姓名,怕以后不能忘记,所以还是不问为好”。吕蒙正后来终于成为北宋的宰相。
学会宽容,是我们今天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作为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作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小故事:
有位女教师,教的是语文,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由于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偶尔会出现一些知识上小小的错误。开始,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的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的学生,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竟联合起来,由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撤换她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点水果什么的,一起去探望。令这些学生失望的是,老师竟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情形,傻眼了,只好一个个灰溜溜的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老师原来也有素质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这是非常典型的不懂得宽容的例子。
有位老师谈过这样一件事情。他在上数学课时,有位女生玩游戏机。他讲第一个例子时,学生玩得非常投入。讲第二个例题时,她仍然玩得聚精会神,老师走到她身边竟一点也不知道。老师把她的游戏机拿了过来,该学生知道是自己错了,一时脸红,就心不在焉地“听”起课来。下课时,老师并没有把游戏机没收,而是还给了她。她非常感激老师,从此,数学课上,她再也没玩过游戏机了,而且上起课来比以前还认真了许多,数学成绩也上来了。
这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对学生还是要多宽容,不是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何况学生犯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
这位老师的话,真是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应有的胸怀。学生本善良,有时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近人情,只是我们没有察觉罢了。
我们对学生的不宽容,有时可能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好意,所以,一看到学生冒犯了自己,一发现学生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做了认为不该做的事,可能就火从心头出,气从头上冒,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们给狠狠地骂一顿或体罚一次,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能就要大打折扣。这样的情形,可能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过,只是我们没有去思考自己这样做的后果罢了。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学会宽容? 首先,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心。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阳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要想让他们愉快地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或做人的准则,首先就得摆正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扬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对老师提意见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其次,教师应学会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人,他们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不管他们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管他们家庭条件是优越的,还是较差的;也不管他们的外表是漂亮的,还是极一般的;甚至不管他们的身体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这一切一切的外在条件,在我们老师眼里应该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才对。虽然他们各有不同,各有差异。但我们应理解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更要尊重这些差异、欣赏这些差异。我们应该树立:“没有两个指纹相同,也没有两个人相同”的观念。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才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奇妙无比。
最后,教师应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尊重意味着承认某人或某事的价值,这是个强迫我们要体贴入微地对待别人和重视人生的品质。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所提的建议、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所犯的错误……也许你要问:错误也得尊重吗?是的,一个人不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吗?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错误就不会有成功。学校和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犯错误的空间。并充分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也许这时候你还会发现原来在成人看来是错的东西,从学生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样,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探索的机会,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不会因为怕犯错而夭折。
教师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就是找到了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钥匙,不仅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发了学生的智商;也为学生懂得宽容树立了榜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德商。
关于关爱、责任、诚信、宽容,我们谈了很多。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执政理念是党意民心所在,是充满政治智慧与勇气,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应该倾注关爱,强化责任,讲究诚信,学会宽容,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平安校园、快乐校园、书香校园和美丽校园。
诚信得到他人尊重的名人故事篇四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私塾。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不知不觉就忘了下午上课的时间。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小,平时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宽容事例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