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基础知识答案(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碳汇基础知识答案篇一
碳汇主要指森林、草原、湖泊等从空气中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碳汇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自愿减排量(ccer),可按一定比例用于抵消部分排放配额,抵消比例由国家碳交易的主管部门确定。例如,2015年向企业a分配的配额为100万吨二氧化碳,规定可使用自愿减排量抵消的比例为5%,那么企业a可以购买5万吨自愿减排量,剩余的95万吨配额须通过配额交易完成。通常配额价格远高于自愿减排量价格。二、一些定义
1.碳汇造林:为区别于其它一般定义上的造林活动,本方法学特指以增加森林碳汇为主要目标之一,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
2.土壤扰动:是指如整地、松土、翻耕、挖除树桩(根)等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降低。
3.湿地:湿地包括全年(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如泥炭土)被水淹没或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的土地,且不属于森林、农田、草地和居住用地的范畴。
4.有机土: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和(2),或同时符合条件(1)和(3)的土壤:(1)有机土层厚度≥10cm。如果有机土层厚度不足20cm,则20cm深度土层内混合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2%;
(2)对于极少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一年内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不超过数天)的土壤,其有机碳含量必须大于20%;
(3)对于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的土壤,则: a)不含粘粒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12%; b)粘粒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18%; c)0<粘粒含量<60%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不低于12%-18%。
5.基线情景:指在没有碳汇造林项目活动时,最能合理地代表项目边界内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未来情景。
6.项目情景:指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下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7.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活动可以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都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8.计入期:指项目情景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9.基线碳汇量: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各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之和。10.项目碳汇量:项目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的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11.泄漏:指由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量。
12.项目减排量:指由于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净碳汇量。项目减排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再减去泄漏量
13.额外性:指项目碳汇量高于基线碳汇量的情形。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碳汇造林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14.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
15.地上生物量: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木本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等。
16.地下生物量:所有木本植被活根的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的细根(直径≤2.0mm)。
17.枯落物: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5.0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18.枯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5.0cm 的枯枝、死根和树桩。
19.土壤有机质:一定深度内(通常为1.0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质,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三、碳汇造林项目的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碳汇造林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项目活动的土地是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无林地。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
2.项目活动的土地不属于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
3.项目活动不违反任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且符合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4.项目活动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土壤扰动面积比例不超过地表面积的10%、且20年内不重复扰动;
5.项目活动不采取烧除的林地清理方式(炼山)以及其它人为火烧活动;
6.项目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树根、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
7.项目活动不会造成项目开始前农业活动(作物种植和放牧)的转移。
四、土地的合格性
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须采用下述程序证明项目边界内的土地合格性:
a)提供透明的信息证明,在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每个地块的土地均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自2005年2月16日起,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达不到我国政府规定的标准,即植被状况不能同时满足下列所有条 件:(1)连续面积≥0.0667公顷(ha);(2)郁闭度≥0.20;(3)成林后树高≥2米(m);
——如果地块上有天然或人工幼树,其继续生长不会达到我国政府规定的森林的阈值标准;
b)为证明上述a),项目业主或参与方须提供下列证据之一,用于证明项目的每个地块的土地合格性:
经过地面验证的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或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或其他林业调查规划空间数据;或土地权属证或其他可用于证明的书面文件。
如果没有上述b)的资料,项目业主或其他项目参与方须呈交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pra)方法获得的书面证据。
五、碳汇项目实现交易的实例
北京碳市场是全国首家实现碳汇交易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截止今年10月20日,已累计实现碳汇交易7万吨、250万元。
该碳汇造林项目名称为承德市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项目业主为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滦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该项目第一期碳减排量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签发,获得签发的碳减排量为96342吨二氧化碳。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购买了该项目的5万吨核证减排量,并已完全用于2014年碳交易履约,为首批碳汇项目购买者。
碳汇基础知识答案篇二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碳汇林业是指以应对气候变化、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
其内涵包含5个方面:1.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2.除了积累碳汇外,要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整体服务功能,推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促进社区发展,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3.建立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实际的技术支撑体系;4.促进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意识的提高;5.借助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与普通的造林相比,碳汇造林突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碳汇计量与监测等特殊技术要求,强调森林的多重效益。只有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要求造林,并按照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验收、经有资质的单位按规定进行碳汇计量监测的人工林才可称为碳汇林。
气候变化的原因、趋势和应对策略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在此报告中用大量数据证实: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类,但主要是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毁林开荒等,向大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的结果。
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化前的280ppm增加到2005年的379ppm,导致全球气温在过去100年里约增加了0.74℃,造成海平面上升、山地冰雪融化、降水量分布和频率及强度发生显著变化、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增加,并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全球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未来100年,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将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将会继续上升,这将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到2100年上升1.4-5.8℃,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主要是指在工业、能源等生产过程中,采取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通过增加以森林为主的绿色植被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适应主要是指主动采取措施,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对气候变暖的适应能力,防止或减少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介
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4个国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英文缩写unfccc)。《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至今已有194个国家加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由序言及定义、目标、原则、承诺等26条正文组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制定了一个总体框架。其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公约》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温室气体的排放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帮助他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减限排义务,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相关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履行《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别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国家方案》)。《国家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我国的《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作出贡献。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七大挑战
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着以下七大挑战:
一、现行发展模式的重大挑战。目前,世界上尚没有既有较高的人均gdp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水平又能保持较低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持续增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以煤为主能源结构的巨大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我国在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能源技术自主创新的严峻挑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存在,这对减少碳排放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四、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一是要加快森林植被和湿地的恢复,增加森林碳汇;二是要加强森林经营和森林保护,提高森林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干旱、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现象仍相当严重,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护林地、湿地等生态保护的压力加大。现有可供造林的土地多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西北地区,给生态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长期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减少病虫害和杂草蔓延,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六、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等;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对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七、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现实挑战。未来中国沿海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问题,对中国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与林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一、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等专项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检查,扩大社会监督,建立执法动态监督机制。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2.改革和完善现有产业政策。继续完善各级政府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部门绿化责任制,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形式,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森林资源和林业碳汇。
3.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抓好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通过有效实施上述重点工程,进一步保护现有森林碳贮存,增加陆地碳贮存和吸收汇。
二、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林业政策和措施
1.制定和实施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制定湿地保护条例等,并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和强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条款,为提高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法制化保障。
2.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对天然林禁伐区实施严格保护,使天然林生态系统由逆向退化向进展演替转变。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遏制湿地面积下滑趋势。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提高自然保护区质量,建立保护区走廊。加强森林防火,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监测、扑救、林火阻隔及火灾评估体系。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监测资源,建立健全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控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及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综合防治,扩大生物防治。
3.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研究与开发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技术,研究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森林植物在气候适应和迁移过程中的竞争和适应能力。开发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技术,特别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等相关技术,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强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森林环境、荒漠化、野生动植物、湿地、林火和森林病虫害等监测技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体系,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
发布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为《国家方案》),并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2009年6月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并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编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下简称《林业行动计划》),并要求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学习、积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极宣传和落实《林业行动计划》。
实施《林业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重要承诺的需要。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林业“双增目标”。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措施之一,《林业行动计划》就是落实这些措施的具体行动。
实施《林业行动计划》,是落实《国家方案》赋予林业任务的需要。《国家方案》中,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林业行动计划》提出了落实《国家方案》的具体措施,以指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上下一心,共同推进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实施《林业行动计划》,是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发挥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的需要。我国林业肩负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提供生态产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艰巨任务,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林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增加、生态状况的改善和林业碳汇功能的增强,对于建设⑧生态文明、提高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5项基本原则、3个阶段性目标,实施22项主要行动,采取7项保障措施。
5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林业发展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结合;二是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三是坚持增加碳汇和控制排放相结合;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五是坚持减缓与适应相结合。
3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林业发展重点转向全面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实施22项主要行动包括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是: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科学改造人工纯林;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是: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7项保障措施是: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强化科技,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注重培训,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深入宣传,不断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创新机制,推进林业改革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突出重点,增加林业建设资金;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林业国际合作。
中国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
根据《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我国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以下6条:
1.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量。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所确定的林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届时,森林碳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2.通过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加碳汇量。我国现有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完全有可能将单位面积林分生长量提高1倍以上,从而增加现有森林的碳汇能力。
3.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首先,通过严格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同时,在森林采伐作业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规划、低强度的作业措施,保护林地植被和土壤,可减少因采伐对地被物和森林土壤的破坏而导致的碳排放。其次,通过强化对森林中可燃物的管理,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减少森林碳排放。
4.通过保护湿地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次,通过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有助于保护林地土壤,促进和加速森林土壤发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转化为森林土壤,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
5.通过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林木生物质原料通过直接燃烧、木纤维水解转化为乙醇、热解气化以及利用油料能源树种的果实生产生物柴油等途径,都可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和盐碱地、矿山复垦地等难利用地,还可定向培育一部分能源林,扩大林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6.通过增加木材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木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耗能源,大大低于制造铁、铝等材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用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http:/// 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碳贮存,还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研究表明: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水泥、砖等材料,约可减排0.8吨二氧化碳当量,还节约了能源,又减少污染。木制品只要不腐烂、不燃烧,都是重要碳库。专家初步测算:从1961年到2004年期间,我国木制品碳储量约达12亿-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我国林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
碳汇基础知识答案篇三
碳汇是什么?
所谓碳汇(carbon 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碳源(carbon source)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
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即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减少碳源一般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来实现,增加碳汇则主要采用固碳技术。
所谓固碳也叫碳封存,指的是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的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
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产品,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
国家政策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
当前,全球气候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为缓解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高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并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历史事实出发,制定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按照《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除了要在本国采取措施完成减排指标外,还可以到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用于完成《议定书》为其规定的减排义务。同时cdm项目的实施,应有助于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及其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履行《议定书》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已正式将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列为第一个承诺期内的cdm项目,并对造林再造林做出了特别规定。简言之:造林是指在过去至少50年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再造林则是指在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与其它林业项目不同,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除了需要参与实施项目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是《议定书》签约国以外,还必须满足上述对造林地的特定要求。同时,所实施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应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社区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为推进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在我国的实施,需要首先搞清适合开展此类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2005年以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中国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优先发展区域选择与评价研究工作。通过综合分析我国1990年土地利用资料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林木生长率、造林成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因素,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最终确定了在第一个承诺期内,我国适合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最近,这项研究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
研究表明,在《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内,我国适宜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青藏高山针叶林带及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充分利用好现有成果,科学有序地推进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第一、根据研究成果,除了要积极推进在优先区域内实施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外,从全国林业生产力布局和六大工程实施情况考虑,特别是保障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以及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应积极引导发达国家投资者到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实施这类项目,以加快这些地区植被恢复进程。
第二、根据我国林业建设现状,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情况和国内气候变化相关政策,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部门将组织专家和地方林业部门,遴选一批候选项目,并纳入碳汇项目储备库,择机适时地向外国碳汇购买方推介。
第三、作为碳汇项目的参与方,我方在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或有关国际组织商谈共同实施碳汇项目时,应把握我方参与项目旨在帮助发达国家履行《议定书》义务的基本原则。在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方不应承担《公约》和《议定书》为发展中国家所规定的义务以外的其它任何义务,尤其是不应承担包括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的额外资金义务。即使双方商议,先由我方承担项目的部分准备费用,也必须通过合法契约加以明确,并在碳汇项目正式实施后,通过碳汇交易,对我方所投相关费用予以合理补偿。
第四、各地在与发达国家企业及有关国际组织探讨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时,必须遵循国家关于cdm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林业特点,采取符合国家要求的项目实施形式。对项目所涉及的可交易的碳汇额度和交易价格,需要获得国家气候变化主管部门的批准。各省(区、市)作为项目参与方可以就上述问题与发达国家企业及有关国际组织进行意向性探讨,但无权就项目实施形式、碳汇交易量、交易价格等做出最终决定。
第五、实施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目前我国广西与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合作开展的项目已成为全球第一个cdm再造林碳汇项目,为我国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各地在开展此类项目合作时,包括向外发布项目信息及开展相关活动,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审定或备案。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将积极协助各地进行项目准备和申报,并提供咨询及相关服务。
农村
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7月9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这是近30年来,第一次围绕农村能源召开的专题会议。会议提出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改善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优质、清洁、经济、可靠的现代能源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会议。
刘铁男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潜力加大。目前,我国近7亿乡村人口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仅316千瓦时,近50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主要依靠薪柴、秸秆等传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农村民生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铁男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能源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清洁高效”的原则,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要抓好规划编制、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发挥示范效应,并适时启动第二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的建设工作。到2015年,要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二是,加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加大升级改造投入,使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三是,切实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通过扩大电网覆盖面与使用小型分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到2015年力争全部解决5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通过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推广应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稳步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积极推进生物质气化工程、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明显改善农村居民照明、炊事、取暖条件。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集中供气达到300万户、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建成1000个太阳能示范村。
会议向首批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进行了授牌。来自各省发改委、能源局、财政厅、农业厅,首批108个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农村能源有关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机遇
广东首批“碳汇林”扎根龙川,经济生态效益兼得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加速,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出现紊乱。基于此,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决定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限额控制。一些超量排碳的国家和企业,则需要购买可降低碳排放的项目,其中就包括“碳汇林”。
众所周知,森林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种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就是“碳汇林”。2008年3月,我国首批“碳汇林”项目在武汉启动。2009年,“发展碳汇林业”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由于“碳汇林”的种植管理成本均由“买碳”国家或企业承担,因此其收益也远高于传统林业生产,有望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编者
2010年12月30日,龙川县林业局营林股股长王良伟给该县登云镇双桥村的护林员打了个电话:“听说树开始落叶了,要加强巡查,随时汇报,注意防火!”双桥村一片两千多亩的“碳汇林”始终牵挂着王良伟的心。
12月1日,经营水电的龙川育茗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育茗公司”)收到了三菱公司汇来的46万多美元。该公司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负责人李锐富笑称其为“卖碳钱”。
挖坑不用机械 栽树下有机肥
2008年5月,作为广东省首批两个“碳汇林”建设项目之一的龙川“碳汇”造林项目启动。该项目的“买碳方”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50万元资金用来在两处总计3000亩的山地上种植常见优良树种。20年后,上述“碳汇林”将累计吸收二氧化碳73350吨。
12月30日,王良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项目申请并不容易,“竞争对手很多。”他说,“碳汇林”一般选址在荒山或者火烧迹地,“龙川的荒山在全省相对较多。”王良伟推测,这可能是省里最终向国家林业局推荐项目花落龙川的主要因素。“优良的树种、过硬的技术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也不可或缺。”王良伟说。
“种了六七年树,从来没有哪个造林项目要这么麻烦!”曾参与龙川“碳汇林”造林的蓝日香说。
在“碳汇林”项目中,自始至终贯穿低碳环保理念。从上山开路,到挖穴栽树,全部要用人工,而不能动用机械,因为柴油机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蓝日香只好将手下队员们分为几组,有的背锄头开路挖穴,有的拿镰刀清理杂草,有的拿砍刀清理针叶树。
蓝日香发现,不断有人来检查他们的工作。树穴挖好后,又来了几批人反复测量、勘查。之后,龙川县林业局告知蓝日香准备下肥,但要下有机肥。这让蓝日香很纳闷:哪里去找那么多有机肥?最终,林业部门开展的一场有机肥大采购,打消了他的疑虑。每包50公斤的有机肥被蓝日香们肩挑手搬运上了山。
“碳汇林”的树种同样有讲究。下坡种红椎、木荷;中坡种藜蒴;上坡种木荷和火力楠,这种混交林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年之后,“碳汇林”的树阴遮盖率便达30%,而普通森林则需三年。由于资金较充足,“碳汇林”两年多已抚育了三次。
“这就是社会资金造林的好处。”王良伟说,不仅造林质量提高,工人工资也增加了。“‘碳汇林’每亩人工成本150元,普通的也就120元。”
“碳汇林”的效益更多体现在当地生态的改善上。“今年回去,我发现双桥村的水圳已经整年不枯了,村民生产用水有了保障。”蓝日香说。
王良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碳汇林”的林木权属归村集体,成材后,村民将从中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外商要买空气 相中农村水电
相对于政府参与的“碳汇林”项目,育茗公司申请cdm项目过程则更有戏剧性。
当广东环协科技咨询开发中心经理找上门来,告知有外国公司希望购买其旗下的龙潭水电站发电减少的二氧化碳量时,育茗公司董事长魏育文有些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了?卖空气也能赚钱?”
“老外来买‘空气’,是不是‘傻子’?”一名员工逗趣说。“什么是cdm?cdma就听过。”另一名员工说。
对方进一步解释称,相对于火电站,水电站发电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一些外企想购买这个减少量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量。公司的法律顾问李锐富觉得这是个好项目,自告奋勇做负责人。“反正是白得的,拿到钱我请大家喝酒。”魏育文笑着说。
通过中介,李锐富联系上了“买碳方”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2007年5月28日,育茗公司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申请将龙潭水电站列入cdm项目的资料。
当国家发改委以水电站的电表误差太大等原因第一次将育茗公司的资料退回时,李锐富感觉到了项目申请的难度。“当时搞材料头都大了,一个数据都不能出差错。”李锐富说。
2007年12月17日,育茗公司终于拿到了出售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资质,总当量不超过25万吨,每吨价格不低于10.3美元。2008年4月8日,育茗公司龙潭水电站通过联合国相关机构审核,成为广东第一个水电cdm项目。2010年3月5日,第一笔17万美元“卖碳钱”被转入育茗公司户头。“将生意做到了联合国,魏董真请我们喝酒了!”李锐富兴奋地一夜未眠,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育茗公司旗下的稔坑水电站今年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等待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注册。
育茗公司从事“碳交易”的成功经验,让当地许多农村小水电经营者看到了商机。数十人找到李锐富“取经”。“建设手续齐全、合法,能够造福当地百姓,公益作用明显是申请成功的重要因素。”李锐富说。
减排已成大势 招商也重卖碳
《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这催生了“碳交易”的兴起。明年,这一减排期就将结束。对于下一轮减排任务,各国分歧严重,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降低碳排放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碳交易”也会越来越活跃。2009年11月25日,中国公布减排计划表,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至45%。研究机构测算,我国每年增量减排总成本为300亿美元。
王良伟并不担心“碳汇林”会昙花一现,他对这种一举多得的造林方式称赞有加。在龙川,能不能“减排”、“卖碳”成为招商引资挑选项目的重要标准。除了2008年启动的项目之外,龙川还与香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亩“碳汇林”造林合同。
“我们打算2011年再申请一万亩‘碳汇林’造林计划。”王良伟脑海中,有了“碳交易”的支撑,“绿色龙川”指日可待。
碳汇基础知识答案篇四
森林碳汇:森林的新期待
12月8日,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很多人或许没有留意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提出我国“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森林碳汇”,采访中很多人对这样一个词汇充满了陌生感。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其实,在天全县已经能听到森林碳汇走近的脚步声。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四川省第一笔森林碳汇“生意”已在成都签下预售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四川省西北部的2251.8公顷新造林将出售今后20年“新鲜空气”。据测算,新造林在第一个计入期的20年中将吸收二氧化碳46万吨,实现碳汇收益299万美元。
天全县虽未能“入选”此次森林碳汇项目,但他们对森林的价值却很清楚。天全县碧峰峡景区的入口处,标有“森林覆盖率:95%、负氧离子:98%”的石碑醒目地矗立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着来往游客的目光。一座城市的付出
在这座被誉为“熊猫故乡”的小城,人们对大熊猫“网网”、“福妮”远赴澳大利亚的关注度要远远超过森林碳汇这一新鲜事物。
网网、福妮平时最爱吃的竹子便来自天全县的山中。每天凌晨,当地农民就会上山挑选最新鲜的竹子送到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并不困难。因为天全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缘,这里恰好处在“华西雨屏”的中心地带,终年潮湿多雾,植被茂盛,适宜竹子生长。
在天全县林业局,一幅描绘天全县森林覆盖情况的地图悬挂在会议室的墙壁上。地图上2/3的地方都被绿色填充,这也就意味着在天全县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森林。事实也正是如此,这座面积为24000平方公里的县城,森林覆盖率达66.3%,位居四川全省第二。
天全县还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和必经之路,如今这里依然是四川进入西藏的重要交通要道。当汽车行驶在顺着山势修筑的公路上时,便能看到两旁郁郁葱葱的山林,由于道路狭窄,很多运送货物的大货车都会在会车时减速慢行。这时人们会发现这些装满货物的大货车中,很少有运送木材的。
在天全县生活了几十年的的农业银行天全县支行行长秦德虎说,上世纪80年代可不是这样情况,大面积砍伐树木的事情时有发生,路上跑的大部分是运送木材的车辆。
天全县林业局的高志勇也证实了他的说法。1998年以前,全县以林木采伐为主,每年采伐的林木就达4万立方米。不过这一情况在1998年9月1日开始有了变化。当天国家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天全县也在这一年被国家列为首批天保工程实施地区。
从那时开始,天然林不能随意砍伐了,农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种树,而这一种就是10年。
树木的成长周期长,后期投入大。据当地人介绍,如果农民仅靠种树,根本无法糊口。天全县25万人口中,农民就占了12.93万人。高志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天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其中涉林收入仅为784元,这里还要包括国家退耕还林每亩补助的210元,剩下500多元就是靠农民卖竹子和竹荪获取的,林业占整个天全县财政收入不足1/10。
当地农民也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种树,但不能被称为林农,因为在林子上获得的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一小部分。他们告诉记者,目前一般的竹子可以卖到380元/吨左右,而养护和采伐的成本每吨就有200元左右,再加上山高路远,一天下来也赚不到几十元钱。但如果在县城打工,收入便可达到50元/天。
种树的收入低、投入大,却丝毫不能浇灭人们的种树热情。高志勇说:“以前种树还带有强制性,现在就不同了。近两年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常常是超额完成原本规定的种树任务。”
为什么呢?
“今年年初,有人还发现野生的大熊猫。”当地人说,虽然天全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但很多在天全生活一辈子的老人都没有机会看到野生的大熊猫。野生大熊猫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全生态环境的好转,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据四川农业大学与天全县共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径流场定点观测表明,天全县泥沙含量减少31.47%;经省、市环保部门监测,天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也达到了国家ii级标准。
天全县境内山高坡陡,地质结构松散,缺乏稳定性,易形成地质灾害,而同时又由于之前大规模砍伐森林,泥石流、山坡垮塌造成交通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过近几年,这样的现象几乎是绝迹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减少了当地人因地质灾害遭受的损失,也极大地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休闲度假。新变化
生态环境好了,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又是一道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高志勇介绍,在天全,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森林、水电和矿产。这三者在当地被形象地称为木头、水头和石头,其中木头的产值相对较小,拥有288万亩林业用地的天全县林业产值不过5亿元,因此天全的林竹产业也被形容为“大资源、小产值”。以前从天全向外运输的木材大部分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木,价格十分低廉,这是造成林竹产值小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一情况已经得到逐步改变,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高志勇信心满满,而他的自信也是有根据的。一片片由木材制成的墙板正被工人熟练地码放整齐、装箱密封,这些封装好的墙板将出口到日本,而每箱大约2平方米面积的墙板就可以卖到70元左右。
这家名为四川中天地的木业有限公司虽成立只有两三年时间,在天全县却有着不小的名气。“出手购置了46500亩林地、项目一期投资1.65亿元建成5万立方米工程模板生产线、二期要建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高志勇表示,在天全这座小县城,如此频繁的大出手,是天全人之前从未经历过的,而这正反映出天全县森林产业化发展新趋势。
中天地公司只是天全县政府培育的六家林业龙头企业之一。为解决“大资源、小产值”问题,天全县政府领导提出发展林竹产业的新思路:要提高林业产值,必须通过加工提升附加值,搞“立体林业”、“纵深林业”和“全方位林业”。
为达到这一目标,天全县政府也出台了多项举措,“2012年前,我们要在始阳镇建成‘川西林竹产业工业园区’。计划园区占地面积600亩,初步建设思路是‘721规划’,即15万立方米木材加工厂、60万平方米楠竹地板加工厂、2万吨竹炭加工厂、1万吨竹笋加工厂、0.5万吨山葵加工厂、1000吨猕猴桃加工厂、6000吨二郎山古道茶叶加工厂等7家龙头企业;根雕一条街、林竹工艺品一条街2个专业化市场街和1个林竹交易市场,预计园区总投资将超过10亿元。”高志勇说。
木材被制成附加值较高的家具、装饰材料以及活性炭;而树林下面的空地可以种植蔬菜、水果、茶叶等;就连树根也被加工成工艺品,生态旅游也成了当地的招牌。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天全表现得淋漓尽致。
农民和企业从中获得了实惠。在中天地有限公司一位正在摆放木材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超过1000元。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虽然这家企业刚投产不久,但是产品已经开始供不应求。
不过,高志勇也坦言,“目前森林碳汇还是一个盲区,还没有开展。
一家“赤道银行”的准备
当天全人还未开始对“森林碳汇”有所了解时,一家金融机构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为这一新生事物做着各项服务准备。
“蓝天、绿地,远处的城市建筑、近处的风电机组”构成了一幅图画,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幅广告图画。“兴业银行——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的字样出现在画面右上角,这让很多看到这条广告的人都会产生好奇。
“很多人打电话开玩笑地问我们,这是不是一家建在赤道上的银行?”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助理王宝银笑着说。
在兴业银行提供的一本名为《赤道原则解读》的小册子上,我们找到了赤道银行的真正含义。所谓“赤道银行”是指已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
赤道原则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所涉及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
王宝银向我们进一步解释了赤道银行以及赤道原则的含义:“在贷款项目选择上,我们会对环保型的项目重点支持。比如我们推出节能减排贷款业务,只要企业的节能率达到我们规定的标准,我们就可以在审批程序上给予绿色通道,提供绿色信贷。”
他感慨“碳交易的市场很大,但是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块可以利用的资源。”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
“特别是一些高耗能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等,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件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正是这些高污染的企业或者产能过剩的企业,才最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目标,这也是我们支持的一个范围。”王宝银说。
据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提供的材料显示,截至2009年3月,兴业银行全行34家分行全部开展了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业务,共支持全国91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了35.34亿元。此外,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都在计划与lfc(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参加到这个产业中来。
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国cdm项目快速发展,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的cdm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按当前国内最低限价8欧元/吨价格计算,我国cdm项目减排年收益至少为15亿欧元以上。
虽然兴业银行是我国首家“赤道银行”,提出赤道理念也有几年的时间,但对于森林碳汇来说,他们也表示还需要更多的准备。
王宝银说:“因为森林碳汇比较复杂,如何核定减排数量,树木生长到某一年限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怎样测定?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兴业银行遇到的“森林碳汇”难题,也是摆在整个中国金融机构面前的难题,需要金融机构共同思考解决。难题解决了,森林被砍伐的命运就可以得到改变。这也许是森林最大的期待。
碳汇基础知识答案篇五
碳汇简述 碳汇简述
晶略资本
碳汇概念——什么是碳汇 碳汇概念——什么是碳汇 —— 碳汇与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 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 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 工作报告》提到碳汇概念。
《报告》指出“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 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 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 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取得新进展。” 《报告》注释: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 或机制。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碳汇概念——什么是碳汇指标 碳汇概念——什么是碳汇指标 —— 购买碳汇,就是通过出资造林来吸收二氧化碳,使人们在“低碳”的环境中生活。比如自驾车每周平均行驶100公里,一年为此要产生1.18吨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 氧化碳需要种若干棵树才能吸收,那就需要向环保组织支付100多元,协助有关部 门把这些树种上。看起来复杂,其实现在很多环保网站上都有一种碳排放量计算器,简单一换算,大家就能得出自己的“碳足迹”。“购买碳汇”已经成为时尚的环保方式,人们计算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直接或间接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购买碳汇形式进行抵消。相关部门利用筹集到的资金,聘请专 业人士种植树木并进行有效管理。用“购买碳汇指标”来代替一部分义务植树,将极大改善目前部分单位“只管种树,不管树活”的尴尬局面,通过市民的碳汇购买集中资金,聘请真正会种树的人,在 需要种树、也能让树存活的地方种植。背景——气候变暖 背景——气候变暖 —— 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 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 发生改变; 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 上的原住民的生活; “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 义; 世界各国的共识: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 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供生存、可持续 发展的环境。
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 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 通过。已经有全球的185个国家参与,并成功地举行了8次由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 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方,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要向 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所需增加的费 用,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促进和方便有关技术转让的进行。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背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局限 —— 公约中各缔约方并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制定具体可行的 措施。
1995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中,发达国家承诺将在 200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然而经过缔约 方最终审评认定,这一承诺不足以实现公约中所预期达到的目标。为了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预期水平,需要世界各国作出更 加细化并具有强制力的承诺。上述局限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加强发达国家义务及承诺的谈判。历 经八届会议,在1997年,终于形成了关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成文法案。在第三届缔约方大会上对这一法案内容的研讨、磋商 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当本届大会结束时,该公约已经初具雏形,并以当届大会举办地京都命名,始称《京都议定书》。背景——《京都议定书》1997年 背景——《京都议定书》1997年 ——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 款。内容:
1.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 低5.2%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 2 0)、氢氟碳化物(hfc s)、全氟化碳(pfc s)、六氟化硫(sf 6)。
2.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 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如欧盟分配到的减排配额大约是8%。
3.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 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 的减排指标。背景——《京都议定书》 背景——《京都议定书》意义 —— 从2005年2月16日起开始生效,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形成了碳信用市场。这是全球环境及气候保护的里程碑,是国际社会为抑制全球气 候变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 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背景——《京都议定书》 背景——《京都议定书》局限 —— 局限:
1.缺乏操作能力;
2.较高的交易成本;
3.不清晰的实施程序以及监管和测量不力。所有这些都使得碳市场距离碳项目需要能够支付得起国 际顾问和高交易成本的发达社区 背景——哥本哈根会议 2009年 背景——哥本哈根会议 2009年 —— 中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拯救森林可以达成一致政策 2008年8月,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 年 月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 知》
一、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增加碳汇。
二、准确把握形势,加强项目管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责任意识。政策导向——《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导向——《政府工作报告》 ——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 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 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 8880万亩。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 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气候变化”4个字提到了8次,是出现频率最高 的词组之一。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了7个新名词,„森林碳汇‟就是其 中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后面还专门作了注释。《京都议定书》——cdm模式下的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京都议定书》——cdm模式下的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cdm 《京都议定书》制定清洁发展机制(下称“cdm”)。cdm模式: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中投入资金、技术,模式: 模式 帮助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此后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其减排量,使发达国家就能以比较低的成本完成减排任务。机遇: 机遇:清洁发展机制(cdm)使中国企业技术革新和降低能耗。中国企业提前获得了先进技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了 能源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发达国家则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 《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挑战: 挑战:《京都议定书》目前只进行了第一承诺期的谈判,随着国 际谈判的不断进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定量减排的压力将会增 大。而在未来数年,发达国家有可能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耗能项目 向中国转移,如果数年后再把这些产业转移出去,那时将对就业 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碳市场——种类 碳市场——种类 —— 碳市场是根据法律要求和碳市场参与者自愿 碳市场 减少大气中的 排放量的需要可以分为三类: 京都议定书市场 其它监管或准监管碳市场 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 国际碳市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碳市场 欧盟碳市场 英国碳市场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加州气候行动与林业碳汇计划 佐治亚州气候行动与林业碳汇计划 森林趋势自愿者市场报告 中国碳市场 中国第一时间表态,中国将履行《京都议定书》承诺的义务 中国第一时间表态,中国将履行《京都议定书》 中国第一时间表态 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出的《关于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工作的通知》指 出,“开展碳汇造林试点,探索与国际接轨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碳 汇计量监测方法,使碳汇林测算有据可依”。2007年7月20日,中 国绿色碳基金成立。贾庆林主席指出,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积极实施以增加森林储 碳能力为目的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林业碳汇项目,这是在中 国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具有前 瞻性和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绿色中国碳基金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资金渠道,从京都和非京都碳 市场(自愿市场)、政府和私人部门到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而这 些领域能够带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社区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 多重利益的项目。中国碳市场——中国绿色碳基金 中国碳市场——中国绿色碳基金 —— 2007年7月20日,中国绿色碳基金成立。贾庆林主席指出,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积极实施以 增加森林储碳能力为目的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林 业碳汇项目,这是在中国碳汇事业和生物质能源发展 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的 一件大事。绿色中国碳基金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资金渠道,从京都 和非京都碳市场(自愿市场)、政府和私人部门到最 需要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领域能够带来生物多样性保 护、支持社区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多重利益的项目。中国碳市场——我国现状 中国碳市场——我国现状 —— 能源结构落后,许多行业处于大规模消耗能源的阶段。高耗能产品需求旺盛,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能量消耗总体 呈上升趋势,总体上带动了节能减排负增长。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其 中包括十一大产业振兴计划,十一大产业中的有一些行业就 是属于资源消耗比较多,能源消耗比较多,排放也比较多的 行业。那么当时为了保增长,要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这一 个方面带来了增长,但另一个方面可能也带来了有关的排放 指标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中国碳市场——发展情况 中国碳市场——发展情况 —— 2001 年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 ,对开展造 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 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 和积极支持。自2003 年底 ,国家林业局针对气候谈 判出现的新进展 ,成立了国家林业 局碳汇管理办公 室以来 ,国内推行碳汇项目试点和研究与日俱增。2007 年 ,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 调 ,植树造林、保护 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碳 汇功能等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国家发改委 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搭建碳汇信息交流平台 , 组织实 施全球第 1 个 cdm 森林碳汇项目和多个森林碳汇试点项目。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 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已联 合发起了中国绿色碳基金 ,以 促进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以固定大气中 co2 为目的的 造林、经营森林及建设能源林基地 ,并投资森林碳汇 项目进一 步降低“碳足迹”。谢 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