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课件(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课件篇一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b)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8.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化(d)。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技术水平变动;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9、均衡价格一定随着(c)。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10、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二、判断题
1、需求就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购买的商品量。x2、生产技术提高所引起的某种商品产量的增加称为供给的增加。v3、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x4、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x5、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x6、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x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v8、在商品过剩的条件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v9、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x10、假定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交易量的减少.x
三、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四、问答题
1、支持价格运用有何作用?政府应如何处理过剩产品?
2、试运用供求定理分析我国粮价走势(设币值稳定)?
3、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进行分析。
4、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谷贱伤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三、计算题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5p,供给函数为qs=-50+5p,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解:由均衡条件有:
2、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10%,问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是多少?该商品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有何影响?
解:需求弹性,由上式可知其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所以期价格与总收益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3、已知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值ed=0.5,该产品原销售量为qd
=800件,单位产品价格p
=10元,若该产品价格上调10%。计算该产品提价后销售收入变动多少元?
解:设提价后
由需求价格弹性
则:提价前总销售收入为:
提价后总销售收入为:
所以:
四、问答题
1、支持价格运用有何作用?政府应如何处理过剩产品?
答:支持价格运用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积极作用。从长期限来看,支持价格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为:①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②通过不同农产品实施不同的支持价格,可以调节农业生产结构;③保障了农业利益,有利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消极作用。支持价格的运用,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
要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过剩产品。政府将过剩产品收购后,应如何处理?一是出口。出口可缓解供过于求,又可增加外汇收入。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这要求产品质优,同时他国对该产品不设进口限制。在不影响正常出口的情形下,也可考虑无偿援助他国。二是库存。通过库存调济市场余缺,丰年存入,歉收投放。但这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产品是可以库存的和产品库存费用较低,否则库存会得不偿失。三是销毁。销毁商品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资源的浪费,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要的、有益的。
2、试运用供求定理分析我国粮价走势(设币值稳定)?
答:粮价呈上升趋势。
从需求方面分析:对粮食的需求将会较大幅度地增加。理由:一是人口增长。人口总量会缓慢增长;二是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大幅度地提高,对粮食的直接需求减少,但对粮食的间接需求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从供给方面分析:对粮食的供给会有所增加,但幅度有限。理由:一是可耕地减少。城市的扩展,公路、铁路的兴建,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二是农业政策效应发挥殆尽;三是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四是农业生产技术作用的有限性。
总之,粮食需求增加幅度大于粮食供给增加幅度,其结果必然是粮食的上升。
3、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进行分析。
答:(1)厂商的收益与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相关,并且都有是正相关,然而,一般情形下,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却是反向变动的。
(2)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幅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3)当商品富有价格弹性时,降价会带来销售量增加且销售量增幅大于价格降幅,其结果是总收益增加,对厂商有利,这就是“薄利多销”的实质。
q
p1
d
0
p
p2
q1
q24、利用需求弹性理论对“谷贱伤农”进行分析。
答:(1)厂商的收益与其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相关,并且都有是正相关,然而,一般情形下,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却是反向变动的。
(2)销售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幅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3)当商品缺乏价格弹性时,降价会带来销售量增加但销售量增幅小于价格降幅,其结果是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低会导致农民利益减少,甚至收益不能弥补成本,会严重地挫伤农民的生产积级性,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实质。
d
q
p1
0
p
p2
q1
q2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课件篇二
《宏观经济学》资料包集合(ppt讲稿+案例+课后答案)[主用教材:n·格里高利·曼昆的] http:///?tid=384&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经典ppt课件(微观部分)第四版 高鸿业
http:///?tid=3056&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课件 复旦大学出版社
http:///?tid=8218&fromuid=1000
[复习材料]《基础会计学》复习ppt课件
http:///?tid=393&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学》完整ppt课件
http:///?tid=802&fromuid=1000
[ppt讲稿]初级会计学,ppt经典课件包
http:///?tid=564&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贾俊平第三版)
http:///?tid=5308&fromuid=1000
[资料包集]《财务管理》资料包大集合(ppt讲稿,word材料,各部门资料)
http:///?tid=352&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完整ppt课件
http:///?tid=457&fromuid=1000
[ppt讲稿]《财务管理学》经典ppt课件
http:///?tid=353&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优秀ppt课件
http:///?tid=336&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西方经济学(大纲)+西方经济学资料精华版
http:///?tid=469&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讲义·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37张
http:///?tid=1477&fromuid=1000
[辅导书籍]成本会计学电子书(推荐)
http:///?tid=1314&fromuid=1000
[文档资料]《微观经济学》讲稿word版(高鸿业)
http:///?tid=372&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ppt一整套
http:///?tid=1579&fromuid=1000
[ppt讲稿]《初级会计电算化》串讲ppt(56张ppt,非常好的复习材料)
http:///?tid=358&fromuid=1000
[ppt讲稿]《财政学》详细ppt课件(配套邓子基教授教材)
http:///?tid=324&fromuid=1000
[ppt讲稿]人大版《金融学》ppt完整课件
http:///?tid=1707&fromuid=1000
[ppt讲稿]《保险学》优秀ppt课件
http:///?tid=320&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财务会计》word完整讲稿课件
http:///?tid=354&fromuid=1000
[ppt讲稿]基础会计学ppt复习课件(配中国人民大学)
http:///?tid=2689&fromuid=1000
[ppt讲稿]证券投资 ppt讲稿集合
http:///?tid=2108&fromuid=1000
[pdf讲稿]《微观经济学》pdf讲稿,514页(高鸿业,第三版)
http:///?tid=373&fromuid=1000
[ppt讲稿]国际金融
http:///?tid=4212&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ppt(格伦·哈伯德,安东尼·p·奥布赖恩)
http:///?tid=560&fromuid=1000
[资料包集]《统计学》计算机软件实现——excel应用
http:///?tid=334&fromuid=1000
[复习材料]宏观经济学重点
http:///?tid=889&fromuid=1000
[资料包集]《初级会计电算化》资料大全(含讲解和大量习题,一共51页)
http:///?tid=325&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财务会计学——人民大学会计系列第四版
http:///?tid=1042&fromuid=1000 [资料包集]会计科目和主要帐目处理资料
http:///?tid=391&fromuid=1000
[辅导书籍]《应用统计学》电子书
http:///?tid=485&fromuid=1000
[资料包集]高鸿见的宏观经济学资料
http:///?tid=1480&fromuid=1000
[ppt讲稿]《金融基础知识》ppt课件
http:///?tid=582&fromuid=1000
[ppt讲稿]上财老师讲宏观+微观经济学课件
http:///?tid=3225&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典课件
http:///?tid=4889&fromuid=1000
[ppt讲稿]《宏观经济学》ppt(格伦·哈伯德,安东尼·p·奥布赖恩)
http:///?tid=562&fromuid=1000
[ppt讲稿]《政治经济学原理》ppt课件(南开大学)
http:///?tid=497&fromuid=1000
[ppt讲稿]高鸿业第四版西方经济学(宏观)课件
http:///?tid=5443&fromuid=1000
[复习材料]西方经济学重点
http:///?tid=787&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
http:///?tid=2170&fromuid=1000
[ppt讲稿]《统计学原理》精品ppt课件(共10章)——21世纪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精品教材
http:///?tid=459&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http:///?tid=8105&fromuid=1000
[ppt讲稿]《计量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http:///?tid=396&fromuid=1000
[ppt讲稿]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
http:///?tid=6860&fromuid=1000 [ppt讲稿]经济学入门的课件及习题
http:///?tid=617&fromuid=1000
[ppt讲稿]成本会计课后习题及答案
http:///?tid=3579&fromuid=1000
[文档资料]会计学原理(新编).doc http:///?tid=6368&fromuid=1000
[学习笔记]西经济方学重难点分析
http:///?tid=2622&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自学考市场营销
http:///?tid=7034&fromuid=1000
[ppt讲稿]经济学基础ppt课件(福建金融学院 范一青主讲)
http:///?tid=522&fromuid=1000
[ppt讲稿]《金融市场学》ppt课件(张亦春)
http:///?tid=584&fromuid=1000
[ppt讲稿]郑振龙《金融工程》第二版ppt课件
http:///?tid=2240&fromuid=1000
[pdf讲稿]十天读完mba http:///?tid=1530&fromuid=1000
[学习笔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概要
http:///?tid=4382&fromuid=1000
[pdf讲稿]《电子商务经济学》pdf课件完整版[中山大学] http:///?tid=367&fromuid=1000
[辅导书籍]消费者行为学
http:///?tid=771&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
http:///?tid=8475&fromuid=1000
[模拟真题]经济思想史 第7版 试题
http:///?tid=3304&fromuid=1000
[ppt讲稿]西方经济学题库
http:///?tid=2106&fromuid=1000 [ppt讲稿]产业经济学
http:///?tid=5073&fromuid=1000
[ppt讲稿]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xsb http:///?tid=3463&fromuid=1000
[辅导书籍]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http:///?tid=10999&fromuid=1000
[ppt讲稿]蔓昆《经济学基础》课件(第四版)
http:///?tid=3680&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科目和帐户(很好的资料)
http:///?tid=3771&fromuid=1000
[ppt讲稿]经济学专业英语课件
http:///?tid=7107&fromuid=1000
[ppt讲稿]计量经济学
http:///?tid=3226&fromuid=1000
[文档资料]论坛牛人关于中级会计实务的独到分析
http:///?tid=414&fromuid=1000
[pdf讲稿]基础会计实训教程-王桂梅pdf http:///?tid=5051&fromuid=1000
[ppt讲稿]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课件
http:///?tid=3042&fromuid=1000
[辅导书籍]并购决策中的情报支持
http:///?tid=9164&fromuid=1000
[文档资料]《审计学》复习资料
http:///?tid=619&fromuid=1000
[学习笔记]西方经济学》笔记(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
http:///?tid=8831&fromuid=1000
[ppt讲稿]国际贸易实务
http:///?tid=6793&fromuid=1000
[辅导书籍]《统计学》电子书(2002,spiegel著,科学出版社,杨纪龙等译,第三版,405页)
http:///?tid=456&fromuid=1000 [ppt讲稿]《经济法》 经济法习题集 ppt课件
http:///?tid=10000&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学原理
http:///?tid=7438&fromuid=1000
[ppt讲稿]房地产经济学(精品ppt课件)
http:///?tid=5114&fromuid=1000
[ppt讲稿]金融法课件
http:///?tid=8442&fromuid=1000
[ppt讲稿]国际服务贸易版本
http:///?tid=5596&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
http:///?tid=3637&fromuid=1000
[文档资料]《统计学》中英文对照表(79页word)
http:///?tid=460&fromuid=1000
[ppt讲稿]经济法课件
http:///?tid=3685&fromuid=1000
[ppt讲稿]《财政学》优秀ppt课件(西南财政大学,王国清教授主讲)
http:///?tid=355&fromuid=1000
[ppt讲稿]曼昆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理论
http:///?tid=4868&fromuid=1000
[文档资料]▲【免费】企业会计学(人大版)word课件
http:///?tid=9192&fromuid=1000
[文档资料]线性代数复习题
http:///?tid=7361&fromuid=1000
[ppt讲稿]国际贸易
http:///?tid=8406&fromuid=1000
[ppt讲稿]计量经济学课件
http:///?tid=7094&fromuid=1000
[ppt讲稿]《公共经济学》ppt课件
http:///?tid=376&fromuid=1000 [ppt讲稿]国际贸易实务课件教案(很详细)
http:///?tid=8069&fromuid=1000
[ppt讲稿]管理经济学精要
http:///?tid=2440&fromuid=1000
[模拟真题]会原模拟题
http:///?tid=958&fromuid=1000
[ppt讲稿]管理学
http:///?tid=3634&fromuid=1000
[ppt讲稿]货币银行学 钱水土主编 ppt讲稿
http:///?tid=7631&fromuid=1000
[ppt讲稿]产业组织学
http:///?tid=5433&fromuid=1000
[ppt讲稿]会计学
http:///?tid=7868&fromuid=1000
[复习材料](周三多)《西方经济学(微观)》第2章效用论习题+重点
http:///?tid=9067&fromuid=1000
[pdf讲稿]房地产经济学教案(江西财经大学)》
http:///?tid=9962&fromuid=1000
[ppt讲稿]高级财务会计(北京工商大学)
http:///?tid=8843&fromuid=1000
[资料包集]市场营销学课件
http:///?tid=8287&fromuid=1000
[学习笔记]注册会计税法课件
http:///?tid=8083&fromuid=1000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课件篇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
1.b;
2.d;
3.b;
4.a;
5.b;
6.c;
7.d;
8.d;
9.b;
10.b;
11.b;
12.b; 13.a; 14.a; 15.c;
16.b; 17.d; 18.c; 19.b; 20.b; 21.c;
22.c;
23.b;
24.a;
25.c;
26.b;
27.b;
28.d;
29.d;
30.d;
31.a;
32.b;
33.c;
34.b;
35.d; 36.d;
37.a。
二、多项选择
1.ad;
2.bcd ;
3.ab;
4.bcd;
5.ad;
6.bcd;
7.cd
8.abcd ; 9.abcd;
10.abcd。
三、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在本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本国国民在本国国土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
2.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全体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本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
3.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名义gdp=当期总产量×当期价格
4.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用从前某一时期作为基础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即按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当期总产量×基期价格。
5.人均gdp是指按人口平均的gdp。人均gdp=gdp÷本期人口数。6.潜在gdp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的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它不是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因而也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或自然率下的国内生产总值。
7.充分就业,按凯恩斯的解释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即不存在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按弗里德曼的解释是自然率下的就业状态,即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状态。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和工作条件但就是找不到工作;周期性失业指经济萧条时所产生的非自愿失业;自然率为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的合称,自然失业率指不可避免的失业率,相应的就业率称为自然就业率。
8.gdp缩减指数就是一种价格指数,又称gdp折算指数,指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用gdp来衡量的物价水平变动的程度,是一种全面反映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标。
gdp缩减指数=
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gdp
按基期价格计算的gdp=名义gdp÷实际gdp×100%。
价格指数中还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等。
9.最终产品是指被购买后用于最终消费而不再转卖和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包括生活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
10.中间产品是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原材料、辅料等。
11.附加值也叫增加值,指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附加值=销售值-中间产品价值。
12.国内生产净值指gdp剔除资本损耗的净价值,整个社会净增的新价值总额。ndp(或nnp)=gdp(或gnp)-折旧(depreciation)。
13.国民收入(简称ni)指全社会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14.个人收入(简称pi)指个人获得的总收入。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15.可支配收入(简称di)指可供个人直接花费的收入。dpi= pi-个人所得税=现在消费+未来消费=消费+储蓄。
16.消费通常指私人在生活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而政府消费被计入政府购买支出中。
17.储蓄通常指私人收入中不用于当前消费而用于未来消费的部分。它来自于节欲(节约),可以转化为投资,在未来生产出消费品。18.总投资指用于资本资产增加和更新的支出,即用于机器、设备、存货和住房(包括厂房)购买的支出。投资可分为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它们的关系是: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19.净投资是一定时期内使资本数量增加的支出。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
20.重置投资是维持资本完好性,即弥补资本损耗的支出,又称为折旧。重置投资=总投资-净投资。
21.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维持政府日常运转所发生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的购买以及用于公共工程和雇员工资等的开支。
22.转移支付是一个经济主体向另一个经济主体单方面支付,并不发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转移支付有政府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向私人或企业的单方面支付,如财政补贴、救济等;企业转移支付指企业向其他主体的单方面支付,如赞助、捐赠等;私人转移支付指私人向其他主体的单方面支付,如馈赠、遗赠等。
23.净出口指进口和出口的差额,即出口-进口。出口指国外一定时期内向本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值量;进口指本国一定时期内向国外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价值量。
24.政府支出又称财政开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总支出。在gdp核算中,只计入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单方面的支付,并不发生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并不反映总产出。因此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25.政府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来自于税收和债务的总收入。
26.政府税收是政府向居民征收的税赋,包括所得税、销售税、货物税、流转税等,所得税称为直接税,其他税种称为间接税。实际上税收是政府向居民提供各种劳务的报酬。
27.预算盈余和预算赤字,又称政府储蓄。指政府净税收(总税收-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的余额。如果其余额是正值称为预算盈余,如果其余额是负值称为预算赤字。
28.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所以国民收入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创造的价值总和。
29.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以西方经济学为依据,认为所有经济活动均创造价值,所以国民收入是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和劳务生产部门共同创造的价值总和。
四、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错; 10.对; 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18.错; 19.错; 20.错。
五、辨析题 1.错。因为: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越快,说明其经济的运行状况越好,比如我国若干年来的情况就是如此。但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一国的贫富。这种贫富的衡量还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量的对比。
(2)反映一国贫富状况的指标是人均gdp,gdp的人均占有量才能说明人均占有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其数量越大,表示越富有。比如我国,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很高,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所以中国还是个贫穷的国家。
2.对。因为:
(1)按照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绩效是新增的价值总额,即附加值总额,但严格地讲,它并不全是新价值,因为其中包含着固定资本的转移价值。可是,为什么要把它计算进去呢?这是因为,附加值总额恰好等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出于核算的方便,用支出法核算出来的gdp中就包含了折旧的价值。真正反映经济绩效的指标应该是国内生产净值。
(2)在按收入法核算gdp时,计入的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折旧并不是要素的报酬,为了使收入法核算的结果与支出法核算的结果相一致,必须把折旧计入进去。况且,收入法又称为成本法,从成本的角度看,折旧是弥补资本损耗的成本。
3.错。因为:(1)转移支付是单方面的支出,并不发生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而转移支付的大小,不反映产品市场的生产情况。所以在按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只能计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个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国外净购买,而不能包括转移支付。
(2)在按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时,当计算个人收入时,政府转移支付使个人的收入增加,不计入转移支付就不能正确计量个人的收入。从另一个层面看,政府转移支付的来源是政府税收,政府税收是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是gdp的一部分。转移支付实质上是把取之于民的新价值还之于民一部分。
4.错。因为:
(1)名义gdp是按报告期价格计算的gdp。因为gdp=∑piqi,所以导致名义gdp增加的因素就是各种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2)当名义gdp增加时,意味着三种可能:可能产量未变,产品价格提高了;可能价格未变,产量提高了;可能价格和产量均提高了。所以说名义gdp增加了,就意味着实际产出和物价水平都提高了的命题是片面的,因而是错误的。
六、简答题
1.答:(1)相同点:它们都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新价值,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不同点:gdp是按照“国土原则”计算国民经济的生产成果,即不论经济活动参与者是否为本国国民,只要在本国领土的经济活动都包括在内。gnp是按照“国民原则”计算国民经济最终成果。即不论本国国民居住在哪里,其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果都包括在内。
(3)gnp与gdp的关系为: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2.答:名义gdp=实际gdp×gdp缩减指数。gdp概念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名义gdp反映的是当期货币价值,实际gdp反映的是与基年相比较的实际价值,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差距,反映了一国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程度;人均gdp有助于了解一国富裕程度和水平,用同一年的人口数量去除该年的gdp,则可以得出当年的人均gdp;潜在gdp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的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它不是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是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因而也称为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它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缺口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失业状况。而充分就业的失业率也可称为自然失业率。
3.答:剔除中间产品,是为了避免gdp的重复计算。若中间产品被计算在内,则会严重的重复计算。为了避免重复,可用价值增加值法。
4.答:计算gdp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gdp是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最终产品价值以货币来衡量,它等于最终产品的价格乘以产量。第二,gdp以最终产品价值计量,不计入中间产品价值。第三,gdp只计算计算期(一般为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第四,gdp一般指市场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地下经济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5.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等于国民收入减去消费支出后的余额,投资则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本财货今年比去年的增加量。这一增加显然只能是来自当年新创造出来的国民产品中没有被人们消费掉的那部分产品、故有:消费品+资本财物=个人消费+投资=个人消费+储蓄。换句话说,投资来自于储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投资即等于储蓄。
6.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即现价)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它既反映实物产出的变化,又反映价格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它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只反映实物产出的实际变动。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首要目的在于了解一国经济中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数量。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能是由于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也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价格变动,或者是由于数量和价格同时变动引起的。因此,当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发生变动,影响计量国内生产总值时,就需要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实际国内产值,所以,有必要区别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7.答:不能。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8.答:产出指gdp的生产,亦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值总和。假定某纺纱厂1年产出成品(纱)值20万元,其中包括消费棉花价值为15万元,则创造的价值只有5万元,而不是20万元。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那么,新创造的这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的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和地租后的余额。假定工资是2万元,利息是1.5万元,地租是0.5万元,则利润就是1万元。因此,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500元,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500元,而这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纱厂、织布厂、制衣厂、售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是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9.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所以政府公债利息不被看作社会创造的新价值,从而不计入gdp。
10.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11.答:存货对厂商来说,像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成品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地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需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d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d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8500亿美元,还有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gdp,即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gdp。
12.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老师发薪水是因为老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13.答: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gdp的一部分,出口收入流入本国,本国的gdp增加;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是外国的产出,进口支出流入国外,是本国gdp的减少。这实际上是用本国的产品交换外国的产品,出口增加gdp,进口减少gdp。因此,我们计算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才能准确计算gdp。
14.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一方面它是各种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它是在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看,它构成厂商的生产成本,从收入法的角度看,必须计入gdp;另一方面为了使收入法计得到的gdp和支出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销售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折旧一起加到92美元中去作为收入gdp。
15.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险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它的价值额包含在gdp、ndp和ni中,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社会保险税后才会有人收入,所以,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16.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17.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收入=支出的假定得出的,并且是事后计算的结果。根据假定,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民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式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实际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假定成立,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社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18.答:从理论上说,gdp是经济社会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是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由于经济社会的产品千千万万种,计算起来非常麻烦,这就要找出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之。而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刚好等于其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附加值)总和,这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如此。这样,只要把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加总起来,就得到了gdp。从而全社会购买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就是gdp,这用支出法来计算就非常方便。
19.答:(1)折旧是用来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它实际上是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到最终产品和劳务之中,不能算作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由ndp来反映。
(2)在gdp的核算中,由于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而任何一种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都包含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在按支出法核算gdp时,其价值总额中就必然包含折旧价值。而按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是计算各种要素的报酬额(实际上是厂商使用各种要素的成本),似乎与折旧没有关系,但为了与支出法核算的结果相一致,必须把折旧加进去,否则计算出来的结果将与支出法核算的结果不一致。从理论上说,它是补偿固定资产的成本。
20.答:(1)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和后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一个经济社会的活动就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的结果是产品和劳务,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实体也是产品和劳务,而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就是国民收入。所以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
(2)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而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可以说,没有国民收入的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就无法用于经济现实。
21.答:(1)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结果计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用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必然相等。事后,支出与收入恒等所对应的国民收入越大,经济运行越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恰好反映国民的支出与收入相互作用的均衡。
(2)根据上述分析,对应于任意给定的一个价格总水平,一个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则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七、论述题
1.答:(1)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有三种方法:一是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二是收入法或成本法,三是生产法或增加值法。
(2)支出法是从产品的最终使用角度出发,将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来计算gdp,即从居民户、厂商、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用最终产品法计算gdp就是: gdp=∑piqi,其中piqi(i=1,2… n)依次表示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若以支出法计算,则: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x-m)为净出口。
(2)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提供者所得到的收入加总来计算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得到的地租、资本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等项加总求得。一般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
(3)生产法是根据各经济部门(或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增值(增加值)来计算gdp。在用这种方法计算gdp时,各物质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的增加值。商业、服务等也按增加值计算,卫生、教育、文体、行政等无法计算增值的部门则按该部门职工提供的劳务收入计算。
2.答:一般来说,在人口一定的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产出越大,整个社会的生活也将越好。但是,国民收入核算存在一些缺陷,使得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国的实际经济情况,这些缺陷主要是:
(1)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些经济活动是无法计入的。例如,非法经济活动(毒品的生产与贩卖,投机活动等);非市场经济活动(自给性生产与服务,物物交易等等);偷税、漏税不向政府上报的经济活动(地下工厂的生产,私人之间的交易等等),这些都无法计算入国民收入。在具体进行统计时,有些项目也很难准确地计算(例如家庭主妇的劳动与仆人的劳动如何计算),有时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很难准确地区分(例如工人穿的工作服算什么产品),有些项目(尤其是劳务这一项)也容易被重复计算等等。
(2)政府的公共物品不进入市场,也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正确地估算价值。在西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是以变通的方法用政府雇员的薪金收入按成本价格来计算的。这种估算方法显然存在问题。比如,如果国防安全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而将部分官兵转业从事民用品生产,假定支付给他们的工资不变,按工资成本计量其该国的gdp也就不变。但一国有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实际上却增加了,gdp就应增加。可见这种估量方法是有问题的。
(3)国民收入并不能反映出人们由生产中所得的福利变动的情况。例如,它反映不出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与不满足;反映不出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反映不出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反映不出产品质量的进步与产品类别的变动对人们福利的影响;反映不出产量增加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恶化对人们福利的影响;也反映不出社会上产品分配的情况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并不等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4)在运用国民收入的各项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时,还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不仅仅是各国运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不同而带来的比较困难,就是在用同一种国民收入统计方法的各国之间,由于各国商品化程度的不同,由于各国产品结构与各类产品价格水平的不同,由于各国统计资料的完备性不同等原因也很难以进行准确的比较。
3.答:(1)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而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社会总产值是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总和。社会总产值中扣除了全部生产资料价值消耗即国民收入。
(2)在西方经济学中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有着比较广泛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i)五个总量概念都会包括到国民收入统计中来,尤其是gdp、nnp和ni都常被称为国民收入。可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有着严格的含义,仅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品价值构成中的v+m部分。
(3)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概念相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概念比较接近于nnp和ni的概念。但与nnp和ni也有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只有物质生产才能创造国民收入,而西方学者认为,除了物质生产劳动,一切劳动,包括音乐、政府官员的服务等在内都会创造国民收入。
八、计算题
1.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
=1 866.3+264.9+34.1+164.8+120.3+66.4+253.0 =2769.8(1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276908+266.3=3036.1(10亿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3036.1+356.4=3392.5(10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
=2769.8-(164.8+253.0)+105.1+347.5+66.4 =2871.0(10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 551.7-402.1=2468.9(10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2468.9-1991.9=477(10亿美元)
2.解:(1)gdp=家庭消费支出+私人部门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206+59+59+4=328(10亿美元)=3280(亿美元)
(2)ndp=gdp-资本折旧=3280-210=3070(亿美元)(3)ni=ndp-间接税=3070-250=2820(亿美元)
(4)pi=ni-社会保险费-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转移支付+公债利息=2820-80-220-130+200+30=2620(亿美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2620-290=2330(亿美元)
3.解:总产值=1000+1400+2000+2800+3800+5000+6000=22000(元)总增加值=1000+400+600+800+1000+1200+1000=6000(元)
由总产值和总增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要比后者大得多。而且从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生产中的环节越多,总产值和总增加值的差距越大,即总产值越不能反映增加值。如果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的财富,就会把中间成本不断地重复计算到总值之中,产生虚假的结果,生产环节越多,重复的次数就越多,虚假的成分就越大。在本例中,籽棉重复了6次,棉花重复了5次„„因此不能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财富,而只能用增加值来衡量。
4.解:(1)2000年名义国内总值
=1.5×25+7.5×50+6×40+5×30+2×60=922.5 2004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1.6×30+80×60+7×50+5.5×35+2.5×70=1245.5(2)2004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5×30+7.5×60+6×50+5×35+2×70=1110(3)2000-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1245.5/1110=112.2% 5.解:(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美元)
(2)用i代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净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 贸易赤字就是外国部门的储蓄,在本题中为100,因此: i=sp+sg+sr=300+(-200)+100=200(亿美元)
(3)从gnp =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200-(-100)=1100(亿美元)
6.解:∵政府预算bd=g+tr-t=0,其中:tr为转移支付,t为税收,故:g=t-tr =300,个人可支配收入: yd=c+s=1000+100=1100
同时,yd=y-t+ tr =1100=y-300
∴y=1400 7.解:∵ i+g+nx=s+t
∴ t-g=i+nx-s 故有:
-50=i-200-10
∴i=160 8.解:可支配收入yd=y-t+rt=500+20=520 储蓄s=yd-c=170
故净出口 nx=s+t-g-i =170-120-150=-100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国民净资产将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减少。
九、案例分析
1.答:(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即新增的价值总额,也就是附加值总额。要提高gdp就是提高附加值。
(2)我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相比,相对附加值很低,大体上3~5个相同规模企业只相当于美、日的一个同等规模的企业所生产的附加值。因此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是提高我国gdp和经济增长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3)我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相对劳动生产率更低,大体上我国20个左右的工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的价值只等于美、日、德的一个工人所生产的价值。因此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提高我国gdp和经济增长率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2.答:(1)进出口的差额即净出口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提高表明我国gdp中,净出口的作用正在增强。(2)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的开放度正在迅速提高。在这种态势下,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出口产业的生产率和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出口替代品的生产,从而扩大净出口,增加gdp。
3.答:(1)通货膨胀被高估,会引起人们对经济形势的错误估计,产生不良后果。通货膨胀被高估,人们感到经济在繁荣,从而担心经济将衰退,导致经济学家过分担心显示经济疲软的统计数字。政治家则努力对付公众对经济下降的担忧。由此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公众的不安。
(2)通货膨胀被高估,会影响股票市场和政府政策,可能会相当严重的扭曲经济状况。不幸的影响并不是经济引起的,而是我们对经济的感觉引起的。会影响津贴与税收计算等级的变动,这种变动对赤字有重大影响。消费物价指数(cpi)被高估的结论会引起减少某些津贴,特别是社会保障自动增加的努力。这肯定会引起争论。
(3)如果我们接受纳卡姆拉先生修改的物价水平,我们就必须改变其他用不变美元表示的经济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必须修正。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课件篇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经济学(ⅱ)习题
一、选择题
1、请问下列哪一项应该计入当年的gdp()?
a 教师工资 b 购买一辆二手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一块地产
2、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出版社收到的新学期课本订金
3、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1.5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 b gdp=7.7亿元 c gdp=8.7亿元 d ndp=5亿元
5、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指()。
a企业购买的计算机软件 b企业存货量的增加 c个人建造的新住宅 d以上都是
6、假定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以2000年为基期,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期翻了一番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
a 750亿美元
b 1000亿美元
c 1500亿美元
d 2000亿美元
7、假定下列事件均发生在当年,那么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有()。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毕加索作品的销售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100亿美元,它在本生产了25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亿美元,则该国本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25亿美元和5亿美元
b 125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c 25亿美元和20亿美元
d 75亿美元和80亿美元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增值法
10、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政府购买()。
a 政府雇员的薪水 b 政府订购的办公用品
c 政府建造航空母舰 d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的住房补贴
1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 c=s
b c=i
c s=i
d s=y
第1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13、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4,投资增加80亿元,可预期总收入增加()。a 400亿元 b 200亿元 c 80亿元 d 160亿元
14、乘数的作用必须在()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 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c 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d 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15、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mpc=0.6 b mpc=0.3 c mps=0.1 d mps=0.3
16、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秤数k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的关系是()。a kgktrkt b ktrkgkt c kgktktr d ktktrkg
17、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a 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开支增加250亿美元
b 政府转移支付增加250亿美元 c 个人所得税减少250亿美元
d 在税率为33%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购买和税收各250亿美元。
18、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为()。a 0.8 b 1.25 c 4 d 5
1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如果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 保持不变 b 增加3元 c 增加1元 d 下降4元 2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这是因为()。
a 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 mps与mpc都是直线
c 国民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 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增加100亿美元的转移支付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a 200亿美元 b 400亿美元 c 500亿美元 d 800亿美元
22、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是()。
a i=s+t-g b y=c+i+t c c=y+i+g d g=y-c+i
23、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是()。
a 税收减少 b 政府购买增加 c 政府转移支付减少 d 投资增加
2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mpc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mps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2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26、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第2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27、一笔投资为1800元,年利率为4%,以后两年每年可以带来收入1000元,则这笔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年利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确定
28、政府支出增加一美元将使()。
a is曲线左移1/(1-mpc)美元 b 使is曲线右移1/(1-mpc)美元 c 不会使lm曲线发生移动 d 不会使is曲线发生移动
29、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减少将导致()。a 使lm曲线左移,降低收入水平但提高利率 b 使is曲线右移,同时提高利率和收入水平
c 使is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d 使lm曲线右移,提高收入水平但降低利率
30、如果税收增加20亿元,会使is曲线()。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20亿元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2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元
3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d 投资>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2、如果政府在增税的同时中央银行减少了货币供给,则()。a 利率必然上升 b 利率必然下降
c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 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33、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带来如下变化:()。
a 均衡收入减少,利息率增加
b 均衡收入和利息率均减少 c 均衡收入和利息率均增加
d 均衡收入增加,利息率降低
34、is曲线表示满足的关系有()。
a 收入-支出平衡
b 产品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 储蓄和投资均衡
d 以上都对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偏离is曲线的点并不一定代表商品市场没有达到均衡 b 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c 处于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d 处于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
36、投资决定的条件是()。
第3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a mec>r b mec<r
c mec=r
d 不确定
37、下列属于政府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有:()。
a增加税收
b增加转移支付
c增加政府购买
d增加货币供给量
38、在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中,如果货币供求不变(lm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显著?()
a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平坦时 b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陡峭时 c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平坦时 d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陡峭时
39、在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中,如果货币供求不变(lm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显著?()
a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平坦时 b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高,即is曲线较陡峭时 c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平坦时
d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差,即is曲线较陡峭时 40、当存在凯恩斯流动偏好陷阱情况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a最大
b为零
c不确定
d恒等于1
41、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属于()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货币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4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a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规定对商业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 d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
43、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引起()。
a债券价格与利率上升
b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c债券价格与利率下降
d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44、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a卖出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
b卖出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 c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再贴现率
d买进政府债券,提高再贴现率
45、当法定准备金率为25%时,如果你在银行兑现了一张200美元的支票并将现金放在身边,这个行动对货币供给的潜在影响是()。a流通中货币增加800美元
b流通中货币减少800美元 c流通中货币增加200美元
d流通中货币减少200美元
46、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而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a is曲线陡峭,lm曲线也陡峭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悄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47、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
第4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动量,则必须()。
a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陡峭
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48、“双紧”政策会使国民收入()。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49、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之所以变得陡峭,是因为()。a价格水平的上升难以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 b价格水平的上升易于带动社会产品总供给的增加 c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减少 d价格水平的下降导致社会产品总供给迅速增加
50、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交于充分就业产出的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51、如果经济运行处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国民收入 b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但不使物价水平上升 c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不会上升 d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5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那么()。
a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前,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b在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后,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小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c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之前,实际收入的变化伴随着相对较大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d以上均不对
53、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交于充分就业点的垂直线,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e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54、如果某人因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55、为降低失业率,应采取有财政政策工具是()。
a提高财产税
b增加货币供给量
c提高失业救济金
d增加政府支出
56、通货膨胀是指()。
a主要消费品价格上涨
b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 c社会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
d主要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57、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产品价格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第5页,共6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58、自然失业率是()。
a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b没有结构性失业的失业率 c经济处在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恒为零
5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
a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b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c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d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60、对原油、燃料等生产资料需求剧增,导致生产资料价格飞速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61、居民对消费品需求急剧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预期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62、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n表示人口增长,d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
a sf(k)(nd)k
b sf(k)(nd)k c sf(k)(nd)k
d sf(k)(nd)k 63、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
c对每个工人资本的稳态水平无影响
d如果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