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一
jjbyjy 发表
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探讨新知的好时机。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虽然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但难免有疏忽的地方,总有不周全的时候。有时会受参考资料的限制,或受常理的约束,或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考虑问题比较老套,比较单一。而学生的思维在教师下套子之前是活跃的、新颖的、发散的。所以,在课上,学生往往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有创新的答案,而有些却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在上《推敲》一课时,贾岛无意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在让学生有感情地的朗读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当大官的人都很自大,自以为是,所以学生读得很自傲,并且带有责问的语气,开始我也这样认为。但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不一定,韩愈是位文人,学识渊博,应该是个讲道理的人。”韩愈的诗和文章大家都读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韩愈确实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这点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他说得也有道理,并且下文所写的就是韩愈没有责怪贾岛,还与贾岛一起推敲。那么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句话呢?我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只有了解了韩愈的为人,才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在这节课上,该用哪种语气来读?这个问题处理得的不是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应尽可能在课堂上解决。俗话说“趁热打铁”,学生这时的兴致最高,学习效果最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学过的韩愈的作品,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判断韩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最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会感受更深的。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给学生下套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并且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发表的意见或见解,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时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明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不受约束,轻松愉快。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三
一、抄写词语
二、选出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上“√”
差(chā chāi)人 吟哦( é ò ) 即兴( xīng xìng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族( ) 怒( ) 即( ) 皎 ( )
簇( ) 恕( ) 既( ) 校 ( )
四、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合为一句话。
1.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
2. 用“敲”字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用“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
五、将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一个词,句意不变。
1.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用的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 )
2.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 ( )
3.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 ( )
六、填空
1.韩愈也是一位 ,他认为用“ ”字更好些,原因是:
①
②
③
2.后来,人们就把在 时 叫做“推敲”。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
讲述《郭沫若改字》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为此,学识渊博的郭沫若还特意地写下一篇短文附在剧本后面。
引出话题“推敲”。
学习课文新词语:
出示下列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抽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学生练习书空生字。
学生练习默写词语。
学生纠正刚才默写错误的词语。默写词语正确的学生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检查课文中的有关词语的意思:
醒悟:觉醒明白
妥帖:十分合适,恰当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簇拥: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避让:躲避;让开
宽恕:宽容饶恕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体意思。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大体意思的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语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各自尝试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段情况,教师总结:
课文分为三段:
一(1)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二(2——7)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三(8)写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语。
教学检测:
默写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把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六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体现了贾岛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从而演绎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细读感悟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悟。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读自悟,然后请学生交流)
生:通过读我知道了贾岛非常有才能。
师:你从哪儿感悟到的?
生:《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是他即兴写成的。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即兴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
生: 即兴就是指临时来了兴致所写的。
师:贾岛即兴就能写成一首诗,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生:我认为贾岛是一个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当韩愈说出自己的看法后,他还能虚心接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师:说的很好,说明你在用心读书了。
生:我感受到贾岛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想这件事,别人笑他,他也一点没感受到。
(出示贾岛一边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段话,并请人读这段话。)
师:还有人补充对这段话的感受吗?
生:贾岛真是一丝不苟,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为了创作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个字也要这样斟酌。
生:我还从他竟然闯进仪仗队看出他的这种对诗的痴迷,尤其是这个“竟”字。
师:你们在电视上见过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阵势吗?
生:那阵势可大了,铜锣开道,前簇后拥的,街上的人都纷纷地避让。
生:我要补充,如果行人躲让不及,轻则挨骂,重则受刑。
师:贾岛就是这样一个为诗忘我,为诗狂的人,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请学生读,并加以评价,再请学生读,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师:还有谁再来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贾岛是重情义的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从书中“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词、每个句都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会。
反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教师要以朗读感悟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切身感受语句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评议,展开激烈论争。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或者讲在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启发诱导,适时点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品味语言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每一个参与的小学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反复的探究,最后,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让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不知不觉、一边……一边……、竟”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自读、评读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如此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片段二:合作表演
师:贾岛对诗是如此的痴迷,为了写诗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
(小组排练这个故事,并上台表演)
请第三小组上台表演。
师:这一小组已经表演完了,请大家加以评价。
生:我觉得整体表演的不错,特别是旁白读得特别好,富有感情。
生: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另外,我们笑时,他也微微咧嘴了。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我觉得这一组仪仗队的队员可以加一些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会更逼真。
生:我觉得这一组中韩愈扮演的还是不错的。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们能认真接受。
接着请第五小组的同学上来表演。
师:有什么想对台上的同学说的?
生:我觉的这一组表现的更好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总觉得我们扮演的贾岛不够传神。
师:是啊,贾岛这种忘我的境界是多么难进入啊,其实刚才周唐健已经表演的有声有色了,如果他真的没有听见我们的笑声,那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诞生了。(学生听了也笑了)
反思: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表演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将表演引入语文课堂,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文字,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激励作用,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大声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有意见了:“李星宇扮演的贾岛还不够投入,吟哦应该是小声读,慢点吟。”。表演中,学生通过亲身做动作,“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到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那种为诗忘我的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从而更好的去体会贾岛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片段三:扎实训练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比如——
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这儿的绿字还做吹绿用。
师:是啊,正因为有这些诗人对诗的执着追求,才有今天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让我们齐声诵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来推敲推敲下面的句子。
(1)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这儿词语重复,避免和不再的意思相同,可以改成:为了避免以后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生:为了以后不再被妈妈骂,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
(2) 我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呢!
(3)奶奶对她的孙子说:我从小看着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会说错用错的句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刚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这句话中有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填,谁来帮我填一填?
好文章是经过反复推敲( )出来的!
生:可以填“改”字。
师:齐读这句话
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重视理解、感悟、熏陶,这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双基训练,追求了“活”,敷衍了“根”。这样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测试卷上看,学生的词句概念并未牢固建立。从卷面中有关课文内容的试题作答情况看,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并不理解,如填空成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经常会出现错别字,内容表达言不达意,可见语文中“根”的东西并未牢牢“扎”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从小看着你长大”、“我在冰箱里找东西”、“为了避免以后不再被妈妈批评,我一定要好好写作业”这些病句的修改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80
名师献艺——《推敲》(贾志敏)第八册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
(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
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师: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
师:
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
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
师:避让什么意思?
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
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
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继续。(生继续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这句.话读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这个样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六个小朋友中读得是第六个。但你读得很认真,再给你一次机会。(生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天好几百年前了了。说到贾岛,他生于,死于,活了68岁。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唐朝的贾岛是一名诗人。
师:如果把诗人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诗人贾岛是唐朝的。
师:唐朝盛,诗歌旺。出了好多诗人,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
生:李白,杜甫,贺之章。
师:谁能背李白的诗。
生:背《望庐山瀑布》
师: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有名,但也写了一些诗。这首诗的全诗是这样的。(师读,并解释。)
生:他明明是敲的,为什么诗里是推呢?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这为什么叫《题李凝幽居》。
师:题是写,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静,居是房子。
(生连起来解释)。
生:鸟已经沉睡了,怎么还被惊醒?
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
师:我也不知道,你一边走,一边比比划划。
(生来表演,教鞭当马)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师:“簇“是什么意思,许多,许多东西或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犹豫不决”是什么意思?
师: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师:朗读,唱。
第二课时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到( ),去( )。
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好。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
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
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生说)
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
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
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我说下半句,你说下半句。风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
生:即使我淋湿了,我也要到车站接妈妈。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师:请四位同学来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
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
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
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
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
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八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示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访问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沛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和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精当。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体会用词的精当。
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策:读和品。
教学准备: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实、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贾岛的那种反复吟诵、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
重点;学生能抓住文中精当的词语连贯的、条理清晰的讲故事。
难点:能有声有色的、响亮的讲故事。
对策:注意抓住契机,引到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师:要想讲好故事,先得读熟课文。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那样,展现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板书。
学生练讲:
(1)各自结合板书提示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二、安排练习
1、誊写词语
2、体会课后练习4中带点的词语含义和用法。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因此,学生对于“贾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诗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身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身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考虑之后,小朋友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协助。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板书:*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十
作者:仲怡新
师:(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评析]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十一
于德明前几天观摩低年级识字教学公开课,看到词语教学被教得冷冰冰、硬生生的,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位大师教授词语教学时的情形来。
案例一:贾志敏老师在执教《推敲》一课时教学“斟酌”一词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
(生读)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开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又变成考虑了。
案例二: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教学“眸子”一词师:我们的汉语汉字太有意思了,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故事。我为什么要求你们查字典?道理就在这。那么我提一个问题,谁能用“眸”这个字来组一个词?
(全班没人举手)师:我听过一个词,“明眸皓齿”,说一个人长得很精神,眼睛又亮,牙齿又白。清楚了吗?
接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过来一下,我做个动作,看谁能组个词。(这位同学站在于老师的身后,于老师演示回眸一笑的动作)“回眸一笑”大家听过这个词吗?你喜欢于老师吗?
生:喜欢。
师:我在你身后,你喜欢我,请你对我回眸一笑。
师:真是很漂亮哈,还有点羞涩,我也很喜欢你,我对你回眸一笑。(说完,于老师就给学生演示了这个动作)可惜这个“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那么,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哪首诗吗?
(生摇头)师:“回眸一笑”出自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两位大师,虽然教学的方法不同,但是异曲同工,都教出了词语的情趣和韵味。贾老师采用类比的方法,把“左右”“东西”“斟酌”之类并列结构词语的趣味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两个相反或者相近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表示与原来的两个字完全不相干的意思。由点到面,显示了汉语汉字的张力和魅力。而于老师则采用表演的方式教学词语“回眸一笑”,尤其是他表演时的那种娇羞,那种可爱的情形,堪称绝技。他由“眸”到成语“回眸一笑”,再到诗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如同引导孩子们步入别有洞天的胜景一样。虽然是坐在课堂上,可是我想学生必定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深切感受。因为那就是景,那就是情,那就是趣,那就是深深吸引我们的中华文化!
常言道,“字词知冷暖,句子有温度”。其实,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每一个词语,都蕴涵着一段美妙的传说。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识字记词而教,应该尽力挖掘词语的内涵,教出词语的情趣。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十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8
柳州市北雀路小学教学后记
姓名 万玲玲
课型 新授课 研究专题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通常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所以,在上课堂课时,与其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推敲》”倒不如跟同学们说“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推敲’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这篇课文还有另一个现实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这种钻研文字的精神。结合同学们的写作,举平时学生们在进行作文时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的例子,让大家一起体验斟酌的过程。开课题解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后思考课文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推敲的意思。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会说这个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这个词的意义,加深了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斟酌文字的乐趣。如果学习课文之前,先介绍贾岛这个人,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想知道有关他的故事。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强,都争着要读这篇课文。而且也比较善于发现问题。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推敲);name=%d3%d0%d0%a7%d4%c4%b6%c1
推敲一词使人联想到篇十三
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语文研讨课上的教学实录,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起一个传神的片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
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
师:不错。(指名读2-7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
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
生:还要引人。
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生:(学生独立写每集的名字)
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
生:我拍三集。
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
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
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
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
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
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
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
(二)感悟贾岛
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板书 ( )的贾岛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默读思考3分钟)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板书——有情有义)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师:(板书:有才华)说说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师:不错。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
师: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师:(板书:专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生:(上台)
师:(问)你现在是谁?
生:我是诗人贾岛。
师:哦,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在长安城的郊外。
师:噢,前面就是长安城,同学们,你们就是长安城里的人。镜头对准,开始拍摄——
生:(即兴表演。作骑驴状,边走边吟哦诗句,还不断做推敲的动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摸着该生的头)你听到大家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问大家)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齐声)没有。
师:是啊,他还没有进入角色,可见进入这种境界有多难。其实他表演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声有色。如果你没有听到大家的笑声,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笑声)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生:我认为贾岛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师:(板书: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生:他还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板书:有礼貌)何以见得?
生: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
师:你真会学习,文中插图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生: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三)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779~843),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长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领袖。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以看出。
师: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诗句背后的内涵。我们一起读——
生:(齐生诵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生:(齐声)“苦吟诗人”。
师:是的,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师:(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
生:这是兴奋的泪。
生:这是激动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
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感悟韩愈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五)感悟汉字的奇妙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读一读。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请看——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生:“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师:盛开,活泼,热闹,枝头红杏的特点实在是让词人给写活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誉为“红杏尚书”。
师:同学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投影出示——
练一练: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学生填写“绿”“青”“嫩”“醒” )
师:同学们,无论你填写什么词,只要你认为所填词语最能表达你的真情都行。让我们带着感情放声读——(生齐读)
师:(总结课文)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下课)
投影出示——
作业设计:
1、将课文《推敲》改为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故事。
2、完成书后第四题作业——推敲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