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 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一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城外的老树, 在秋风中,日夜发出萧瑟之声,这秋色、秋声使人倍感孤寂、凄清。此 情此景,即使喝酒也不能醉,也难以消解离愁,歌声也不能排除别忧, 只是空寄其情。诗句充分显现诗人与杜甫的友情之深,对其思念之 切。
注: 鲁酒、齐歌,鲁、齐皆指山东。传说楚王大会诸侯,鲁赵诸国 献酒,管酒的官向赵国索酒未得,把味薄的鲁酒充赵酒进献。 楚王认为赵以薄酒进献不恭,派兵围邯郸。从此以后,借鲁酒 代薄酒。作此诗时诗人正在山东的沙丘,诗意是说独饮鲁酒, 觉得无味难以喝醉,暗喻难以排忧。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太白于子美甚疏”,从此诗来看,事实并不这样。但在现存李白诗中,提到杜甫的确实非常少。估计都已散失,没有编入集中。幸好还有两三首保存下来,使人可略见太白对子美深情之一斑。
看上去,这是一首征人出塞的歌,表达了戍边士卒休兵息战的愿望。但是它并不是一般的厌于兵事的牢骚,而是通过对历史上御戎安边的.思考,从根本上抒发了诗人欲使“海县清一,寰区大定” 的治国安邦的宏伟抱负。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二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1)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3分)
(2)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3分)
参考答案:
(1)古树日夕秋声这些特定的景物无疑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由此可见,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表现出此情的深远之处。(注:只要在古树、日夕、秋声、汶水做文章就可以)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因为杜甫不在身边,喝酒听歌都不能解愁,由此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注:重在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该诗前三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3分)
4.分析尾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所抒发的感情。(3分)
3写我的生活,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的心情。这些内容,对末句的抒情蓄势起烘托作用。
4运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⑴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四
(2)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3)“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4)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①鲁、齐:是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山东。
②沙丘城:今山东临清,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李白与杜甫情谊深厚,这是历史上公认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美谈。李白直接写给杜甫的诗有两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其中之一。诗可能写于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自己连痛饮酣醉的兴趣也没有了,齐歌也无意欣赏,歌唱者只能徒有其情。酒不能销愁,歌无法忘忧,此种情谊,非比寻常,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五
《沙丘城下寄杜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六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自从你走后我究竟有什么事情?一直闲居在沙丘城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鲁地酒薄无心痛饮酣醉,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思君若汶(wèn)水,浩荡寄南征。
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这首诗是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以浓郁的诗味。
首句“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七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沙丘城下寄杜甫》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2卷第10首。《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沙丘城下寄杜甫⑴
作者: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⑵?高卧沙丘城⑶。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⑷。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⑸。
思君若汶水⑹,浩荡寄南征⑺。
⑴沙丘:坐落在大汶河南下支流分水口附近(大汶河呈东西流向)。此沙丘城应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的河流名,河的正流在现代叫大汶河,源出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市、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
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
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沙丘城下寄杜甫译文沙丘城下寄杜甫意思篇九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沙丘城下寄》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来这里终究是为了什么事?高枕安卧在沙丘城。沙丘城边有苍老古树,白日黑夜沙沙有声与秋声相连。鲁地酒薄难使人醉,齐歌情浓徒然向谁。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不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不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⑴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沙丘城一说为位于今山东肥城市汶阳镇东、大汶河南下支流洸河(今名洸府河)分水口对岸。而根据1993年出土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中的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又名沙丘碑),兖州古地名为沙丘,又名瑕丘,于唐代为鲁西南重要治所,李白应于此居住。由于此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兖州为李白居住之沙丘城。
⑵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竟:究竟,终究。
⑷夕:傍晚,日落的时候。连:连续不断。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⑸“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⑹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其源有三:一发泰山之旁仙台岭,一发莱芜县原山之阳,一发莱芜县寨子村,流经兖州瑕丘县北,西南行,入大野泽。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见《百家唐宋诗新话》)。
⑺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沙丘城四周有许多古树,从早到晚不断发出秋声。
鲁地酒薄不能让我沉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
思君之情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时李白四十五岁。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第二年夏,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