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篇一
人们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这话说得很有道理。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加之考生的心理压力大,身心疲倦,因此这阶段讲求复习的策略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跟同学们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第三轮的高考物理复习。
第三轮的复习要求:在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回归课本及第一轮复习资料,回归已做试卷,提高 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考二十天左右,以模拟训练及其讲评为主要形式,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应试能力和训练良好的竞技状态,进一步强化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对题型、题量、难度的控制通过不同层次要求的试卷来训练;使同学们有多种心理准备,从而能从容地走进高考考场。
一、夯实基础知识、凸现主干知识、兼顾新增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 的基点。从考试的角度看,它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要求同学们在备考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有: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牛顿运动定律;
3、动量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
4、动能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
7、串联、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
8、安培力、左手定则;
9、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0、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知识,近几年高考要求变化比较大,虽然有新增内容,却删去了难度大的内容,总体难度呈下降趋势,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有关题目变化小,自然比较容易,要争取得满分,建议同学们采用回忆式复习法,回归课本和已发的知识提炼,能够整理知识,使之网络化。
对新增知识点,应用性较强,与新课标的理念更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增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多普勒效应,热力学定律,示波器及其应用,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光电效应及其方程,粒子物理等等。
二、强化审题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训练,规范解题习惯。
1、审好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下面介绍几种物理审题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1),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粗读”再“细读”,即先粗略将题文浏览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概况,如描述了何种物理现象,何种物理过程,需要求解什么物理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和图象的关键之处,要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附图中挖掘,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至多”,“至少”,“恰好”,“缓慢”,“迅速”,“瞬间”,“变化”,“光滑”,“轻绳”等等。审题时就边读过想,读到关键词语处,作好标记,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3)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 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识设置的干扰因素,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跟平时做过的相似题进行简单类比,而不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抓住物理模型的特点,大胆地摒弃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4)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含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等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物理情景,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现实生活常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
(5)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境,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物理问题只要画出了示意图,待求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2、规范解题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表述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性,这是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物理解题表述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解题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公式。
(1)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
a、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b、对物理 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c、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
d、说明作出判断或列出方程的依据,这是展示 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e、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
f、对题目所所求、所问的答复或说明结论或对结果的讨论。
(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a、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b、要写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c、要写方程,不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要备注);
(3)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a、注意延用习惯用法 ;
b、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
c、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d、用好脚标;
(4)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a、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b、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
c、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5)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
a、文字式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
b、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的系数是可以的),注意带单位;
c、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到3位有效数字;
d、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3、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做练习与看课本的关系,强调同学们必须重视课本和第一轮复习资料。
(2)、处理好做新 练习与看原来练习的关系,一方面要做一定量的新练习,另一方面要重温以往练习、考试做过的题,做错的固然要再订正,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要求再重新熟悉思路;
(3)高考的热点与冷点,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的科技问题的动态。如与2005年诺 贝尔物理奖、“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相关的物理问题等;
(4)、注意总结前面考试的经验教训,调整好考前情绪,不要急躁、扎扎实实地复习,有关知识要加强记忆,考前不做过难的题,要有平静的心情、稳定的情绪。
三、高考临场应试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和较强的解题能力,固然是取得高考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但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临场发挥,也是在高考中能否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自己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同学们应该做到: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尽管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进行处理和讨论,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仍是中、低档居多,占到全卷的百分之八以上,高难度题目仅仅是少数,所以应相信自己的实力,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必胜的信念。
2、优化顺序,发挥潜能;
接到试卷后,勿忙于做题,应快速通览试卷,大体了解试卷的概况;
(1)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即解题时应从易到难;先熟后生,即解题时要先些内容、题型熟悉的题 目,再做陌生的题目;先高后低,即在浏览试卷中,若发现两题都会做,解题时先做赋分高的题目,再做赋分低的题目。
(2)坚持“两快两慢”,保证万无一失: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但要工
整),计算要慢且要细心。
3、仔细审题,把握信息;
审题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阅读题文和题图,观察分析图象图表,弄清题中的物理情境,明确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应用哪些物理规律,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
4、规范答题,稳中求快;
物理解题的规范化前文已谈。解题时要稳中求快,切勿前松后紧,对容易题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对较难题要知难而进,力争做前面的一、二问,尽量多得分。
5、一次成功,重视复查;
高考时间一般不会很充裕,解题后不可能做到大量而细致的复查,所以要立足一次成功,如果有时间,应复查解答疑难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有误以及简单问题解答中有无粗心大意和笔误现象。
总之高考第三轮复习,就是应试能力的复习,在最后冲刺的二十几天中,要紧扣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走向,通过连续多次的实战模拟考试,强化规范答卷,提升解题速度,调配应试心理,从而增强综合变通能力和应试能力。
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篇二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浅谈高三生物科的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
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1)生态和环境热点(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绿色奥运、奶粉事件等)。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综上所述,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篇三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高考文言文复习对策及写作备考
今天能有机会与同行们一起畅谈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高考语文复习,心情格外激动。在这里我谨作为宝坻一中高三语文组的代言人,就文言文和写作这两方面,讲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文言文的复习
目前我们高三复习基本进入第二轮,这期间我们的复习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实用化,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提升实战能力。在文言文复习中,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大量做课外篇目,甚至猜题、押题。其实这种复习方法忽视根本,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我们认为重视教材,回归课本,才是古文复习的要旨;立足根本,夯实基础,才是古文复习的可行之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总体思路是抓基础,促能力。依《考试说明》制订复习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关于词语理解:
一、钻研教材,牢记要点;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我们说的要点,包括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很浅近,但是是最根本的。”叶老的话是针对古今所有文学作品而言的,对于古文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忽视或离开了最基本的词义理解,那古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高三教师更应该理直气壮的采用合适的方法强化对词义的把握和理解。
复习中我们结合高考语文“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特点,确定了《鸿门宴》、《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20篇课文作为复习的支点。使学生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落到实处,对通假字、古今异义、活用现象理解到位,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时对一些语言现象敏感,才能“参透”选文,在高考考场,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手足无措。基于此,我们把一直被忽视的《天津总复习》拿出来作为高考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要材料,精选其中内容,讲练结合,督促学生熟悉课文,更好掌握内容要点。
紧接着的一项活动就是归纳总结。对常见实词(120个),常见虚词(18个)的用法及含义归纳整理。实词的复习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指导督促,传授识记方法。①采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样的思维习惯去记,并且还要明了古汉语实词词性的多样化,一个词既可以有名词义,也可以有动词义,还可以有形容词义,副词义,记准其本义,就可以根据语境判断其词性,掌握其意义。②由字典义判断具体的语境义,准确揣摩语境义,并强化语境义的理解与训练。③要强化词义活用的意识,准确把握活用义。这样在翻译文段时,我们遇到这类实词就可灵活处理,准确运用。
18个虚词我们要无一遗漏地认真分析。吃透教材中的例子,同课比异,异课比同,弄清意义和用法,由此分类归纳整理。虚词大多是“身兼数职”,一词多用,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让学生把握其规律。拿“以”这个高考考查的高频词为例:、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
第一句“以”是连词,表目的,因为这句话有动词“和”并且前面的动作为了实现后面的动作。第二句“以”后紧跟名词“楚”,而“和”是动词,并且这个动作不是“楚”发出的而是“王”发出的,所以这个“以”是介词,“跟,和”。
这样归纳整理后可以说学生完成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是一旦考场上遇到不熟的知识,该怎么办?还应交给他们一些应试策略:
选校网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一)依据语法功能分析用法,根据用法辨词义
1、先主将何之 .
2、拔剑切而啖之 .
3、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
4、公子勉之 .
我们依次分析每句中“之”的语法位置,识别它的用法。1句中“先主”是主语,后面只有“之”充当谓语才能解释通顺,所以“之”是动词“到,往”。2句“啖”是动词,“之”应是代词作宾语。3句“集”是动词谓语,宾语是“少年”“精技击”是对“少年”的说明修饰,此句是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起标志作用。4句“之”好像是“勉”的宾语,实际是侯赢鼓励信陵君的话,让公子努力,而“之”就成为音节助词。由此看来根据语法知识判断虚词意义,办法是抽出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再看虚词功能。
(二)采用删换替代补看变化,通过比较辩用法
5、皆知大王贱人而马贵 .
6、吾常终日而思矣 .
7、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8、虏太子申以归 .
9、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
我们如何辨别以上的“而”和“以”呢?首先将句中的“而”删掉,如果读起来仍然通畅,不影响句意的表达,这表明“而”在句中都是连词,只有删去连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其次采用换位法,将“而”前后词句交换一下位置,就会辨出差异。换位后不影响原意的就是并列连词,那么5句是并列关系。然后再看前后特点,用“而”的常用义项来替代,判断出6句是修饰,“终日”是“思”的状语;7句“但是”转折。同样的方法分析出8句“以”是连词,先“虏”后“归”,表承接;9句是连词“因为”;10句是介词“因为”。11句“以”是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翻译成“用”,而不是连词“来”。
我们介绍了两种推断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方法。介绍两种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且举例有限,要掌握还要举一反三。
二、由“内”到“外”,适度迁移;查漏补缺,再回文本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当我们把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掌握之后,就应该精选文段,适度迁移。一方面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强化应试技巧。但时间紧,任务重,多多益善我们可能做不到了,那就要注意选择不同的体例的文段2到3篇,进行训练检测。可是有很多学生常常是这个语段涉及的实词虚词会做了,换到另一语段就不会运用了。那就应该迅速回归文本,找出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或用法进行查漏补缺,还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对其意义来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总结归纳。这样以文本为载体对生疏词义进行强化理解,形成“有的放矢”的阅读训练,学生掌握起来方便快捷,并且这种能力是靠“拔苗助长”式的题海战术是无法养成的。
有关翻译的复习对策:
如果说理解是由“言”到“意”,那么翻译则是由“意”到“言”,由心知到文达,是理解的“外化”。文言文的翻译自02年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并且分值增加了,所以我们要下大力度去复习。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同时将局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相结合。
①翻译的标准为“信、达、雅”,对中学生而言,主要侧重前两条——“信”和“达”。一定注意不要随意增删意思,译完后一定要梳理译文,不要出现病句。
②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尽量依照原文的词义、词序字字落实。
但像“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就不能直译,应意译为“管吏到任”、“处理政务”、“退休”,若译成“下车了”、“看事情”就影响原意,令人费解。
③注意词类活用。例如:高先生之智,“高”字应是意动用法“认为„„高”。认真分析语法关系判断真正含义。
④注意文言句式尤其固定格式的翻译。“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其中“得无„„乎(耶)?”要译成“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⑤不通则变,考虑通假。如:“何为为我禽”“禽”通“擒”,否则会误解“为什么做了我的家禽”是不符合文意的。
⑥注意修辞。翻译时经常会遇到“互文”、“比喻”、“借代”、“婉辞”等修辞方式,应注意翻译形式。如:“何故怀谨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应译为“为什么一定要坚持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翻....
译出比喻义。
不论何方法都要注意读面译点,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同时注意翻译时语境的制约作用。除了这些方法,还要配以适当练习,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方法。
文言文分析综合部分复习对策:
《考试说明》对这一部分有三点说明:
1、筛选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筛选信息”要求考生能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事、言、理、情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发观点和态度”是对文意的综合考察,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
复习时讲练结合,注重方法: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
这里说的题眼指的是题干的关键词语,抓住这信息点,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是筛选主人公“清正廉洁”还是“节俭孝道”等等。注意有关主人公的性格判断强调的是直接描写,而别人的评价和言行是侧面描写不在其中。
二、胸有全面,逐项排除
作题时首先让学生记住命题陷阱,即错误干扰类型,常见的有“张冠李戴”,“夸大其实”,“正误相杂”,“颠倒事实”等。做题时指导学生对每一选项依据错误类型审视选项内容,通过分析准确判断。
总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增强感悟力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各位老师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强化记忆,传授解题方法。试想将士心中有了百万雄关,何愁战而不胜。
下面简单讲一下高三后期作文备考策略
作文备考建议:强化基础,注重发展
作文素有语文试卷“半壁江山”之称,在高考语文科中地位举足轻重。《考试说明》将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04年开始作文的发展等级分由之前的10分升到20 分。所以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
一、强化“基础”技能,把握写作底线
明确作文考试要求具体内容:
① 符合题意
② 符合文体要求
③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①②属于审提、定体,③④属于立意、谋篇,⑤⑥属于书写、成文。基础等级的写作要求经过规范训练是完全能达到。它并不要求考生有多高的文学造诣,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天分,只要有意识地做到以上几点,高考作文就不会有多大的失误。但是我们还有必要强化基础。首先注意符合文体要求。试题不限文体是给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不要信手拈来写成四不像。每一篇具体的文章都是离不开特定的文体的制约的,文体制约着整个写作过程,如果文不对“体”或“体”不对文,那么即使有较多的可取之处,也很难说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为此,我们采取整体训练方式灵活多样的办法,将一文多写,一个话题写成两种甚至三种文体的文章,或是多文一写,两个话题用一种文体来写。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自己擅长写何种文体,也能区分不同文体的要求。找到优点,发现不足,便于今后练笔。其次注意内容充实,有条理。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且条理清晰。切忌假大空,无病呻吟,一些话翻来覆去说,绕来绕去,不知所云。一定有清晰的行文线索,行文脉络,让读者一目了然。
基本的,规范的我们掌握了,当然要进一步追求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新意,有深度。要力求写他人能知却未必能写的文章,要力求写55分以上的文章,所以我们就要做到第二点:
二、注重“发展”训练,提升作文等级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除了靠平时“多读、多练”以外,关键还是思维的锻炼。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入思考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作文素质,所以要注重发展等级训练。“发展等级”考查认识问题、创新精神、表达技巧等方面的才能。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也就是说作文写完不能是一潭死水,不能“水波不兴”而应是一湾可以激起心海浪花的小溪。我们认为从深刻、有文采下功夫,能实现作文的等级升格。
(一)深刻,是就文章内容而言的,见解富有深刻性,说理具有逻辑性,思想具有哲理性,能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包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为了训练“深刻”的具体要求我们给学生印发材料进行分析和续写训练。下面材料就是我们其中的一次练习:
画出下面各文段中议论的文字,并思考是从哪个角度议论的。
人生处处是选择
历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选择„„
伟大的人物因为伟大的“选择”而永垂史册。在对生命作出承诺的同时,他们的心里始终回响着一个声音——祖国人民!于是,选择才变得如此凝重而深刻,他要付出的不是喊一句口号,抒一腔激情,他需要的是严肃的态度,一生一世的实践甚至是生命的炼狱。
是的,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使你举步维艰,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旋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
读完材料学生都能看出第二段是举例,第三段是议论,分析举这些事例的原因,挖掘他们这样做的本质,第四段是议论说明人生选择的意义。这段文字也让学生明白了举例后的分析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析道理的环节,只是观点加材料,就会造成文章不深刻。通过几段文字训练,学生能抓住如何去分析事例,还要进行实际训练。
在下面各段文字后,加上适当的议论感谢“曲折”
没有“曲折”的河流不叫河流,没有“曲折”的道路不叫道路,没有“曲折”的追求不叫追求,“几”字形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历史,蜿蜒长江哺育炎黄万代子孙。从原始森林到辽阔草原,从幽幽山洞到茫茫大海,从树上到树下,从刀耕火种到“星火”科技,从愚昧走向科学人类前进的步伐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感受何等吻合!“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正是“曲折”给人类留下的深沉的思考。清华的尴尬值得反思
宋楚瑜5月11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宋赠送一幅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小篆书法《赠梁任父同年》,念到“离分裂力谁任”的“”时被卡住了,相当尴尬。他还把向宋赠送礼物说成是“捐赠”礼物,引起学生的一片嘘声。然而,清华的尴尬到此还没划上句号。12日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节目中特邀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教授,除将“”字读错外,还将小篆说成“小隶”,闹出更大的笑话。
所加议论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观点要具有启发性。材料1可以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启示人们在困难层出不穷的人生面前要做好准备。材料2我们可以通过探究这些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问一个为什么,明白做事要认真严谨,作为公众人物做事要精心准备;我们的理科院校要加强文科方面的教育;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再远些做反面推测我们会想到危害甚至灾难。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就抓住了本质,文章也会因之而深刻。
另外,保证学生每天20分钟看新闻时间,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以及每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师生一起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锻炼学生的思维,形成深刻的思想。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了能够对客观现象进行本质的理性概括,注意探究事物的本源,能引发别人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起到教育人、启发人、鼓舞人的作用。
(二)有文采,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最具有操作性的。尤其是文章的开头,若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无疑对发展等级的评定大有裨益。我们曾进行作文开头的训练:
1、妙设比喻,化腐为奇
比喻开头法,是用具体浅显的事物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方法。其操作过程是运用三个比喻句分别描绘出鲜明的形象,构成一组排比句或一组博喻,然后提出观点或话题,使文章优美、形象、有光泽。如:
诱惑是一盒包装精美的糖,尝尝未必是甜的;诱惑是一座海市蜃楼,摸摸未必是真的;诱惑是一座虚幻的桥,走走未必是实的。聪明的你请你不要吃诱惑的糖,摸虚幻的楼,走不归之桥,因为不值得。——《素质与诱惑》
2、精心铺排,气势磅礴
排比开头法,是根据话题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连贯的语句连起来运用的一种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气势,使语言具有一种气势磅礴之美。如:
面对诱惑,嵇康化作一缕悠长的琴音,在空中飘散;面对诱惑,文天祥化作一股浩然正气在狱壁上铭刻;面对诱惑,谭嗣同化作一腔滚沸的碧血溅洒在史册上。面对诱惑,个人的信仰左右着他们的选择。——《信仰与诱惑》
3、恰当对比,泾渭分明
对比开头法,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从而肯定一方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营垒分明,气势旺盛。如:
雏鹰在猛烈的风雨中冲向天空,因此它炼就了丰满的羽翼;麻雀在暴雨来临时躲进屋檐下,因此它
注定寄人篱下;同样,如果我们在逆境中勇于拼搏,将会拼出精彩的人生;回避逆境,选择坦途,终将一事无成。——《环境与成长》
总之,增饰文采的修辞方法还有很多种,希望训练时尽可能多通过各种修辞方法,生动、鲜明地表现思想内容。这一点的复习和仿句,句式变换结合起来。进行片段练习,开头,结尾,一段话,学以致用。除此我们还印发了02——05感动中国的颁奖词丰富学生词汇,丰富学生的材料库,丰富学生的情感。
这些训练使学生的文章“活”起来了,到处闪着灵动的光芒。如此下来,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云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以上是我们的复习备考的真实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也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
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篇四
2014年高考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
1、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抓基础、重课本,做基础题,练好基本功。重视归纳总结,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强化专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2、突出“五练”。即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
3、注意分清相近、相似、相关内容的区别,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系统地强化综合性的内容;做到做一个题目,学一种方法,会一类,通一片,及时查缺补漏。对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全面,不留死角,不留遗憾。
4、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考试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尤其是综合科,不要沉迷于某一科、某一个题而忽略了其他题目,导致时间不够用,做得起、该得分的没得分。
5、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考三分考实力,七分考心理。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能发挥出高水平、取得好成绩。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这样到高考时就不至于因为紧张、害怕而影响考试发挥。
6、注意身体,防感冒,保证有旺盛的精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个决定人生的重要关头,把握自己的命运,发扬“亮剑精神”,努力拼搏,创造奇迹!
中考文言文备考策略篇五
高考文言文复习与备考策略
近四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选文取材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如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墓志铭);苏轼的《陈公弼传》(2011?传记);苏辙的《伯父墓表》(2012?墓表);鱼豢的《魏略》(2013?传记)。前三年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作品,今年是史学家作品。题型设置方面,考查的题型相对稳定,即实词词义辨析、人物形象判断、要点归纳与概括、句子翻译。常见文言实词考查比较平和,人物形象与内容归纳题没有什么变化,句子翻译题则重点强调落实关键词,句意基本流畅。
鉴于近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取材多是广义的人物传记类文章,题型也相对稳定和成熟,现从教学案例,谈谈高考文言文复习过程中的备课策略。
(一)做好引导与激励
1.从引导学生阅读文言小故事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比如:“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选自《隋唐嘉话》)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唐太宗赏玩鹞子,魏征抓住时机劝谏君王不要耽于享乐一事。由此来看,这一小段话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从选文取材的角度看,故事简洁生活化;从立意构思的角度看,文段以小见大;从君臣关系角度看,魏征谏言巧妙比方;从学科分类的角度看,文学和史书相辅相成;从作者创作故事的目的看,反映了当时清明的政治风气;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看,魏征有责任担当。
提到责任,借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和渗透,学好古代文学作品,既是修身立学的需要,也承担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的历史重任。
(二)做好阅读与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加强阅读训练,尤其要重视阅读的流畅度、文言语感的培养。
当然,苏教版高中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除了上述提到的《史记》,大多不完全吻合于高考的人物传记,为了加强文体相似性的练习,以及对常见文言词汇、句式和结构章法有较多认识,还要组织专题传记阅读。可以以各地的高考文本为主,配合部分另选内容,这样就可以保证阅读文本的仿真性和权威性。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近知识,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去积累和提升。
(三)做好梳理与总结
阅读,会积累一定的知识量,但还需将其梳理、分类和整合,这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复习的自信,使知识更长久地保存于大脑。如果说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一颗“珍珠”,当这一堆珍珠散落时,你用手去抓他,就会发现抓到手中的很有限。而如果把散落的珍珠编缀成串,你只要一个小小的指头,便能将一整串珍珠轻轻挑起。做到这样,就需要梳理和总结。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实词“被”为例: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本《越州赵公救灾记》中“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一句,句中“被”同“披”,覆盖、遍及的意思。同样是“被”同“披”,但意思也有不同,如在《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宾,被发行吟泽畔”中,则为披散、散开之意;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被”也同“披”,意为穿着。在《墨池记》“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句中“被”是蒙受之意。当然,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还有其他的解释。梳理总结后,还要及时“温习”,遵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规律”,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做好检测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题型只有四道,且前后题型不重复。针对高考考查特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复习的知识点要及时地巩固。受学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考生还要加强定时检测,适当扩充知识容量,加大能力训练的密度和强度,在四道题的基础上,横向和纵向拓宽同一类知识的考察面。比如,实词题可以多增加五六道,虚词中也可增加类似用法和意义的训练,其他题型也是如此。在训练难度的把握上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学习的规律。检测后要做好反馈,然后再安排同一知识点的拓展训练,学生对训练过的知识回头望,这样的训练就能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当然,高三文言文复习,要认真地研读考试说明,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不能全靠经验,车子不倒只顾推,一头扎进题海中。既要重视文本阅读,又讲究策略方法,立足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产生规模效应。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