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朴实无华的文字流入了我的眼中;再读课文,一幅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印在了我的心里。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教学分析】
“可爱的棚架”、“鲜嫩的竹笋”、“觅食的鸡鸭”、“捣衣的妇女”……这一幅幅画面在作者陈醉云的笔下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和默读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也在文字中去寻找这些画面。因为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采用详略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读出一幅幅画,还能想象画面的样子,并在其中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字,学生会想到“探”就是长,再让学生举例在描写哪些景物的时候也可以用到“探”字;描写青、红的瓜生长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学生找出来后用这几个词再说一句话等等。这样不仅理解了文中字词的用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棚架、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率领、觅食、捣衣”等词语,会写“率、捣”这两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
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与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的方式来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描写身边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画中美
1、和学生谈话,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哪些优美如画的景色。
2、今天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去看看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是否也像一幅美丽的画呢?师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画中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及时画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词语“棚架、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率领、觅食、捣衣”等词语。
(1)学生排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文中“率、捣”两个字,教师在黑板范写,学生跟写;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教师随堂指导,并纠正学生
坐姿、写字的姿势。
三、精读课文,品读画中美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还有哪些引人入胜的画面。
2、师生交流,指名读找到的画面,并想象一下眼前看到了怎样 的一幅画。学生在读完以后,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小标题的形式给这幅画起个名字,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文中需要注意的多音字读音。
a、“结出了青的、红的瓜”中的“结”要读一声;“几场春雨过后”中的“场”读二声,和前面的“场地”的“场”是多音字,要区分。
b、在学生读第一段时,找到描写青、红的瓜到底是怎么结的动词,并试着联系生活实际用这些动词说一句话。
c、“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字,引导学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并想想在描写哪些植物生长中能用到“探”字。
d、指导读纺织娘的叫声,联系下文“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学生读出轻柔、舒缓的语调。
四、情感升华,领悟画中美
1、感受作者对田园乡村的喜爱之情。
2、课堂练笔:冬天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一幅画呢?想一想,刚刚过去的冬天都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把那幅画用笔写出来。
3、指名读小练笔,教师点评。
4、课后作业: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小诗,然后和同学 交流你在这首小诗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率?画!
捣独特、迷人
【课文原文】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乡下人家》片段教学设计
系部:文史系09语教5班
教师:陈玉华(09010130503)指导老师:龚宏燕
授课年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时间: 地点: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流畅的朗读课文
② 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以抒发感情时的写作手法
③ 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法、讨论法、传授法
【教学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味感受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走进《乡下人家》的学习2.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黑板上板书:乡下人家 三.精读课文,着重分析
1.老师带领同学,采取“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法分析课文第一段。① 同学在朗读完课文后回答,乡下人家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老师放ppt,向同学们展示几幅典型的乡下人家的图片,指出图中有哪些景物。学生根据图片介绍和自己的想象思维回答总结乡下人家有哪些特点(自然、朴素、诗意、可爱…)
② 着重分析文章体现乡下人家特点的一句话“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问题一:“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指的便是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之所以别有风趣,是因为对于一个在城市住惯的人,这些都是罕见的事物,显得特别有生机,特别的可爱。问题二:为什么说“可爱多了”
a.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瓜、藤、叶与石狮、旗杆的对比。老师放ppt图片,让同学们在视觉上充分感受石狮、旗杆与瓜藤叶的不同感觉,并请同学
说说不同在哪里。向同学们解释说明对比在这种修辞手法,了解并学习,灵活运用到今后日常写作中去。
b.程度副词“多”的运用,其中包含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体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住在城市见惯了城市的庄严肃穆、繁华拥挤,偶然瞥见这乡下的一抹绿色与生机,怎叫人不疼爱有加。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3.感情朗读
【教学总结】 同学们,第一段着重为我们展现了“乡下”的场景,那么“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家后自己预习后文,下节课我们接着走进更令人心驰神往的乡下人家。下课。
【板书设计】 乡下:瓜(青红)
活泼、充满生机
藤、叶(碧绿)
城市:石狮(庄严)
压抑、严肃
大旗杆(肃穆)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2、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的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总的印象?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
理解“独特、迷人”。
师:什么是独特?
那迷人呢?
二、创设情景,品味语言。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谁能说一说?
课件出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鸡鸭喜觅食
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再次走进乡下人家,去细细感受。
(一)漫步乡下,游览田园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乡下人家屋前别有风趣的瓜架。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
师: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吸引住了,请你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这一段有一句话很难,让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跟大旗杆,可爱多了。”(学生自由读)师:在这个句子中,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得是什么呀?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师引读:在长长的瓜藤,绿绿的叶中,点缀在其中的是青、红色的瓜,多么明丽的色彩,它们把小屋装扮得多么生动呀!这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师: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生;运用了对比。
师:拿什么和什么对比?
生:拿瓜架和石狮子、大旗杆对比。
师:瓜架属于什么地方的?(乡下)
石狮子、大旗杆属于什么地方的?(城市)
师:请大家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生读)
师: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严肃、威风、单调„„
师:对比之下,瓜架让人觉得——
生:可爱多了。
齐读句子: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请大家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
过度语:读得真好!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轮绽图”。
门前种鲜花——朴素华丽
师:请同学们欣赏欣赏这独特的大好风光。
课件展播“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师:欣赏着如此美妙的画面,你能用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呢?
生:百花齐放/芬芳扑鼻/鸟语花香/五彩缤纷 „„
师:你们描述得真美,相信你们能把句子读得更美。
课件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重点品读
(1)“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
师:“朴素”和“华丽”的意思本来是相对的,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这样写不是矛盾了吗?
提示、点拨:乡村风光的特性——朴素;鲜花的色彩——明丽。
师:(它们不像城市里的花有漂亮的花瓶来衬托,有美丽的彩纸来包装,农村的花是那样的简单,那样的朴素,但朴素的是最自然的,最自然的往往是最美的。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2)“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都是在哪个季节开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a、介绍花开的时令——感悟农家小院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
芍药—4-5月凤仙—6-8月鸡冠花—7-12月
大丽菊—6-7;9-10月
b、“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
(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
师:你们说农家人心里能不高兴吗?请大家把农家人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吧!过渡语: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欣赏这美丽的乡村风光。
屋后春笋冒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家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谁来读读写竹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能听懂什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春笋的数量很多。
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成群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句子运用了拟人手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探”这个动作。
师:请哪位同学来做一做“探”这个动作。
生做动作。
师:说一说,你刚才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探出头来的?
生:好奇/渴望/兴奋/激动„„
师:小春笋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迫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师:你感受到了是一幅怎样的雨后春笋图?
生: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们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是悠闲自在,其乐融融,你们看谁来了?
鸡鸭喜觅食
课件出示句子:“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生自由读句子。
2、师生互动。
师:乡下人家养鸡普遍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照例、总要)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母鸡和雄鸡的?
a、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这是一只慈爱的母鸡。/我读懂了大公急很威风、很神气。
b、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公鸡的威风、神气和母鸡的慈爱、尽职的? 生:率领、耸、大踏步。
c、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作者把母鸡、大公鸡当作人来写了。
d、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幸福、快乐的家庭。
e、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过度语:除了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它们也从不吃惊。”(生自由读句子)
师生互动:
a、从“游戏”、“从不吃惊”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游戏”这个词我感受到了鸭子们生活得很快乐/自由。
生:从“从不吃惊”这个词我感受到了人与鸭的关系很好。(和谐相处)
b、除了鸡鸭,乡下人家还会养些什么动物呢?
生:狗/鹅/羊/兔子/猪„„
师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乡下人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地和谐呀!门前吃晚饭
1、你还能找出描写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吗?(生读)乡下人家是怎么吃晚饭的?
①“和谐”是什么意思?②什么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2、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带有和谐、甜美。看屏幕上的句子,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吗?(指名读、评;挑战读)
夜静催眠曲
师:(夏天的傍晚,乡下人家是这样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那么秋天的夜里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纺织娘”指什么?(蛐蛐)听过蛐蛐叫吗?课文中写了纺织娘动听的歌声,该怎样读呢?(缓缓的、柔柔的、轻轻的,像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指名读)课文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是唱歌、是催眠曲,这是什么写法?(拟人,写得很亲切)
3、谁喜欢这部分?想给大家读读吗?
(二)回归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
1、刚才,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了乡下人家,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齐读第七自然段,(出示)老师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你认为通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向往、热爱、赞美)
过渡语:其实不光是我们和作者有这种感受,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用心地描绘过乡下人家,著名诗人戴望舒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这首诗我们书上也有,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4页。
a、生自由读诗。b、点名读。
同学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田园之行,希望乡下人家美好和谐的生活,永远成为我们心中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乡下人家屋后春笋冒对田园生活的独特、迷人院里鸡觅食向往与喜爱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够通过细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品味语言的实践中,学习作者描写和乡下人家景物的方法。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陈醉云的散文《乡下人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美丽的画面,都有哪些画面呢?
指生说。板书。
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学习这一课。
二、默读课文,梳理中心。
1、默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的风景有什么特点?找出书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指导读。
3、用“不论„„不论„„都„„”说话。
4、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作用,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5、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和我们以往学习的一样吗?
过渡: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你快速地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写法。
学生汇报,适时点拨。
(一)第一自然段。
1、什么是“别有风趣”?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作者心中会想些什么?
2、看图: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给人什么感觉?门前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什么感觉?对比:门前翠绿的瓜藤上结满了青、红的瓜,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引导朗读:拿瓜藤和石狮子比较,并和门前竖着大旗杆比较。此时,瓜藤给你一种什么什么样的感觉?(特别有趣、可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屋前墙上爬满了青青的瓜藤,长满了绿绿的叶子,上面还挂着许多青色的、红色的瓜,仿佛那是一块红绿相间的花布披了满墙。从春天到秋天,乡下人家门前墙上的景物发生着变化,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乡下人家的风景真是别有风趣,可爱。)
4、点拨:对屋前瓜架的描写作者运用的是什么写法?(作比较)
(二)第二自然段。
过渡:乡下人家不光屋前的风景奇特、迷人,房前屋后的风光也十分诱人。在第二自然段中你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能够看出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
1、理解花的句子,体会花的独特。
①什么是时令?什么是顺序开放?
看图理解。
②理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
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里的“朴素”与“华丽”是一对反义词,它们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
么写?
在门前的空地上,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开放,每一个季节里,屋前都弥
漫着淡淡的幽香,在城市里有这样的风景吗?这就是乡村人家的花,她与别处的花不同,它有着小家碧玉的淡雅的美,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③朗读:表现出乡村人家花的独特。
2、理解笋的句子,体会笋的生命力。
过渡:乡下人家的花是独特的、迷人的,乡下人家屋后的笋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①看图,说。
几场春雨过后,这里一簇,那里一群鲜嫩的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看图片,请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理解“探”,换词理解。
句子中的“探”是一个动词,如果现在我把它换成另一个动词“长”,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人们什么时候探出头来?探的速度怎样?
③想象:把自己当成刚刚探出头得笋:
假如现在你就是一只刚刚探出头的鲜嫩的笋,你看见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④体会:笋生命力的顽强。
那么多小小的娇嫩的笋,但是他们的生命力是那样地顽强,他们借着少量春雨的滋润,顶着重重阻碍从土里探出头来,此时,你想说什么?
⑤朗读。
⑥点拨:写法。
在这里作者看到眼前的笋简直就是一个个小娃娃,所以他就用上了一种什么很特别的描写方法?在文章中其它地方你们还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吗?找来读一读。
学生找,师指导朗读:
a、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他们也从不吃惊。”
b、“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c、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四、小练笔。
过渡:乡下人家屋前的瓜藤颜色鲜艳,可爱至极;乡下人家房前的花顺序开放;乡下人家屋后的笋成群地探出头来。作者为什么要拿起笔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记录下来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校园,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努力去发现它的美丽、迷人!请看大屏幕。
1、欣赏校园图和音乐。
2、根据要求写作。
3、指名读,评。师指明努力方向。
五、课后作业:
1、自学
仿照着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本课中的三到六自然段。
2、积累。
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写到摘抄本上,并记住。
3、阅读。
找一些描写风景的文章仔细地读一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屋前瓜藤图对比写法
鲜花轮绽图拟人写法
屋后春笋图乡下人家(独特、迷人)
鸡鸭觅食图分------总
门前晚饭图
织娘催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