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外智能小区的最新发展 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五篇(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篇一
;【摘要】信息化水平是高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各高校都在积极升级和改造数字校园,现在许多高校已有的应用系统构建都是面向各机构、各部门的具体业务进行研发的,缺乏系统的一体化考量和统筹的研究规划,这些信息系统和应用环境在构建中应用上应用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it工程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校园的概念作了分析和界定,系统地梳理数字校园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校园;国内外;现状;综述
1.研究背景
高校的数字校园就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与平台,达到从软件环境、硬件设施到许多教学、管理、育人、服务等工作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具体校园环境、业务工作和学习生活为的基础,建设一个信息化、数字化虚拟环境以便于改变现实校园的环境,从而开拓功能、提高效率,最终全面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作为现代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生活的重要平台,数字校园对于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美誉度以及促进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建设数字校园的水平不仅反映了领导者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屋建瓴的层次水平,也彰显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更是评估高校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
在国内高校从数量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过程中,数字校园建设是提高办学效率、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整合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高校数字校园正在走向以“问题为核心”的业务综合管理阶段[2]。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渐成为热点领域,数字校园的“一站式”服务开始“浮出水面”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数字校园的主体用户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在数字校园的设计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使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都能够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从而乐于接受使用,就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实施“一站式”服务的设计。
数字校园信息服务平台是教学、科研、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的目标核心在于,数字校园要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和促进管理绩效的切实提高。然而,这一目标单依靠先进的理念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数字校园信息平台的软件设计方能得以实现。通过数字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设计,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仅有利于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的网络化,更有利于实现服务的人性化、决策的科学化,提升师生的数字幸福感,最终支撑高校的发展战略,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
2.数字校园
2.1 数字校园的缘起
数字校园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研究项目,项目的发起人是美国的凯尼斯.格林教授[5]。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了一个演讲,标题是“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由此,“数字化”的概念在全球广为传播,并衍生出了“数字农村”、数字校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和“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概念。
2.2 数字校园的界定
数字校园的概念众说纷纭,不同的大学采用不用的项目方案和技术框架,许多种数字校园的解决方案也选择不同的it科技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同时相异的数字校园项目方案也体现了不同的设计理念与教育思想[3]。随着数字校园的不断发展,数字校园的概念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1)有文献认为数字校园构建是在实体校园的基础之上,应用高级的it技术和信息化设备的技术与手段对人、事、物、信息、知识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成一个仿真虚拟的数字世界的网络现实,是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与延展。通讯网络、技术平台和应用系统构建成整个数字校园的神经中枢,能完成真正的数据支撑与信息服务的校园才是真正的数字校园。
(2)也有文献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利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对高校的社团、团队、生活、社会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所有资源信息全面开展再集成与再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访问管理与记录,资源集中与管控和用户授权与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和科学规范的管理。
所以,笔者认为“数字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多种资源,最后形成统一的账户调度、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数字校园的目标是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区服务水平及整体竞争力。数字校园的内涵和外延如图1所示。
3.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层的变革,在高校管理领域的标志是数字校园建设。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字校园,国内高校起步虽晚,但是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3.1 国外研究现状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7]。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kenneth green主持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the campus communicating project”,是最早出现的数字校园的概念,在这之后数字化的概念被全世界的人们广泛接受。
一直走在数字校园建设前沿的是美国高校。当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涉及到校园办公、图书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区活动、学生生活等许多不同的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良好效果和成绩。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访问到美国的许多“虚拟大学”[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学校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的美国斯坦福大学,能够提供诸如数据分析和综合查询等的多种功能。
整体来说,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1)具有将各种各样不同的系统整合集成在一起的集成平台工具;
(2)具备统一的账户信息管理与服务;
(3)以统一综合的门户网站的形式提供多种web应用;
(5)不同级别、学科的师生可以在无限拓展的不同时空数字校园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欧美国家高校尤其注重在数字校园的关联领域进行大量的前沿性研究。
3.2 国内研究现状
90年代开始,国内高等学校着手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这比欧美国家的大学远远的甩在后面十到二十多年。在高等学校的的教育教学、科技科研以及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广泛而全面的开始大量应用数字校园。
以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为首的国内从2000年左右开始“数字校园”全面规划与整体设计的为中心的建设工作,从此国内高校的整体建设的数字校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6]。在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协同自动化办公系统、财务收费管理系统、电子绩效综合考核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大量的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都已在我国许多大学开展或实施。在三维虚拟数字校园构建上,三维虚拟香港中文大学模拟系统已经帮助提升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宣传和国际服务。在i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复旦大学早已建成具有复旦自我特色的大学互联网络数据中心(university internet data center,uidc)。在无线局域网建设上,2002年北京大学以校园有线网为基础,快速构建了国内高校首个全校园覆盖的无线校园网。
近年来,各大高校特别是985和211高校,开始筹划校园一站式服务和跨部门的流程重组,纷纷推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校园文化生活为主题的虚拟社团服务门户。其他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还有数字离校系统、网络迎新系统、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校内跨平台支付系统、报名缴费系统、学籍综合管理系统等。2007年至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数字校园实现了人事、教务、科研、办公的一站式服务,具有个人信息查询、服务集成、代办事项提醒等服务功能。
(2)从分割式服务向以人为本的“一站式”服务转变;
(3)从单一部门的“信息孤岛”向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转变;
(4)从单一业务部门的流程电子化向多部门的流程再造转变;
(5)从单一提高管理效率向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转变。通过数字校园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高校正在实现从管理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的转变。
全球信息化进程推动了,有条件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和国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学校信息资源库的整体规划,校园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最终完成的教学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的科学性高等院校建设。
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如起步较晚,赶上任务的缺点,但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方面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高校的硬件条件已经达到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大学水平的。然而,国内高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内高校和大学的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美国大学信息管理与控制,国内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也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4.数字校园发展的关键及存在问题
(1)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高校更难以达到既重视管理更重视服务的高度。
(2)高校行政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实现信息协同和流程再造。原有的信息系统往往是基于单一部门的信息孤岛。存在各部门重复建设、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3)缺乏信息化统一建设标准。目前各个业务系统,比如上网、邮件、oa等均有单独用户名、密码,各部门信息资源封闭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学校无线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学生公寓网与校园网互联互通存在鸿沟,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缺乏优化融合。
(4)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十分薄弱。对信息化工作缺乏专人统筹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严重不足。目前高校使用的应用软件多为定制,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后,缺少稳定的专业化系统运行、维护更新和业务管理及技术支撑队伍。
综上建设以人为本、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数字校园平台是我国高校数字校园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5.结论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归纳国内数字校园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未来应用成熟、稳定和前沿的互联网web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开发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工程思想和设计方法,构建一个以前沿技术和成熟模型为核心,适用于高校大学资源规划的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模型与应用方案。
全面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家校沟通信息化,实现人、事、物的联动控制与协作管理,使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达到一流水平甚至先进水平,使学生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实现高校教师、学生、资源和外界的互联互通,使数字校园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真正实现数字校园、虚拟生活、和谐沟通。
参考文献
[4]程建钢.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考[z].2010.
作者简介:陈培君(1970—),女,浙江宁波人,助理馆员,现供职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篇二
;[摘 要] 近年来,临空临港经济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家和地方在推进空港经济发展的进度上呈现差异。空港物流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港物流联盟化发展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文章对国内外空港物流联盟化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从而为后续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空港物流;物流联盟;文献综述
0 前 言
近年来,临空临港经济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家和地方在推进空港经济发展的进度上呈现差异。一些省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或政府职能转型程度,其“空港经济”深度已快于国家层面。如首都临空经济区主要依托首都机场的带动作用率先提高了顺义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上海浦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中机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空港经济作为国家战略选择日趋加速时,空港物流的发展应运而生。一些省市如何解决空港经济及相关产业,尤其是与其发展关系紧密的空港物流的发展战略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辽宁省是一个典型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在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空港物流作为辽宁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本课题组认为,空港物流对辽宁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增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空港物流联盟化发展。因此,空港物流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联盟化发展,当前理论界对此问题没有很好地解释,因而,以空港物流联盟化发展为视角研究辽宁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国内外对空港物流联盟发展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更多的是在解释空港经济的含义,特别是发达国家典型空港对城市的影响以及社会影响飞基础上,对空港物流在发展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比较透彻的论述,国内外的学者将空港物流从产生到发展的原因与形成机理按照理论背景、适用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主线,从空港物流和物流联盟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1.1 关于空港物流的研究
michio morishima(森岛通夫)以不可转换的货物为研究的切入点,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其特性与规律。 & emskis在假设各行政区域内存在各自的空港物流通道的基础上对各个行政区域内空港物流通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空港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李素艳针对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战略目标和远景目标,进行了功能定位,根据浦东机场历年邮货量情况以及国外类似机场邮货量情况,预测了浦东机场远景邮货量及各功能区建设规模,并且对浦东空港物流园区进行了功能布局。顾哲认为,空港物流园区内部应依据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划分各功能区块,注重加强各功能区块之间的内部交通及信息联系,提高各功能区块之间的连接效率。梁海琼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例,探讨其发展空港物流具有的优势以及良好契机,同时借鉴发达国家重要航空港发展经验,分析空港物流的产业效应,并提出广州空港物流发展的问题和建议。高金田认为面对境外航空物流巨头咄咄逼人的挑战,如果我国的航空物流企业不能把握机遇尽快形成较强竞争能力的话,必将陷入被动局面。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空港物流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就我国航空物流企业应如何发展应对提出个人浅见。洪再生通过对世界、亚洲以及国内空港物流市场的分析,确定天津空港物流园区的市场目标定位,运用现代空港物流发展的最新理念,将各个核心要素逐一分析,最终实现空港物流与城市规划的有机整合,为大型空港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francesco russo建立了一个系统图模型来模拟区域经济规模下物流移动的路径。文雅以系统论为基础,结合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归纳出决定空港物流竞争力的五要素,分别是空港資源、物流成本、需求状况、支撑产业、政府及政策支持,构建了空港物流竞争力的“五要素结构模型”。然后,以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对空港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造成产品或服务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决定空港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力量。要素同质化加剧了空港之间的竞争,要素异质性使得空港各具竞争优势。黄由恒在归纳和分析国内空港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空港物流园区与机场的特殊依托关系以及两者间是否具有资本纽带关系,将空港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分为“机场行为”和“非机场行为”两大类,并分别从其特点和适用条件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还结合长沙黄花机场及其周边区域状况,提出了适宜于长沙空港物流园区建设的开发方式。
1.2 关于物流联盟的研究
物流联盟是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国际上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物流组织的又一创新。它是由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组织 ,通过契约关系结成的物流作业联合体。田宇在追溯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物流联盟是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提出物流联盟是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物流联盟的形成机理,为我国开始物流联盟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路。李骏阳认为,物流联盟的产生是物流社会化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节约交易费用物流联盟具有制度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 ,将在未来的流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王瑾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wto后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抢滩国内市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并发展壮大,其重要途径就是实现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整合资源优势,降低交易费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他从经济学入手对物流联盟的实施可行性予以分析,提出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物流联盟的方式。徐扬认为为了激励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应给予物流企业以适当的奖励和分成。所以,物流联盟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和恰当的奖励制度。最后,给出一个例子验证了相关结论。
1.3 关于空港物流与国民经济关系的研究
周柳青在其硕士论文研究中提出很多物流企业逐渐在机场周边集聚,形成空港物流区。空港物流作为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并从物流业与区域间的关系出发,梳理出花都区和花东镇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统计方法,揭示出花都区物流产业及花东镇物流企业对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关系,并定量刻画了花东镇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强度和密度,旨在为理清目前花都区与花东镇的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的研究大多以区域性研究为主且较偏重于定量研究。从上述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国外对空港物流联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个城市空港物流发展情况,采用一定的梳理统计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极少有文献对一国范围内空港物流联盟化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2)国内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且也多是对空港物流园区地方规划与发展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缺乏对空港物流产业的具体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研究,其结论虽有一定的理论贡献,但实践意义不强,更无法为全国及地方空港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3)现有文献既缺乏以空港物流对地区经济影响机制为对象的研究,也缺乏以不同地方空港物流联盟化发展为对象的比较研究,更缺乏空港物流联盟化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不能为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总 结
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将空港物流和物流联盟分开进行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深入程度也远远不够。本研究为后续课题研究从“空港物流”到“空港物流联盟化”演变的难易及先后时序的逻辑演绎,并提出推进“空港物流联盟化”将遵循省级行政区内“乡城推进”到省级行政区间“区域推进”,进而“全国推进”的演进路径,从而为地方及国家层面推进空港物流聯盟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篇三
页岩气(shale gas)是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是全球油气工业理论技术的又一次创新与跨越。它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早期油气工业的常规储层下限和传统的圈闭成藏观念,增加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类型与资源量,实现了当前油气开采瓶颈技术的升级换代。美国通过以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了页岩气,包括页岩油的快速工业化开发,进一步推动美国油气工业的发展,减少了美国油气对外依赖,导致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页岩气的开发对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科技进步,带动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并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常规天然气藏相比,页岩气藏具有以下特点 :①自生自储,原地成藏。泥页岩既是烃源岩层,又是储集层。②连续、大面积分布。页岩气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中,页岩气的含气范围受控于气源烃源岩的分布面积,具有大面积层状连续含气的特征,没有明显的圈闭界限、统一的气水界面。③储层致密,孔隙度、渗透率差。页岩中储集空间以纳米及微米级孔隙、微裂缝为主,并且页岩具有普遍的较低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特点。④需要人工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商业气流。由于页岩储层致密,未压裂前页岩气产量极低,只有经过大型压裂后,才能获得高产。因此,规模化的“井工厂”方式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是实现页岩油、气商业开发的必要手段。
页岩气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1821 年第一口页岩气井在阿巴拉契亚盆地纽约肖托夸(chautauga)县泥盆系 perrysbury 组敦克尔克(dunkirk)页岩中完井,在井深为 8.23 米的泥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1914 年在阿巴拉契亚盆地泥盆系俄亥俄(ohio)页岩获得日产 2.83 万方的高产气流,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页岩气田——大桑迪(big sandy)。1926 年,大桑迪气田含气范围由阿巴拉契亚盆地的东部扩展到西部,成为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气田。
1973 年阿以战争期间的石油禁运和 1976 ~ 1977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促使美国能源部(united states depatrment of energy,doe)加快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步伐,doe 联合高校等单位,实施东部页岩气工程(eastern gas shalesprogram,egsp),综合研究阿巴拉契亚盆地、密执安盆地和伊利诺斯盆地的页岩气地质特征,重点是研究和开发页岩气的增产措施技术。
1980 年,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燃料税贷款计划,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能源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投入大幅增加,这一期间研究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是页岩气的吸附赋存机理。通过采用水力压裂技术,使页岩气的储量和产量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先后在阿巴拉契亚盆地俄亥俄页岩、伊利诺斯盆地新奥尔巴尼(new albany)页岩、密执安盆地安特利姆(antrim)页岩、福特沃斯盆地巴奈特(barnr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刘易斯(lewis)页岩实现了页岩气商业开发,1979 ~ 1999 年的 20 年间美国的页岩气年产量净增长了 7 倍,1999 年页岩气产量达到112 亿立方米。
2000 年以后,随着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多级分段压裂、同步压裂、重复压裂等技术快速发展及大规模应用,带来了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福特沃斯盆地巴奈特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使页岩气年产量由 1999 年的 22 亿立方米快速增加到 2017年的 560 亿立方米,20 年间增长了 25 倍。2017 年,美国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盆地已经超过 30 个,2017 年美国能源信息署(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统计美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 18.83 万亿立方米。已经形成马塞勒斯(marcellus)、尤蒂卡(utica)、费耶特维尔(fayetteville)、海恩斯维尔(haynesvill)、伍德福德(woodford)、巴奈特(barnett)、安特利姆(antrim)、巴肯(bakken)和鹰滩(eagleford)九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2017 年页岩气产量达到 3 635 亿立方米 ,占美国当年天然气产量的 50% 。
《页岩气国内外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篇四
数字电视是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一切环节都依靠数字电视信号来传播的电视类型,继黑白电视以及彩色电视之后出现的第三代电视便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字电视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也越来越先进,但是相对的,人们对于数字电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对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 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摄像录音到节目后期剪辑制作,每个工作环节都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模拟电视中处理与传送的是模拟视频信号,而数字电视中处理与传送的是数字视频信号。关于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1 数字电视可提供多种业务
在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数字电视除了可以提供电视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多种业务,这些业务要结合其他相关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最普遍的便是与因特网相结合而形成的互动业务,如会议电视、视频点播、远程教学与医疗等。
2.1 全球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美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一直到2017年年底,全球已经有5亿户的数字电视观众,到第二年年底估计会再增加2亿户。预测报告显示: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将在2017年占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的85%。数字电视最早在美国起步,美国ussb和directv两个卫星在1994年6月开播了数字电视业务,据统计,到2017年年底,美国的数字电视覆盖率已达到85%。1996年4月,法国是欧洲第一个开始商业数字电视广播的。1998年10月,英国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开播,11月,卫星数字电视开播。欧洲的卫星数字化已达到百分之百,英国是数字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而在亚洲,日本第一个开始了数字电视广播,其地面数字广播从2003开始的,2017年,韩国开始普及数字电视,计划2017年关闭模拟信号传输,日本计划在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
《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解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国内外智能小区的发展国外智慧社区对国内的经验篇五
转载:来自“中国物联网” 文章作者:秦洪花 李汉清
核心提示: 未来越来越需要依赖信息技术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
2008年底,ibm出于自身产业转型和推销软件与服务的商业目的,提出“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的战略,并相继与十多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一时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热切追捧。
ibm“智慧城市”是什么?“智慧城市”可以解决那些问题?它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影响和变化?我们如何推进ibm的“智慧城市”战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智慧城市”战略及其技术体系
ibm“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伴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ibm相继推出了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银行业等,其中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智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和充分、城市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的环境保护到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突发事件具备应急反应能力等。
2、智慧城市特征
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3、智慧城市愿景
灵活:能够实时了解城市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并能适当即时地部署资源以做出响应。
便捷:远程访问“一站式”政府服务,可在线/通过手机支付帐单、学习、购物、预订和进行交易。
安全:更好地进行监控,更有效地预防犯罪和开展调查。
高效:实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常规事务的整合以及与其他私营机构的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4、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示意图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未来越来越需要依赖信息技术而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世界各国和政府组织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接着,欧盟又着力推进“信息社会”计划,并确定了欧洲信息社会的十大应用领域,作为欧盟“信息社会”建设的主攻方向。在2007至2013年间,欧盟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研发所投入的资金将达20亿欧元左右。最近欧盟委员会更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列为欧洲2020年的战略发展重点,制定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等相关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
美国: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
瑞典: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爱尔兰:智能科技在爱尔兰自然环境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在爱尔兰戈尔韦湾(galway bay)的“智慧湾”项目(smart bay)中,系统从装在数百个浮标上的感应器获取信息,并从渔民那里获得短信,以了解水面漂浮的危险物体。信息被利用到各个渠道,包括避免渔船失事、向戈尔韦湾管理员发送涨水警告,以及帮助渔民把捕获的鱼直接卖给餐厅,让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日本: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在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更是以“连接”为主题,用信息化最新科技让人们看到未来20年-30年城市“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展会上所亮相的“未来邮局”融合了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邮局中不仅能够寄送信件,还能实现人与商品的智慧交流。
韩国: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式的公共通讯平台,以及ubiquitous(无所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不仅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理税务事宜,还可以实现智慧化地控制房间的能耗。未来市民看病不需亲赴医院,医生通过专门的医疗装置就可以了解病人的体温、脉搏等情况,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完成望闻问切。
新加坡: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启动“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引人注目。新加坡上马的智能交通系统(itms),使道路、使用者和交通系统之间紧密、活跃和稳定的相互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从而为出行者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了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使其能对交通路线、交通模式和交通时间做出充分、及时的判断。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省市已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智慧城市”、“感知中国”建设的赛跑,希望借助物联网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已经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
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上海借助今年世博会之机,将全球“智慧城市”最新信息科技率先应用于世博园的安防、管理、服务、交通等各个环节,使世博园成为智慧城市“样板”;2009年12月,北京携手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正式签订“感知北京”合作协议,启动“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无锡携手中国科学院,于2009年11月底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步伐更为快速,2008年启用并全面应用了rfid技术的杭州图书馆新馆,用“智能管理”应对了猛增的人流,2009年ibm签约杭州黄龙饭店,联手打造全球首家智慧酒店。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沈阳”。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公司及东北大学联合宣布成立的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等重大课题,旨在为解决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希望通过发展生态城市循环经济,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通过产业化孵化研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及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善产业内在素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数字广东”。广东省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广东”,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为此,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加强在四个领域的合作:现代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智慧南京”。南京市提出了“智慧南京”构想,希望从交通、医疗和电力三方面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拟通过设计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和智慧铁路解决方案,疏导和缓解拥堵状况,提高交通安全,提升乘客体验。智慧医疗主要解决医疗行业电子信息发展中信息无障碍流通问题,提高临床决策和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智慧电力从安全、稳定、灵活的输、配、送电模式和方法,到搭建能够同时承载信息流和电能流的智能电网,再到铺设灵活计费的智能电表,实现城市绿色新经济增长。
“智慧东营”。东营市政府与i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在该项合作中i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通过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催生出一座兼顾数字化和生态性的石油新城。
智慧宁波。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并将智慧城市建设写入了“十二五”规划。近期,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已于近2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已明确的投资金额达到209亿元。这也意味着宁波建设智慧城市全面启动。
智慧武汉。2011年2月12日,武汉市现出资1000万元面向全球公开招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相关信息已公布在政府采购网,整个招标工作预计2011年上半年完成。据了解,此次招标共分两期。一期招标规划设计思路,选前三名,综合评定最优者牵头,另外两家配合,形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二期根据规划设计思路,由中标单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智慧深圳。2010年2月,深圳市民中心召开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会议”中,广东省委常委、代市长王荣对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工贸信委)2009年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会议确定了2010年深圳科工贸信委的工作基本思路——以“稳定和提升”为主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转变,深入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努力打造“智慧深圳”、“低碳城市”和“软件名城”。
智慧佛山。《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2年,“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示范工程基本建成,民众的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更加丰富。佛山会培育出若干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物联网产业初具规模,射频识别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到2015年,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佛山将形成较为完备的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体系,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佛山市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佛山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引领佛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中国台湾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台湾地区在2008年将“智慧台湾”作为发展政策主轴的重点,专门制定《i-236智慧生活科技运用计划》,以智慧小镇(i-smart town)和智慧经贸园区(i-park)为两个推动主轴,在安全防灾、医疗照护、节能永续、智慧便捷、舒适便利、农业休闲等六大领域开展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