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篇一
这座历史名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可以经山海关直通华北平原,而北可以通吉林和黑龙江。沈阳以北的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在历多为游牧渔猎民族所居;而沈阳以南则属暖温带,冬季较温暖,历多为从事农业的汉族所居。因此,沈阳既是东北地区的南北交通的要冲,也是联系汉民族和满、蒙等兄弟民族的城市。
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沈阳城历史非常久远。战国时燕国开拓辽东,就在这里设置了哨所屯戍的军队。到了秦汉两代,辽东地区设置了郡县,这里成为一个县城,称为"候城"。唐朝把这里叫"沈州",到了元朝就正式称为"沈阳"了。
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经营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沈阳城也就在那时候修筑了砖墙,并且初具规模。清太宗皇太极定都于此,改国号为大清,在原城基础上加以改筑,开了九座城门,又修筑了关墙,成为九门八关。然后建宫殿,建天坛、地坛、太庙和六部衙门,还把沈阳称为"盛京",要与明朝都城北京一较高低,到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沈阳才失去国都地位,但仍然被当作陪都,并被称之为"龙兴重地",清朝几代皇帝都曾来。此巡视祭祖。现今沈阳市留下了许多龙兴时期的古迹和古建筑,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说皇太极改筑沈阳城之后,城里百业俱兴,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一派兴旺景象。可是,在一个夏夜里,天气十分闷热,憋得人们受不了,三三两两地走出门来歇凉谈天。突然乌云遮蔽了天空,昏沉沉地不见星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使得闻了这种气味的人都慢慢地昏睡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已是红日高照,人们这才发现满城的男婴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不见了。一时间人们寻妻觅子、呼姐问妹,沈阳城乱成了一团。慢慢地就有消息传出,说是九门出了蝎子精。那天晚上它倒竖在城上,放出了漫天毒雾,使人们昏睡过去,然后刮起一阵妖风,把满城的美女和男婴卷走。就这样,好端端的沈阳城变得人心惶恐,非常恐怖。
城里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据说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后裔,这户姬姓人家在这年夏天生下一子,刚巧赶上城里出了蝎子精。邻居都搬走了,剩下这姬姓人家因主妇产期未满搬不了家而急得团团转。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晌午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姬耀祖虽然满腹忧愁,却不敢怠慢了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和尚。那和尚问:"偌大的盛京十室九空,萧条冷落,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姬耀祖把城中出了蝎子精,家家户户离乡避难的事告诉了和尚。和尚听后一笑,说:"施主不必担心,你家公子既是今年所生,推算起来当是属鸡,你家又姓姬。鸡能吃蝎,说不定正是天意让你家公子解救百姓灾难,光耀你的家门呢。"和尚的话音刚落,只见从房里跑出一个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子,胸前还挂了一个红肚兜呢。姬耀祖还没来得及说话,那和尚就抱起了孩子,驾一阵清风去了。
就在那天晚上。蝎子精又倒坚在九门城上,毒雾又笼罩了盛京城。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一只金尾赤冠的大雄鸡长鸣一声,振翅飞上城楼,与蝎子精斗了起来。只见盛京上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那金鸡和蝎子精斗了一夜,终于啄死了蝎子精,把它吞了下去。然后长鸣三声,飞下了城楼,又变回了穿红肚兜的小孩。这时,满城的雄鸡都飞了出来,直奔九门。把砖缝门洞里的蝎子全啄光了,那些被蝎子精摄来的妇女小孩全部从蝎子洞里跑了出来,回到各自的家里。盛京城里又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就因为一只雄鸡救了全城百姓,所以人们特别爱鸡,家家养鸡成风,尤其喜爱那赤冠长尾的大雄鸡。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篇二
狄仁杰因在朝中触犯了权奸,被贬到昌平地界来任知县,转眼间已过了三年。由于他为官清廉、理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一天,狄仁杰从乡间微服私访回府,正准备宽衣休息,忽听前厅堂鼓咚咚,连声喊冤。狄仁杰急忙穿袍扎带,戴帽登靴,升堂间案。
只见一位六旬开外的老妇人,穿着破烂衣服,满睑是泪地跪倒在公案前,狄仁杰轻敲惊堂木,问:“何人击鼓鸣冤?”
老妇人一字一泪说:“民妇冤枉。”
狄仁杰间:“你有何冤枉,如实讲来。”
老妇人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说:“青天大老爷在上,民妇沈刘氏,家住鼓楼西街忠孝里十三号,丈夫早亡,膝前只有一子,名唤沈柱,打柴为生。因家境贫寒。年过三十尚未娶妻,母子俩相依为命,苦度光阴。三月前,沈柱与街邻结伴进山打柴,被老虎坏了性命。可恶的老虎夺去了我的儿子。断了我残年生计,恳请大老爷派出官兵。灭此孽畜,为我那苦命的孩儿报仇雪恨。”
狄仁杰听了老妇人的述说,心想,县衙是断人事案的地方,自古只有审人。哪儿有审虎的?再说老虎乃兽中,莫说踪迹难寻,就是寻到踪迹,人与虎斗,也难免伤人害命。这如何是好?
狄仁杰低头默想。老妇人以为县官不与民作主,就连呼:“大老爷为民妇作主哇!”一边喊,一边叩头如鸡啄碎米一般,狄仁杰见此情景,恐怕生出意外,当即准了此案。
第二天,狄仁杰传唤众猎户到县衙来领告示,告示上写着:“昌平县正堂为告示事:滋事猛虎日前吞食中年樵夫者,限十日内到本衙门投案自首,听候发落。”
众猎户领了告示,出了县衙,不禁掩口失笑心他们分头将告示张贴在山林深处虎豹出没的地方。
次日清晨,狄县令刚刚坐衙,一只老虎三扮两扮进了县衙。百姓们远远望见,纷纷关门闭户,站堂的衙役也吓得心惊肉跳。再看狄县令,竟和平常一模一样,一拍惊堂木。问:“老虎,本县问你,沈刘氏的儿子可是被你所伤?是就点头,不是就摇头。”
老虎听了点了点头。狄仁杰又问:“老虎,你伤沈柱的性命,他家有六旬高堂老母无人奉养。你今日前来县衙自首,可是知罪?”
老虎又点了点头。狄仁杰一拍惊堂木:“既然知罪,你是认打还是认罚?”
老虎看着衙役们腰挂的佩刀和手中的水火无情棍,打个冷战、伏在地上一动不动了,狄仁杰见状问:“老虎,你是认罚吗?”
老虎跪在地上点了点头。狄仁杰叫差人请来了沈刘氏,狄县令当堂断审:“老虎,沈柱已死,无法复生,沈刘氏养老送终之责由你承担,可有话说?”
老虎一听,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响头,又走到沈刘氏跟前,跪伏在地上。沈刘氏见老虎向他走来,吓得向后连连躲闪。
狄仁杰说:“沈刘氏不必害伯。这老虎既然来县衙投案,必有悔悟之心,它愿为你养老道终,你只管大胆承受。”
沈刘氏听了,壮着胆子在堂前站定。老虎趴在沈刘氏身旁频频回头,示意沈刘氏骑上虎背,老虎便出了县衙。
到了大街上,行人过客见来了一只班斓猛虎,无不舍挑弃担,抱头鼠窜。老虎来到集市上,沈刘氏用大铁勺从粮贩的米袋中舀了些米,从面柜中舀了些面。转眼之间已将口袋装得满满当当。老虎就把沈刘氏送回了家中。
从那以后,每隔十天半月,老虎就驮着沈刘氏到集上攒一次义米。日久天长、大家见老虎并不伤人,就主动把自己的粮菜送到沈刘氏的面前来供她用,胆子大的还凑过来捋捋虎毛呢!
后来沈氏病故了,老虎用一床棉被裹了沈刘氏的尸身,叼到朝凤庵村北的旱包山顶上,用前爪刨了一个坑,埋葬了沈刘氏。起初,人们经常看见老虎蹲在坟旁为沈刘氏守孝,三年后,老虎就隐逸山林了。
老百姓私下说:狄仁杰是天上的星宿,所以能审虎;老虎是下凡的神兽,所以懂人话,通人性。沈刘氏也是个神灵,老虎为她养老送终。每逢久早不雨,人们就到早包山顶上沈刘氏的坟前焚香礼拜,俗称“烧旱包”,十天之内。或多或少总有雨降下。
由于狄仁杰为官清廉开明,后人专为他修了座“狄梁公祠”,遗址就在今天昌平县城西的旧县村。
<
<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篇三
南京是一座山城,又是一座江城。万里长江滚滚而来,穿城东去;群山环抱,形若矫龙。城西有座石头山,三国时东吴在此凭险修筑了"石头城",南京因此有了石头城的别称。据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在石头山上纵论南京地形,赞为"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由于有此地形,自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因此,史称"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在这座江南名城里,山水优美。名胜古迹非常之多。城的东面傲然耸立着苍翠的钟山,在钟山的南麓,是雄伟庄严的中山陵。旁边还有千年古刹--灵谷寺。城西有绵延的清凉山,山上有着名的清凉寺和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南京的水也好,号称江南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和玄武湖就兼有人工和天然之美,正如诗句所说:"水上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
不过,南京城中令游人印象最深的常常要算中华门南的雨花台,而雨花台的出名又是借助于雨花石。这些雨花石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红的似玛瑙,绿的如碧玉,捡上几颗回家,放在花钵中,盛上一些水,丽石清水相映,显得格外美丽,这美丽的雨花石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那还是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法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虔心礼佛,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当时佛教传进中国不久,信众还不多,云光每到一处开讲佛法时,听众都寥寥无几,云光开始有点泄气了。有一天傍晚,云光正坐在路边叹息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送给云光一双麻鞋,叫他穿着去四处传法,鞋在哪里烂掉,就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时常开讲佛经。老太太说完话就突然不见了,云光明白这一定是菩萨在指示他要四处传法,不辞辛苦。
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一天,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他就在石岗上停下来,广结善缘,开讲佛经。开始听的人还不太多,讲了一段时间后,信众就越来越多了。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
朋友,当你到南京一游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雨花台看一下,也许还能捡回几颗逗人喜爱的雨花石呢。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篇四
河南新郑县城北门外,有一座古庙,庙前有一块石碑,上写“轩辕故里”四个字。传说,我国黄帝就出生在这里。
黄帝当了头领,一心想把天下治好。他每天盼着能得到几个有力的大臣。
往哪里去找呢?他经常为这事发愁。
有一天晚上,黄帝做了个梦:梦见狂风过后,把天下的尘垢全刮跑了;还梦见一个膀乍腰圆的大汉,手握千斤重弓,驱赶着万群牛羊。他醒来时就想:“风是号令,是掌握执政大权的人;‘垢’字去了土字旁,是个后字。这个人可能姓风名后。”
又想:“能握重弓的人,必然力大无穷;驱赶万群牛羊,一定会放牧。这人可能姓力名牧”难道天下真有叫风后、力牧的人吗?
黄帝就照着这个想法,到处找风后和力牧。他不知翻过多少山,渡过多少河,吃了多少苦头。有一天,黄帝来到襄城县的野地里,正遇上风雪天,迷失了方向,又冷又饿。正在这时,有一个小孩儿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黄帝上前问了路,就按照这个小孩儿的指点,终于在东海边上,找到了风后,在湖北云梦泽畔,找到了力牧。黄帝让他们一个当宰相,一个当大将。
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天下也太平了。因为风后当宰相立了大功,黄帝便把新郑县西不远的“具茨山”改名“风后岭”封给风后。黄帝还在这里建造了避暑宫,开了个小花园。山下黄帝饮马的地方,叫“饮马泉”山口叫“黄帝口”他常来这里游玩。从此,黄帝就把国都定在新郑县了。
这天,他从避暑宫到山脚下散步,看见沟底有一个放羊老汉。他就走过去问放羊老汉:“老人家,我想治理好国家,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放羊老汉问他:“你是真心实意呀,还是虚心假意?”
黄帝说:“我是真心实意向您求教。”
放羊老汉说:“那好,若是真心实意,你就斋戒七天,然后,一个人步行到翠妫河边,就可以得到宝书一本。神图一张。”
老汉说完,就不见了。
黄帝按放羊老汉的嘱咐,恭恭敬敬斋戒七日,带病出发了。他翻山越岭,来到翠妫河边时,只见一条大鱼逆水上游,一翻身就不见了。河面上果然现出了一张绿底红字的图画和一本红皮书。他正要上前去拿,一只仙鹤从空中飞来,衔起宝书、神图,顺着黄帝走来的路飞走了。黄帝一见,就拚命追赶。
仙鹤好象故意引逗他,飞得又低又慢,一直不离开黄帝。黄帝的鞋跑掉了,光着脚踩在树杈子、野蒺藜上,扎得鲜血直流。衣服也挂破了。他披散着头发,满脸灰尘,一直紧追不放。
一直追到第二天天刚亮,他累得腰酸腿疼,头晕眼花。可是,他定睛一看,仙鹤却不见了。原来那个放羊老汉,这时正站在“风后岭”的峰顶上,笑着对他说:“这是王母送给你的礼物。”
老汉说罢,就把绿图和红皮书递给黄帝。
黄帝接过来一看,原来是《神芝图》图上画着一棵草,草上有九片叶子,闪闪发光。他这时才明白:这九片叶子,指的就是要把天下分成九州。
这红皮书讲的就是治国的道理。
这个放羊老汉是王母派来的“华盖童子”给他送宝的。为了纪念王母娘娘,黄帝就在“风后岭”东坡半山腰上,建造了王母娘娘庙。
此后,黄帝照着宝书上的话,带领老百姓垦荒、种田、修房、盖屋、行历法、制医药。老百姓也慢慢过上安生日子了。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高二下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百篇篇五
钟祥县城关镇东有一座依山傍湖古木参天的小山,相传是昔日哪吒闹海时,龙王太子被哪吒抽了筋后,尸骨抛在这里化成的山,所以得名龙山。龙山之上有一座千年古塔,此塔可非同一般,请看:塔高一十六米,底宽三十市尺。周身乳白无斑迹,如同银箭冲天刺;上下圆形十二级,神似螺蛳拔地起。顶端三层挂铜盘,悬挂铜铃八只,微风吹过,叮咚叮咚奏仙曲,方圆十里,令人心旷神怡。登上塔尖,古城风光,尽收眼底,难怪诗圣高歌赞;郢中胜景,文风古塔屈指数第一。
相传唐朝末年,皇帝荒淫无道,终日不理朝政,致使贪官污吏横行,天灾人祸不断。这一年,苛捐杂税逼的黄巢揭竿而起,竖起了造反大旗。黄巢率领义军来到当时名叫郢州的钟祥,发现这龙山之上有一股黑气直贯斗牛。掐指一算,晓得龙山上古刹内住着一个文风和尚,此僧在龙山念经多年,一心要接活被哪吒整死了的龙脉,使自己能在五百年后成为一朝天子,饱享人间的荣华。
黄巢想:当年龙王太子因在人间为患,才被哪吒抽筋处死,要是让文风和尚接活龙脉,他日后当了皇帝,也是个祸害百姓的无道昏君。不行!必须除掉这个祸害。可是,平白无故的杀他,那些坏蛋会趁机造谣,说我黄巢乱杀无辜,引起百姓误解,于造反大业不利。那么,想一个什么万全之策呢?黄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即上山拜访文风和尚,同他下棋,一日三,三日四,二人关系逐渐密切,连三岁的小孩也晓得文风和尚与黄巢是好友啦!
一天,闲谈之中,黄巢对文风和尚说:“今天有人献给我一把宝刀,拿在手中舞时,能隐隐约约听到千军万马冲杀的声音,真是世上少见呀。”文风和尚闻说,好不惊诧:“阿弥陀佛,世间竟有这种奇事,贫僧愿求一见,以饱赏眼福,行吗?”“当然可以,明日我就带来。”
当晚,文风和尚忽然做了一个怪梦,他梦见一个龙首人身的怪物,泪眼巴沙的跑来告诉他:“明日黄巢要杀你,赶快找个地方躲难吧。”
文风和尚醒来,惊得浑身是汗。跑吧,外面到处都是黄巢的人,莫说是一个人,就是一只蚊虫也难飞出去;躲吧,整个庙也就巴掌大,黄巢天天在这里玩儿,哪个旮旯不熟?他本想躲到井里,一怕掉进水里面淹死,二怕带上井盖闷死;躲到鼓里,怕打鼓,躲进钟里,怕敲钟。庙里实在躲不住,只好冒险往外走。咦!门口那棵老柏树篼不是有个洞吗?哈哈,躲进这里大概是万无一失了!
天刚麻麻亮,黄巢果然提着一把宝刀到龙山寺来了。他本想借舞刀杀掉文风和尚,对外就说是无意误伤。哪知,进得庙来,四下却不见人影,黄巢心中好不懊恼。走出庙门,心中气恨难平,举起宝刀,对准庙门外的老柏树“咔嚓”就是一刀。老柏树应声而倒,只见树中心“骨碌碌”的滚出一颗秃脑袋,“噗突突”地喷出一股乳白色的水浆,黄巢一看,正是文风和尚呢,!哎呀,这秃驴的血都变成了白浆,眼看着就要修成得道高僧了,幸亏今日死在我手,为民除了后患。黄巢心里一高兴,随手抓起地下的半截柏树梢,倒着往地下一插,仰天大笑的说:“哈哈,我黄巢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唉,黄巢得意忘形说出这句话,可就坏了大事啦!
本来,上天是要皇朝下界做一朝救苦救难的有道明君的,帝王说话开口便是金口玉言。比如,他说要杀文风和尚,哪怕龙王太子的阴魂托梦,文风和尚躲得神秘,还是逃不脱他一刀。可是如今,他竟说自己“有心栽花花不开,”所以,他有心造反,后来不成;有心斩龙脉,竟然斩不断。不仅自己横遭惨死,而且文风和尚五百年后还是转世当了皇帝;就连他随手倒插在地的半截柏树,也因受了他“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封,竟一直活到现在,成为千古以来钟祥县有名的“龙山倒柏”胜景。
黄巢起义失败后,郢州的遗老遗少立即在龙山为文风和尚修建了“白乳高僧塔”,又称为“文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