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篇一
黄顺葵 班级:清远市生物1班 学校:清远市华侨中学 发布时间: 2011-11-18 21:46:14
一、备考目标
当高考复习已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应该如何备考呢?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
1、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根据10多年的高考备考经验,下面就二轮复习谈谈本人的一些备考策略,希望能给一些老师有秘帮助。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复习策略
1、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要体现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每天的复习任务和进度,这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5)适时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根据模拟考试情况进行分层次辅导安排等。
2、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仔细研究2011年《考试说明》,搞清楚两项内容:一是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考什么”;二是深入研究对考纲的解读,特别是试题的分析,明确“怎么考”。同时,我们还比较了最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的方向。在准确把握大纲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以指导我们的平时教学,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学新的概念和发展成就是考试常用的题材,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之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3、确立教学专题、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大多是专题复习,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九个专题: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实验与探究、现代生物科技和生物技术实践。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多年高考试题知道,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
另外还确立了考前增分策略的专题,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4、注重选修的复习
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是必修部分的拓展和加深,涉及到的知识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所以高考命题中可以直接考查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历年高考选修都是必考内容,并且题量在逐年增加,而考试形式也逐渐从相对简单的选择题向简答题、实验设计题过度。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学会迁移和应用,具备一定的综合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高考命题中选修教材也可以与必修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对某一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同时选修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不少热点,如艾滋病(免疫部分)、基因工程等也是考纲所要求的。进行选修部分的复习,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在对大主干知识复习时,多联系选修中的内容,对选修中内容复习的更详细些。二是命题和选题时,多练习与选修有关的题目,同时讲评时,能联系选修的尽量展开。三是选修内容多以识记和理解为主,在复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和指导。
5、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归根结底要反映到解题上,所以进行习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当然,在模拟训练时,并不是什么题都做,也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量过大,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帮助他们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6、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基于此,我们生物组老师在进行每个专题复习前,都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以更清楚地启发学生系统总结,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形成有序记忆,从而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课堂分析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同时结合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归纳解题模型,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7、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极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增多,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借助此类热点问题为背景,通过编写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加工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依据课本知识点科学辩证地分析问题。所以我们在每一个专题的复习中都特别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等等,并且教会学生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8、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除掌握专题知识外,还应该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模拟考试:模拟测试的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关注分数高低,而应认真总结,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从而在后面的复习中进行强化。教育学生根据年级名次及分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对优势科目巩固的同时,要加强劣势科目,达到全面发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合适的阶段目标,为自己的学习增添动力。
(4)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教育学生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能过死,要具有强的可操作性。
(5)做好心理辅导:由于高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或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9、重视训练求发展
高考复习,二轮复习是重中之重,学生训练时间长短的适度、数量的恰当和作业难度的适当尤为重要:
(1)课堂巩固作业:每天 15----20 分钟,一天一张活面纸1页,一般为6+2+4道题强化训练。
(2)周练:每周一次午练,时间30分钟,题型与高考相同,题量相当。把一周来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检测。
10、指导学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并及时对相关知识块进行整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经常翻看,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
11、加强日常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间互相学习研讨。
本学期计划上好两课。一是“示范课”,由有一定经验的教师上,目的是给年青教师一个参考,使他们有一个分析的案例。高三8个教师中,4个较有经验的教师本学期各上1节“示范课”共4节。二是“汇报课”,由新上高三的4个青年教师各上1节,共4节课。“汇报课”、“示范课”均要进行课后的评议、讨论。
(2)除要求老师公开课必听外,平时多互相听课,一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并要求每节听后写出自己的评议。
(4)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资料使用效果。
①平时的每章测试均安排负责老师具体出题,审核,出题人,审题人共同对一份试卷负全责,务必拿出最好水平。
②对统一使用的资料,每星期备课组活动均要讨论资料在下星期的用法,保证发挥资料的真正效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5)严肃备课组工作,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按照备课组的计划,完成各项负责的工作。同时,备课组活动加强考勤。备课组活动地点稳定在工作部安排的会议室中,时间为每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开始,至少2节课以上。每次活动均需签到,并按要求上交工作部,缺席的需要说明原因。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篇二
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或称为六个“不够”:审题不够仔细,书写不够规范,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灵活,表达不够清楚,实验不够重视。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浅谈高三生物科的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
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选修新课学习、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一轮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全面巩固,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点梳理单元内知识脉络。二轮复习根据本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把必修选修三册教材共十四个单元分七个专题,侧重跨章节知识联系的构建,强调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三轮复习侧重于课堂限时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第二轮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
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
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的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而能够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
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它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1)生态和环境热点(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绿色奥运、奶粉事件等)。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四、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高考要求中,生物学实验有15个,实习有5个,研究性课题有7个。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只有生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防腐杀菌(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菌等微生物将失水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判断细胞的年龄(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若进行组合改编如材料换一换、步骤改一改、情景变一变、多个实验拼一拼等,就能拓展出许许多多个新实验。因而在解答拓展实验题时应“以不变应万变”,实验的主要思路是不变的,再回忆迁移教材的实验原理和技能,就能轻松突破。
综上所述,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篇三
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人们常说:一轮夯基础,二轮练技法,三轮定乾坤,这话说得很有道理。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加之考生的心理压力大,身心疲倦,因此这阶段讲求复习的策略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跟同学们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第三轮的高考物理复习。
第三轮的复习要求:在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回归课本及第一轮复习资料,回归已做试卷,提高 应试能力。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考二十天左右,以模拟训练及其讲评为主要形式,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应试能力和训练良好的竞技状态,进一步强化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对题型、题量、难度的控制通过不同层次要求的试卷来训练;使同学们有多种心理准备,从而能从容地走进高考考场。
一、夯实基础知识、凸现主干知识、兼顾新增知识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贯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 的基点。从考试的角度看,它是重点,热点、也是难点,要求同学们在备考中,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有: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牛顿运动定律;
3、动量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
4、动能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6、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
7、串联、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
8、安培力、左手定则;
9、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0、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知识,近几年高考要求变化比较大,虽然有新增内容,却删去了难度大的内容,总体难度呈下降趋势,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有关题目变化小,自然比较容易,要争取得满分,建议同学们采用回忆式复习法,回归课本和已发的知识提炼,能够整理知识,使之网络化。
对新增知识点,应用性较强,与新课标的理念更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对新增知识点要有意识地强化理解、落实训练内容,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多普勒效应,热力学定律,示波器及其应用,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光电效应及其方程,粒子物理等等。
二、强化审题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训练,规范解题习惯。
1、审好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下面介绍几种物理审题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1),由“粗”到“细”,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粗读”再“细读”,即先粗略将题文浏览一遍,了解题目叙述的概况,如描述了何种物理现象,何种物理过程,需要求解什么物理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和图象的关键之处,要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附图中挖掘,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咬文嚼字,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至多”,“至少”,“恰好”,“缓慢”,“迅速”,“瞬间”,“变化”,“光滑”,“轻绳”等等。审题时就边读过想,读到关键词语处,作好标记,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3)剔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往往并不都是解题 所必须的,有些正是命题者有意识设置的干扰因素,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跟平时做过的相似题进行简单类比,而不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抓住物理模型的特点,大胆地摒弃干扰,提取有用信息,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4)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或图、表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含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的多种情况等等,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物理情景,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现实生活常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
(5)借助示意图,再现解题信息: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境,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实践证明,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物理问题只要画出了示意图,待求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2、规范解题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表述的完整性,书写的规范性,这是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物理解题表述的总原则: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解题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公式。
(1)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
a、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b、对物理 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c、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
d、说明作出判断或列出方程的依据,这是展示 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e、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
f、对题目所所求、所问的答复或说明结论或对结果的讨论。
(2)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a、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b、要写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c、要写方程,不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要备注);
(3)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a、注意延用习惯用法 ;
b、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
c、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d、用好脚标;
(4)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a、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b、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
c、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5)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
a、文字式答案的、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
b、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文字的系数是可以的),注意带单位;
c、如果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到3位有效数字;
d、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3、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做练习与看课本的关系,强调同学们必须重视课本和第一轮复习资料。
(2)、处理好做新 练习与看原来练习的关系,一方面要做一定量的新练习,另一方面要重温以往练习、考试做过的题,做错的固然要再订正,原来做对的典型题也要求再重新熟悉思路;
(3)高考的热点与冷点,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的科技问题的动态。如与2005年诺 贝尔物理奖、“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相关的物理问题等;
(4)、注意总结前面考试的经验教训,调整好考前情绪,不要急躁、扎扎实实地复习,有关知识要加强记忆,考前不做过难的题,要有平静的心情、稳定的情绪。
三、高考临场应试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和较强的解题能力,固然是取得高考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但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临场发挥,也是在高考中能否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因素。
为了使自己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同学们应该做到:
1、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尽管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进行处理和讨论,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仍是中、低档居多,占到全卷的百分之八以上,高难度题目仅仅是少数,所以应相信自己的实力,克服胆怯的心理,树立必胜的信念。
2、优化顺序,发挥潜能;
接到试卷后,勿忙于做题,应快速通览试卷,大体了解试卷的概况;
(1)坚持“三先三后”,优化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即解题时应从易到难;先熟后生,即解题时要先些内容、题型熟悉的题 目,再做陌生的题目;先高后低,即在浏览试卷中,若发现两题都会做,解题时先做赋分高的题目,再做赋分低的题目。
(2)坚持“两快两慢”,保证万无一失:阅读要快,审题要慢;书写要快(但要工
整),计算要慢且要细心。
3、仔细审题,把握信息;
审题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阅读题文和题图,观察分析图象图表,弄清题中的物理情境,明确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应用哪些物理规律,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
4、规范答题,稳中求快;
物理解题的规范化前文已谈。解题时要稳中求快,切勿前松后紧,对容易题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对较难题要知难而进,力争做前面的一、二问,尽量多得分。
5、一次成功,重视复查;
高考时间一般不会很充裕,解题后不可能做到大量而细致的复查,所以要立足一次成功,如果有时间,应复查解答疑难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有误以及简单问题解答中有无粗心大意和笔误现象。
总之高考第三轮复习,就是应试能力的复习,在最后冲刺的二十几天中,要紧扣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走向,通过连续多次的实战模拟考试,强化规范答卷,提升解题速度,调配应试心理,从而增强综合变通能力和应试能力。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篇四
2010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总结2007-2009年高考试题的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热学:分子动理论、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理想气体的性质、能量分析的综合;光学: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的综合;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的综合。要注意多普勒效应、热力学第二定律、光的偏振的考查。
2、突出学科内的综合的考查
碰撞、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力的观点、能的观点
电磁感应:电路、力的观点、能量的观点
3、突出能力的考查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多放在计算题中:如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对于圆的数学性质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碰撞类的动量和能量守恒问题也是历年反复考查,不仅在考查碰撞的能量问题,还在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利用图像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和得出物理规律,在高考命题中,特别突出了这点(简谐波的波形图与振动图像的转换、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发生改变的图象,是近年反复考查的题型,这也是与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图像知识有关)。
4、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实验探究技巧。(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2)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连接电路。
6、高考试题并不回避陈.题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7、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二、备考策略,谈2009年备考得失
在学习中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能力提高的唯一有效途径,强调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从题海中走出来,重视物理方法的归纳、比较,能够用物理的思想、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目标并非死记物理概念、公式、题型,而在于能够用物理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重点知识重点复习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老师讲&同学练
进入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时,教辅书上以及老师布置的题目都比较多,有的同学因做不完而与老师所讲的内容脱节,这样复习效果很差。为保证复习的效果,建议基础较差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先做单数题,后做双数题,或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练习,这样即使时间不够只做完了单数题,对于本专题各种题型也进行了有效训练。
第二轮复习精选习题,认真讲评,突出科学方法的指导。第二轮复习尽量做到自编专题和练习题,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是订购的第二轮资料,要认真分析、筛选其精要部分,不要跟着资料走。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编制试题时要做到:①习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少单科独进的深、难、繁的习题。②适当渗透一些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相联系的习题。③编拟的习题有利于物理思想的培养,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讲评试卷要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做到“四讲四评”,四讲:①讲共性与个性,②讲思路与规律,③讲题型和技巧,④讲发散和变化。四评:①评错误解答、防止重蹈覆辙,②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③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④评陈题新做、提高忧患意识。
在临近高考的复习中,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另外也不适宜无目的地选择一些参考资料和外地的成套试卷来练习和模考。尽量减少学生手中资料,适当增加教师手中资料。老师精选习题,学生做经典习题。
2.教材&教辅书
进入高三,各科都有相应的教辅书,有的同学将课本抛到一边,通过看教辅书和做题来复习,实践证明这样复习效果不好(学生缺乏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材是体现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最好载体,学生每复习一个章节,都要认真阅读教材,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在认真阅读教材后再使用教辅书。同时,要处理好教辅书与教材的关系,将教辅书中的知识点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比较,全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们,应当在阅读教材和认真听课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梳理知识体系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3.看书&做题
许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往往以做题代替复习(以题代纲),这是不可取的。一味做大量的题,而不系统认真地看书,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看书与做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看书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通过做题熟悉其应用,看而不做不知其运用,做而不看效率低下。很多高考题都源于教材,真正懂得学物理的同学每做一道题都能反思其考查的是教材上的哪些概念和规律,以及题目所用的物理方法。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总结,通过做题反思,能加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通过做题反思,能掌握做题的规律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4.规范答题&平时训练
物理答题的总体要求是: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密,语言要规范且具有学科特色,文字要简洁,字母符号要规范且符合学科习惯。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也要符合学科规范,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不能连续写下去,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只有这样做
题才能效率最高。平时训练,要有计划性,限时限量,要以考试的状态做题,不要一题一对答案,一题一反思,而是全部做完后将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 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动量定理”;“加速度a=3m/s”写成“a=3m/s”;洛伦兹力“f=qvb”写成“f=bil”、“f=blv”;“向心力f=mv/r”写成“向心力f=mv/r”;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
“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准确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2222
高三生物一轮备考策略 生物高考冲刺备考策略篇五
2013年高考生物质量分析2014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一、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命题情况分析
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部分试题的情景来自教材或教材的拓展,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注重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
2013年生物试题是由6个选择题、四个必修大题、一个选修大题构成。与2012年相比试题做了很大调整,分值也增为90分。
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具体分析如下:
1.总体上看,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例如第30题,对果蝇翅型、眼色的性状遗传分别进行了考查,只有5个空;选修3的第40题15分,只有9个空。这些题往年都是有难度的,但是本次高考难度适中,区分度适中。
2.注重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今年高考无偏题、难题、怪题和超纲题,与我们考前重点复习的内容基本一致。比如选择题考查了dna和rna的比较、酶、叶绿素、免疫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3.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能力考查。本次高考试题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 1
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比如第29题,学生需要读懂题干中的已知信息,然后进行分析作答,这样既考查了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根据新情境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4.稳中出新,贴近生活。比如,选择题设问“dna中有氢键,rna中没有”“叶绿素为什么呈现绿色”,第30题考查血糖调节等等,这些问法比较新颖独特,同时还贴近生活,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和要求。
二、2013年高考理综(生物)成绩分析和学情分析:
2013年我校的理综成绩是139.88分,考区的平均成绩是142.44分。比考区成绩低2.56分,但与往年相比,我校理综成绩有较大突破。我校学生由于生源等实际情况,总体表现为底子薄弱,弱势学科较多,学生不均衡。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上下一心,团结协作,致力于课堂改革,形成了以“学案导学”为抓手的教学工作,在2013年高考中初见成效。
1.在2013年的生物备考复习中,我们做的成功之处主要为:
(1)高考方向把握准确,平时训练到位。
(2)复习中注重了“双基”的训练,使学生在高考中遇题不慌,效果较好。
(3)平时的限时训练为高考的选择题做答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试题做答的规范性训练,有效的保证了非选择题的得分。
(5)考试技巧和心理指导,为学生高考提供了支持。
2.在2013年高考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为我们以后的高考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主表现在:
(1)基础知识不扎实,高中生物学的基本结论理解不到位,记忆不准确,对基本概念、事实的掌握不牢靠,导致基础题也丢分。
(2)学生审题大意。
(3)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和复习利用度不够,表现在对教材知识点不够熟悉,对教材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把握不到位。
(4)对遗传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较弱,对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中的基本结论,基本方法不熟练,基本的能力要求不到位,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5)对教材实验不够重视,实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6)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专业术语、书面表达能力欠缺,解题时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7)图文转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还很薄弱,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时间把握不合理,选择题用时太长,不能合理分配时间。
三、2014年高考目标:
面对2014年高考,我们充满期待,又感觉到责任重大。2014年高考,我们的理综高考目标是成绩达到考区平均成绩。
四、2014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1.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加强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回归教材,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高三复习中,首先要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复习方向,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其次留心最新 《考试大纲》,潜心探究它的突出变化和新异的有价值的信息,明确要求,完善内容。最后用足用好教材,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角落,不留任何知识死角。
2.掌握必要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必要的且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如①概念图的构建和运用;②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运用;③进行图文(或文图)转换,加强理解;④加强知识归类和规律的总结。
3.精选试题资料,做好单元检测
选择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经典试题,并根据所教学生特点进行改编,使知识前后联系,形成网络,形成学科知识体系。
4.加强针对性训练,讲解与训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解题能力训练----精选练习题,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思维能力训练----变式题的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
5.重视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
课本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教学中应该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还
要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力求使学生逐渐达到能用恰当的实验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6.重视图表类试题的解题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利用图表作为背景材料出题,占分比例较大。在复习教学中,凡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的图表都要与教材文字对照,使其具体化、条理化,平时在练习及考试中加大对图表题的训练,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读懂图、理解图,找出图中的隐含条件,明确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及获取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二是充分利用图表所给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对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7.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规范化、标准化
生物科学有一整套规范的习惯用语和符号,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首先以身作则,规范使用生物学语言,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减少学生由于表达不规范造成的不必要的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