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篇一
学校
硕士学位论文 变电仿真系统设计及应用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摘 要
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变电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的现状和特点基础上,以****变电站为研究对象,从变电运行人员对变电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出发,完成对****变电站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提高了仿真系统的逼真度、易维护性、扩充性和仿真培训的灵活性。
关键词:仿真变电系统,方案设计,变电站,运用
abstract ```
key words:````
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的意义和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密切。如何科学地开展变电运行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成为电力技术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电气运行人员的岗位培训,是提高电气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的十分有效的途径,而“变电仿真系统”恰好能圆满解决电气运行人员的岗位培训问题。变电站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遵循原理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达到仿真范围广、功能齐全、操作灵活、实用真实、技术先进、性能优异、运行稳定,具有21世纪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以暂态计算为基础,是完全建立在物理机理之上的全动态数学模型,从而可以完整、严格、精确地对现场各种行为进行实时仿真。1.1.1 选题来源
变电仿真培训是变电运行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生产人员培训考核办法》规定,变电运行人员必须经过仿真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变电仿真合格证复审培训。截至2010年4月30日,我局变电运行人员326名。变电运行仿真培训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局目前没有变电仿真培训基地,只能向系统内其它培训基地送培。人员差旅费开支较大,且培训时间不能自主安排,导致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建立我局自己的变电仿真系统,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到目前为止,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基本是采用以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难以为变电运行人员提供实际操作训练、事故处理以及任意改变运行工况,培训效果一直难以提高。随着90 年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计算机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成为可能。“变电仿真系统”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为核心的变电仿真培训装置,使运行人员在上岗前及岗位培训可得到与现场一样的运行操作与反事故演习的操作等。它使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手段彻底更新,缩短培训周期,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正确判断及处理事故的能力。1.1.3 课题来源
经过向上级报告,“我局变电仿真系统设计及应用”项目已经立项,选择了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商,计划于2010年底完成设计和开发应用工作。
1.2 变电仿真系统设计的国内、外现状
从目前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发展现状来看,按仿真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变电仿真系统:孤立变电站型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考虑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考虑复杂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按仿真系统的有无硬件屏盘可分为二种类型变电仿真系统:硬仿真系统和软仿真系统。
1.2.1孤立变电站型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造价相对较低。缺点:投切电磁环网中的联络线、潮流无法确定;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时,系统电压及无功分布无法确定;投切电容器后,电压变化无法确定;同期操作不真实;全网保护配合无法完成;表计数据指示不准;无法考虑故障后的动态过程;无法考虑电网调度员与变电所运行人员综合训练(术语、规范、汇报、执行命令训练等);不能完整地仿真整个变电运行生产过程。
1.2.2考虑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功能比孤立变电站型的仿真系统功能略强。
缺点:电网模拟不真实。在一个简单电网中,每台发电机或每个负荷都占有重要地位,投切每台发电机或每个负荷都会对电网产生巨大冲击,运行参数都会产生重大变化,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瓦解,否则,模拟是错误的。而上述操作是电网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操作,在一个真实的复杂电网中,它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简单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是不真实的,它往往会带给运行人员的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显然,方案一的缺点它也基本具备。1.2.3考虑复杂电网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
优点:可以考虑电网和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实现全网保护、自动装置配合;可以对整个电力生产过程进行全仿真,符合变电运行的实际生产过程;可以对变电站运行人员和地区电网调度员进行综合训练。
缺点:开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开发周期相对较长。1.2.4硬仿真系统 优点:由于硬仿真系统的主控制室是实际变电站主控制室的复制品,比较直观,现场感强。
缺点:由于有大量的硬件设备,工程造价高,维护工作量大,运行费用高;同时,不易于扩展、升级;另外,由于受硬件的制约,有一些功能不易实现;户外一次设备只能采用替代品。1.2.5全软仿真系统
优点:由于软仿真系统的主控制室是采用计算机的图形图象及多媒体技术将变电站的主控制室和户外一次设备呈现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系统的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低,维护工作量小;同时,易于扩展、升级;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实现远程培训功能,符合“分散培训,集中考核”的原则,功能比较完善。
缺点:由于采用全软件的仿真形式,直观性相对较差,现场感相对不够强烈;并且对被培训人员计算机运用有一定的要求,这样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地区实际应用不现实。1.2.6结论
第一,变电站是电网中的一个变电站,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系统,而是和电网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此变电培训仿真系统应是将地区电网仿真和变电站。
第二,对于220 kv 及以上的枢纽变电站,对它的一些操作和它所发生的故障有可能引起电网的稳定问题。因此,220 kv 以上的变电培训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应包括电网稳定模型,否则,可能会给受训者造成错误概念。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软仿真系统的不断成熟, “软”、“硬”结合的混合仿真是将来培训仿真系统的发展方向。对于变化少、造价低的设备采用硬仿真(物理模型),对于变化大、造价高的设备采用软仿真(多媒体数字仿真)。这样,既保证了直观形象,又降低了造价,还增强了灵活性。
第四,多媒体技术是当代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变电培训仿真系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尤其针对投资大的诸多一次设备。
1.3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软仿真系统是指用计算机软件来虚拟变电站的全部一、二次设备及监控自动化系统,硬件由主站服务器、教练员工作站、学员工作站及一些网络通信设备组成。教练员工作站提供控制仿真机运行(如设置故障或缺陷),还可监视学员操作;学员工作站用于学员培训,显示设备状态,实现设备操作功能。软仿真系统的设备控制及逻辑关联都是由软件实现,修改容易,适应性好,易于拷贝、移植,易实现一次设备仿真。由于受软件技术和需求配合的制约,现有的一些软仿真系统存在不够“细腻”、逻辑关联欠缺等问题。1.3.1仿真对象
全国220 kv及以下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已得到推广。这种变电站都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没有必要再开发单个220 kv变电站的仿真系统。因此,变电运行仿真系统的仿真对象应是500 kv变电站和220 kv及以下变电站的监控中心。这两种仿真系统可以完全独立,但考虑到500 kv变电站今后将向集中监控的方向发展,因而将其纳入220 kv监控中心仿真系统,并且站端要具备完善的仿真功能。1.3.2地区电网的仿真要求
220 kv及以下变电站监控中心仿真系统需要对一个地区电网进行仿真,但和调度员培训模拟(dts)有较大区别。监控中心仿真系统以培训变电运行人员为目的,注重变电站设备的操作和异常处理、故障类型和保护元件动作的判别,对电网的网络拓扑要求很低,甚至不需要潮流计算,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只须考虑故障线路的两端变电站故障关联即可。电网的模型很简单,只要将多个220、110、35 kv变电站通过线路相联,故障线路两端变电站关联。最完善的方案是把调度员培训和变电站值班员培训结合起来,使变电站仿真、监控中心仿真和地区电网仿真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案,可以整合平台资源,利用同一套硬件系统同时实现调度员和变电站值班员的培训。1.3.3 220kv监控中心仿真系统规模
不管电网采用简单模型还是复杂模型,为适应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培训监控和操作人员的220 kv变电站监控中心仿真系统,必须具备至少2个完整的22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2个11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和2个35 kv变电站现场仿真,并可接入500 kv变电站现场仿真系统,以培训监控及操作值班员的网络概念。这些变电站的现场仿真功能完善,可以用作单个有人值班变电站(主要是500 kv和220 kv)运行值班员的仿真培训。建设仿真系统时,必须选用成熟的自动化平台,并能利用通信数据网在远方设置多个运行工作站,提供远程培训平台。1.4 论文结构与各章重点内容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言,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意义、论文结构及本文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是指导行动的纲领,本章主要提出对仿真学理论的认识,构建仿真系统的设计思想,并详细分析不同类型仿真系统存在的优缺点,并将此作为新开发仿真系统的突破口。
第三章,主要介绍仿真系统应用情况及改进方向,从目前电力公司人员状况,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并且分析新的仿真系统的发展和改进方向。
第四章,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详细介绍构建的仿真系统软硬件结构,应用条件,以及应用对象与实现的培训功能。
第五章,本章既介绍了项目实施过程,更加突出地介绍了新项目的技术亮点,在解决目前存在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策略。
第六章,介绍了本套仿真系统完成开发后的具体应用,通过操作训练、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实现了项目开发的目标。
第七章,结论部分总结了变电站仿真系统项目的开发与培训应用效果,也指出了项目中还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变电仿真系统的仿真学理论 2.1 变电仿真系统的内容和对象 ·2.1.1··
仿真内容包括:控制屏、仪表屏、信号屏、直流屏及微机五防屏、测控屏等各类屏的盘面均按实际屏的照片进行模拟仿真,对盘面及盘后的所有电气元件作全范围的仿真。盘后的直流控制开关、直流信号开关;盘面的显示仪表、指示灯、光字信号、控制开关、控制按钮及切换开关等为多媒体画面且能进行操作。
继电保护屏和自动装置屏。各种型号的保护屏按变电站保护的实际配置进行全面仿真。保护屏的仿真包括:各种继电器、盘面布置、保护压板、ct切换端子、直流熔丝、小开关、pt切换开关(切换继电器)、按钮、信号灯、盘后直流开关等。保护屏盘面仿真采用多媒体画面加照片贴图方式实现。
微机保护装置。按实际保护装置面板仿真,其面板上的液晶屏幕及显示内容与实际相同,按键功能也与实际设备相同,功能选择小开关与实际设备相对应并具有相同功能。面板仿真采用多媒体画面加照片贴图方式方式实现。2.1.2变电仿真系统的对象
仿真系统的仿真对象是一个500kv变电站、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四个仿真变电站彼此将为独立变电站,在电气上不联系。四个变电站的出线将均有对侧的负荷(电源)和负荷断路器、电源和电源断路器。变电站一:500/220/35kv 500kv为3/2接线方式,设置四串共四条出线和两台主变(自耦变压器);220kv为双母线单分段(ii母分段)带旁路接线,专用母联和专用旁路断路器,共设八回出线;35kv为单母分段接线,分别四组接补偿装置和一台站用变。变电站二:220/110/10kv 220kv为双母线带旁路接线,专用母联和专用旁路断路器,共设四回出线;两台主变(三圈变压器);110kv为双母线,专用母联,每段母线分别带四条出线;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六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变电站三:110/35/10kv 110kv为外桥式接线,两回出线;两台主变(三圈变压器);35kv为单母线接线,每段母线分别带四条出线;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六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变电站四:35/10kv 35kv为单母线接线,单回进线;壹台主变(二圈变压器),10kv为单母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四条出线;一台所用变和两套补偿装置。2.2 变电培训仿真系统的发展历史
2.3变电仿真系统的典型类型
2.4新仿真机总体技术方案 2.4.1 仿真机总体技术方案概述
仿真机采用一模多模方式,现阶段为一机四模,仿真机系统将模拟一个500kv变电站、一个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仿真系统采用软表盘方案对变电站的屏/台及其上报警,监视,控制操作进行仿真,通过就地操作站仿真和变电站的远方就地盘,保护盘等的操作。本仿真机还具备远程培训及多媒体培训功能。
仿真机在一套硬件设备上实现对四套变电站的仿真。仿真机系统硬件设备包括仿真计算机系统:它是以局域网为中心构成的分布、开放式硬件系统,以便能够实时完成变电站及其接入系统的仿真培训功能,该系统包括主机(含教练员台站)、就地站、学员站(含多媒体站)、工程师站等。对于学员站采用设计与现场一致的计算机人机界面。软表盘仿真的盘台采用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投影装置。主机采用pc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与学员站,软表盘站等连接形成仿真机计算机硬件环境。
仿真机系统软件包括:仿真支撑系统软件;学员站人机界面系统软件;通信与进程控制系统软件;四个变电站模拟软件;教练员台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多媒体软件系统;多媒体培训功能软件;远程培训软件;绘图工具软件;图形化自动建模软件;系统测试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评估软件。
计算机系统运行unix操作系统,采用武汉世纪华胜科技自主产权的高级仿真支撑软件asca。学员站运行windows nt操作系统。仿真机提供自动评分功能,对标准考试题目进行自动评分;同时提供详细的学员操作记录。
教员可很方便地对学员下达各种命令或任意设置故障,操作灵活方便,使系统能很快进入新的运行状态。仿真机的操作部分将包括教练员台、学员站、变电站就地站。在结构上具有可靠性和易维护性,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程序可读性和结构性强,修改简单,维护方便。本仿真机设计将尽可能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培训需要。能方便地变换不同的运行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系统可同时开设多组内容不同的教学且互不影响;学员台可设置为软表盘,也可设置为监控站或就地站;学员台为通用终端,可按需装入不同的内容。仿真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
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提供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具体目标是达到或超过用户所执行的标准,保持系统具有当前先进的水平。武汉世纪华胜科技在完全同意用户方对故障仿真要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方设计了本项目基本的故障仿真模式,这些故障包括了变电站可以发生的所有故障(个别故障概率非常小)。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详尽的供货资料清单,这些是保证用户方正常使用仿真机的必须环境。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质保模式是经德国质量认证机构tüv(ps)认证的iso9001模式,本项目将遵从此模式为用户方开发仿真系统。在项目开发完成后,武汉世纪华胜科技承诺将对仿真机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2.4.2仿真机的总体目标
武汉世纪华胜科技能够高质、按期研制出反映当前国际国内仿真技术水平的仿真系统。武汉世纪华胜科技将结合十多年来对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理论研究运用到本项目中并综合先进的仿真支撑软件及硬件技术,使仿真系统完全满足招标方所提出的“仿真机总体设计原则”。第一,具备完善的运行人员培训功能,提供向受训人员展现正常、异常和故障情况的实际现场运行状态,有效地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和熟练程度,使运行人员经培训后能够熟练地掌握变电站启停过程和维持正常运行的全部操作,学会处理异常、紧急事故的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训练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
第二,能对控制专业、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受训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或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分析、判断、处理相关的各种故障,对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的参数进行整定、优化,为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测试手段。
第三,能够复原、演示已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事件过程中运行人员的处理操作行为,以供事件的分析和研究。
第四,仿真机系统具备下列特点:第一,计算机系统采用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先进、可靠、开放等特点,通用性强,易于维护。第二,计算机软件系统符合国际发展潮流,采用视窗技术,全中文菜单,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第三,仿真支撑软件基于unix操作系统平台,协调和管理所有仿真机资源,具有效率高、占用内存资源少的特点。第四,教练员台提供多种对仿真机的监控手段及教学管理手段,学员成绩评定和教案生成均可由甲方根据需要自己构置。第五,仿真算法库精度高,仿真范围广,对于变电站及电网具有自动拓扑分析、动态潮流计算、实时故障分析、暂态稳定计算、频率计算的功能,建立全物理过程的电力网络数学模型及继电保护数学模型。第六,仿真机系统整体性能价格比高。第七,具备远程培训功能,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培训效果。2.4.3仿真系统作用
根据本技术方案,仿真系统投运后,可以为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提供逼真的培训环境,达到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素质,增强其安全运行能力的目的,同时经过反事故演练后,提高其对变电站非正常和事故状态的判断、处理能力,为变电站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作出贡献。本系统还能对变电站运行特性、运行方式,以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表现在:
变电仿真系统是全数学-物理过程的培训仿真装置,能完整仿真变电站运行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使变电站值班员进行正常操作训练:包括熟练地掌握变电站各种启停操作、熟悉各种规程及操作要求、正确填写操作票、培养规范操作习惯、操作术语。提供正确的故障、事故现象,培训和提供运行值班人员正确判断、处理各种故障、事故的应变能力,提供保证变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能力。
可使变电站值班员对全厂运行的基本知识进行训练,使值班员比较全面地理解变电站各种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增加变电站的整体概念。可对运行人员进行反事故演习,可用于对岗位运行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的定期轮训,以及上岗、晋升前的考核。可以用来对变电站已有的操作规程进行有效性检查和验证,以改进不同工况下的操作方案。为制定处理故障的措施及反事故措施提供参考。具有进一步修改和扩充变电站数学模型的能力,以满足变电站设备和系统改进的需要。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篇二
如何写硕士论文评语
现在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太多,每到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前,老师往往要在短期内审阅大量的硕士论文,而且要对每篇论文写出两页评语,许多老师感到写评语很难.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发现论文评语的内容实际上大部分是套用一些套话,如果将这些套话整理备用,到时会轻松一些.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具体写时要作些灵活处理.硕士论文评语(评阅书)通用模板
一、选题意义:
??的论文《??》在概述相关学术文献与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对??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券商道德是关系证券市场安全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并围绕券商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或选题新颖)。
二、论文内容概述:
论文通过分析ipo中股票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现象,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原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通过中外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对比研究,从中归纳出中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的一些特性,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根据论文摘要多写)(论文从??入手,提出??是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在??基础上提出??问题,指出??差距,提出??设想)(针对??观点,通过系统阐述??的影响,提出??观点)(论文一是提出了??,二是提出了??,三是提出了??)
四、论文方法及创新: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排除法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从??视角,采用??方法,得出??主要结论,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论文运用??指标,采用??模型,对??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得当)。
三、论文创新:
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找出了影响中国新股发行抑价的特有因素,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中国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理论联系实际,其??观点具有独到见解)。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五、论文观点、论据与论证:
论文观点鲜明(反映了学术界目前的主流观点),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的观点(或研究结论,或实证结果)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适当说一点不足之处。
六、论文结构和语言: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一定的)的独立科研能力。
七、论文结论: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怎样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
(《应用写作》2004年第一期)
1.引言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是否达到所授予的学位标准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是对学位论文是否达到相应水平作出的评价。评语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因此,客观、准确地写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每位论文评阅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2.评价依据 学位论文评语需要对所提交审查的论文作出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一九八零年二月十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由于研究生学位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两大类,所以,对论文的要求也有原则不同。
对于申请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对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审查: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评语层次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的写作,一般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审查:(1)导师的审查;(2)同行专家评阅;(3)答辩委员会答辩会答
辩;(4)学位委员会审查。前面三个环节都需要写出书面评语。由于角度不同,定位不同,因此,评语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评语的结论部分,文后笔者再具体说明。
一般来说,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副高职职称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硕士生指导老师;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正高职以上的专家,一般应为博士生指导老师。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要求用词准确、评价客观,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应该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好的评价不能多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少一个字。
4.评价内容 一般来说,学位论文评价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主要看是否属于学科前沿,研究工作是否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如果在国内,列入国家973专案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选题,大多是属于科学发展前沿,因为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同行专家已经论证过,是同行关注的热点或重点。
(2)文献综述 主要看是否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文献综述有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主要看是否围绕论文主题基本覆盖了本学科领域相关的主要文献,质的方面主要看是否综述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有影响的主要文献。例如在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文献,有影响的学者论著,应该在文献综述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评语需要通过作者的文献综述,看是否概括、归纳出本学科、本研究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规律和待解决的问题。
(3)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及其学术意义、价值 这是学位论文评价的核心内容。对于博士学位论文来说,要求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评语不仅要列举、归纳、总结出提交审查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而且还要指出其学术价值。
在学位论文评语写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所评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般作者已经对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作了归纳、总结,论文评阅者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应该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总结、评价论文的工作与创新。
(4)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审查论文写作是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实验资料是否可*,推论是否科学正确。通过论文写作,也可看出作者是否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论文的条理性与系统性也是研究工作是否有系统性的一个反映。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任何一项研究工作,无论是高水准的还是低层次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这本是无可非议、众所周知的。但是,一般来说,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国内学术界在写学位论文评语时,生怕指出过于尖锐的问题会影响对论文的整体评价,从而只作肯定的评价,不指出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重点院校学位论文评价中,专门设了存在问题一栏,有不少专家如实地给予指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客观来说,对待论文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的关系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存在问题多或者大,并不一定说明论文整体上没有创造性成果或成果价值小。
(6)评语结论 通过对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审查,评语结论应该包括或隐含着下列内容:
a.学位论文是否反映出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b.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能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c.论文研究工作是否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最后的评语结论与评阅人的身份有关。笔者认为,如是学位论文导师,定位比较准确的最终结论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提交同行专家审查。如是同行评审专家,拟为: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或建议)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如是论文答辩委员会,拟为: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或: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全票(×票)通过×××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意毕业,同意(或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5.范例欣赏 下面是一则学位论文评语,本人认为是一篇值得欣赏的评语例文:
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6.结束语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篇三
文献格式(脚注):
* 图书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本(第一版略)起止页码
① [美]拉夫尔·泰勒著(或主编、编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8页。
② 施良方著(或主编、编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38~40页。
③ borko, h., bernier, ng concepts and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p.12-15.* 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① 张华:《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载《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第4期。② 张明:《义利观》,见王军:《书名》,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页。
③ bloomfield, d.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 and practice, 1991,vol.52, no.4.* 报纸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① 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年3月24日,第4版。*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论文名学校名和学位年起止页码
① 王侠:《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阐释》,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8页。
请注意:
(1)序号前空两格,序号后空半格。
(2)著作或教材务请标明是“著”还是“主编”。
(3)中文图书、刊物等作者或翻译者有多个人时,人名之间用顿号隔开;外文图书、刊物等人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多作者时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 al”。
(4)连续页码用波浪线“~”,间断页码用逗号分隔。
(5)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同脚注,需去掉页码。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篇四
郑州大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 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 原河南医科大学成立于1928年,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5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400余人;在岗教职工近6000人,其中院士24人(专职6人,双聘18人),教授7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4人、省“百人计划”人选6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
郑州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设有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107个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0项,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个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3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1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郑州大学科研基础坚实。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30多个。其中,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6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104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达到125个,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郑州大学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越。是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797.1万余册。拥有1个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学术期刊14种。学校还合作兴办有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学生工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获得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刘云山、刘延东、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李岚清、罗干、陈至立、顾秀莲、成思危、张思卿、徐匡迪、张榕明等分别到校视察指导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学校调研或现场办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郑州大学将坚持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抽检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要求篇五
学 校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号
密 级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作 者 姓 名:张三 导 师 姓 名:李四 教授 学 科 门 类:工科 专 业 名 称:
培 养 院 系:大电气、大物工 完 成 时 间:20xx年4月
a thesissubmitted to zhengzhou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thesis title
bysan zhang supervisor: li
major name institute name april20xx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
日期:年月日
摘要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材料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个行业领域中,材料和器件中表面和亚表面的完整性会影响和决定系统和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运行寿命。此外,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空气及水源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导致了某些疾病的高发,皮肤病即是受环境因素诱导的典型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国居民的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新增病例呈年轻化趋势。因此实现对材料表面裂纹和皮肤表面病变的无损检测尤为重要。激光声表面波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特别适合应用于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检测,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有:
1.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2.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热应力仿真技术探究了声表面波的激发源——脉冲激光的参数,包括脉冲能量、上升时间、光束半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对在皮肤表面激发的声表面波振幅与带宽的影响,并给出了激发大振幅高频声表面波的最优参数范围,并使用最优参数下的脉冲激光在具有表面黑色素瘤皮肤模型表面进行声表面波的激发,通过信号的色散曲线获得了最小黑色素瘤尺寸与网格尺寸的关系,验证了激光声表面波用于皮肤表面病变检测的可行性; 3.基于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结构仿真技术探究了铝材料表面不同深度的表面单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同尺寸不同数目的表面多裂纹对声表面波传播的影响,并绘制了传播经过不同数目的裂纹后的声表面波色散曲线,由色散曲线的倾斜程度可大致判断裂纹的数目。
4.设计并搭建了经典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和偏振迈克逊干涉仪差分检测系统,并对两套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两套检测系统均包括声表面激发单元、声表面波检测单元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单元,其中偏振系统在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起偏器、λ/4波片和λ/2波片,并将分光镜替换为偏振分光镜,故偏振系统中的光束为偏振光,使得偏振系统在消除共模噪声和增强信号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设计了fir数字低通滤波器,较好地滤除了系统检测到的声表面波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关键词:激光声表面波表面裂纹有限元仿真经典/偏振式迈克尔逊干涉仪;
i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and gets advanced very much in recent years, the required quality of media and materials gets the surface/subsurface integrit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materials decide the performance and working life of the equipment and s, accompanying the fast develop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air condition gets worse and water resources get a result, some disease cases increase especially skin ly, the morbidity of skin disease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becomes a trend that more young people get ore the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for surface crack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n skin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 great -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as a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approach has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e work done in this dissertation is following: 1, the state-of-art of the 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s technology is shortnes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echnologies are concluded, based on which,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goal is finally determined.2, fem simulations under thermal-stress analysis mode are conducted by the software of ansys to explorer the effects that pulse laser parameters, including pulse energy, rise time, beam radius,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have on the 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to generate surface acoustic waves with big amplitude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are laser with these parameters is applied on skin with h the dispersion curves of the detected sign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esh size of the skin model 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melanoma is words:laser-induc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surface crack, skin, fem simulation, classical/polarized michelson
目录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 绪论........................................................................................................4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4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5 工作总结与展望....................................................................................7
2.1 工作总结.........................................................................................................7 2.2 工作展望.........................................................................................................7
参考文献....................................................................................................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9 致谢..........................................................................................................10
iii
1绪论 绪论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是对材料表面特征进行无损检测,属于无损检测的范畴,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章对激光声表面波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激光声表面波检测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从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1 激光声表面波技术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指在不损坏或者不影响被检测对象的性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结构的异常或病变等引起的热学、声学、光学、电磁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被检测对象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性能、状态,以及缺陷或异常结构的类型、位置、尺寸、形状、数量、分布等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的方法[1]。随着工业和科研技术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材料或产品实现精密测量和检测的便显得日益重要,在此需求的基础上,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
现如今,实现无损检测方法众多,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检测方法、射线检测方法、渗透检测方法、磁粉检测方法、涡流检测方法等[2-8]。在这几种检测方法中超声检测、射线检测适用于块状样品,对样品的内部信息的获取较为准确,但难以检测到样品的表面的信息;渗透检测易造成对样品表面的污染,且只适合开放式的表面裂纹,也无法对判断裂纹的深度进行判断;磁粉检测较为简单且检测速度快,但只适用于铁磁材料,且易产生磁力残留;而涡流检测只能测试导电材料,且当测试对象几何形状复杂和不规则时检测的准确度大大降低。
而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激光声表面波技术(laser-generat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technology, lsaw),运用超短脉冲激光照射在样品表面激发声表面波,并用声表面波的色散或传播经过裂纹时振幅的变化来表征样品的表面特征。声表面波集中在材料的表面传播,对材料的表面特性十分敏感,近年来其在材料的表面和亚表面特性的检测方面发展迅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9-12],1绪论
下面本文对此技术进行介绍。
1.1.1 声表面波技术简介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是沿物体表面传播的一种弹性波,是在19世纪80 年代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在研究地震波的过程中偶尔发现的一种能量集中于地球表面传播的声波,因此也叫瑞利波。声表面波是横波与纵波的组合,其在传播过程中,会穿透到介质表面下1-2个波长的深度。如图1-1所示为声表面波在介质表面下的渗透深度与声表面波波长关系的示意图,波长越大,渗透深度越大。而且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保持不变[13],在分层介质或具有表面缺陷的介质中,声表面波的相速度随频率变化。基于此特性便可将声表面波用于材料表面特性的表征与检测,如分层介质的表面或亚表面裂纹,皮肤癌,薄膜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等[14-16]的检测。
图1.1声表面波在纯净介质和分层集中的渗透深度与传播速度示意图
表1.1皮肤表层的物理参数
1绪论
参数 m 数值 0.25 单位 kg l 0.25 m
kt 3.1×10-7 n/s2
kd
4.48×10-7 n/s2
jx 0.033 kg/m2
jy 0.033 kg/m2
jz 0.061 kg/m2
g 9.8 m/s2 20世纪现代传统导航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08年hermannanschütz-kaempfe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摆式陀螺罗经,开辟了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的基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年代,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耗时20年,在1994年正式建成。gps系统向全球开放,但为军用和民用安排了不同的频段,分别广播p码和c/a两种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目前,gps已经称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全球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系统。7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mems传感器作为测量元件的捷联惯导技术越来越成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传统的惯导采用稳定平台技术并与运载体的转动进行隔离不同,捷联惯导将敏感元件固定在运载体上。由于其结构简单、尺寸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捷联惯导取代了大部分常规武器上的导航系统,而且在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惯导的测量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时间积分的结果,因而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精度,这就无法克服惯导长时间出现的积分漂移的问题,而且系统的可靠性仍需要加强,以适应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70年代末80年代初,麻省理工大学的马尔教授创立了视觉计算理论,奠定了计算机图形的理论基础;70年代中期,ccd图像传感器的发明,揭开了机器视觉发展的序幕。80年代cpu、gpu、dsp等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得视觉导航的腾飞成为了可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特别在机器人控制领域,视觉导航让机器人有了一双明眸的双眼。通过视觉导航,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三维空间的动作,它能实时感知出复杂的环境信息,对非结构化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特别是近两年,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的崛起,必将极大的促进视觉导航系统的全面进步。
可以看出,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导航的方式逐渐增多,从传统惯导、捷联惯导到视觉导航,单一传感器的导航系统已经日趋成熟,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因此,通过何种融合算法将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最终提供一个满足测量目标的位置、姿态、航向等参数信息自然而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组合导航技术本质上就是多传感器融[2]
2工作总结与展望
合技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应用数据融合等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更加智能化、多功能、高精度、可靠性强的导航效果。工作总结与展望
2.1 工作总结 2.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自抗扰控制思想探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30(12):1498-1510.[2] avent, p., raharijaona, t., fabiani, p., & ruffier, f.(2013, may).low-speed optic-flow sensor onboard an unmanned helicopter flying outside over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p.1742-1749).ieee.[3] 方勇纯.机器人视觉伺服研究综述[j].智能系统学报, 2008, 3(2):109-114.[4] 颜发根, 刘建群, 陈新,等.机器视觉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 2004, 42(11):28-30.[5] conroy, j., gremillion, g., ranganathan, b., & humbert, j.s.(2009).implementation of wide-field integration of optic flow for autonomous quadrotor mous robots, 27(3), 189-198.[6] altuğ, e., ostrowski, j.p., & taylor, c.j.(2003, september).quadrotor control using dual camera visual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vol.3, pp.4294-4299).ieee.[7] van der merwe, r., wan, e.a., & julier, s.(2004, august).sigma-point kalman filters for nonlinear estimation and sensor-fusion: applications to integrated proceedings of the aiaa guidance, navigation & control conference(pp.16-19).[8] das, a., subbarao, k., & lewis, f.(2009).dynamic inversion with zero-dynamics stabilisation for quadrotor l theory & applications, iet, 3(3), 303-314.[9] mokhtari, a., benallegue, a., & daachi, b.(2005, august).robust feedback linearization and gh∞ controller for a quadrotor unmanned aerial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 2005.(iros 2005).2005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pp.1198-1203).ieee.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姓名:张三性别:不详出生年月:1949年10月籍贯:地球村 教育背景:
1949.09-2013.06 2013.09-2016.06 发表文献: [1] 郑州大学大电气电气自动化本科 郑州大学大电气电气自动化硕士 9
致谢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李四教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党中央、感谢国务院,最后还要感谢c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