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一
一、幼儿入园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幼儿要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对幼儿来讲是件重大的事情。由于孩子要离开父母和祖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肯定会给孩子造成许多的焦虑和不安,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以下准备:
(一)、生活准备
1、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姓名,爸爸妈妈的名字,最好还能够知道祖父母的名字。
2、孩子基本知道自己的家所在的街道或村庄的名字。
3、孩子应学会自己吃饭,会使用筷子、勺子。在孩子能够基本自己吃饭的基础上,逐步训练孩子吃饭的速度,切忌不可过于催促。
4、孩子能够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能够分清楚鞋子的左右脚。
5、当孩子需要大小便时,能够清除告诉成年人,最好能够自己大小便,四周岁以后,应学会自己擦屁股。
6、孩子知道饭前便后应洗手,会自己洗手,玩耍时手弄脏了知道去洗手。
7、3周岁以后,孩子应与父母和成人分床睡觉。
8、孩子知道收拾自己的玩具,能够与熟悉的朋友分享玩具。
9、孩子不舒服的时候,知道告诉大人,能够用手指着说出哪儿不舒服。
(二)、心理准备
1、经常带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喜欢跟小朋友玩耍。
2、经常带孩子到广场上去,积极引导孩子结识新朋友,鼓励孩子跟新朋友一起玩耍。
3、孩子在独立玩耍时,家长有意识地离开孩子的视线,爸爸妈妈尽量延长时间。当孩子发现妈妈不在场时,应及时出现,或呼叫孩子,自己在这里。
4、在正式入园前的一段时间内,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玩耍,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
5、和园方一起,引导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小朋友和老师。
6、如果方便,应有几次接触孩子将要进入的那个班级的阿姨,或者把阿姨请到家里来一次。
7、学会主动与人打招呼、问好。
8、入园前,经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有多么好玩,以激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三)、学习准备
1、儿童书包,应以轻便为要,背带要宽些的,书包上最好带名片卡的。
2、学习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等。
3、家庭学习环境,最好有独立的房间,为孩子设置成小书房,配置书架,儿童写字台等。也可以和孩子的卧室合为一体。
(四)、入园程序
1、幼儿照片,二寸半身照片8张、全身正面照片一张、全家合影一张;
2、体检表,到医院进行体检后将体检表交幼儿园存档;
3、办理和缴纳意外保险;
4、填写幼儿入园登记表,熟悉《家长须知》并签字;
5、缴纳保教费和学杂费;
6、领取接送卡,熟悉接送制度;
7、入班,熟悉带班老师姓名,留下联系方式;
8、向带班老师简明交待孩子的情况;
9、询问幼儿园的有否特别交待事宜。
(五)、幼儿基本生活能力的训练方法 训练1——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幼儿园都有规定的作息时间,宝宝可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想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游戏都自作主张,在托班可得听从老师的安排,按照作息制度和要求来做。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先和老师沟通一下,在家里模拟一份作息时间表,比如,早上7:15分起床,7:30吃早饭:8:00开始学习和游戏,在家里大人可以教宝宝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或者和宝宝起做游戏:11:30午餐:12:00自由活动,12:30午睡:14:30起床;15:00点心,15:30游戏,看书:17:30等爸爸下班吃晚饭。
合格标准:宝宝能基本上按照你制订的时间表按时进餐、睡眠、盥洗、玩耍娱乐。
小建议:可能刚开始,宝宝会不习惯,这时大人可以和宝宝来个小小的竞赛,以身作则,慢慢引导宝宝适应这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养成一个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训练2——自己喝水吃饭
在幼儿园没有妈妈、奶奶或是阿姨追着你喂饭,吃饭的时间就只能吃饭,还得自己动手,所以入托之前掌握自己吃饭喝水的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辛苦了老师不说,宝宝的肚子还会经常唱空城计。训练方法:给宝宝一个自己尝试的机会,准备一套充满童趣的碗勺、水杯,这可以增加他尝试的兴趣。训练宝宝吃饭的时候,首先得教会宝宝拿勺子。一般而言,两岁左右的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了,鼓励他用小勺子盛起少量的饭粒,再慢慢地将食物送到嘴里。喝水也是如此,先用塑料杯子,水倒得少一点,父母可以先手把手地帮宝宝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自己控制了。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拿小勺子吃饭,会用小水杯。
小建议:有的宝宝喜欢吃饭的时候玩玩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并不是个一好习惯。父母可以和宝宝来个“约法三章”,吃饭和游戏是两个时间段做的事情,不可以同时进行,违反规定就不是乖宝宝了哦。
训练3——自己解决大小便
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18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宝宝想要大小便还不能告诉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那就要注意了。托班里的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替宝宝换纸尿裤,而且把裤子尿湿也是一件很羞的事情哦,所以赶紧趁入托前来一个特训吧。
训练方法:如果以前你上卫生间时从没让小家伙“陪伴”,那么现在是时候了,让他和你一起进卫生间,“实习”如何上厕所,你可以边“解决问题”边向宝宝现场解说。如果宝宝不具备自己如厕的能力可以慢慢训练,但怎么着,也得让他具备想要便便就告诉大人的能力。合格标准:宝宝可以初步控制大小便,同时在便便前会有意识,并告诉大人。如厕结束后,自己会拉裤子。
小建议:如果宝宝在如厕训练中失败,千万不要责怪,宝宝太小,“意外”免不了,一旦意外发生,你最好冷静地、替宝宝擦洗干净,努力将“意外”最小化。
训练4——学会独立入睡
在幼儿园吃完午饭就要睡一会,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许多宝宝在家里往往要大人抱着、哄着才能入睡,因此宝宝入托后会不适应,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所以入托之前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训练方法:首先父母要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等宝宝进屋上床了,父母不要立即离开,可以坐在门口,让宝宝觉得你并没有离他而去,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如果宝宝在床上玩闹不肯睡觉,父母应平心静气地告诉他,这个时候只能在床上睡觉,不能再做别的事情了,千万不要大声嚷嚷或者训斥孩子。合格标准:宝宝在熄灯之后可以独自安静入睡。
小建议:如果宝宝的哭闹让你心软,破例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等待你的,将是每个夜晚的“睡前战争”。所以有的时候父母需要一点“铁石心肠”。
训练5——自己穿脱衣服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理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多数宝宝脱衣服睡觉没有问题,可穿起衣服就笑料百出:穿错鞋、穿错裤子、穿反了、漏系了一个扣子„„
训练方法: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比较容易穿脱的衣服,并告诉宝宝穿脱衣服的顺序,让宝宝模仿你,然后自己尝试。另外,宝宝鞋子的大小也要合适,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掌握系鞋带的技巧,那么不妨先给宝宝换上有搭扣的鞋子,方便宝宝刚入托时自己穿脱。合格标准:不要求速度,但能准确地将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好,不依靠大人的帮忙。
小建议:对于年龄小的宝宝,父母可以适当地为他多准备几套衣裤,以便宝宝拉拉尿、呕吐时更换。
训练6——自己盥洗
宝宝喜欢玩,常常把自己的小手小脸弄得很脏,如果自己不会简单的盥洗,就只能做“小邋遢”了。
训练方法:宝宝喜欢玩水,常常把洗手当作玩水,父母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游戏中教宝宝学会洗手洗脸。当然在这之前,妈妈需要把盥洗的程序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帮助宝宝记忆。
合格标准:宝宝可以按照盥洗的顺序收取盥洗用具,并完成洗漱。小建议:在开始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与宝宝同步进行,加入宝宝的“玩水”游戏中,亲子娱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宝宝多个学习模仿的榜样。
训练7——表达自己
老师要照看这么多小朋友,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揣测宝宝心思,宝宝饿了,渴了,要上厕所了,等等,所以要教导孩子学会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愿。
训练方法:平时可有意识地让宝宝做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告诉宝宝,当自己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就要大声向老师说出来,特别是当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来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合格标准:宝宝会主动向你“汇报”生活上的一些需要、趣事。小建议:并不一定要等到宝宝不舒服了才要跟大人汇报,平时宝宝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与你沟通,“今天宝宝玩了什么游戏?”“午饭,奶奶做什么给你吃了?”“为什么哭鼻子啊?”良好的自我表达就是在平时的亲子沟通间培养的。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入园焦虑期?
(一)宝宝入了园 爸妈不能闲 快3岁的小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忧心忡忡。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 第一、切勿给孩子消极暗示
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无意中会对孩子这样说:“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去了。”殊不知,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专家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哭闹期。第二、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第三,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宝宝入园后的教育技巧。第四、要学会“狠心”
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第五、新生入园宜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
(二)新入园宝宝的两种不适应情况
一是怕见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第二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易生病。针对这两种情况,家园应密切配合 帮助宝宝渡难关。经验一:让孩子了解“现实”
可欣妈妈:我的方法简单极了。第一是从来不跟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有损幼儿园形象的话。第二是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所以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和小朋友陪你玩。幼儿园是肯定要去的,任何的哭闹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如果你在幼儿园表现好,妈妈就奖励你。
我女儿是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最初入园的一个星期有点吵,后来就好了,也偶尔碰上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态度是没商量的!所以她也就没办法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挺重要,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是由家里的老人带,那么在最初入园的一段时间,做父母的一定要亲自接送孩子,如果时间允许,在接孩子时,要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经验二:与老师一起帮助宝宝渡过难关
涛涛妈妈:我的宝宝入园时两岁多一点,是班里比较小的。虽然入园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工作,但宝宝入园哭闹还是没能避免。时间挺长的,虽然从原来的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哭发展到进教室门前哭,但很让我们心烦。打骂、教育都没什么效果。最后我拍了些工作中的照片,剪了个红心带到幼儿园交给老师。每当宝宝哭的时候,老师就会拿出照片给宝宝看并告诉他妈妈的心是和你在一起的,效果倒是不错。经验三: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凡凡妈妈:为了让孩子愉快地走进幼儿园,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向儿子灌输:小朋友都应该上幼儿园。玩耍中遇到邻居家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忘不了夸奖几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为了引起孩子兴趣,一次次地带孩子到幼儿园“体验生活”,当孩子玩在兴头时,我就抱上他回家,并保证下回还来玩。仅仅让孩子有了愿望当然不够,还要告诉他“实情”。我反复地向儿子说明“宝宝上了幼儿园就要自己吃饭。妈妈上班,凡凡自己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凡凡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觉,妈妈下班后才去接宝宝。”„„ 结果开学后,第一天放学我去接他,老师介绍说,他是自己吃的饭,有事知道跟老师说,就是午睡时哭了一下。我忙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吧,明天睡觉时也不哭,对吗”儿子认真地点点头。如今儿子入园都一个多月了,每天都高高兴兴地离家,还主动向老师问好。„„儿子4次入园磨难记。
经验四: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
文文妈妈:女儿两岁半时,我们把她送进了一所一级幼儿园,说实话,送孩子去幼儿园时,我的确有一些担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过一过集体生活,多学一些知识,我更希望她在幼儿园生活快乐。每天早上,老师都在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主动先与孩子打招呼问好。对一些不肯与父母告别而哭闹的孩子,老师就一个个抱起来安慰,“宝宝乖、宝宝亲”地哄着劝着。我女儿就是其中的一个。
女儿上的是小小班,班里共配备了3个老师,两个管教学,一个管生活。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还担心她的大小便问题,怕她不敢对老师说,专门在家训练了几天。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这一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儿天天在幼儿园大便,却从未弄脏过衣裤。女儿每天回家我都要问她:“今天在幼儿园高兴不高兴?”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兴!”其实不用问也能看出来,她每天回家后总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师教的童谣,玩老师教的游戏。我问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好不好?”女儿说:“好!”我问她怎么好,她想了想说:“老师像妈妈。”把孩子交给像妈妈的老师,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三)回家路上,和孩子聊什么?
宝宝,告诉妈妈想妈妈了吗?今天哭没哭啊? 宝宝,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训你啊? 宝宝,今天学什么了?老师教什么了?
幼儿园放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的这样一番问话。或许,您很在意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和睡眠。或许,您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受委屈。或许,您很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本领。也或许,您急匆匆拉着孩子的手往家赶,根本无暇顾及他对幼儿园以外的这个世界好奇而欣喜的眼神。
那么,请您放慢脚步,放宽心态,放远眼光,原来,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我们可以有这么多发现,有这么多收获„„ 经验一:宝宝:郭元杰
爸爸: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让孩子通过观察路上各类汽车的外观来判断车的种类和名称。有的车外观近似,我会让孩子通过观察车前灯的形状(比如索纳塔前车灯为圆型、伊兰特前车灯为长条型)进行区分。只有通过细微的观察才能让孩子初步了解两个事物之间是如何区别开来的。孩子对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撒水车、扫地车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就会对她讲这些车的功能和用途。
有时候在路上我还教孩子识别车牌上的数字、字母,锻炼她识别的能力与速度,培养她的记忆力。比如我说一个车型及车牌上的数字、字母后,让她也说一个,就像比赛一样,有时候我故意说得没她快,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有时候我也教孩子背唐诗,简单的加减法,认识路边商店牌子上的汉字。教她背唐诗的时候,我念一句,她念一句,有时她也会抢着全背下来,很有意思。对于加减法,我会利用路边现有的实物情景增加她对数字的兴趣,比如我让她观察一只黑狗几条腿,再加一只白狗几条腿等等。
通过每天接孩子在路上的日积月累,孩子对车辆的种类、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相关数字及一些字母,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还记住了部分唐诗与汉字,进步真是不小!我觉得这回家的路上就像一个生动的大课堂,作为家长应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循序渐进地多了解一些我们身边的事物,多掌握一些生活中相关的知识,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经验二:宝宝:杨亦辰
爸爸: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在客观上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较过去相对少一些了。再加上我们的工作也很忙,家务事也多,所以和孩子的交流就显得更珍贵。作为父母,我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和他分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如接他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由于我们家离幼儿园较远,路上的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这段路程相对比较封闭,干扰比较少,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所以这段时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
像所有的小男孩一样,我的小孩对汽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和回家的路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车,这也成为很多问题的来源。“为什么汽车比自行车开得快?”“汽车的发动机在什么地方呢?”“汽车的轮胎坏了怎么办呢?”“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有多少钱才可以买汽车呀?”
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有时能答出来,有时却说不确切,我就如实地告诉孩子,并且和他一起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面对孩子不停的提问,我有时也会因为急匆匆往家赶而忽略他,厌烦他,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能够控制自己,让自己耐心地倾听,鼓励他,赞赏他。城里的交通非常拥堵,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我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孩子遵守社会秩序的好机会。让孩子记住红灯停、绿灯行,即使没车也要等到绿灯指示,带着孩子走人行横道,走过街天桥,遇到不对的行为就给孩子指出来,让他明确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绝对不允许的。而且还要引导孩子懂得谦让别人,不要和别人拥挤、争抢。在回家的这段路上,遇到的都是细碎平常的事情,但只要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他就能从中慢慢体会出人生的道理。经验三:宝宝:赵熙宝
爸爸:我们家熙宝不到3岁就上了幼儿园,第一年在幼儿园托班,每天接送。后来升到幼儿园本部的小班,便开始寄宿,按幼儿园规定每周接送两次。
一周接两次,我们自然是很想念女儿的。她每次快快乐乐地扑向我的怀抱,都会亲亲我,然后说:“爸爸我好想你!”我特别受感动。我总是会迫不及待地问问她在幼儿园吃的什么饭、睡得好不好、老师有没有表扬她、学到了什么好听的故事之类的话题。熙宝一般也很乐意回答这些问题,好多时候都是她自己主动说起幼儿园的故事。比如她说今天在幼儿园吃了菜菜,我就问她吃了什么菜菜,她回答说吃了萝卜,那我就再问她萝卜是什么颜色,是甜的还是咸的,小兔子吃不吃萝卜等等,这样一问一答,不仅让我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情况,而且还锻炼了她的记忆、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比如,熙宝说在幼儿园学了新歌,我就鼓励她唱出来,唱了以后就夸奖她唱得好。当然,熙宝也有不太积极的时候,对我的提问不大感兴趣,我想可能和她当时的情绪有关系。当她遇到某个情境的时候,或者心情好的时候,她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告诉我。
由于回家路上正值下班高峰期,堵车比较厉害,每次在路上要花费一个多钟头。我总是设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和熙宝进行交流,增进感情。从幼儿园到家这条路线几乎涵盖了熙宝的全部生活天地,我应该努力让这一时空带给孩子更多欢乐。
我有时也会鼓励她在路上注意观察。比如问她前面的路口现在是红灯还是绿灯,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旁边是什么牌子的车,自行车和汽车各有几个轮子等等,顺便还会提醒她走路要注意安全之类。总之,马路上的形形色色都可以成为话题,都是教育的素材,都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源泉。
有一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哼出了很好听的小调:二环路啊车车堵,爸爸开车好辛苦。那一刻我很激动,因为马路课堂开始出成果啦!经验四:宝宝:吴绍同
爸爸:我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注意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比如说从幼儿园接他回家的这段路上,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在这些看似琐碎或平常的事情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可以给孩子、给我们自己许多深刻的启发。
一天孩子的妈妈外出时忘了带钥匙,我在接儿子回家的路上跟他说了这件事,他马上叫道:“那怎么办啊!妈妈回不了家了!” 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那没办法,谁让她不带钥匙的。”谁知同同立即反驳我:“爸爸,你不能这样说,妈妈现在该多着急啊!”同同激动的语气和表情让我很震惊,他一定认为他的妈妈正面临着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不能回家。我想一个孩子能够如此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或困难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应该把握这瞬间的机会引导他。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他更多的感受:“对啊,要是妈妈饿了或者渴了怎么办啊?”“我们赶快回家!”同同自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我又进一步将同同的这种关爱意识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比如我告诉他,班里的小朋友都会遇到困难,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们。最后,我和同同还一起做了总结,提醒自己也提醒同同,不要丢三落四,自己的东西一定要自己准备好。通过这么一件在回家路上发生的小事,同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要经过什刹海,无论春夏秋冬这里总有人游泳。一次在看到有人冬泳时,同同诧异地问我那些游泳的人冷不冷。我便乘机告诉他这些人喜欢游泳,而且游泳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即使天气很冷也要坚持,这些人都很棒。同同很佩服这些游泳的人,每次都会停下来看一看,我想这“路边的风景”大概也会鼓舞同同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吧。
有时我们还会在路上做游戏,比如他在幼儿园学会了“拔根”的游戏,就是两人用杨树叶子的茎相互拔扯,看谁的不断、结实。于是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在路上玩了起来。看着他美滋滋地满地寻找树叶的样子,无论输赢都欢快地大笑的样子,我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很多家长一致认为:放学回家的路是一个大课堂,不仅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增进了亲子感情,也缓解了孩子在园的焦虑。
三、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和生活? 总体原则:观念认同,行为一致。
(一)、积极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要孩子学会多少儿歌、多少故事、会识多少个字,会做多少加减法。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话,那你可能会对幼儿园失望的。因为,幼儿园教育和其他阶段的教育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它更侧重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愿望,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上课”,在幼儿园里被称为集体教育活动,其实,幼儿在幼儿园里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里具体学些什么,可能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几个方面。先来说一下生活活动,它主要包括睡眠、饮食、盥洗等内容,老师通过生活管理,保障了对幼儿食品供给、休息、活动场所提供、生活设施用品服务等物质条件;保证幼儿均衡营养、良好睡眠、安全卫生防护等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生活活动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教给幼儿什么时候洗手,如何洗手;午睡时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影响别人,脱下的衣服要自己学着折叠并摆放整齐,起床后在老师帮助下折好被子,整理床铺;吃饭时要求幼儿不挑不捡,自己吃完。饭后能自己收拾餐具,并漱口用毛巾擦嘴。所有这些,多按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作精心安排,从而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能力的提高。
此外,幼儿在园生活中还有一些非常简单的劳动。如收拾小型玩具、摆放桌椅、管理自然角,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初步的劳动习惯和技能,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而且,他们在完成任务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二)、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不大关心孩子的性格行为养成,这很不全面,也是很危险的。3-6岁的孩子,正是性格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生看老”,就是指孩子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将影响其一生。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要把孩子的“性格行为养成”作为了解的核心,积极观察和思考孩子在性格行为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在家的表现要认真归纳,找出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性格行为的不一致的地方,积极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清楚,采取一致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学习方面,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会学习,不要只关心学到了什么。中国古代有一条伟大的教育智慧,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卢勤老师把这个说法现代化了:是把财富留给孩子还是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前一个“财富”是指金钱和物质,后一个“财富”是指创造金钱和物质的能力。在当代社会里,绝大部分家长都忙着“把财富留给孩子”,只有少数的家长懂得“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无论孩子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家长都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以下四条上:
1、自理能力与劳动热情;
2、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
3、创造能力与共同分享;
4、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这四对是八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不要偏废。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这个意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基础,基础阶段就必须全面,所以,现在不要看重孩子的知识性技能型发展。把身体和品格的基础打牢了,孩子才会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后劲。
(三)、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性,避免反弹
宝贝在家在园不一样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孩子根据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宝贝良好的行为方式需要在各种场合进行到底,如果在一个场合是一套行为方式,在另一场合是另一套行为方式,就不容易让宝贝的行为方式内化成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甚至形成双面人,从小就产生了人格分裂,这对孩子的成长就为不利,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时一个样,在幼儿园是另一个样子。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自己吃饭、穿衣服都会,甚至能够帮助老师做事,可是一到了家里,就变了样,什么都要大人帮他做,饭不好好吃,路不好好走。多数这样的孩子,原本在家里就娇生惯养,一放学,家长关心的不得了,似乎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家长继续娇惯孩子。很多幼儿老师反映,她们在幼儿园里辛辛苦苦给孩子建立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不知不觉全给抵消了,甚至给了孩子很负面的教育。老师们担心,这样长期下去,孩子的性情会被扭曲。
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保持高度一致。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原来在生活和性情方面的不足,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了进步,家长要及时跟进。比如孩子到了家里要妈妈喂饭,大人千万不能迁就,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阿姨说宝宝在幼儿园里会自己吃饭,还和小朋友比着吃,妈妈听了很高兴,宝宝真是不简单!今天阿姨还说,宝宝到了家里一定会自己吃饭呢。阿姨还说,明天到了幼儿园,谁在家里会自己吃饭,阿姨要好好地表扬他呢。第二天,到了幼儿园,一见老师,妈妈就要大声告诉老师,我们宝宝在家会自己吃饭啦!宝宝还喂妈妈饭呢。
其它的种种不足,例如穿衣、走路、哭闹、耍性子、随便吃零食等,都可以这样处理,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无所谓。有的孩子正好跟上面的例子相反,在家表现良好,在幼儿园里恨闹腾。家长要跟幼儿园老师充分交流,家庭成员也要相互交流,列出一个清单,全面盘点宝贝在家在园的不同表现。例如,在生活方面,可以从吃饭、喝水、睡觉、入厕、穿衣、洗手、漱口等各个环节,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宝贝在家在园的行为方式,和幼儿园一道,寻求解决的方法。
四、家长如何处理家园关系和矛盾?
(一)、如何选择幼儿园?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个是让孩子接受教育,一个是减轻家长的工作生活压力。但是,在如何选择幼儿园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很茫然,多数是以就近和方便接送为原则,这没什么不对。但是,孩子在幼儿园里要生活和学习三年,就必须考虑你对幼儿园的要求了,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三迁其家,是因为社会搬不动,只能自己搬家,选择好的社会环境。那么,家长该如何选择幼儿园呢?
就近入园,是要考虑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不得不舍近求远,但不能太远。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很重要,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教师是不是师范科班出身?教学经验是长还是短?家长选择幼儿园实际上就是选择老师,所以,要把考察幼儿园的重点放在老师身上。家长在考察幼儿园的老师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幼儿园是否有教师资格和能力的介绍,看看全体老师精神面貌;二是找老师老聊一聊,看看老师的谈吐和举止,是不是有亲和力;三是跟其他家长聊一聊,从侧面问一问老师的情况。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一下幼儿园的管理水平,真正的管理水平不是一下可以看出来的,至少,幼儿园的健康、卫生、安全规程要询问清楚。当然,幼儿园是否有办学许可证必须看看,没有许可证的尽量不要选择它。
还有一些选择误区,家长必须改变。一个是看中知识教育,一看这家幼儿园开列了好多特色课程,就认为幼儿园好;二是简单地看学费高低,认为学费高的就一定好;三是一味地追求高档,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二)、摆正幼儿、家长、幼儿园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幼儿进入到幼儿园里,即出现了两方六角关系,两方是家烃和幼儿园,六角关系是:亲子关系、幼儿园和幼儿的关系、师生关系、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幼儿园和教师的关系。这些关系的实质有两点:第一是教育,第二是监护。因此,它们不是买卖关系,也不是服务关系。
幼儿园是国家批准的专门的教育机构,专门实施对3-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和监护。近些年来,由于一部分人错误地鼓吹“教育产业化”,少数幼儿园也确实存在教育商业化的行为,把办幼儿园作为赚钱的途经,这是不正确的。大部分幼儿园还是坚持依法办学,依据教育规律办学的。因此,作为幼儿园,应该把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正确的教育和安全的监护放在首位,这体现在幼儿园和老师的师德、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上,并以此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尊敬。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教养和监护负有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首先是尊师重教,其次是协助幼儿园和老师做好孩子在园期间的教育和监护工作。尊师重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尊重老师,尊重教育机构,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三)、家长不要干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有一个说法,一直很流行,这个说法是:幼儿园应该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个口号的背后,是利用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落后,肆意更改国家的教育法规,违背幼儿教育的规律,大行教育商业化之道。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有详细的教育纲要,以保证幼儿阶段教育的正确方向、方法和方式。最近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纲领,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的参照。
上述说法,折射出来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念的盲区和误区。很多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认为上学就是识文断字,忽视了人格培养。家长仅凭自己对教育的感性认识去选择幼儿园,认为孩子识字越多,幼儿园就应越好,这严重地干扰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迫使一些对幼儿教育认识不充分的幼儿园不得不去迎合家长,甚至去讨好家长。此风一开,导致整个幼儿教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竞争之风弥漫开来,最终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局面,导致孩子不堪重负,身心受严重的摧残。
幼儿教育,特别是民办的幼儿教育,出现此种状态,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在这里呼吁家长朋友们,不要干扰幼儿园的教育!如果家长要监视幼儿园的教育,只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幼儿园是否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去实施教育。
(四)、如何对待和处理孩子成长中的小挫折?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出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圈养”,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十分普遍。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原因,又有家长的原因。所谓社会原因,则是源于80年代起的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强制“一孩化”,导致“独生子女”现象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无论是在观念还是方法上,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生怕孩子发生任何闪失,从而后继无人,从对孩子得无微不至的照顾发展到溺爱和惯养。爱和惯养,导致了孩子“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任性,成为了80后、90后、00后几代人的性格特征。任性,也成为了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发生交际冲突的根源。由于溺爱和任性,家长便与幼儿园和学校产生了种种安全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幼儿园和学校无力承担责任。幼儿园和学校为了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不得不要求老师看紧孩子,不允许孩子自由活动,更不允许孩子单独活动,因此,绝大部分幼儿园和学校,从相继取消集体郊游、祭扫公墓、看电影,发展到紧闭校园大门、取消孩子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学校甚至要求课间十分钟学生除去厕所外不得走出教室。这就是所谓的“圈养”。
“圈养”在家庭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经济畸形发展的原因,社会生存状态日益恶化,年轻的家长不得不抛家别子,忙于生计,将孩子交给老人教养,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的产生——隔代教育。原则上讲,祖父母并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或第一监护人。此外,由于隔代只能疼孩子无力管孩子,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膨胀,任性,成为了家庭教育中的最大难题。由于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由于孩子任性的原因,祖父母们也不得不无意识地对孩子实施“圈养”,这个不能摸,那个不能碰,孩子掉了一根汗毛都心疼,更不用说磕伤和摔伤了。由于年轻一代价值观的西化,文化冲突加上经济矛盾,家庭关系变得十分脆弱,家庭矛盾也呈现出多元化。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爷爷不堪家庭关系严重扭曲的压力,把孙女从楼上丢下去,然后自己跳楼自杀!
由于圈养,孩子失去很多快乐的时光,也失去健康成长的最佳时机,失去了必要的生存能力段练的机会。大家都知道,放养的家鸡优于饲养场里菜鸡,就是因为放养是小动物健康发育的必要方式。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的。以上说的是家园关系的社会背景。
在家园矛盾中,处在首位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发生的轻微创伤,如皮肤擦伤、碰伤、磕磕碰碰、孩子间的抓伤,等等。这是时常发生的,几乎每个幼儿园和家庭都遇到过。那么,从家长的角度,该如何对待和处理此类问题呢?
其实,无论是在家还在幼儿园学校,孩子发生轻微的创伤都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小挫折。试想,如果爸爸带孩子出去玩耍,孩子不小心摔伤了,作为妈妈,你会如何对待呢?你会跟丈夫没完没了么?反之亦然。
一旦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发生了轻微的创伤,建议家长:
1、及时治疗孩子的伤疼。一般来讲,幼儿园和老师都会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创伤,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在家长给孩子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要随意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因为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有可能对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不要使这一事情上升为事故。
2、冷静地看待和处理。很多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往往不够冷静,也不够理智,跟幼儿园和老师大吵大闹。这是不对的,第一,吵闹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毕竟创伤是老师和园方都不愿意发生的;第二、吵闹对孩子的影响不利,会使得孩子的耐挫能力受到破坏。
3、后果处理。第一、首先应该利用这个事情加强对孩子的自我安全教育,但不要以减弱孩子的耐挫力为代价。第二、关于治疗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家长应本着协商的原则来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如果是孩子间的抓伤、推伤等,应由肇事孩子的家长承担治疗费用,家长切记,不要因为这个费用伤害了两个孩子的感情,更不必伤害两个家庭的感情。(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弄伤的,包括孩子在参与教育活动中的不慎创伤,其费用理应有家长自己负担。(3)如果是老师无意间造成孩子创伤的,理应由幼儿园和老师负担治疗费用。(3)如果有确凿证据说明是老师故意造成孩子创伤的,首先建议幼儿园停止老师的工作,并负担医疗费用,情节严重的,建议家长依法处理。
4、防止矛盾升级。有两个小男孩打过一次架,其中一个小男孩的姥姥、父母轮流找另一个小男孩的姥姥姥爷说道。这件事经过幼儿园调解,第二个男孩的家长也道过歉了,可是,找事的那家还是没完没了、不依不饶,在幼儿园门口一看到就说道说道,搞得第二家无法忍受。终于,两家为了孩子之间的正常的打闹,大打出手,导致一死一伤。这件事的教训是深刻的。孩子之间打闹,甚至因为打闹弄出点皮肉之伤,是很正常的,这是成长之痛。建议家长,一定要清楚这一点,孩子之间的打闹不必论说谁对谁错,各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凡事适可而止。
(五)、如何对待和处理意外事故?
关于“事故”界定,应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处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的法律依据。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家长和校方都应积极应对,联合起来,将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先应及时实施正确的救治为前提,待伤情稳定后,会同幼儿园、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确定事故的责任该由谁来负责。事故责任确定后,才是医疗费用和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在未确定事故责任之前,医疗费可由家长和校方共同垫付。
家长在处理此类事件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和克制,坚持依法处理。吵闹或者过激行为都会事件复杂化,甚至可能会导致家长违法的事件发生,这对处理原事故是不利的。某县城幼儿园,家长在等候孩子放学。接孩子的时间一到,一姓陈的男孩跑出教室去爬树(小树),该园一老师的孩子也去爬树。老师的孩子不小心摔下来了,碰倒了陈姓孩子,孩子哭起来。老师听到哭声,来到孩子身边,询问情况,老师的孩子说:我不小心碰到了他,扶他起来了,还和他说了对不起。老师问陈姓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有没有摔疼,孩子说没有。在教育了自己孩子后,老师就牵陈姓的小孩进教室了。正在这时陈**来接小孩,听到小孩哭了,马上去骂老师的小孩,后该老师向她解释事情的经过,说孩子没什么事。临走时,陈**的孩子还大声和老师说再见。放学后,该老师接到陈**先生黄**的电话,在电话中,此先生破口大骂,说老师母子俩合起来打了他孩子,用尽了侮辱的词语,后威胁说,他是坐办公室的,一个幼儿园的老师算什么,他只要一个电话就可让老师下岗,还说,下午去幼儿园的是他老婆、哥哥等,要是他,就打死该老师母子俩,叫老师要小心。第二天,陈**和其母亲又到了幼儿园,说昨天来只是为了解事情,且为其先生昨晚的言行表示道歉。同时,昨日来接孩子的其他家长也向其证实了该老师没有打她孩子,然后陈**又叫出大班一女生说事情经过,再次证明了老师并没有打孩子,大班女生的表述同陈的小孩表述相符。陈**的母亲在了解事情真像后,说她相信老师,叫老师这事不要放在心上,她也曾告诫其女婿不要那样。
不料第三天,陈**黄**带领一帮人来围攻幼儿园,要求园方必须就此事给他们一个说法,大吵大闹,导致幼儿园无法上课。幼儿园迫不得已,叫来警察和当地的领导。警察经过了解,对肇事家长进行了训诫。警察告诫肇事家长,如再闹事,将以治安罪论处。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而家长的自我中心主义,导致事件上升为一个治安案件。
(六)、家长委员会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幼儿园和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于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规定:
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
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参与教育工作。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发挥家长自我教育的优势,交流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沟通学校与家庭。向家长通报学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准备采取的重要举措,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及时反映家长的意愿,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家长委员会”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平台,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反映自己对幼儿园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调解家园矛盾。没有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幼儿园,家长应积极敦促幼儿园依照规定及时组建。
五、幼儿身心发育量表
(一)、三周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体重:13.49—14.04千克;身高:93.95—95.05厘米; 头围:48.2—49.2厘米;胸围:49.55—50.6厘米。
动作发育:各项运动能力都有发展,能非常利索地跑步,还能用单脚跳着走。宝宝不需要集中过多精力在走路、站立、跑步或跳跃上,而是更乐意学习怎样踮着一个脚尖走路,并努力保持静止状态,宝宝可以单脚站立保持平衡。部分宝宝现在开始学习用剪刀,可以用手剪开纸张了。宝宝还能把馒头或面包一分为二。36个月宝宝的运动能力非常强,由于运动量大,宝宝的肌肉非常结实有弹性。现在宝宝已经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并会拍球、抓球和滚球,但是仍难以接住球。能摆弄一些大纽扣、按扣和拉链。
语言发育:已经能背诵许多儿歌了,并能用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图。宝宝的提问更全面了,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常让你疲于应付。宝宝从2岁多爱问“为什么?”,现在发展到进一步提出“是什么?”“在哪儿?”“怎么样?”等更深的问题,这说明宝宝的求知欲更加强烈。
心理发育:一些宝宝热衷于玩过家家的游戏,宝宝的注意力已经能集中一段时间,这时他已经能参与一些复杂的社会交往,做一些类似捉迷藏或老鹰捉小鸡等需要与人合作的游戏。常能触类旁通,比如说到熊猫,宝宝会联想到熊猫是国宝,它的食物是竹子,在动物园曾经看到过等等。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将各种用途不同的物品分类,但还局限在按物品的用途来分,比如吃、穿、用、玩等。有些宝宝已经能自己洗脸洗脚。在吃饭时宝宝还会积极地为大家发筷子,还能端一些凉菜。宝宝还可以画四方形,并能封上口,但四个角都比较钝。节奏感强的音乐及诗歌听起来特别生动,宝宝的兴趣也非常大。35个月宝宝已经会自己穿衬衫,双手已经能合作系扣子,并可以分清左右。吃饭时宝宝已经会摆饭桌
了,他能帮着擦千净桌子,并放上几个人用的碗筷。宝宝也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可以完整地画出人的身体结构,虽然比例不协调,但是基本的位置宝宝已经找准了。
(二)、三岁4个月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1.9—19.1公斤; 身高:89.8—105.7厘米; 女孩:体重:11.6—19.0公斤;身高:89.0—104.3厘米。动作发育:宝宝能学会模仿操,动作能跟上节拍,并能基本到位。会自己喝水、吃饭,正确用勺,不掉或少掉饭粒,认识自己的标记。懂得了基本的游戏、学习的规则。
心理发育:知道危险的地方不能去,危险的物品不能摸。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愿意用多种器官去感知环境和现象。初步学习饲养小动物和养殖花卉。情绪稳定,爱老师和小朋友,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能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并能分辨数的多少。
语言发育: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胆用语言表现出来。宝宝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会说出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或者记住任何一方的电话号码。会说出认识的小朋友的姓名,或者会说出自己家的地址和门牌号,个别宝宝还能说出自己的生日。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从34个月起大多数最迟40个月会切分圆饼给2个小朋友,从40个月开始,多数宝宝48个月最迟54个月会切分给4个小朋友。两岁的宝宝就能拼4—6块图,或添上2部分,最迟54个月。拼8块的图始于30个月,多数52个月会,最迟64个月。取决于是否学过,家中玩过拼图游戏用具的宝宝3岁内就能拼20—30块大型拼图。重点培养宝宝能按顺序脱衣服摆放整齐,早晨按顺序穿上,多数宝宝夏天能自理但到冬天困难大些,尽量利用拉锁或粘扣减少解结的麻烦。
(三)、3岁8个月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2.4—19.9公斤;身高:92.1—108.7厘米; 女孩:体重:12.1—19.8公斤;身高:91.3—107.1厘米。
动作发育:这时宝宝能自然协调的行走、跑、跳,基本能掌 握钻、爬、攀登的动作。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会正确的漱口和擦嘴。初步学会自己洗手,刷牙,能正确的用毛巾擦手。
心理发育:知道在上下楼梯时不能拥挤。能掌握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来进行分类。能感知出天气、季节的明显特征。能认识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的性别。能正确的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语言发育:能完整的说出话,并能听懂指令。宝宝都会背儿歌和唐诗,喜欢集体背诵,感受到集体的快乐。有些宝宝在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也学习用英语背诵儿歌。
建议:这个阶段家长要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培养宝宝的听分辨能力,特别注意宝宝的眼睛的保养,注意宝宝是否有斜视,一旦去眼科检查双眼屈光不正等情况,应当及时矫治,因为在4岁之前效果会更好。斜视和双眼屈光不正差别过大时,有一眼的成像会被视网膜废弃不用,使不用的眼睛成为弱视。长期只用一眼视物就会失去立体感和距离感。在12岁之前如果不矫治,宝宝长大之后就会因弱视而不能胜任许多工作,从而限制宝宝择业。
(四)、四周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2.9—20.8公斤;身高:94.4一111.5厘米; 女孩:体重:12.6—20.7公斤;身高:93.5—109.7厘米。
动作发育:宝宝会投掷,能抛接球,能玩大型的器械。能一页一页的翻书,自己看出故事的大概内容。能单足跳,临摹正方形,会剪图片,能跳远,走独木桥,欣赏绝技表演及粗略的手势表示,会扣衣服纽扣,区分前后面。
心理发育:宝宝懂得不将异物放入自己的口、鼻、耳中。愿意用线条、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愿意自己动手去探索,感知自然。能自己如厕,养成了大小便的好习惯。能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能独立按时睡觉。在室外为别人做一些小事情;能发现相同点;概念开始形成;提出问题最多,最爱探索;开始按顺序思考问题,与人友好相处;能做粗略的比较;画人包括头、两个肢体,还可能有双眼;喜欢新的活动,不喜欢重复熟悉的活动;按图画及文字表演;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能正确区分上下、前后、里外。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如:早晨、晚上等。宝宝对事实与虚构不能很好区分、会闲谈,在外面很能讲家里的事。有一个能基本上支持他的想法和行动的想象中的伙伴。还能与比他年龄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平时主要玩有想象力的游戏。在体力及语言方面表现出有侵犯性、自私、不耐烦、骄傲、霸道、武断。用双关语、说笑话、扮小丑来吸引别人注意。会讲长的故事。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相对依赖自己。会对自己和别人做表面评价。
(五)、四岁半宝宝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3.7—22.1公斤;身高:97.7—115.5厘米; 女孩:体重:13.2—21.9公斤;身高:96.7—113.5厘米。
动作发育:能按照节奏做操,动作精细;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平衡。会使用运动器具,愿意尝试新的玩法。能独立进餐,会使筷子,能分发餐具;能自己正确的盥洗。
心理发育: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和求救。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爱观察。懂得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懂得分享和谦让。对自己应做的事所需的督促比以前减少;想象较以前差,对真实细节的事情感兴趣;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真相;开始理解“昨天”的含义;能先思考然后把图画在纸上;提问比以前减少,但提出的问题较有意义。
语言发育:有2000个以上的词汇;能重复10个或10个以上音节的句子;至少能说出4种颜色;要求对一些事作出定义;能说出一星期有几天;能判断两件物品中哪件重;会数1—10做5之内的加法。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说谎,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感米趣,如舅舅是老师的兄弟;喜欢与别人交往和上幼儿园的机会;不喜欢完不成任务,喜欢完成他开始做的事情;继续玩前一天的游戏;在游戏中扮演熟悉的真实人物;可靠、顺从、过于自信,在家中可帮助做事,甚至照顾他人;如果迷路而不能回家,能保持平静,说出姓名、地址;开始懂礼貌、大方、友好;与想象中的伙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具有自信、相信别人。
(六)、五周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4.4—23.5公斤;身高:100.7—119.1厘米; 女孩:体重:13.8—23.2公斤;身高:99.5—117.2厘米。
动作发育:能动作协调的做出走、跑、跳、投、平衡、钻、爬、攀登的动作。能手眼协调的进行建构、拼插游戏。会整理自己的床和物品。
心理发育:知道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懂得爱护自己。能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有尝试做科学小实验的愿望。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逻辑性,喜欢朗诵和讲述。能对自己的情绪有初步控制力。
语言发育:能运用礼貌用语,友好与人相处。宝宝有推理和想象能力会补充句子。宝宝能讲故事带表情,能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人讲话,演节目时带表情,有感染力。有的孩子太内向或者害羞,常常不敢同客人讲话,可以加强锻炼。
建议:这个阶段宝宝有的不会用剪刀,这是家庭过度保护的结果,用剪刀是一种技巧,要求5岁宝宝不但会剪,还要会贴,并且贴得平整。只要家长坚持让宝宝练习就一定能学会。解系鞋带是5岁宝宝必须学习的内容,因为上学后要穿系鞋带的运动鞋上体育课,一定要自己会解和系上。有些女孩在54个月时已能系结,多数要在68个月时才学会。宝宝不但能会系活结,还要会解系死了的结,否则一旦系死了就无法穿脱运动鞋。
(七)、五岁半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5.2—25.0公斤;身高:103.6—122.6厘米; 女孩:体重:14.4—24.6公斤;身高:102.2—120.9厘米。
动作发育:宝宝能整齐有力地做操,能听指令变换队形。能手眼协调的进行各种精细动作。爱思考、爱提问,愿意动手操作。身体平衡及控制有所改善,但仍有轻度的手脚不灵活,粗心及不安静;喜欢做大量体力活动的游戏;能熟练的用蜡笔、铅笔、剪刀。
语言发育:能区分早晨和下午;知道一年四季的名称;死亡的概念已经形成;喜欢参加具有幻想的游戏活动或其他非常动人的事情;理解左和右;有2500字的词汇;能写字母和数字;以
1、5、10来计数。
心理发育:宝宝知道保持服装的整洁,能随气温增减衣物。能观察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能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听别人读或讲故事;常见有紧张性行为,咬指甲;略加帮助就能洗澡;游戏时不能输;会聊天、指挥、打架;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认识了常见的安全标志。学会数的分解和组成,会加减运算。能进行续编、创编故事,并能完整的讲述。能有合作意识,愿意主动与人交往。5岁的宝宝能按时作息,能管理自己的东西。家长要锻
炼宝宝的时间观念,先从一天开始。培养宝宝对立体事物有认识,让宝宝学习如何用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平时在家中帮助大人穿针,锻炼宝宝的专注力。
(八)、六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6.0—26.6公斤;身高:106.4—125.8厘米; 女孩:体重:15.0—26.2公斤;身高:104.8—124.5厘米。
动作发育:宝宝能灵活、协调、快速的进行体育活动。能做简单的家务,爱清洁,讲卫生。还会用折纸玩具,5岁半以后会折狗和双船等简单玩具,5岁半和6岁会用纸折衣服和裤子。
心理发育: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创造性活动。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及功 能。会运用多种材料工具来进行表现。初步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
语言发育:宝宝善于解词,语言能力很好,尤其是听力理解良好。经常注意听故事或听大人讲话会发现许多词组,有的宝宝当时会问这些词的意思,经过积累就有一定的解词能力。宝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话将词解释清楚。6岁宝宝已经懂得一些抽象的词汇如领导、尊重等。
建议:这个阶段的宝宝集中注意时间比5岁时间长,可以注意15分钟,能抑制自己不被外面声音打扰。可以进入系统的学校进行教育。有很多宝宝在六岁时长出“六龄牙”既第一颗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左右上下共四颗,负担主要咀嚼功能。它萌出最早,被龋蚀机会最多。如果不注意被龋坏到要拔掉时就会影响咀嚼功能,而且使其他牙齿移位,六、幼儿安全教育与防护
(一)、我是谁?
首先教会孩子能够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家庭讯息,这不仅是孩子交往的需要,也是安全的需要,孩子一旦走失,有助于路人和警察帮助和孩子找到家长。
从两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出孩子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的名字。到了三岁,孩子要能够说出爷爷奶奶的名字,住居的街道的名字。四岁的孩子应能够说出居住的小区或村庄的名字,以及幼儿园的名字,知道与家人走失时找警察叔叔或者商店的阿姨。五周岁的孩子应记住家里的电话。
生存训练:祺祺四周岁了,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处理意外的能力,决定搞一次“实战演习”,并找了一位孩子不认识的叔叔跟踪拍摄(保持一定的距离)。妈妈要带祺祺去广场玩耍,祺祺很高兴。临行前,妈妈问祺祺:如果你走丢了应该怎么办?你会哭么?妈妈告诉祺祺:你要是找不见妈妈了,不要哭,要去找警察叔叔,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千万要记住啊。妈妈要求孩子根据刚才的交待回答上述问题,直到孩子清楚的回答为止。
到了广场上,妈妈跟祺祺玩得很开心,在一个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孩子很专注地看着什么,妈妈这时候故意脱离孩子的视线,迅速躲起来。看了一会,祺祺四处张望,似乎发现什么不对劲,就开始喊妈妈,没有回应,孩子很焦急的样子,又喊了几声,仍不见妈妈,孩子开始哭起来。这时候,一位叔叔(孩子不认识,助拍)走过来,跟祺祺说:妈妈在那边,跟我走吧。孩子停止哭喊,打量起这位叔叔来,说:我不认识你,妈妈说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我要找警察叔叔。孩子开始四处张望,看到远处有一位警察叔叔(助拍或者真实的),就向那边跑过去,一边跑一边高喊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听到喊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二
*******幼儿园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为家园共育提供基础。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义工进课堂、家长讲堂、及亲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原先对幼儿不关心、无所谓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祖父母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的尤为重要。
三、目标:
(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的联系、交往,力争让每位家长都能时刻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满意放心。
(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心家园栏,关心主题教学,做好家园配合工作,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请家长献计献策,共同商讨教育良方。
(四)根据家长的需要,提供便利服务。
四、本学期家园共育工作安排:
(一)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对本园的教育理念和主要活动安排对家长进行宣讲;公布热线电话,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班级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恳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好的发展幼儿潜能。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使家长在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及时的与园方沟通,对幼儿园工作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不断的发展。
(四)继续开展家长义工工作。对有意向参加义工的家长安排时间进班进行保育员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更加理解幼儿园老师。
(五)开展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户外拓展活动、21天读书计划等增进亲子关系,让更多的父母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 2018年4月5日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三
孩子吃零食“大有学问”
零食不可避免会成为宝宝节日饮食中的小插曲,是否需要限制小家伙们吃零食呢?什么样的零食更健康?
科学安排零食巧择时:两餐之间,上午9:30—10:00,下午睡醒觉后,晚餐前2小时左右比较理想;
恰限次:不可太频繁,否则,不仅宝宝的肠胃难以得到及时的休息,还有可能趁着过节,养成“嗜吃”零食的坏习惯;
严控量:再健康的零食,也只是正餐的“配角”或“助理”,担当的是滋养肠胃、补充消耗、延缓饥饿的任务,绝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正餐的食欲;
树规矩:要像正餐一样认真吃零食。正确、卫生的进食技巧,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节,都需要被建立,躺着吃、边玩边吃、不洗手就吃等习惯会让健康的零食变成“垃圾食品”。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四
幼儿园家园共育改进措施
一、良好的态度
老师和父母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应该是热情、真诚、亲切的态度,让父母感到被老师尊重,被老师接受。谈到幼儿好的情况时,使家长觉得老师是智慧的、细心的、耐心的,能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谈到幼儿不好的情况时,不能以责备的口吻,让家长觉得孩子犯的小错误也是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不舒服的愧疚感。这时应该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谈找出原因,共同商量改正幼儿缺点的方法,增强家长正确教育幼儿的信心。
二、多样化的沟通平台
1.家园宣传栏。在活动室门口的家园宣传栏公开每周教学计划和每天值日生名单,让家长了解幼儿每日的活动流程和学习内容。
.班级qq群。通过班级qq群更新家长感兴趣的“幼儿观察记录”,“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功能室活动记录”等内容,让家长随时随地得知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网站,点击新闻报道,了解整个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及幼儿的活动情况,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度。
三、欢乐的亲子活动
我园每学期根据主题活动和传统节日组织亲子活动,不但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还在活动中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例如:
1“.三八妇女节”时组织亲子运动会,热烈欢快的游戏吸引家长们兴奋积极地参与,充分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童真。
.欢庆“六一儿童节”时,为了让每个孩子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我们小、中、大年级组分别组织了“亲子创意水果拼盘秀”“放飞梦想亲子绘画秀”“亲子同乐包水饺”等活动。特别是“亲子同乐包水饺”活动中,家长与幼儿相互配合一起动手包水饺,水饺煮熟后,孩子们纷纷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喂水饺吃,感恩、温馨、其乐融融的场景让许多家长直到现在的还是记忆犹新。
.中班主题《我有多爱你》时,组织“温暖夕阳红,走进敬老院”活动,师生及家长共同为敬老院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并且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还有“走进特殊学校”活动,家长带领幼儿慰问那些特殊的孩子们,送去祝福与关爱并激励社会中更多的好心人关注弱势群体,体会他们纯真的心灵,弘扬关爱他人、服务他人的人文气息。
四、创新的家庭教育讲座
我园充分结合家长资源,每学期组织两次家教经验交流会,目的是以家长教育家长。由幼儿家长委员会发起和组织,鼓励各班级文化层次较高或有一定良好育儿经验的家长踊跃投稿育儿文章,并在家庭教育讲座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明观点,讲经验,生动具体,现实可行,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
五、以家长助教半日活动
家长助教就是请家长来当老师主持教育活动,家长的职业、知识、专业的不同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交警、医生、小学教师、画家、厨师等等,我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创意水果拼盘”我们请厨师家长来园雕刻水果造型,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水果造型引来了幼儿的阵阵惊叹声;请医生妈妈到区域活动角来,使孩子正确知道怎样“挂号”,怎样“咨询病情”,怎样“对症下药”;在大班主题活动“走近小学”中请小学教师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共同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提前了解了小学的生活,减轻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焦虑,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家长当“老师”这一形式的推出获得了非常高的满意度,因为被请到的家长视这样的机会有荣誉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家教能力。幼儿园教师也在这种活动中学到了不同专业领域里的各种知识,最终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六、家长会形式的改进
每学期的家长会是家长来园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的好机会,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每次都精心准备和策划,倾注了许多心血想做好家长会工作。在幼儿小班时家长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幼儿升入中班和大班家长的积极性在消退。也许有很多原因:有些父母都很忙,有些单位请不到假,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所有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一样的,大概知道老师会说什么就不想来了。我们就思考如何去改变呢?我园尝试了新形式:简单的介绍班级工作后就请家长欣赏幼儿的才艺表演。可以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可以表演在专门的培训机构学到的本领,也可以表演和爸爸妈妈事先排练好的节目。这样一来,家长参与集体家长会的积极性就再次提高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无极限的,教师需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在遇到误解时要保持冷静、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时,要主动反思、换位思考。教师与家长是否能良好地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这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心、爱心,对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等。当家长真情地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信任感就自然产生了,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进而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五
六、家园对话
在进行家园对话的过程中,应制订一些有效的策略,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交流、沟通为前提,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家园播报站的作用,提醒家长要以大班的孩子来要求孩子如关注幼儿的注意力,任务意识、关心家人、乐于助人等的品质培养;
2、实践过程中,激发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充分体验、认识到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价值,拉近心理距离和感情,才能达成共识,使家园共育达到应有的效果。交往是互动发生的前提,在交往中,交流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着互动质量,就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想法:
1、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家园共育的集体,让家长充分体会自主感、主动感和控制感,促进家长和教师从态度、感情上彼此走近,真正成为平等合作的教育伙伴。引导家长群体主动关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促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互相学习,就共同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作为老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亲职工作:
①、补发新生通讯录。包括教师联络电话;
②、进行必要的新、老生家访;
③、邀请家长参加园内、班内的各种活动;
④、每日迎接孩子时做简单的沟通;
⑤、收集、汇集有班级特色的家长育儿经验文章,整理家
长资源档案。
2、引导家长要做个倾听、观察与支持的教育者:
①父母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教育孩子;
②在家园统一的教育理念下,家长应主动参与学校教育:
a)在教师预设每个主题活动的意向、教育目标时,家长应积极主动引导幼儿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提供主题活动的资源。
b)经常与孩子一起探讨主题的进行、及相关内容,也可藉此了解幼儿学习的情况。
c)提供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力所能及的)如:提供信息、联络场地、亲身示教、帮助幼儿使用某种技能或日常生活经验等。
d)积极反馈意见。
1, 以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为家园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用自身的教育行动影响着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交往。如: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一同掌握幼教动态。与家庭共同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班级的家长助教活动,使其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孩子们展开互动,递进家园的情感交流。
2, 在筹备、展示主题的活动过程中,引发家长、孩子的积极体验,带动全班幼儿与家长的主动参与。
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应抓住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呈现给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效果差异,促进及时的各方反馈与相互影响。
幼儿是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大环境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庭和幼儿园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如果家园携手合作,就能形成1+1>2的强大合力。家园平等的对话关系一旦形成,你我之间就感悟到了“对话”的真谛。那将是一件造福于社会的大工程。从你我做起吧!
以上是本学期的班务计划。我们三位老师将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团结合作、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1]